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34  2021-06-14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4]
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1学年高一必修(下)期末备考语文试题
绝密 ★ 启用前
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
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易解史,即是以易学思维来认识历史、评论历史。这是中国传统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班固作为封建正统史家的代表,他撰述《汉书》,“综其行事,旁贯‘五经’”,自觉以儒家思想作指导。而在儒家“六经”中,《周易》在班固心目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他以“六经”为诸子之源,而视《周易》为“六经”之首,“《易》的尊崇地位的确立,班固是立了功的。”正因此,《汉书》重视以易解史,成为汉代史学以易解史的重要代表。
《汉书》深受《周易》及汉易时代天人一体思维的影响,以易学思维为依据,以历史学的形式对天人关系做出了新的探讨,从中表达了对于社会和谐的向往与追求。
首先,“列人事而因以天时”。《四库全书》说:“《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汉书》在天人关系上,明确认为人事需要顺应天道。《律历志上》说:“《易》金火相革之卦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又曰‘治历明时’,所以和人道也。”班固明确认为,“列人事而因以天时”,这是孔子作《春秋》的旨趣,也符合《易》的精神。这里所引“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和“治历明时”,分别出自《革卦》的《彖辞》与《象辞》,前者以汤武革命之事发论,肯定其乃顺天应人之举,所以取得成功;后者字面含义是整治历法以明四时之序,意为治理国事需要取象历法。二者其实都是强调人事需要取法天道,也只有取法天道才能成功。
其次,“财成辅相天地之宜”。人道仿效、顺从天道是促成人事的先决条件。如何仿效、顺从天道?《汉书》以《易传》为依据,提出了“财成辅相天地之宜”的思想。《汉书》的这一思想,集中见于《货殖传》的叙述,文中阐发了“育之以时,而用之有节”的思想,主张要顺应自然节气,养育积蓄万物,以足备功用。其中“后以财成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一语出自《泰卦•象辞》,这里“后”指圣人君主,“财”通“裁”,是讲如何调整和节制天下万物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问题。而“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一语出自《系辞上》,孔颖达随文疏曰:“谓备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建立成就天下之器以为天下之利。”论述了物与用、器与利的关系,只有达到相互间的平衡,才能成就天人之间的和谐。
再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汉书》不但强调天人、物我的和谐,而且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一,“上下序而民志定”,肯定上下、尊卑秩序的建立是达成社会和谐的基础。这句话源于《履卦•象辞》,原文为:“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意思是说只有辨明上下秩序,百姓才能安定其志。其二,人主需“德配天地”,以德治民,以德服远。《汉书》强调君德的思想依然来自于《易传》。所谓“德配天地,明并日月”,语出《乾卦•文言》,原话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里所谓“大人”,当然是指统治者。《汉书》以《易》为据,希望统治者德配天地,从而实现社会和谐、万邦和谐的理想。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汪高鑫、陶有浩《<汉书>的以易解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班固认为《周易》是“六经”源头,在他心中《易》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他撰述《汉书》重视以易解史。
B.班固首先提出人事需要顺应天道,认为这是孔子作《春秋》的旨趣所在,也符合《周易》取法天道的精神。
C.《汉书》提出“财成辅相天地之宜”,主要是为了建立上下、尊卑的思想,从而达成社会和谐的理想。
D.《汉书》中的天人关系包含天人、物我与人际关系,其追求的社会和谐则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先阐释“以易解史”的概念,然后由它是中国传统史学的显著特点引出《汉书》的“以易解史”。
B.文章主体采用并列式结构,依次从三个层面论述了《汉书》以《易》为据、对天人关系作出的新探讨。
C.文章第三段指出《汉书》“人事需要顺应天道”的思想与《易》的顺天应人、治历明时的精神实质相同。
D.为论证《汉书》深受《周易》影响,文章通过大量援引《易》中的相关文句来印证作者的主要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书》主张遵循自然变化规律,讲求万物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平衡,体现了班固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
B.《汉书》肯定尊卑秩序的建立是达成社会和谐的基础,这一主张体现了班固的封建正统思想,需要辩证地看待。
C.《汉书》以易学思维为依据,强调“德”的重要作用,与今天我们提倡的“立德树人”“德才兼备”有相似之处。
D.《汉书》在儒家思想指导下,从新角度探讨天人关系,对《周易》及汉易时代天人一体思维有重要的影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一些新的技术领域处于革命性突破的前夜,世界各国都在着力探索未来颠覆性技术,掀起以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为目标的技术创新浪潮。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是,许多国家都从推动单一技术创新转向构建技术创新生态,并且积极推进跨学科、跨产业的创新资源整合。
