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23 2021-08-29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同步习题
6 兼爱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察乱何自起 当:尝试
B.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家:家室
C.交相恶则乱 恶:憎恨
D.具此而已矣 具:完备、齐全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焉能治之 焉:怎么
B.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攻:治疗
C.虽父之不慈子 虽:即使
D.盗爱其室 室:家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温故而知新
B.是何也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C.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是谓大同
D.君自爱也 菊之爱
4.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B.故贼人以利其身
C.故不孝不慈亡
D.故天下兼相爱则治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故亏父而自利
A.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
B.故贼人以利其身
C.自见者不明
D.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6.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著有《墨子》一书。
B.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C.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D.墨子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政长,都要“选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壹同天下之义”,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恃强凌弱的战争。
二、语言运用
[2021•山东日照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从五老峰顶向南俯视,那边的世界辽阔却非平川,深邃却非峡谷。但见碧气氤氲,连绵的秀峰静躺在深不可测的下界,宛如封存在海底的灵物。而到了锦绣谷一带,则奇峰叠起。回首俯眺,刚才逗留过的那块大岩石真相毕露,原来是悬崖顶端的一块弹丸之地,若干人影正在边缘移动,远远望去,十分惊险,仿佛风一吹就会翻落万丈深渊。
“太危险了!”身旁的游客纷纷惊呼。
我记得刚才我在那险境中流连时并不觉险, ①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东坡名句实乃人生至理。其实,人生始终悬在空无的深渊之上,可是,除了站在人生之外看人生的佛教徒,又有几人能觉悟其惊险呢?
然而,转念一想,人生真如此岌岌可危吗?即如那块大岩,只是远看才像弹丸之地罢了,置身其上, ② ,可见站在人生之外看人生,也未必能洞悉人生的真相。
当局者迷,旁观者何尝清?【甲】不是身在此山中就是此山外,庐山真面目一样不可识得。也许,【乙】人生以及庐山的魅力即在于此。
7.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
A.比喻、引用、反问
B.比喻、引用、设问
C.比拟、设问、反问
D.比拟、借代、比喻
8.文段画线句有语病,请指出错误原因并加以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甲】 ,应改为: 。
【乙】 ,应改为: 。
9.在文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墨子》一书中“节用篇”详细论述了节约的好处和必要性。墨子的观点是用财不费、去其无用,则国家强大、人民富裕。财富是生活的利用品,不是炫耀物。人类的发展无穷无尽,自然资源却日益减少。 ① ,既能保护自然环境,又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 ② ,不能因为衣服旧了就抛弃,不能因为饭菜不可口就浪费,不能因为家具不时髦就丢掉……节用是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美好的道德风格。节用是爱物惜物的生活态度,能济世利人福及子孙;节用是爱国爱自然的伟大情操,能让人心胸宽阔境界高远; ③ ,为持久发展蓄存更大能量。节用的风俗应当伴随文明世代留传。
浏览完整试题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克己复礼,有教无类,仁爱忠恕为己任,孔子使我们涵养德行。
材料:
庄子 孟子 墨子
鹏霄万里 仁者无敌 爱人利人 止战非攻 贵民轻君 东海大乐 浩然正气存乎心 摩顶放踵利天下 安时处顺自逍遥 兼爱简行 忧乐为民 拓宽境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同步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
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
国君者,囯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选自《墨子•尚同上》,有删节)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B.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D.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墨子”指墨翟。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墨翟,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B.“天子三公既以立”中的“三公”是一种爵位。爵位是古代天子或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赏,相传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C.“百姓”在文中指平民,但战国之前“百姓”也指贵族,如,《诗经•天保》“群黎百姓”郑玄注为:“百姓,官族姓也。”
D.“五刑”指古代五种轻重不等的刑罚,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所指各异。秦以前指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墨子认为,上古时期由于百姓之间相互残害,导致有余力的人不能帮助别人,进而造成天下混乱,民众犹如禽兽一般。
B.墨子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在于没有行政长官,故只要选择有才能、品德好的人作为天子,天下即可达到清平大治的境界。
C.文章认为,民众判断是非曲直要以上面的意见为准,而不能与下面相互勾结,这样就能做到上面所要惩罚的就是百姓所要非议的。
