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93 2021-08-10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
2021中考语文记叙性文章阅读训练
母爱如线
高 勇
①我的记忆里,母亲的线兜里总是有着各色各样的碎布头,冬天的鞋垫儿,端阳节的香草袋儿,以及我的书包,都是这些碎布头拼成的。母亲的一针一线,总能把零碎的日子拼接得缤纷多彩,也温馨宜人。许多年后,我终于明白我童年里好多美好的记忆,都源于母亲手中的针线,它能让我的童年鲜亮如一,也让我沉浸在温暖幸福的回忆里。
②我保存着一件旧上衣,它跟着我到过许多的地方,我一次次清理东西时都没有舍得把它扔掉。它于我来说是一段珍贵的记忆。昨天,我翻晒衣服时捧着它还忍不住哭了。母亲已经70多岁了,已经不能为我缝制新衣了,但30年前为我改做这件上衣的情景却历历在目。这是当年在矿山工作的父亲发的工作服,很耐穿,那时我们家正是最困难的时期,父亲一人在矿山挣钱,母亲带着我们兄妹四人在家务农,于是父亲积攒下来的工作服就是我们兄妹几个最好的衣服。工作服很大,母亲总要将它改制成合我们身的小衣服。在那昏黄的油灯下,母亲一针一线缝制出的新衣给了我们多少的温暖……我把脸轻轻地贴在衣服上,感到了一丝柔润,也闻到了一股久远的气息,就像儿时的小脸蛋紧紧地贴在了母亲那爱意绵绵的心坎上一样。
③在那些贫困的日子里,母亲用细密的针线缝补着全家清贫的生活,不管是穿过的旧衣旧布,还是零碎布头,都能在母亲的手里派上用处,呈现出一种朴素得体的美。母亲年轻时手很巧,在我们那一块是出了名的,哪怕是用碎布做一双鞋垫儿,或者是给小妹改制一件短裙,她总能在上面做出一些花样来,我们兄妹总是一次次感受到同伴们羡慕不已的目光。
④母亲手中的针线丰富着我们儿时清贫的日子。如果说我的成长是这部书里的一幅风景,那母亲就是辛勤的作画者。我一遍遍回忆童年,也感慨如今人们已很难体味到“慈母手中线”的深情了,商场里有各种款式和档次的衣服,年轻的母亲们已不屑于针线了。但我依然喜欢母亲为我做的衣服,因为那是母亲送给子女的一片五彩云朵,一片青青草地,一个灿烂梦想……
⑤我从母亲的针线中体味到了温暖和幸福,也从中找回了心灵的平和与宁静。我忘不掉母亲手中的针线,母亲缝缝补补的,又岂止是孩儿们童年穿破的鞋子和开线的裤脚?游子远行的日子,母亲那倚门而望的目光,不就是又一根绵长的线吗?
(选自《郴州日报》文学版)
1. 通读全文后,你认为文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2. 文章第②段写道“昨天,我翻晒衣服时捧着它还忍不住哭了”,结合语境思考“我”为什么“忍不住哭了”?