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尚未形成创新网络,更没有形成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究其原因,既有基石企业、科研机构以及技术标准服务、金融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等缺乏的情况,也有各创新主体之间的“网链式”连接和深度互动不足的问题。下一阶段,我们需就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各就其位”、共同形成创新群落和创新网络等出真招实招,以核心技术和基础平台型技术创新带动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
(摘编自王钦《提升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经济日报》2021年3月)
材料二:
前不久,我国科学家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这对科技创新具有深刻启发意义。其中一点就在于,科研工作者应聚焦独创独有,增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自觉。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国产业升级的科技需求更加迫切,再往上发展触碰的都是技术天花板,只有打好基础研究“地基”,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才能不断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逐步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从根本上避免被“卡脖子”。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将直接影响中国的未来。
我国科技工作者素来有迎难而上的优良传统。1956年,我国制定到1967年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由王大珩等组成的仪器规划小组提出要研制电子显微镜。当时的国际顾问认为:这难度太大,可以向国外买。王大珩勇挑重担接下任务,在短短数年内,研制出电子显微镜、高温金相显微镜等一系列光学精密仪器。
(摘编自俞思南《勇闯科技“无人区”》,《人民日报》2021年3月9日)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在遥感测绘、定位导航、科学实验等中高轨道卫星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如“风云”气象卫星、“北斗”导航卫星、“嫦娥”探月卫星等,然后低轨卫星互联网这一前沿领域的研究工作仍相对滞后。2020年,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我国“新基建”范围。在卫星互联网空间段原材料双边市场建设、卫星互联网地面段通信网络间融合运营、卫星互联网用户段“通导遥”数据共享等方面,进一步激发各类信息网络“新基建”之间的协同集群作用,将有助于形成行业合力,共同推动卫星互联网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各新基建协同作用,助卫星互联网加速发展》,《科技日报》2021年3月)
4.下列对“科技创新”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科技创新是当前国际大势所趋,但在国际竞争中存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客观上对科技创新发展有一定影响。
B.科技创新的一个新动向就是从推动单一技术创新转向构建技术创新生态,并且积极推进跨学科、跨产业的创新资源整合。
C.我国科技创新需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科研工作者应自立自强、自觉创新,聚焦独创独有,推动产业升级,避免被“卡脖子”。
D.我国卫星互联网基本构建起技术创新生态,实现中高轨道卫星互联网与低轨卫星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地面段与空间段组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创新网络和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要以核心技术和基础平台型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
B.要打造中高端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突破技术天花板,唯有夯实基础研究,提升独有独创的能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C.王大珩科研团队不负众望研制出一系列光学精密仪器,体现出我国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的优良传统,是科学技术自立自强的范例。


展开余下试题D.我国近年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果是“新基建”的有机组成,这些成果互通共享将会发生彼此间的协同集群作用,产生更大合力。
6.当前阶段,我国应如何构建技术创新生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织补人
聂鑫森
当下的城里人,还有穿打补丁衣服的吗?没有!人们生活普遍富足,衣食无忧,衣服稍旧、款式稍过时,就会毫不犹豫地扔了。但也有舍不得扔的,比如高档的毛料西装、手工刺绣的旗袍,还有具有某种纪念意义的上了年岁的衫、裙、裤、褂,或被烟头烧了个洞,或不小心被锐物剐出裂痕,或出现几个虫眼,这就得去找织补人修破如新或修旧如旧。
织补人不需要开店设铺,只需摆一个小摊,或在百货商场的大门旁,或在人来人往的街道、广场边。在旧时代,这个行当叫“缝穷”,干此营生的是穷人家的中老年妇女,为那些没有家眷的老少光棍儿缝补破衣烂裤,也就是打补丁,赚一点儿可怜钱。而现在的织补人,小洞细眼,是用与原衣物同色同型号的线织上去,不留任何痕迹;破损处大的,要用同色同型号的布料,剪出适当的面块嵌入,然后再在接缝处合经合纬地织补,一如原物。
在株洲百货商场大门内侧的右边,就有这么一位织补人甄法嘉。他不是女性而是男人,他不是中老年人而是个未成家的小伙子!小平头,瘦高个,眉淡目俊,十指细长柔软。他是服饰中专技校的毕业生,完全可以到大型服装生产企业去任职,却偏偏选择当自由的织补人。他的父母是乡下的裁缝,甄法嘉自小就喜欢穿针引线。
父亲问他:“你怎么喜欢当织补人?”
