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16  2021-08-27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
《长征胜利万岁》基础训练
第02课 长征胜利万岁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字音)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闽(mǐn) 黔(qián) 滇(diān)
B.追剿(jiǎo) 熙熙攘攘(rǎng) 给养(jǐ)
C.跋(bá)涉 窑(yáo)洞 迂回(yū)
D.娄山(lóu) 马镫(dēng) 寒噤(jìn)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跋(bá)涉 窑(yáo)洞 千军雷霆(tíng)
B.追剿(jiǎo) 熙熙攘攘(rǎng) 寒暄(xuān)
C.闽(mǐn) 黔(qián) 滇(diān)
D.娄山(lóu) 彝(yí) 寒噤(jīn)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膺品 裁员 滞纳金 死皮赖脸
B.重叠 扫描 大杂脍 戴罪立功
C.针灸 陷阱 原生态 鼎力相助
D.作崇 编纂 候车室 出其不意
4.(词意)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可不是,自从去年离开瑞金、于都河,无论在巍巍的雪山上,还是在茫茫的草地上,不管是在怎样艰苦的日子里我们都 苏维埃。
(2)有这么一个规律,在所有第三世界发展中的国家中,工业和农业是互相 、互相支援的两大国民经济部门。
(3)你们——党的领导人,不知疲倦地操劳着,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全都 了,花去了多少心血啊!
A.惦念 依赖 消瘦
B.惦记 依赖 消瘦
C.惦念 依靠 瘦削
D.惦记 依靠 瘦削
5.下列诗句中,不含借代的一项是 ( )
A.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B.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十送红军》等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这种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人民军队不仅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丰碑,而且谱写了长征这样的伟大英雄史诗。
C.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鼓舞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D.9月11日,“革命理想高于天”雕塑落成暨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祭奠仪式,在广西桂林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举行。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短短半月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人团及选手俨然成了一个大家庭,场上答题争冠激烈比拼,场下交换微信互诉衷肠,并利用录制间隙自发举行戏曲大合唱。
②冷空气真是加班加点地制造寒冷,周一开始,大风再次归来,降温明显,让出门的市民浑身不寒而栗,充分感受到严冬的残酷无情。
③也许我们曾经自怨自艾过自己的身世,也曾经因为某些方面的失败而怨天尤人,但请别忘了:生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是公平的,我们应该感谢生活。
④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能通过前端抓拍机上传的抓拍人脸图片对在逃人员进行实时比对报警,并及时通知现场安保人员,让犯罪分子无所遁形。
⑤尽管各国的植树节没有统一规定的日期,但许多人自发走到义务植树的行列中,栽种一片新绿;就连各国政要也都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呼吁大家保护绿色家园。


浏览完整试题⑥在“魅力中国城”竞演活动中频频被提及的茂名浪漫海岸是一个以“爱”与“浪漫”为主题的度假区,不少新人在这里的蓝天白云与海岸的见证下义结金兰,许下爱情的诺言。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二、语言表达
8.根据下面语段内容,概括万里长征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33)《长征胜利万岁》
9.下面是某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图,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嫦娥四号自2018年12月8日发射到2019年1月3日着陆月球用了26天,为什么嫦娥四号绕月时间比嫦娥三号多用了13天呢?