3. 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结尾两个问句有何作用。
4. 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说说你的母亲为你做了哪些让你感动的事情。
(二)[原创]记叙性文章阅读
藕荷色羊绒衫
刘心武
她被老同学们动员很久,才加入了同窗微信群,但她基本上只是浏览别人发的消息,自己极少回应发言,表情包不会用,音频对话罕有响应,视频通话更不愿意。但若干同窗并不因她孤僻而疏离她,前几天就有人问她:重阳节登高了吗?她回答:又读《红楼梦》里“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节呢,仿佛和薛宝琴及其丫头小螺同立在那琉璃世界的山坡上,共览美景啦。还有人问她:赏菊了吗?她当然把《红楼梦》里的菊花诗再诵读了一遍。但有人问她:今年重阳节晚辈孝敬的是什么呀?还是菊花糕吗?她心里就不大淡定了。
老伴去世五年了,她独居。儿子儿媳孙女儿住得远,儿子在外企,儿媳妇在国企,孙女儿大学刚毕业跟几个同窗联袂创业。晚辈们自打中秋节以后就再没来看她,这倒还罢了,却也基本上没来电话聊天。算起来一人来过一次电话问候吧,问忙吗?回答是“忙倒不忙”“还行吧”“瞎忙”,话比以往少,不免有些挂念。
浏览完整试题
今年重阳节不在双休日,晚辈们没来看望很正常,但现在年轻人多能网购,前面几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如她的生日、端午节,也都不在双休日,人没来,却总有快递小哥按响门铃,送来晚辈们网购的应景应节礼物,虽说隔些天晚辈人来了,嗔怪他们多事,“人来时带东西就好,何必非咬定正日子”,心里却暖暖的,这不,晚辈人没来,电话没来,东西也没来,心里就有点空落落的了。
重阳节过后的那个星期日下午,门铃脆响,开门一迎,三张笑脸,“妈”“奶奶”的热乎呼唤重叠在一起。
原来,儿子儿媳妇孙女儿,一上午转了三个商场,为的是给她孝敬一件羊绒衫。她不免嗔怪:“现在不是什么都能从网上买到吗?怎么非得到实体店买?又怎么要转悠三个商场?什么精怪的羊绒衫?很贵的吧?奢侈品我可不要!”儿媳妇就把那精挑细选买来的羊绒衫从包装匣里取出来,抖开,举起给她看:“妈,怎么样?这颜色,绝了吧?”儿子、孙女儿站在儿媳妇两边,都笑吟吟地等待她作出反应。
“天呀!藕荷色的!”她激动得不行。
立刻理解了:藕荷色的羊绒衫,网购未必有货,就是有货,根据图片买来恐怕打开一看也难理想,而且实体店里也未必都备有这种颜色的货,难怪转到第三家商场才终于心想事成。
立刻试穿,立刻照镜,合身,雅丽,镜子里绽放出四张如花的笑脸。
大家围坐到沙发茶话。她满脸放光,说:“原来你们记住了我以前说过的话。《红楼梦》里写到颜色的地方多了。贾母说那种软烟罗的纺织品,几种颜色呀?一种雨过天青,一种秋香色,一种松绿色,一种银红色。宝玉跟宝钗的丫头莺儿有关于颜色搭配的对话,怎么说的呀?大红要配黑色,松花色要配桃红色,葱绿要配柳黄……书里还常提到玉色,有人以为玉色等同白色,不对,玉色比白色略暗却又润泽……当然啦,你们记住了,我最喜欢的,是藕荷色。书里起码三次写到藕荷色。林黛玉的床帐是藕荷色的,宝玉一次穿着簇新的藕荷色纱衫,鸳鸯抗婚,穿的也是藕荷色绫袄……有人说藕荷色属于暖色,说得不准,藕荷色是中国画颜料里头的花青色和胭脂色调出来的,如果胭脂成分多些,那当然比较暖,如果花青色成分多了,就往紫色靠,那就又偏冷了,依我看,你们买的这件,属于最得宜的藕荷色,既不偏暖也不偏冷,很温馨,极雅致……”但她低头抚摸那羊绒衫下摆时,不禁问:“哎呀,很昂贵吧?从实招来,究竟多少钱买的?”
儿子报出价格,确实不菲,但安慰母亲:“我们三个人集体孝敬您的,一分摊,也就不算奢侈了。”
她眼光扫视三个晚辈:“你们都顺遂吗?”三个人都笑了。儿子说:“妈,您就继续沉浸在您所喜爱的《红楼梦》世界里,安度晚年吧!”儿媳妇说:“您别为我们操心啦!”孙女儿依偎到她怀里,她搂住孙女儿,心里汪着蜜水儿。
(选自《今晚报》,有改动)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文章开篇写“她”诵读《红楼梦》中的诗句的细节,有何表达作用?
3. 看到晚辈为“她”买的藕荷色羊绒衫,“她激动得不行”的原因是什么?