他说:“学校有这门课,我学得也很用心。”
父亲又问:“碰到老同学你不难堪吗?”
他一笑:“凭手艺吃饭,不丢人!”
甄法嘉的行头很简单,一条小板凳,一个手提工具包(里面放着针、线、布块、木绷子),一个可折叠的纸板广告牌。广告牌上端写着“织补人甄法嘉”,两边各写一句话,右边是“织补小漏洞”,左边是“不留大遗憾”;中间是根据布料纹理所定的价目表,每织补一处,平纹三十元,斜纹四十元,反纹五十五元,特殊布料和工艺的另议,并承诺凡他经手织补的地方,一年内保证不破。
一眨眼,他当织补人三年了。他不仅手艺好,而且待人有礼貌,收费公道,生意一直不错。除去租房和日常开支之外,每月还略有盈余。顾客送来活计,有当面等着他完工的,也有隔些日子再来取的。还有不是顾客的,但对一个小伙子用木绷子绷在破损处操持针线很好奇,便蹲在旁边看,不时提出一些问题。他一边干活儿,一边答话,满面春风。
甄法嘉发现有一个留短发的中年大姐,隔三岔五要在他摊子前待一阵。于是,甄法嘉忍不住问:“大姐,你贵姓?”
“不敢,我姓刘。没打扰你的工作吧?”
“没有。欢迎你提意见。”
“我想问,缂丝之类织品,你可以织补吗?”
“应该可以。”
“做好的旗袍,再在上面绣出图案的,有了破洞怎么织补?”
“先用原色布料织补好破洞,再在上面依原样补绣图案。”
“你还会绣花?”
“见笑。手艺还算过得去。”
刘大姐点点头,说:“我祖母留下一件从未穿过的苏绣旗袍,可惜被虫蛀了十几个小洞,我明日送来,请你织补。祖母虽然过世了,但我要留个念想。”
“谢谢刘大姐照顾我的生意!”
这件旗袍用料是杭州产的紫缎,绣的是淡雅的白玉兰花。刘大姐送来后,当场要付工钱。甄法嘉却不肯预收工钱,说:“按我的惯例,一律是顾客取货、验货后,满意了再付款,刘大姐也不例外,五天后来取衣服的时候再付工钱吧。”
第五天,刘大姐没未取织补好的旗袍。
又过了五天,刘大姐仍未见踪影。
甄法嘉的父亲忽然从乡下打手机来说:“法嘉,你娘病了,她很想念你,快回来吧!”
甄法嘉为了难:“爹,我理应回来,但有个顾客约好了来取货,却没来,我要等她,怕她找不到我着急。我不能失信于人。”
又过了十天,刘大姐来了。
刘大姐把旗袍认认真真看了几遍,脸上浮满赞赏的笑意,说:“你叫甄法嘉,谐音是‘针法佳’,果然名不虚传。”说完,赶忙付工钱,还特意多付了一百元作奖励。
甄法嘉执意退回一百元,说:“谢谢你。但我决不能多收一分钱!”
刘大姐说:“你很实在。”接着地拿出她的工作证,让甄法嘉看了后,说:“我是古代纺织品博物馆的,馆里有不少古代的衣、帽、袍、褂、帷、帘,有的破损了。这些日子我考察你的手艺不错,人品也好,想请你到敝馆去织补,时间会很长。如果你同意,现在就去。”
“刘馆长未能按时来取旗袍,也是考察的一项内容吧。”
刘馆长脸一热,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刘馆长,十五天前,我就需要回乡下去探望患病的娘,因为要守约等你,我没走。现在,我的头等大事,是赶快回去陪娘,侍奉汤药。”
刘馆长一愣,说:“对不起,耽误了你回去照顾母亲,请你见谅!”