一是嫦娥四号需要等待月昼充能量。月球自转的周期是28天,探测器只有在月球着陆区的白天着陆,才能得到充分的太阳光开展工作。而嫦娥四号“近月制动”之后,运行的轨道面到着陆区上方的时候正好是着陆区的晚上,因此嫦娥四号要持续绕月飞行一段时间,才能赶在月背的白天实施着陆。
二是嫦娥四号发射窗口限制多。为获取最大的运载能力,嫦娥四号的发射窗口要考虑很多约束条件,使其与日、地、月的相对关系满足任务需求。例如,奔月轨道需要调整近月点经度和飞行时间,让环月轨道临近着月点上空,为登月创造条件;奔月飞行过程中,要考虑太阳能帆板的受晒问题,要求太阳光入射方向与太阳帆板之间的夹角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三是嫦娥四号的在轨测试需要力求精细。在升空和着陆过程中,嫦娥四号要按需调整速度和轨道机动参数,而且在接近月球的过程中,还会有相应的科研测试项目。嫦娥四号绕月期间一些设备需要开机进行测试,有足够的时间,才能让测试更完整,准备更充分。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9年1月9日)
材料二:
“嫦娥四号任务是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孙泽洲介绍说。虽然有嫦娥三号的技术基础,但是嫦娥四号有许多新研设备,有些还需要全新研制,而且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未知因素和各种风险非常高,设计难度非常大。同时,还需要新研制和发射一颗中继卫星,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位于日地连线上、地球外侧约150万公里处)上为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巡视器与地球之间搭建一条通信的纽带,这将实现首次人类航天器的对地对月中继通信。目前,他带领研制队伍已经进入最后决战决胜的时刻,即将迎来发射“大考”。
“我们希望用有限的条件尽可能多获得一些成果,在已有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希望步子迈得大一点儿,更高效地推动技术进步”。孙泽洲总设计师充满希望和自信地说。而他的这种希望和自信正是源于他投身中国航天事业二十余年的艰辛探索和悉心积累,从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开创我国航天第三个里程碑,到嫦娥三号完美的落月之旅,再到接过中国火星探测任务的大旗,从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拓展到4亿公里远的火星,孙泽洲和他带领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迈出中国深空探测一连串坚实的脚步。
(摘编自《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飞月探火”的故事》)
材料三:
《科学美国人》月刊12月21日报道: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将使中国进入“月球未知领域”。
自2007年以来,中国已经进行了三次探月任务,其中一次使用了该国首个机器人着陆器和月球车。中国这一最新的月球探险始于2018年12月8日凌晨,一枚携带嫦娥四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由着陆器和月球车组成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目标是月对球背面,即月球永远背对地球的那个半球。此前还从来没有航天器在那里实现过软着陆,不过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徘徊者4号探测器曾在月球背面坠毀。
在发射升空并朝着月球飞行了4天半之后、嫦娥四号进入了椭圆形的环月轨道,等待着命运的降临。中国官员尚未公开宣布嫦娥四号将于何时尝试着陆,但大多数专家猜测,着陆最早将于2019年1月初进行,因为从那时起,月球背面将有大约14天的时间沐浴在充足的阳光下,为嫦娥四号的太阳能电池充电。
美国布朗大学著名行星学家吉姆•黑德说,嫦娥四号任务进一步证明,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的中国不仅将月球视为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天体,而且将它视为成为新的全球超级大国的漫长征程中的一个重要战略资产。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12月27日)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基于“等待月昼充能量”“发射窗口限制多”“在轨测试需要力求精细”等三个方面的因素,嫦娥四号绕月时间比嫦娥三号多用了13天。
B.嫦娥四号“近月制动”之后,运行的轨道面到着陆区上方的时候正好是晚上,为了更好地进行探测活动,嫦娥四号需要持续绕月飞行一段时间。
C.嫦娥四号的技术难度比嫦娥三号大,嫦娥四号在升空和着陆过程中,要按需调整速度和轨道机动参数,在未到达月背的过程中还要进行相关的测试项目。
D.带着“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任务的嫦娥四号是史上首次到达月球背面的航天器,它使中国进入了“月球未知领域”。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嫦娥四号的发射窗口限制较多,约束条件多,因而嫦娥四号着陆必须满足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关系,才能获取最大的运载能力。
B.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长期致力于深空探测领域的研究事业,探月工程还在进行,他的眼光已经看到了更为遥远的火星。
C.为嫦娥四号任务而新研制发射的中继卫星,是连接月球背面着陆器、巡视器与地球三者之间通信的中转站,它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从2007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到2019年嫦娥四号成功软着陆,嫦娥系列探月工程表明我国在航天领域已经拥有较为卓越的技术能力。