4. 请你自选角度,品析选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5. 结合文章结尾一段,探究作品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三)[2020•天水]记叙性文章阅读
人生没有多余的疼
朱成玉
①在键盘上敲字的时候,忽然想,如果人生也有一个删除键,我会删除些什么呢?快乐幸福的时光自然舍不得删去,那么删去的就只有那些疼了。
②我想删去手指的疼。因为一分之差没有考上县城的重点高中,老师和家人都劝我复读一年,我却倔强地选择了离开学校。每天上午9点30分,是学校上课间操的时间,喇叭里传来熟悉的“广播体操”,一颗心便跟着疼了,再回不去本该属于自己的校园。于是更加发奋地自学,冬天,写字的手冻成了“馒头”,钻心的疼让我坐卧不宁,直到现在,每到下雨阴天,手指还会隐隐作痛,20多年以前的疼,就像一条甩不掉的蛇,紧紧尾随。
③我想删去肩膀的疼。在家待业的时候,临时在一个工地做了半年力工,手掌磨出许多大大的血泡,却也不能停下来,因为瓦匠等着我“伺候”呢,炎炎烈日,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之后,又去粮库扛麻袋。黑压压的麻袋落到肩膀上,整个人一下子就蹲到了地上,如此反复,直到后来才慢慢地直起腰来,真不知道那一天是如何熬过来的,那是天底下最漫长的一天,我盼着天快点黑下来,快点,可是太阳好像故意和我作对一般,越发地把它那邪恶的热泼到我身上。回家之后,掀开衣服,看到肩膀上整个掀开了一层皮,里面嫩嫩的肉呼之欲出!母亲一边给我擦着药膏,一边心疼得直掉眼泪。
④我想删去脚掌的疼。刚结婚的时候,一贫如洗。租来的房子又小又破,冬天很冷,墙壁上到处是亮晶晶的霜花。买不起煤,就去后山打柴。有一天回来得晚,天已经黑了,妻子担心,拿着手电去山路上寻我。直至看到我拉着一车柴火,蹒跚归来时,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我告诉她,不敢快走,鞋子马上就要掉了底儿,她找个绳子帮我把鞋子绑上。脚冻了,又红又肿,害得我现如今走起路来都不是那么笔直。
⑤我想删去牙疼,我想删去头疼,我想删去失恋的疼,我想删去失去亲人的疼,我想删去各种各样的心疼,我想删去……太多太多的疼!
⑥我不知道,为何我的人生有如此多的疼,我似乎是疼痛银行的行长。
⑦但是现在,我感谢疼痛,每一次疼痛,都会带给你一次历练。就像一次一次地跌倒,让孩子学会了走路和奔跑,就像一次一次地摔伤,让鹰学会了飞翔。人生在世,谁没有疼的经历呢!有痛感的人生,是有盐、有钙的人生。
⑧疼是人生里最活跃的细胞,可以用它谱曲,用它填词,可以用它酿酒,用它泡茶。在岁月的喉结,轻轻将它吐出,可以换一曲妖娆的歌儿。疼是推着人往前走的风,你若想甩脱它,便闻不到它吹送到你跟前的花香了。
⑨人生没有多余的疼。赞叹珍珠的光芒时,别忘了,那是贝壳的眼泪,是用疼痛磨砺出来的璀璨。
1. 文章以“人生没有多余的疼”作标题有何作用?
2. 本文中对“疼”的叙述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3.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展开余下试题
(1)“在岁月的喉结,轻轻将它吐出,可以换一曲妖娆的歌儿。”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2)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
4.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我似乎是疼痛银行的行长”一句的言外之意。
5. 读完这篇文章,对你人生的启迪是什么?
