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74 2021-06-13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4]
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复习:文言知识和文言文阅读提升训练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慈父见背 见:自己,我
B.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盘桓:犹豫不决的样子
C.而刘夙婴疾病 婴:绕
D.听臣微志 听:听从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但以刘日薄西山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无物以相之
C.急于星火 于人为可讥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3.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4.从全文看,李密向晋武帝陈述“辞不赴命”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内容加以具体阐释。
【答案】
1.D
2.A
3.(1)自己一房之外没有什么勉强算是近亲的人,家里没有五尺高的童仆照应门户,我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2)况且我年轻时作为伪朝(蜀国)的官,在衙门先后做过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就希图官职显达,并不想自夸名誉节操(自命清高)。
(3)我的辛酸悲苦,不单是蜀国的人以及梁州和益州(二州)的长官所看见并且明白知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的。
4.理由有三:一是李密无祖母不能长大成人。六个月就失去了父亲,四岁时,母亲改嫁,多亏祖母的悉心抚养才有今天。二是祖母刘氏无李密不能终余年。刘氏积劳成疾,卧床不起;没有亲人替他尽孝。因此祖孙不能片刻远离,李密必须事事躬亲。三是李密只是谦恭地实践“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非“苟顺私情”的不忠。因祖母九十有六,报养之日短也,而尽节于陛下之日长,因此要先尽孝,而后尽忠。李密以“孝”叙事,使“乞养”之行在理有据,这样晋武帝也易于接受李密的请求了。
浏览完整试题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词义的辨析能力。
D项,“听:听从”错误,应该是“允许、满足”的意思。
故选D。
2.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
A项,都是“因为”的意思;
B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
C项,介词,比/介词,在;
D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假设。
故选A。
3.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注意句式,虚词以及句子的连贯性。第一句:“内、外”:“名词作状语,对内、对外”;“强”:“勉强”;“孑”:“孤单”;“吊”:“安慰”;第二句:“仕”:“为官”;“本”:“本来”;“矜”:“顾惜”;“历”:“担任”;第三句:“辛苦”:“古今异义词,此处指辛酸悲苦”;“明知”:“明白知道”;“皇天后土”:“天地神明”。
4.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本题要求概括李密“辞不赴命”的理由,首先要明确选段通篇都是在陈述理由,其次要抓住重点词句来概括。第一点,由选文第一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可得知,李密六个月就失去了父亲,四岁时,舅父强迫母亲改嫁,自己从小多病,生活不能自理,多亏祖母的悉心抚养才有今天,没有祖母得抚养,李密不可能长大成人,“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家庭“门衰祚薄”,经济拮据,无力请仆人照顾。第二点,由选段第二节“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可以得知,李密想去赴任,但是刘氏病情严重,想照顾刘氏,又不被允许,进退两难,刘氏多年为李密操劳,积劳成疾,卧床不起;没有亲人替他尽孝。第三点,由选文第三、四节“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可知,李密实行孝得政治主张,因祖母九十有六,报养之日短也,而尽节于陛下之日长,因此要先尽孝,而后尽忠。
译文:
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坎坷,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的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这样看来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很短。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能明白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能明察。希望陛下能怜悯我的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注释)①秫谷:黍米。可酿酒。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
A.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堪:忍受,禁得起
B.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私:暗地里
C.既绝州郡觐谒 觐:拜见
D.未尝有所造诣 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
6.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陶潜不受世俗羁绊的一组是( )
①征著作郎,不就 ②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③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④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⑤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⑥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为了有隐居之资,应对年老家贫的尴尬局面,做了州祭酒,但不堪吏职,不久便自解归,躬耕自资,又得了病,执事者便让他当了彭泽县令。
B.陶潜担任彭泽县令时,郡里派遣督邮到县里来,别人告诉他应当束好腰带去拜见督邮,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便解印而去。
C.文中“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句与我们学过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都表现了陶渊明悠闲自得陶醉于自然的情态。
D.陶渊明深谙音乐,他自己备有一张琴,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作乐。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2)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