12.综合三则材料,概括分析嫦娥四号完成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成功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5G背后的四大“黑科技”

材料二:
5G“快”——在5G网络覆盖下,下载一部分辨率达到K的电影理论上不超过18秒。《纽约时报》
在展会上宣布建立一个5G新闻实验室,未来的新闻故事会根据时间、读者所在地提供交互性、沉浸性的3D流媒体影像。业界人士认为,5G将给近年来“只听雷声大,不见雨点来”的“增强现实/混合现实”(AR/MR)技术带来新生。
5G“稳”——如果只是速度的提升,还谈不上质变。5G最显著的特点是低时延和高可靠,即在任何环境下都表现稳定。医疗技术行业的Medivis公司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莫利在展会上说,56网络让医生在“混合现实”工具的帮助下完成精准的开颅手术,比“外科手术般的精准”更精准。
5G的技术要求之一是能够支持速度高达每小时500公里的设备,因此5G技术推动的产业还包括无人驾驶汽车。例如,普通人踩刹车的反应速度大约是0.4秒,而无人车在5G场景下的反应速度有望不到1毫秒,这无疑是无人驾驶可能最终获得使用者信任的基础之一。无人驾驶因5G而更接近现实,这块巨大的蛋糕也吸引了众多企业。
5G“密”—5G网络每平方公里可支持100万台设备,非常有助于物联网发展。今年展会上,智慧城市成为一个新的产品类别,其底层技术就是物联网。展会主办方、美国消费技术协会的市场研究业务负责人史蒂夫•柯尼格引用了业界常说的一句话——过去30年将人连接起来,接下来30年会将物连接起来。
目前5G的多数应用场景还只是一种展望,有些可能比预想中进展得慢,甚至遭到淘汰,有些未曾料想的场景又可能会冒出来形成颠覆式创新。但可以肯定的是,5G会引发一场大幅改变生活方式的革命,这也是各国推动部署5G的重要动力。
(新华社)
材料三:
业界人士认为,未来物联网无法避免使用5G公共网络的全球化应用,比如设备提供商对工厂设备的远程维护,对交通网络的监控,对能源、水和燃气等基础设施网络的控制等等。这些领域都需要数据与公共网络连接并通过其传输,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此外,也正是由于5G时代的工业生产将更依赖公共网络,网络服务的可靠性需要相应提高。德国西门子公司数字和创新部门副总裁安德烈亚斯•克普克告诉记者,对于工业界来说,最看重的其实并不是传输速度,而是可靠性和可连接设备的数量,因此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质量必须值得信赖。
克普克说,虽然5G在技术上更先进,但技术更复杂,零部件也更多。此外,由于56网络频率高、衰减快,为实现5G网络的覆盖,除了在室外建立基站,还要在室内安装相关设备。因此,5G通信还面临高带宽,低成本的需求挑战,这是时代发展下的客户所需。除了要满足客户加密的需求外,未来,客户将需要更高的带宽需求。
而5G对网络切片技术的引入,也会使得网络边界变得模糊,原有的安全机制将难以为继。而且,由于56运营商除了可以收集56手机信号强度外,还可以通过收集WiFi、蓝牙等其他信号的强度来定位,因此用户位置隐私相比过去也将面临更大威胁。
5G安全面临的挑战中,除了新伤还有旧患,例如威胁移动通讯安全的伪基站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不过,对于5G的挑战和潜在风险,业界专家总体仍持乐观态度。德国博世公司通信和网络技术部负责人安德烈亚斯•米勒认为,这些并不是大问题,因为新技术的问题总是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解决。
(澎湃新闻)
13.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波束赋形能让电磁波指向它所提供服务的手机,而且能根据手机的移动而转变方向,使得服务指向性更精准。
B.“毫米波”是一种频率高,波长短的无线电波。若我们的手机能够接收和“解读”这种电波,网速就能提上去。
C.5G时代,同一基站下的两个用户,若互相通信,他们的数据传输将与基站无关,而是直接从手机传输到手机。
D.“微基站”体积小,单个的覆盖面积比不上“宏基站”,但是多个共同作用能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上网体验。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5G时代的工业生产将更依赖公共网络,对于工业界来说,传输速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网络服务的可靠性,因此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质量必须值得信赖。
B.有了5G网络的支持,物联网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而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会让未来城市朝着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
C.目前5G的多数应用场景还只是一种展望,有些可能比预想中进展得慢,但在各国大力支持下,这些预想在未来某一天都将成为现实。
D.5G的技术要求之一是能够支持速度高达每小时500公里的设备,这让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成为可能,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涉足无人驾驶汽车行业。
15.结合材料概括5G网络的发展还面临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文化是软实力,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着不可忽视和不容低估的巨大作用。69年来,在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上,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尤其是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生活彻底告别了“票证时代”,走过了“温饱阶段”,迎来了“全面小康”。在欢度国庆之时,在民族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光明前景之际,13亿多人民群众更应坚定文化自信,续写筑梦新篇。