(四)[原创]记叙性文章阅读
湿漉漉的乡愁
何永飞
①各种嘈杂声捣碎夜的宁静,寒风如盗梦者,躲在窗台下面,几只野猫上蹿下跳,把我的心湖搅得难以平静。嘴唇干裂,感觉在冒青烟,体内的水分被白天的奔波和夜晚的失眠抽去。目光向北,再向北,如鱼儿般游进那片一望无际且亮汪汪的高原水乡,我的眼角不断滴落乡愁,把黑夜的尾曲浸透得湿漉漉的。
②在我的印象中,故乡人从来不知道“渴”为何滋味,日子总是水灵灵的。奔跑的高原累了,就把头伸进一个个清澈的龙潭里,一阵痛饮,然后继续去追赶太阳。天空或晴或阴,总是一片澄净,如故乡人的明眸和心灵。一年四季,高原水乡呈现出一帧流动的风景,湖里的芦苇枯了又荣,沟边的小草黄了又绿,河边的垂柳瘦了又肥,目光不管从哪个角度投射过去,都与浓浓的美韵不期而遇,既而醉入其中。
③扎根于高原水乡的童年和少年,是我人生中最蓬勃、最亮丽的时节。一尾鱼的游动,足以让我追逐一个季节;一只水鸟的飞翔,足以让我幻想一生。河流的欢笑、龙潭的金光,把每一个日子都渲染得多姿多彩。在水沟里翻泥鳅,满头满脸满身都沾着泥巴,成为活脱脱的泥人,可心里的快乐就像被捉放进盆里的泥鳅,不停地蹦跳。钻入芦苇丛中掏鸟蛋,也是其乐无穷的事,可现在回想起来不禁心生愧疚——鸟妈妈眼睁睁地看着即将出世的孩子被人带走,它该多伤心啊。
④故乡人天生就是画家和诗人,他们用色彩和诗意,表现、表达着对高原水乡的热爱和迷恋。一声布谷鸟的鸣叫,从云端落下来,如一把钥匙插进他们的心锁里,随之灵感泉涌,创作出一件件不同季节、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艺术作品。田野的画布上,他们把锄头或犁当作画笔,用汗水调色,在春天描绘出流淌的绿意,在秋天描绘出跳荡的丰收之景。生活的稿纸上,他们把锅碗瓢盆当作字词,用心调遣,在春天赞颂花之绚丽,在夏天抒怀叶之情深。而他们也许不知道,也许习以为常,他们耕作的身影是高原水乡这幅水墨画中最迷人的部分,他们布满悦色的笑脸是高原水乡这首朦胧诗中最有韵味的部分。在城市里,我的目光很呆滞,我的内心很荒凉,很多时候想找点儿灵动来激活目光,找点儿色彩来缀饰内心,可我发现,外表华丽的城市其实比我还贫困。
⑤离开高原水乡后,我的生命一直处于干渴的状态,在异乡喝再多的水也无济于事。从喉咙里挤出来的呼唤,总是带着血丝。有时受了委屈,想流泪,但就是无泪可流,或者流出来的泪都是浑浊的。我每走远一步,乡愁就拉长一截,有人问:你身后为何湿漉漉的?我答道:那是我存活的最后希望。
1. 作者以“湿漉漉的乡愁”为标题,这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2. 作者的“高原水乡”记忆是哪些内容构成的?阅读第②~④段并依次概括出三点。
3. 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4. 文章的开篇及结尾都写到了嗓子的感受,如“嘴唇干裂,感觉在冒青烟”“从喉咙里挤出来的呼唤,总是带着血丝”等,作者刻意突出这一感受的意图是什么?
