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26  2021-06-13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
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复习:文言知识和文言文阅读基础训练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节选)
1.下面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寿,长寿,活得长
B.不抑耗其实而已 实,果实
C.根拳而土易 拳:拳曲、伸展不开
D.则又爱之太恩 恩:恩情
2.郭橐驼种树和其他人相比,最根本的不同在于( )
A.郭橐驼“本舒”,“土故”;其他人“根拳而土易”。
B.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其他人“虽曰爱之、忧之,其实害之、仇之”。
C.郭橐驼“培平”,“筑密”,其他人培土“若不过焉则不及”。
D.郭橐驼“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他人“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答案】
1.D
2.B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爱之太恩”意思是“爱它太情深”。所以“恩”,有情义。这里可引申为“深”的意思。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能力。
郭橐驼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
他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他们“莫能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标不学本。他植者不明此理,思想上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
故郭橐驼种树和其他人相比,最根本的不同在于: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其他人“虽曰爱之、忧之,其实害之、仇之”。
故选B。
参考译文:
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多就是过少。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用指甲划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活着还是枯死了,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浏览完整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3.下列对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恨晨光之熹微 恨:遗憾。
B.三径就荒 就:近于。
C.悟已往之不谏 谏:进谏
D.策扶老以流憩 流:周游
4.下列各组句子中虚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家叔以余贫苦
B.兮 ①归去来兮 ② 复驾言兮焉求
C.而 ①门虽设而常关 ② 或植杖而耘耔
D.之 ①知来者之可追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5.对下列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2,3两段都是描写“今是昨非”的,包括对景物和心理的描写,而且行文注意到对仗、骈偶,从而保持了赋的音韵和谐、辞采艳丽的特点。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一句是说院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和菊还是原样。这里“松菊”既表明诗人的天性爱好,又是言志和寄托。
C.“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一句中的景物亦有人情和个性,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喻示着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
D.本文采用楚辞的体式,叙写了田园生活的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抒写了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中的心情。
6.翻译。
①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②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答案】
3.C
4.B
5.A
6.(1)(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2)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分析】
3.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的能力。
C.“谏”,“进谏”错误。结合“悟已往”分析,应该译为谏止,劝止,挽回。句意: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事(指出仕)已经不能改正。
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让;介词,因为。
B.均为语气助词,啊,吧。
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D.助词,主谓之间,取独;动词,到。
故选B。
5.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文中的2、3两段都是描写‘今是昨非’的”错误。只有“今是”。第二段想象归家途中和抵家以后的情状。由居室而庭院,逐层写出种种怡颜悦色的情事和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色。第三段把笔触从居室和庭院延伸到郊原和溪山之间,进一步拓展一个春郊事农和溪山寻幽的隐居天地。
故选A。
6.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
得分点:
(1)“善”,欢喜,羡慕;“得时”,意思是适时,时机适当;“行休”,行将结束。
(2)“聊”,姑且;“乘化”,随顺大自然的运转变化;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奚,什么。
参考译文:
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被躯壳所役使,那为什么悲愁失意?我明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
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轻快前行,风轻飘飞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恨天亮的太慢。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幼儿们守候在门庭等待。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我带着幼儿们进入屋室,早有清酿溢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倚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天天到院子里走走,自成一种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时时抬头望着远方。云气自然而然的从山里冒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手抚孤松徘徊。
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再出外远行又有什么追求?以亲人间的知心话为愉悦,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除忧愁。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有时划过一艘小船。有时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时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草木茂盛,水流细微。羡慕自然界的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
算了吧!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放下心来任其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去?富贵不是我所求,修成神仙是没有希望的。趁着春天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放下手杖,拿起农具除草培土;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呼啸,傍着清清的溪流吟诵诗篇。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抱定乐安天命的主意,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语段一: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展开余下试题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语段二: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廩,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曰,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
至和二年,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宣制之日,士大夫相庆于朝。帝微覘知之,以语学士欧阳修曰:“古之命相,或得诸梦卜,岂若今日人情如此哉?”修顿首贺。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遂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元六年八月,薨,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二),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B.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C.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D.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飧饔,古时指饭食。其飧指早饭,饔是指晚饭。
B.粟,五谷之一,去壳后叫小米,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到的禄位交还给君主,表示官员辞去官职。
D.薨,死的一种说法,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3)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
10.在今天看来,富弼的救灾方案仍有颇多启示意义,请分条概括其救灾之法。
【答案】
7.B
8.A
9.(1)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的样子,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
(2)当初您常认为我没有出息,无可依仗,不会治理家业,比不上刘仲勤苦努力。可是现在我的产业和刘仲相比,谁的多呢?