甄法嘉淡然一笑,说:“刘馆长,你客气了。”
“小甄,你放心去吧,待多少日子都不要紧。我和我的同事,在馆里等着你!”
好多日子过去了,甄法嘉没有来博物馆报到,也再没在百货商场设摊。
听说,他到另外一个城市当织补人去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对现在和旧时代织补人的情况做了一些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B.小说详细介绍了甄法嘉广告牌上的内容,这些内容既是他对顾客的承诺,也是他个人品质的体现。
C.小说在塑造织补人甄法嘉这一人物时,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如:他和父亲的对话,以及和刘大姐的对话。
D.小说结尾写道:“听说,他到另外一个城市当织补人去了”,说明甄法嘉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和特殊照顾。
8.织补人甄法嘉这一人物身上有哪些品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9.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小说题目“织补人”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庭瑞字天表,幼以功业自许,以宿卫从宪宗伐蜀为先锋。中统二年,授元帅府参议,留戍青居。诸军攻开州达州庭瑞将兵筑城虎啸山扼二州路宋将夏贵以师数万围之城当炮皆穿筑栅守之栅坏乃依大树张牛马皮以拒炮。贵以城中人饮于涧,外绝其水。庭瑞取人畜溲沸煮之,泻土中以泄臭,人日饮数合,唇皆疮裂。坚守逾月,援兵不敢进。庭瑞度宋兵稍懈,三分其兵,夜劫贵营,宋兵惊溃,杀都统栾俊等五人,斩千余级,庭瑞亦被伤数处。以功授奉议大夫、知高唐州,改濮州尹,迁陕西四川道按察副使。政过于猛,上官弗便,陷以罪,徙四川屯田经略副使。东西川行枢密院发兵围重庆,朝廷知庭瑞练习军事,换成都总管,佩虎符,舟楫兵仗粮储皆倚以办。
蜀平,升诸蛮夷部宣慰使,甚得蛮夷心。碉门羌与妇人老幼入市,争价杀人,碉门鱼通司击其人。羌酋怒,断绳桥,谋入劫之。鱼通司来告急,左丞汪惟正问计,庭瑞曰:“羌俗暴悍,以斗杀为勇。今如蜂毒一人,而即以门墙之寇待之,不可。宜遣使往谕祸福,彼悟,当自回矣。”惟正曰:“使者无过于君。”遂从数骑,抵羌界。羌陈兵以待,庭瑞进前语之曰:“杀人偿死,羌与中国之法同,有司击诸人,欲以为见证耳。而汝即肆无礼,如行省闻于朝,召近郡兵,空汝巢穴矣。”其酋长弃枪弩,拜曰:“我近者生裂羊脾卜之,视肉之文理何如,则吉其兆,曰:‘有白马将军来,可不劳兵而罢。’今公马果白,敢不从命。”乃论杀人者,余尽纵遣之。遂与约,自今交市者,以碉门为界,无相出入。


展开余下试题庭瑞初屯青居,其土多橘,时中州艰得蜀药,其价倍常。庭瑞课闲卒,日入橘皮若干升储之,人莫晓也。贾人有丧其资不能归者,人给橘皮一石,得钱以济,莫不感之。
(节选自《元史•列传•卷五十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诸军攻开州/达州/庭瑞将兵/筑城虎啸山/扼二州路/宋将夏贵以师数万围之城/当炮/皆穿/筑栅守之/栅坏/乃依大树张牛马皮以拒炮。
B.诸军攻开州/达州/庭瑞将兵/筑城虎啸山/扼二州路/宋将夏贵以师数万围之/城当炮/皆穿筑栅/守之/栅坏/乃依大树张牛马皮以拒炮。
C.诸军攻开州/达州/庭瑞将兵筑城虎啸山/扼二州路/宋将夏贵以师数万围之/城当炮/皆穿/筑栅守之/栅坏/乃依大树张牛马皮以拒炮。
D.诸军攻开州/达州/庭瑞将兵筑城虎啸山/扼二州路/宋将夏贵以师数万围之城/当炮/皆穿筑栅/守之/栅坏/乃依大树张牛马皮以拒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虎符,中国古代帝王调兵遣将的信物,虎形,右半存于朝廷,左半授予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
B.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文中专指南方和东方少数民族。
C.行省,中国古代地方官署名,元代行省称为地方最高的行政机构,现代的“省”制源于清代。
D.卜,其本义为灼甲骨取兆以占吉凶,后引申为用以预测吉凶的各种活动,如文中用羊脾占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廷瑞不畏困厄,能守善攻。在恶劣环境下坚守城池逾月,被宋军断绝水源时积极想办法解决;在宋兵松懈时,将部队分为三路,果断出击,取得胜利。
B.张庭瑞以功升职,深受信任。戍守青居,平定蜀地,凭借功劳,获得升职;后因政令严苛被贬职,依旧坚持练习军事,朝廷舟楫兵粮等都依靠他办理。
C.张庭瑞沉着冷静,智勇双全。面对凶悍的羌人,张庭瑞只带几个骑兵前往,从双方法律和放肆无礼的后果层面讲清祸福的道理,圆满解决问题。
D.张庭瑞贮橘助人,深受感激。当时蜀药在中州价格高且难得,张庭瑞向士卒征收橘皮;后以橘皮周济因失资本不能回家的商人,商人没有不感激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政过于猛,上官弗便,陷以罪,徙四川屯田经略副使。
(2)杀人偿死,羌与中国之法同,有司击诸人,欲以为见证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寄李儋元锡【注】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李儋(dān)元锡: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密友;元锡,字君贶,为作者在长安鄠县时旧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与友人分别,以花开一年比衬,表现时光流逝之快,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
B.诗人的烦恼苦闷源于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难料,“茫茫”“黯黯”抒发了当时的伤感情绪。