(五)[原创]记叙性文章阅读
听梆声的地方
迟子建
①乌镇是一枝莲,东栅、西栅、南栅、北栅是它张开的花瓣。东栅因为天光和烟火气盛,这片花瓣在我眼里是银粉色的。西栅呢,它被不绝的流水环绕着,那层层叠叠的楼台水阁,迷宫似的灰街长巷,也就有了舟楫的气象,似乎你轻轻一推,它们就会启航。这片轻灵的花瓣,就是烛白色的了。
②来乌镇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白鹭、云朵、晨雾。与它们比起来,依赖车船出行的人,是多么的被动啊。白鹭来,乘着清风,扇动着丝绸一样的翅膀,倏忽间就翩然而至了;云朵呢,如果它们思念身下这片枕河入梦的人家了,从天宇的某个角落出发,且歌且舞,飘飘洒洒,也是说到就到了。比起白鹭和云朵,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栖息在乌镇纵横交织的水泽深处。只要它起了顽皮,就一哄而起,缚住太阳,把人间幻化为海市蜃楼,霸气十足地做这世界早晨的皇帝。
③我在乌镇,住在西栅。西栅由十二座小岛组成,所以进出西栅,须乘坐渡船。到乌镇时已是晚上九点,江南的雨淅淅沥沥下着,好像乌镇这个素服女子忙活了一天,正在做安寝前的沐浴。从西栅的码头登船,去通安客栈,大约一刻钟。西栅的渡船是我喜欢的那种,带蓬的木船,梭形,人工摇橹,至多坐六人,既不像大船那样笨拙少情调,又不像只能容一两个人坐的小舟,在水波上活跃得像条鱼一样,让人心生不安。船家是个女子,乌镇人对她们有个亲切的称谓:船娘。而我觉得,女子的性情,最适合在西栅摆渡。因为这儿不是荒凉的海域,需要顶天立地的男人披荆斩棘。西栅是一个宁静的港湾,是个听桨声的地方,由性情多温婉的女子做“掌门人”,再妥帖不过了。
④船娘戴着斗笠,不紧不慢地摇着橹。虽然落着雨,但岸上投下的灯影,依然盛开在河面上。没有月亮的夜晚,那一团团湿漉漉的橘黄的灯影,看上去像是月亮生出的金发婴孩,是那么鲜润明媚。带着一身的水汽,船停靠在客栈的码头上了。简单吃了点东西,洗漱后躺下,已是深夜了。
⑤来乌镇的次日,是茅盾文学奖颁奖的日子。我醒来的时候,西栅还没醒,因为它被浓雾包裹着,所以到了天亮的时辰,它却亮不起来。早饭后,我出了客栈散步。上了一座灰白的石拱桥,站在桥上,只见河西岸的房屋,好像晾晒着一匹匹白色的丝绸,被雾气紧紧缠绕。你想看远一点的河道,看不清楚;想看近处房屋的飞檐,也是看不清楚的。雾中的西栅,也就有了如梦似幻的感觉。上午十点多,雾小了,雨又来了,所以那个白天的太阳,和那个夜晚的月亮,是逃跑的新娘,芳踪难觅。如果说乌镇是一朵静静的莲的话,那么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在我眼里就是昙花。那个夜晚的颁奖盛典结束后,第二天,与会人员纷纷离去了。客栈的小码头忙碌起来,船娘忙碌起来,被浆搅起的水波,也忙碌起来了。
⑥我也乘渡船出去,但奔赴的不是飞机场,而是东栅。太阳终于露出了芳容,天地间变得亮堂起来了。东栅游人如织,每一座石桥,每一条小巷,每一座古老的楼牌下,都有驻足观望和拍照的人。导游带着我们,先是参观了一个专门展览雕花木床的博物馆,然后去了乌镇名酒、从清朝就开张了的三白酒的酿造地。在乌镇这样的水乡,如果没有酒,老百姓的日子,无疑是少了魂儿。
⑦从东栅回来,小憩片刻,导游又带着我们游西栅。看了白莲塔、通济桥和仁济桥所形成的著名的“桥里桥”景观、蚕丝厂以及酱坊。
⑧游过西栅,天色已昏。我们就近在一处临河的餐馆里吃晚饭。回到客栈,清理完旅行箱,想想明天就要离开西栅了,心中似乎还有什么割舍不下的。我独自出了门,看夜下的西栅。
⑨石板路上,几乎看不见行人了。西栅静起来,而另一种光明,却升起来。点缀着夜晚的灯光,以乳黄为主,但也有幽蓝的光带,裹着石桥,使桥有了闪电的气象。那一盏盏古朴的风灯,在苍灰的屋檐下,随着晚风轻轻摇荡,像恋人温柔的眼。我走进一条深巷,周围竟一个人都不见,那一座座阒然无声的深宅大院,使我怀疑里面居住的不是人,而是神灵。我有些害怕,连忙回到离出发点不远的放生桥那儿,桥下有一个小酒吧,还有零星的顾客。我跨上桥,刚好看见有一只载客的船从远处荡来。我听见客人在问:“岸上是什么树呀?”船娘答:“香樟树。”之后再无人语,有的只是水声。我看着这只船渐渐接近石桥,然后鱼似的从桥下跃过,不见了踪影。正当我要走下石桥的时候,一阵梆声石破天惊地响起,这是打更的人在报时了。打更的人穿行在哪一条巷子,我并不知晓。但这寂寥而空灵的梆声,与教堂的钟声一样,让我身心顿时为之一爽。是啊,这禅意深厚的梆声让我明白,所有的盛典和荣耀,不过是一季的盛花,会转瞬间化为流水。那些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包括我自己,不过是这世界的过客而已。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在脱离了灯火璀璨、人语喧嚣的环境后,惧怕一个人走夜路。
展开余下试题
⑩这复古的梆声,让西栅的夜,白了。
(选自《青年文摘》,有改动)
1. 文章第②段为什么要集中笔墨描写白鹭、云朵与晨雾?