(3)富弼当宰相,遵守典章制度,按照旧例行事,并参考公众议论,其中不掺杂私心。
10.①保障民众基本生存需要;②有效动员官员;③鼓励民众自救;④采取措施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在此之前,救灾的都将老百姓聚集在城中,给流民煮粥吃,结果导致疾病,以及互相践踏,有的等待救济数天都不能吃到粥而饿倒,名义是救济灾民,实际上是杀死灾民。
“前此”是表示插叙以前的做法,可在“前此”后断开,排除AC;“不得粥”是“仆”的原因,二者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B。
8.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飧指早饭,饔是指晚饭”错。飧,晚饭。饔,早饭。
故选A。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1)长人者,官吏;烦,使繁多;怜,爱;卒,最终;祸,受到祸害。
(2)无赖,没有出息;孰与,和……相比,哪一个更……。
(3)典故,典章制度;故事,旧例;傅,参考。
10.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富弼的救灾方法有:“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廩,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解决了灾民的吃住问题,保障民众基本生存需要;“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挑选可以使用的官员,以替他们上奏求赏为由,有效动员官员;“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则是鼓励民众自救;“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富弼的做法有效避免了次生灾害的发生。
参考译文:
语段一: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不过是能够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它的本性充分发展而已。凡是种植的树木,它的本性是:树木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根周围的捣土要紧实。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后就不再管它。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本性也就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力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拳曲着,又换了生土;给树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来望望。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动树的根部来看培土是松还是紧,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种植的树都不如我。我又哪里有什么特殊本领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从早到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好你们的布,养育好你们的孩子,喂养好你们的家禽牲畜!’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唤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增加我们的生产,使我们生活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语段二: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他从小就热爱学习,气量大度,范仲淹见到他后十分惊奇,说:“这是辅佐帝王的良才啊。”将他所写的文章拿给王曾、晏殊看,晏殊将女儿嫁给他。
河朔发生大水,老百姓到处流浪讨饭。富弼规劝所统辖的民众拿出粮食,加上官府府库的粮食,获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处,使流民分散居住,以便烧火做饭。富弼对官吏中已去职的官员、等待任命的官员、寄居的官员都给予俸禄,让他们在老百姓聚集的地方,对老病衰弱者给予粮食,记载这些官吏的功劳,约定到时候替他们上奏请求赏赐。一般五天,就派人拿着酒肉饭菜进行慰问,出于最大的诚心,人人都尽力而为。山里森林池塘出产有利于老百姓生活的,都听任流民自行获取,死了的人用大坑合葬,将它叫作“丛冢”。第二年,麦子成熟,老百姓依路的远近接受粮食回家,共救活五十余万人,招募流民为兵达万人。仁宗听说后,派遣使者嘉奖慰问,授礼部侍郎。富弼说:“这是守臣的职责。”辞谢不予接受。在此之前,救灾的都将老百姓聚集在城中,给流民煮粥吃,结果导致疾病,以及互相践踏,有的等待救济数天都不能吃到粥而饿倒,名义是救济灾民,实际上是杀死灾民。自从富弼确定了简便周到详尽的赈济方法后,天下都学习它,用来作为样板。


展开余下试题至和二年,诏令授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宣制那天,士大夫在朝廷互相庆贺。仁宗暗中观察知道此事,对学士欧阳修说:“古人看命观相,有的从梦中和占卜中得知,难道像如今人情这样吗?”欧阳修叩头致贺。富弼当宰相,遵守典章制度,按照旧例行事,并参考公众议论,其中不掺杂私心。在这时,百官尽职,天下平安。于是请求解除任职,告老还乡,皇帝加封他为司空,进而封为韩国公退休。元六年八月去世,年纪八十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选自:李密《陈情表》)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功强近”中的“期”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指穿大功服(9个月)、小功服(5个月)的亲族。
B.“察臣孝廉”的“察”是推荐的意思,这是古代的察举制,汉代开始,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担任官职。
C.“刺史”,我国古代官职名。汉初,文帝因为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后成为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除臣洗马”中的“除”是授予官职,“拜臣郎中”的“拜”也是授予官职,两者没有实质的区别,可以换用。
13.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高举“以孝治天下”的大旗,说自己应当得到同情;再转到自陈宦历、称颂君恩上来,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得皇帝的谅解。
B.自陈宦历部分写得委婉动人,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为起点,表达了至为恳切的感情。说刘病的语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C.最后一段开头就亮出具体的时限,清楚地陈述“报国恩”与“徇私情”只有为时极短的矛盾,是为了进一步请求晋武帝的恩准。
D.李密在《陈情表》中不是一味地同晋武帝讲道理,而是充分地摆事实,以具体的实情说服晋武帝体谅他的苦衷。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答案】
11.D
12.D
13.B
14.(1)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就希图官职显达,并不想自命清高。
(2)我怀着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拜上表章,希望把我的心情愿望传达给您。
【解析】
1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沐浴”的宾语是“清化”,动宾结构后断开,而且“前”修饰的是“太守臣逵”,所以应在“清化”和“前”之间断开,排除AC两项;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和“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结构一致,中间应该断开,排除B项。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两者没有实质的区别,可以换用”错误,“拜”和“除”虽然都是授予官职,但“除”一般是免去原官,再授予新职,而“拜”没有这种用法。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B.“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为起点”错误,从文段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总结句,前面写自己的仕途经历,后文写祖母的现状,所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并非“起点”,而是“总结”。
故选B。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且”,况且;“仕”,名词作动词,做官;“历职”,历任;“图”,希图;“矜”,顾惜。
(2)“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谨”,表恭敬意;“拜”,拜上,呈上;“闻”,使动用法,让……知道。
参考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1学年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