【答案】
5.D
6.B
7.C
8.(1)他少年时志向高远,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
(2)陶潜不懂音乐,但却备有一张琴,琴没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和着琴音。
【分析】
5.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
D项,“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错误。应该译为“去(的地方)”。
故选D。
6.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题干要求“全部表现陶潜不受世俗羁绊的”,②说明清贫病弱;⑥写他做什么样的官。这两项需要排除。
故选B。
7.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为了有隐居之资”错误。结合“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分析,因为他父母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
B项,“解印而去”是在“义熙元年”,不是在这件事之后立即发生的。
D项,“陶渊明深谙音乐……”错误。结合“性不解音”分析,陶渊明不懂乐韵。
故选C。
8.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
(1)“善”,善于,擅长;“属”,撰写;“颖脱”,超脱世俗的拘束;“羁”,拘谨;“为”,表被动,被;“为乡邻之所贵”(被动句)。
(2)“解”,懂得,理解;“畜”,备有;“弦徽”,琴弦与琴徽,借指丝弦乐器;“和”,应和,跟着唱,跟着吹奏。
【点睛】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志向高远,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
因为他父母年迈家里贫穷,被任用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辞职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县令。在县里,公田全部被陶潜命令用于种秫谷,他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他于是命令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向来简慢贵人,不私下巴结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弯腰,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
没过多少时间,被征召去做著作郎,他没有去任职。后来,他谢绝了所有州郡官的拜见。陶潜的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庞遵等人有时备了酒邀请他,有时邀请陶潜一起喝酒坐坐。虽然不认识主人,他也很高兴丝毫没有生气是样子,喝得畅快淋漓后就回家。不曾到过别的地方,只是去一些田间家舍和庐山游玩罢了。
他的亲朋好友,有时带着酒菜前往陶潜住处,他也从不推辞,每喝醉一次,就感觉很舒适。他不经营生意,家务事都委托给儿子仆人。从没有生气的时候。只是每次逢酒必喝,即使有时不喝酒,也不停止写诗咏叹。他曾经说,在夏天的月夜,得空闲时,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突然扑面而来,感觉自己像羲皇。陶潜不懂音乐,但却备有一张琴,琴没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和着琴音说:“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劳烦音乐。”陶潜宋元嘉年中去世,享年63岁,所有文集流传于世上。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①,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展开余下试题
注:①巴蜀地方有个名叫清的寡妇,继承了丈夫留下的朱砂矿。
9.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旧:原来的 B.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C.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已:已经 D.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 昧昧:昏暗,模糊不清
10.下列选项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吾属皆且为所虏
C.某所,而母立于兹而幸生也何为
D.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11.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写到“万籁有声”“小鸟时来琢食”“风移影动”,实则以动衬静;这种静并没有生命的死寂,而是有生机的宁静,透露出此时的作者在项脊轩中所感到的自我满足。
B.归有光的散文特点是即事抒情,真切感人。在文中,作者紧紧抓住日常生活的小事、小节传递情感。如小鸟啄食,人至不去;大母以手阖门,持象笏至。细节虽小,言语不多,却能感人泣下。
C.作者写到“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似是轻描淡写之笔,却形象地勾勒出了少年夫妻相依相伴、耳鬓厮磨、情意缠绵的情状,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D.结尾“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为一切往事的见证,老妪、大妣、先母、家境种种衰微,样样悲喜、所有的情感都凝注在这棵树上,因此它具有象征意义。后人称之“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当之无愧。
12.翻译下列句子。
(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2)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13.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是《项脊轩志》原文中被编者删去的部分,你认为删去好,还是保留好?联系全文说说你的观点并陈述理由。
14.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凡人相与号呼者贵之则曰公贤之则曰君自其下则尔汝之虽公卿之贵天下貌畏而心不服则进而君公退而尔汝者多矣。独王子猷①谓竹君,天下从而君之无异辞。今与可②又能以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则与可之于君,信厚矣。
(节选自苏轼《墨君堂记》)
(注)①王子猷,名徽之,王羲之第五子,任达放诞,生性爱竹。②与可,即文同,字与可,北宋著名画家、诗人,他种竹、画竹,被后人奉为“墨竹之宗”。
【答案】
9.C
10.A
11.D
12.(1)项脊轩一共四次遭受火灾,能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吧。
(2)知道我这种境遇的人,大概会认为我和井底之蛙没什么不同吧。
13.示例一:保留,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来日尚可有所收获的志向,是对前文叙事抒情的有力提升。
示例二:删去。这段文字只是作者的感慨,虽然也紧扣小轩,但和整体内容略有不同,抒发的情感也和全文不一致。
14.凡人相与号呼者/贵之则曰公/贤之则曰君/自其下则尔汝之/虽公卿之贵/天下貌畏而心不服/则进而君公/退而尔汝者多矣。
【解析】
9.