D.墨子认为,天下混乱是由于没有符合天意的好的首领,因此主张要选择“仁人”“贤者”来担任国家各级领导并有效治理国家。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家:指卿大夫的封地。
2.A 【解析】 焉:于是。
3.B 【解析】 A项,所以/旧,与“新”相对。B项,代词,这。C项,说/叫作,称为。D项,爱惜/喜爱。
4.C 【解析】 “亡”同“无”,没有。
5.D 【解析】 例句与D项都是使动用法。亏:使动用法,使受损失。利:使动用法,使受利。A项,盗:动词做名词,偷窃财物的人。B项,贼:名词做动词,伤害。C项,明:形容词做动词,显明。
6.A 【解析】 《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不是墨子本人的著作。
7.A 【解析】 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引用和反问。比喻句为“连绵的秀峰静躺在深不可测的下界,宛如封存在海底的灵物”,把“秀峰”比作“海底的灵物”;比拟句为“连绵的秀峰静躺在深不可测的下界”,“静躺”,拟人的情态动作;引用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引用苏轼名句;反问句为“又有几人能觉悟其惊险呢?”,答案在问句中,答案是“没有几个人能觉悟其惊险”。故选A。
8.【甲】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改为:不论是身在此山中还是此山外。
展开余下试题
【乙】语序不当,应改为:庐山以及人生的魅力即在于此。
【解析】 “不是身在此山中就是此山外”关联词语不当,句子中的关联词语“不是……就是……”表示选择关系,根据后句“庐山真面目一样不可识得”可知,“此山中”和“此山外”情况是一样的,应把关联词语改为“不论是……还是……”。“人生以及庐山的魅力即在于此”语序不当,文章语段先谈“庐山”,后谈“人生”,句子应改为“庐山以及人生的魅力即在于此”。
9.①大约是当局者迷(或“身在其中不知其险”) ②其实并没有看到的那样危险
【解析】 第①空可根据上下文内容推断,上文“我记得刚才我在那险境中流连时并不觉险”,说明现在才意识到它险。下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当局者迷”的道理。因此第①空可填“大约是当局者迷”或“大约是身在其中不知其险”。第②空根据上文“置身其上”可知,此空应填置身大石之上的感受,再根据“人生真如此岌岌可危吗?”推断可知,此空可填“其实并没有看到的那样危险”。
10.①适度地循环利用自然资源 ②节约应该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③节用是持之以恒、聚沙成塔的积累
【解析】 第①空根据前面“人类的发展无穷无尽,自然资源却日益减少”可知,强调的是资源的减少,所以要循环利用;第②空根据后面“不能因为衣服……,不能因为饭菜……,不能因为家具……”和“节用是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美好的道德风格”可以知道强调的是生活中的节约;第③空根据前文可知句式应该是“节用是……的……”。
11.鹏霄万里,东海大乐,安时处顺自逍遥,庄子帮我们拓宽境界。
贵民轻君,仁者无敌,浩然正气存乎心,孟子教我们忧乐为民。
爱人利人,止战非攻,摩顶放踵利天下,墨子让我们兼爱简行。
12.A 【解析】 “上同于天子”与“而不上同于天”结构对称,中间要断开,排除B、D;“天飘风苦雨”的意思是“天刮大风下久雨”,句意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句子翻译为: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与天子一致,而不知道与天一致,那么灾祸还不能彻底除去。现在假如天刮大风下久雨,频频而至,这就是上天对那些不与上天一致的百姓的惩罚。
13.B 【解析】 “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尚书大传》《礼记》等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周礼》则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三公”是官职不是爵位。
14.B 【解析】 “故只要选择有才能、品德好的人作为天子,天下即可达到清平大治的境界”错,是主观臆断,于文无据。
15.(1)因此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意见对而别人的意见错,因而相互诋毁。(2)上面根据这些原则来进行赏罚,就必然十分清楚明白,审慎而可信。
【解析】 (1)第二个“是”,以……为是,认为……是对的;非,第一个为“以……为非”之意,第二个是“诋毁”之意。(2)“以……为”,把……当作;审信,审慎而可信。
[参考译文]
墨子说:古时人类刚刚诞生,还没有刑法政令的时候,大概人们用言语表达的意见,也因人而异。人越多,他们不同的意见也就越多。因此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意见对而别人的意见错,因而相互诋毁。所以在家庭内父子兄弟常因意见不同而相互抱怨憎恶,使得家人离散而不能和睦相处。天下的百姓,都用水火毒药相互损害,以致有余力而不能互相帮助;有多余的财物宁愿让它腐烂,也不分给别人;隐藏良好的道理,不肯教给别人,以致天下混乱,(百姓)有如禽兽一般。
明白了天下所以大乱的原因,是没有行政长官。所以(人们)就选择贤能的人,立之为天子。立了天子之后,认为他的力量还不够,因而又选择天下贤能的人,把他们立为三公。天子、三公已立,又认为天下地域广大,他们对于远方异邦的人民以及是非利害还不能一一辨别清楚,所以又把天下划分为很多国家,然后设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已立,又认为他们的力量还不够,又在他们国内选择一些贤能的人,把他们立为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设立之后,天子就向天下的百姓发布政令,说道:“你们听到善和不善的事,都要报告给上面。上面认为是对的,大家都必须认为对;上面认为是错的,大家都必须认为错。上面有过失,就应该规谏,下面有好人好事,就应当查访推荐。是非与上面一致而不与下面勾结,这是上面所赞赏,下面所称誉的。假如听到善与不善的事,不向上面报告;上面认为对的,也不认为对,上面认为错的,也不认为错;上面有过失不能规谏,下面有好人好事不查访推荐;与下面勾结而不与上面一致,这是上面所要惩罚的,也是百姓所要非议的。”上面根据这些原则来进行赏罚,就必然十分清楚明白,审慎而可信。
国君是这个国家的仁义之人。国君向国中百姓发布政令,说道:“听到善和不善之事,必须报告给天子。天子认为是对的,大家都必须认为对;天子认为是错的,大家都必须认为错。除去你们不好的言论,学习天子好的言论;除去你们不好的行为,学习天子好的行为。”那么,还怎么能说天下会乱呢?我们考察天下治理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呢?只有天子能够统一天下的意见,天下才能治理好。
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与天子一致,而不知道与天一致,那么灾祸还不能彻底除去。现在假如天刮大风下久雨,频频而至,这就是上天对那些不与上天一致的百姓的惩罚。所以墨子说:古时圣明的君王制定五种刑罚,用它来治理人民。就好比丝线有头绪、渔网有总绳一样,这就是用来约束那些不与上面意见一致的老百姓的方法。
上一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课前预习练(10分钟)
下一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作业精选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统编版选择”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