庆国庆,让家国文化尽情流淌。无国无以为家,无家不能成国。国庆节是集人民性、政治性和幸福感于一体的节日,承载着反映国家、民族凝聚力的功能。在这个秋高阳暖的美好季节,各族各界群众就纷纷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了庆祝活动中,歌颂赞美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抒发对新时代幸福生活的真挚感受,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福。69年沧桑巨变,69年春华秋实,家国文化在神州大地尽情流淌。
庆国庆,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传统文化呈异彩,国庆佳节味道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国庆期间,有景区开展歙砚雕刻、诵读《朱子家训》、体验国学经典文化“蒙童开笔礼”等文化体验活动,深受游客欢迎,每天参加这种文化体验活动的游客达到千余人次。诸如民俗风情展览、音乐“快闪”等等,都让人民群众重新感受到了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传统文化。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69年开拓进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时代,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今行走在筑梦中国伟大征程中,13亿多中华儿女更应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续写中华民族辉煌成就的同时,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更好的中国方案。
(摘编自秦平《让国庆假期多点文化味儿》),陕西传媒网2018年10月04日)


展开余下试题材料二:
在消费升级趋势下,人们也更加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满足,旅游、文化、教育等服务消费占比不断提升。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黄志龙认为,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比实物消费增速要快,目前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约为50%,成为消费新热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当前我国服务消费需求旺盛,8月份全国餐饮收入3516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高于商品零售0.8个百分点。6—8月暑期档电影总票房174亿元,再创新高,预计全年电影票房将突破600亿元。国庆期间旅游供需两旺,亲子游、休闲游、自助游、自驾游成为热点。
(摘编自《消费亮点 点亮假期》,《人民日报》2018年10月06日)
材料三:
国庆长假期间,各地大打“文化牌”,群众在游玩中提高文化素养,感知文化传承。
“宾客盈门,礼乐齐鸣”“进香献酒,尊师敬祖”……这两天来到河南许昌神垕古镇能看到按照北宋仪式举行的钧瓷开窑仪式,让游客切身感受千年文化古镇的独特魅力。国庆假期,神垕古镇每天都将有两家以上的钧瓷窑厂举行开窑仪式,千年的窑火,让古镇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齐文化发源地山东淄博临淄,定制文化游成为了游客新宠。除了根据游客需求安排景点外,旅行社还与齐文化研究学者合作,游览过程为游客提供专业的历史文化讲解,实现了文化传播和旅游的融合。
节日里,各地博物馆游客络绎不绝。陕西自然博物馆,“科普游自博,国庆七天乐”主题系列活动,吸引了不少人。
在福建莆田市博物馆,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动手体验抄纸、寻找铅字块、固版、刷墨等古法造纸和活字印刷流程。
(摘编自《国庆长假各地打“文化牌” 传承文化提升游客素养》,央广网2018年10月4日)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在民族复兴的大好形势下,应继续发挥其软实力的作用。
B.各族各界群众以饱满的热情庆祝建国69周年,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尽情诠释家国文化。
C.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约占居民消费比重的一半,成为消费新增长点。
D.各地发挥地方特色,打出“文化牌”,这一举措有利于群众提高文化素养,感受文化传承的魅力。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
B.文化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国家、民族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中华民族复兴同样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
C.消费升级带来的结果之一是居民更注重精神需求,旅游、文化、教育等服务消费占比不断升高。
D.在千年文化古镇举行的钧瓷开窑仪式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古镇拥有了新活力。