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C项,“已”,应译作“然后、过后”。
故选C。
10.
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A项,两个“之”都是衬音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B项,前一个“所”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后一个“所”用在动词前,和前面的“为”字相应,表被动。
C项,前一个“而”,通“尔”,代词,可译作“你”;后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可以为“但是”。
D项,前一个“于”是介词,可译作“在”;后一个“于”是介词,表比较,可译作“比”。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归纳概括文言文相关内容的能力。
D项,“结尾‘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为一切往事的见证”说法错误。“枇杷树”是“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而“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可见枇杷树只见证了亡妻去世那年之后的往事,并没有见证“一切往事”。
故选D。
12.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凡”,副词,一共;“得”,能够;“殆”,副词,大概。
(2)“者”,……的人;“其”,连词,大概;“谓”,动词,认为。
13.
本题考查探究文言文中重要问题的能力。
如果同意保留这段文字,可以联系这段文字的内容进行分析:这一段将自己与被重视或重用之前寂寂无名的寡妇清、诸葛亮相比,足见他对自己的人生期许之高;而作者谓自己在败屋之中“扬眉瞬目”“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之说,既是对前文祖母所表达的殷切期望的呼应,也是作者的自伤自励,感情内涵很复杂,不唯写家事之感,亦寓有功业之慨。因此,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来日尚可有所收获的志向,是对前文叙事抒情的有力提升。
如果认为删去这段文字好,可以从这段抒发的情感进行分析:本文从项脊轩故居写出一系列的往事,作者的伤感情绪都流露于琐事的叙述之中,很有感染力量。而这一段议论是正文的最后一部分,作者以坎井之蛙自喻,自我解嘲,和盘托出自己生不得志的感慨,虽然也紧扣小轩,但和整体内容略有不同,抒发的情感也和全文不一致。
14.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凡人相与号呼者”的意思是“凡是人们之间的称呼”,句意完整,下分别文陈述地位不同而称呼不同的事例,所以“者”后应断开。“贵之则曰公”和“贤之则曰君”结构相同,因此“公”与“贤”之间应该断开,“君”后应该断开。“自其下则尔汝之”中的“其”指代“公”“君”,这句话的意思是“‘公’‘君’之下的人就称为‘尔’或‘汝’了”,句意完整,因此“之”后应断开。“虽”“而”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分别引领两个分句,因此“贵”和“天”之间应断开。“则”是连词,译作“于是,就”,引领下文,因此“则”前应断开;“进而君公”和“退而尔汝”句意相对,因此“公”和“退”之间应断开。
【点睛】
文言文的断句可以遵循下面几个步骤:第一步,初读文段,分层次。先通读所给文段或画线语句,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给定语句的内容划分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第二步,寻找标志,细切分。(1)查名词、代词、动词,定主语、谓语、宾语。(2)找对话词语:“曰”“云”“言”,定说话区域。(3)找虚词:辨句首、句中、句尾虚词位置。(4)查句式:定语序,防误断。(5)看对称,定上下句。(6)析修辞,定语句断点。第三步,通读文段,查连贯。反复诵读断后文段,检查所断文段是否语意贯通,符合语法规范。对个别疑难之处,可再次根据上下文及断句的技巧进行推断。
参考译文:
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雨水也一直往下流;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都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又屋子方位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一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上一篇:
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复习:文化和文学常识基础训练
下一篇:
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复习:文言知识和文言文阅读基础训练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21学年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