C.末句“西楼望月几回圆”运用细节描写,抒发友情的真挚深厚。“几回圆”表达了渴望与朋友团圆的拳拳之心。
D.诗歌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以亟盼友人来访作结。结构上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15.本诗颈联“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历来被人称道;白居易《观刈麦》中也有类似的诗句:“吏䘵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对两处诗句表达的情感进行比较,分别指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 , ”两句,将女主人公的行事端正与氓的反复无常进行了鲜明对比。
(2)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 , ”两句,本来指桃花源中人与世隔绝的状况,后来形容因长期脱离杜会,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
(3)苏轼《赤壁赋》中,“客”回答苏轼问话时说的“ ”一句,与开篇“举酒属客”描述的情景相似;而“ ”一句,也颇有前文“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之意。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常言“文如其人”,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情、喜好等等会自然流露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文字和作者 ,非常相似。如果作文之人风流倜傥,他的文章定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如果作文之人不苟言笑,他的文章定然庄严肃穆,天然一般有威慑力。( )。每当阅读先贤的书籍,常常忍不住或者为先贤的 ,或者为先贤的深刻思想 ,恨不得立马和他当面交流所得、畅所欲言。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惟有在梦中出现,稍稍可以安慰的是,通过阅读先贤书籍,了解先贤的品性,知道先贤的喜好,体会到先贤的喜怒哀乐、嬉笑怒骂,自觉心意相通,感情更加贴近, 未曾得缘一见,内心里却已把他当作最亲近的朋友。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休戚相关 金玉良言 拍手称快 虽然
B.息息相关 金玉良言 拍案叫绝 虽然
C.息息相关 金科玉律 拍案叫绝 即使
D.休戚相关 金科玉律 拍手称快 即使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所以熟读一个人的文章,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同样的,了解一个人,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
B.所以了解一个人,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同样的,熟读一个人的文章,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
C.所以了解一个人,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同样的,熟读一个人的文章,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
D.所以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自然可以了解这个人;同样的,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自然可读懂他的文章。
19.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然而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惟有在梦中出现。
B.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与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惟有在梦中出现。
C.然而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惟有在梦中出现。
D.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与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惟有在梦中出现。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①_______,传统小说是虚构性的,而新体验小说是以亲历性真实性为基础,以作家的深切的人生体验为基础。新体验小说不同于散文,②_______,新体验小说虽也有体验和情绪,但它仍是以情节、人物、故事来吸引读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新体验小说不同于纪实文学,③_______,类似于新闻报道,新体验小说以体验为红线,用主客体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作家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吉林省松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