2. 作者在文章第③段为什么要提及“船娘”?
3. 作者为了充分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围绕西栅主要写了哪四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4. 有人认为,文章的标题是“听梆声的地方”,就应该将笔墨重点放在“梆声”特点和“地方”特色的描写上,而文章用墨如泼地描写其他图景是没有必要的,你的观点如何?为什么?
5. 文末说“这复古的梆声,让西栅的夜,白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六)[原创]记叙性文章阅读
温 馨
梁晓声
“温馨”是纯粹的汉语词。近年常读到它,常听到它;自己也常写到它,常说到它。于是静默独处之时每想:温馨,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从小学二三年级起,母亲便为全家的生活去离家很远的工地上班。每天早上天未亮便悄悄地起床走了,往往在将近晚上八点时才回到家里。若是冬季,那时天已完全黑了。我便冒着寒冷到小胡同门口去迎母亲——从那儿可以望到马路。一眼望过去很远很远,不见车辆,不见行人。【A】终于有一个人影出现,矮小,然而“肥胖”,那是身穿了工地上发的过膝的很厚的棉坎肩所致,像矮小却穿了笨重铠甲的古代兵卒。我断定那便是母亲。(批注【A】:
)
在路灯幽蓝清冽的光下,母亲快步地走着。她知道小儿女们还饿着,等着她回家胡乱做口吃的呢!
如今回想起来,那远远望见的母亲的古怪身影,当时对我即是温馨。回想之际,觉得更是了。
小学四年级暑假中的一天,跟同学们到近郊去玩,采回了一大捆狗尾草。采那么多狗尾草干什么呢?采时是并不想的。反正同学们采,自己也跟着采,还暗暗竞赛似的一定要比别的同学采得多,认为总归是收获。母亲正巧闲着,于是用那一大捆狗尾草为弟弟妹妹们编小动物。转眼编成一只狗,转眼编成一只虎,转眼编成一头牛……她的儿女们属什么,她就先编什么,之后编成了十二生肖。再之后还编了大象、狮子和仙鹤、凤凰……母亲每编成一种,我们便赞叹一阵。于是母亲一向忧愁的脸上,难得地浮现出了微笑……
如今回想起来,母亲当时的微笑,对我即是温馨,对年龄更小的弟弟妹妹们也是。
上了中学的我,于一个穷困的家庭而言,几乎已是全才了。抹墙,修火炕,砌炉子,样样活都拿得起,干得很是在行。几乎每一年春节前,都要将个破家里里外外粉刷一遍。今年墙上滚这一种图案,明年一定换一种图案,年年不重样。冬天粉刷房子别提有多麻烦,再怎么注意,也还是会滴得到处都是粉浆点子。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撑不住盹,东倒西歪全睡了。只有我一个人还在细细地擦、擦、擦……连地板都擦出清晰的木纹了。第二天一早,弟弟和妹妹们醒来,看看这儿,瞅瞅那儿,一切干干净净有条不紊,看得他们目瞪口呆……
如今想来,温馨在母亲和弟弟妹妹眼里,在我心里,他们眼里有种感动,我心里有种快乐。【B】仿佛,感动是火苗,快乐是劈柴,于是家里温馨重重。尽管那时还没生火,屋子挺冷……(批注【B】: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感动”比作“火苗”,把,“快乐”比作“劈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给家人带来的快乐和自己所感受到的家的温馨。)
下乡了,每次探家,总是在深夜敲门。灯下,母亲的白发是一年比一年多了。从怀里掏出积攒了三十几个月的钱无言地塞在母亲瘦小而粗糙的手里,或二百,或三百。三百的时候,当然是向知青战友们借了些的。那年月,二三百元,多大一笔钱啊!母亲将头一扭,眼泪就下来了……
如今想来,当时对于我,温馨在母亲的泪花里。
后来父亲患了癌症,而我又不得不为厂里修改一部剧本。我将一张小小的桌子从阳台搬到了父亲床边,目光稍一转移,就能看到父亲仰躺着的苍白的脸。而父亲微微一睁眼,就能看到我,和他对面养了十几条美丽金鱼的大鱼缸。这是父亲不能起床后我为他买的。十月的阳光照耀着我,照耀着父亲。他已知自己不久于世。然而只要我在身旁,他脸上必呈现着淡对生死的镇定和对儿子的信赖。一天下午一点多我突觉心慌极了,放下笔说:“爸,我得陪您躺一会儿。”尽管旁边备有我躺的钢丝床,我却紧挨着父亲躺了下去。并且,本能地握住了父亲的一只手。五六分钟后,我几乎睡着了,而父亲悄然而逝……