18.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文化自信意义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快速发展的快递行业织起一张连接千家万户的物流网络。近年来,快递下乡的步伐加快,“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通道正加速拓宽。数据显示,仅去年全国农村地区收投的快件量就超过100亿件。在大数据及云计算飞速发展的当下,同城递送服务也借助新兴技术,在快递行业中异军突起。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同城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50.9亿件和41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2%和34.1%。除了保证速度,快递如何才能收得更智慧、寄得更便利,也是快递行业提升服务质量的又一课题。丰巢、菜鸟驿站……为方便上班族、学生族接收快递,快递物流公司纷纷在小区门口、办公楼、校园等地方设置智能快递柜,解决了配送时无人收货的难题.据统计,上半年,主要快递企业共设立智能快件箱20.3万组,箱递率达到8%,让更多人享受到足不出户收寄快递的便捷服务。
(摘编自《人民日报•快递服务新速度新享受》2018年08月13日)
材料二:

材科三:
快递是指“在承诺的时限内快速完成的寄递活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国家邮政局负责全国快递市场的监管工作。此外,涉及国际快递业务的,还受到海关等部门的监督管理。快递行业涉及的法律法规主要有《邮政法》、《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
我国快递行业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根据国家邮政总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快递企业在东部地区累计完成的业务收入和业务量占全图总业务收入和业务量的比重起过80%,其中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这三个地区的业务量占比最大:而中部地区在10%左右,西部地区低于10%。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及城镇化水平的提升,预许未来中西部快递市场的占比将有所提高。
(摘编自《中国快递行业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材料四:
相关快递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为民众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其自身进入门槛较低,不少企业能够快速进入快递市场,也造成快递市场混乱。当前,一些快递企业出现互挖墙脚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对现有市场秩序形成了挑战,同时,随着快递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商家大打价格战。粗放的发展方式、落后的基础设设施、较多的安全隐患以及快递行业中暴露出的货物先签后验、毁损丢失、快递企业无法保证送货上门以及客户取货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快递行业发展的瓶颈。
(摘编自《法制与杜会•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
19.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快递行业在业务量及收入上均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其中在快递业务量上,2016年相较2010年更是增长了10倍以上。
B.201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与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速较上一年增长幅度最大,由此可推知我国快递行业在这一年中的收益最好。
C.201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的同比增速最高,但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速相较上一年却略有下降,说明当年快递单价可能在下降。
D.20I0--2016年,我国快递行业的业务量与业务收入在数量上虽呈递增趋势,但他们之间的同比增速却不完全是正相关关系。
2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快递和普通运输行业的区别在于它更强调时速性,快递公司开展快递下乡和同城递送服务,设置快递柜等做法节省了快递运输时间。
B.快递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约束与部门的监管,在管理部门和法律的监管与调控下,快递行业所面临的恶意竞争等问题得以解决。
C.我困快递行业区域性特征明显,这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有关,如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业务量占比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D.随着人们对快递的日益依赖,许多企业纷纷进军快递市场,这既打破了快递业现有的市场格局,又大大提升了行业整体的服务水平。
21.如何让我国快递行业发展得更好?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江口镇的千亩荷花悄然绽放,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现赏,享受夏日清凉韵味。
近年来,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县城发展的热点,大大小小的县镇都在发展旅游产业。然而,红火的背后,同质化现象普遍,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排斥农民的主体地位,挤占农民利益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只有建立在本地乡土文化之上,并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的特色乡村旅游才有生命力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长征胜利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