如今想来,当年那五六分钟,乃是我一生体会到的最大的温馨。感谢上苍,它启示我那么亲密地与老父亲躺在一起,并且握着父亲的手。我一再地回忆,不记得此前也曾和父亲那么亲密地躺在一起过;更不记得此前曾在五六分钟内轻轻握着父亲的手不放过。真的感谢上苍啊,它使我们父子的诀别成了我内心里刻骨铭心的温馨……
1.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描述了哪几幅温馨的画面。
2. 选文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请从选文中找出标志性语言加以说明。
3.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母亲当时的微笑”和“母亲的泪花”都会成为“我”温馨的回忆。
4. “然而只要我在身旁,他脸上必呈现着淡对生死的镇定和对儿子的信赖”一句中“淡对生死的镇定”该如何理解?
5. 给文章加批注是读书的好方法。老师为【B】处加了批注,请你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在【A】处也加上恰当的批注。
(七)[原创]记叙性文章阅读
皮影戏里的童年
刘 希
①“一盏灯,布围框,三五人吹拉弹唱;皮刻人,半面脸,一席地操演雄兵。”这是对皮影戏最简洁生动的描述。皮影戏,又叫“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一千多年的表演艺术,囊括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皮影戏,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也陪伴我度过了幸福快乐的童年。
②在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谁家遇上红白喜事,放几场电影便是件奢侈的事。但凡遇到日子相撞,电影被人预约,另外的人家只能选其次,放几场皮影戏来热闹下了。所以,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关于皮影戏的记忆要比电影多得多。时至今日,我的脑海依旧还时常晃荡着那些锣鼓喧天、皮影人蹦跳的画面。
③虽说皮影戏是次选,但在当时,看一场皮影戏也是难能可贵的。但凡听到说他家会放皮影戏,不管和那家有没有亲戚关系,也不管穿山越岭要走多远,必定结队成群不计一切困难地赶过去。那时候,手电筒还是稀缺之物,一路照明的,是用稻草扎成的火把。而火把总是不经烧,路途远的,需要准备好几个。碰到冬天有风的日子,点燃火把也是极困难的。手抖,风猛,大家只能围成一圈,把火把保护在中央,即使这样,也需要浪费好几根火柴才能把火把点燃。有时怕它灭,举把手的人赶紧跑开,扬着火把使劲摇呀摇,风呼呼地吹着,红红的火星子逐渐散开,直到串起一小团火苗,大家紧锁的眉头便陡然间舒展开来。每个人都咧嘴笑着,即使下着鹅毛大雪,心里却一点也不冷,因为红红的火光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因为马上就能看到的皮影戏给了每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④放皮影的舞台一般都设在主人家屋檐下,拉一
上一篇:
2021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下一篇:
2021中考语文现代文常规语段阅读训练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21中考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