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224 2021-08-29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4]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课前预习练(10分钟)
课前预习记录: 月 日 星期
五石之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对《庄子》其人其书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姓庄,名周,宋国蒙人,是东周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B.《庄子》想象奇特,形象生动,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代表先秦小说最高成就。
C.《庄子》是道家著作,为庄子和他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又名《南华真经》。
D.鲁迅先生曾称赞《庄子》:“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②是以圣人欲不欲
③吴王使之将 ④不贵难得之货
⑤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⑥其坚不能自举也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⑤ D.①/②③/④/⑤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矜者不长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B.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C.凿户牖以为室
客得之,以说吴王
D.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A.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B.不贵难得之货
C.吴王使之将 D.其坚不能自举也
5.下列对原文《五石之瓠》的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
B.对于“不龟手之药”,有的只能世世代代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有的却能用它为官做宰,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惠子“拙于用大”。
C.在文章中,庄子指出只有道家思想才能发挥人的聪明智能,指导人们善于运用巧妙的方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D.这篇文章形象地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本来就没有大小和好坏之分,一个人智量大,见地高,境界应该就高。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名周,是我国战国中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老聃、杨朱的学说,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
B.《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C.《老子》与《庄子》在表达技巧上不同,前者善于借助寓言,曲达旨意;后者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
D.斗与石,都是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石也是一种重量单位,比如《汉书•律历志上》中说“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二、其他
7.现存《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写,内篇代表篇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请简要分析惠子和庄子在《五石之瓠》中的形象特点。
9.翻译下列句子。
(1)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3)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汫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4)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10.形容词的活用。
⑥自见者不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
⑦不贵难得之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其坚不能自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夫子固拙于用大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微写作
11.著名新闻评论员白岩松说:“当中国的文学家、科学家开始做很多‘无用’的事时,就离诺贝尔奖不远了。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做‘有用’的事,跟钱权相关的。”请结合选文中庄子关于“有用”与“无用”的论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把握能力。
B.“代表先秦小说最高成就”说法错误,《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故选B。
2.B
【详解】
本题考查掌握词类活用的能力。
①树:名词活用为动词,培植。
②欲: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欲。
③将:名词活用为动词,统帅,率领。
④贵: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
⑤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大物。
⑥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硬程度。
①③是名词活用为动词,②是名词的意动用法,④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⑤⑥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故选B。
3.D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代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B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代词,指大葫芦。
C项,介词,把;介词,凭借。
D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
故选D。
4.C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
例句“树”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种植。
A项,“大”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大的东西。句意:你真不善于使用大的物件。
B项,“贵”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句意:不把稀罕的东西视作珍奇的宝贝。
C项,“将”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率领。句意:吴王派他率军作战。
D项,“坚”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硬程度。句意: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
故选C。
5.C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或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读懂文章后,理清文章表达的意思,然后认真分析故事给人的启发。
C项,“只有道家思想才能发挥人的聪明智能,指导人们善于运用巧妙的方法”说法不当,原文庄子只是说曾子不会利用大的葫芦,建议曾子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所以,原文没有“只有道家思想才能发挥人的聪明智能,指导人们善于运用巧妙的方法”这样的意思。庄子的话是说要最大限度地发掘事物的价值和作用,关键在于用心。
故选C。
6.C
【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积累,可以按照一定顺序或线索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侧重名家名作,分类整理记忆。做题时要仔细分辨,注意时间、国别等重要信息。
C项,应该是《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庄子》善于借助寓言,曲达旨意。
故选C。
7.《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庄子》内七篇包括:《内篇•逍遥游》、《内篇•齐物论》、《内篇•养生主》、《内篇•人间世》、《内篇•德充符》、《内篇•大宗师》、《内篇•应帝王》。考生可以优先填写课本中出现的《逍遥游》、《养生主》,《齐物论》相对来说我们也比较熟悉,当然也可以写其他篇目。
8.庄子在文中是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顺其自然,不凝滞于物的形象;惠子则是内心受到世俗经验的束缚,拘泥于成见,因而见识不够通达的形象。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本文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五石之瓠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五石之瓠的独特价值。本文运用了寓言深刻的故事,表现出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顺其自然,豁达无求;惠子用“五石之瓠”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从而可见惠子拘泥于成见、不够通达。
9.(1)偏执己见的人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自高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
(2)因此圣人以不欲为欲,不稀罕难以得到的东西,以不学为学,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来辅助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3)这药物能防止手冻裂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赏。有的人却不免于漂洗丝絮(的辛苦),就是使用它的地方有所不同啊。
(4)现在您有五石容量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结在腰间来充当大的腰舟,而在江湖之上浮游,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呢?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自见者”,偏执己见的人;“自是者”,自以为是的人;“彰”,明辨是非;“自伐者”,自我夸耀的人;“自矜者”,自高自大的人。
(2)“是以”,因此;“贵”,意动用法,以……为贵,重视,稀罕;“所过”,放在动词或动短语前,组成名词性短语,在这里表示“经常犯的过错”;“为”,干预。
(3)“龟”,通“皲”,皮肤受冻开裂;“能不龟手一也”,判断句,这药物能防止手冻裂是一样的;“或”,有的人;“以封”省略了“之”,“以(之)封”,“之”指代这药物;“汫澼絖”,漂洗丝絮。
(4)“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瓠”,在这里指葫芦;“浮乎江湖”,状语后置句,在江湖之上浮游。
10.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明察
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贵
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坚硬程度
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大的东西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⑥“自见者不明”,译为自逞已见的反而无法明察。其中“明”本是形容词,这里用在“不”的后面,活用做动词,明察的意思。
⑦“不贵难得之货”译为不把难得的财物当做珍贵的东西,其中“贵”本是形容词,这里用在“不”的后面,活用做动词,同时根据语意又是意动用法,以……为贵,把……当做珍贵之物的意思。
展开余下试题
⑧“其坚不能自举也”,它的坚硬的程度却禁不起举。其中“坚”本是形容词,这里按照位置判断它做主语,活用作名词,坚硬的程度。
⑨“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你实在是不善于利用大的东西。其中“大”本是形容词,这里做“用”的宾语,活用为名词,大的东西。
11.作家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没有用处。”这与白岩松的见解不谋而合。何为“有用”,何为“无用”?庄子通过两颗看似无用的“大树”和一个残疾的怪人来说明,那些看似“有用”的树和人,都会受人利用、遭人砍伐、不能长久生存下去;而那些看似“无用”的树和人却能免遭祸害、颐享天年,长久地生存下。可见,有用和无用都是相对的,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实际上是有大用;而一些看似有用的东西,实际上却会带来祸害。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以及微写作的能力。“微作文”需要关注审题立意、语言运用、结构创意等方面的特点。任何一篇习作,不论篇幅多少,都有主题,微作文更是如此,考生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将自己对于主题的理解阐释清楚,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择其精要来表达。从语言运用方面来说,受篇幅限制,学生不能自由、细致地表达,而要凝练自己的语言,简单来说要做到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旁征博引、情景交融。开篇即要扣题,抓住立意点,表达自己对主题的认知,可以借鉴名人佳句引起共鸣,可以事理结合提炼认知,即便是选择“瞬间镜头”的细节描写,也要体现“紧扣心弦”的一点,丝丝入扣,撩动人心,“于无声处听惊雷”,一语惊醒赏文人。
可以分析“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如同一件事物,在有些人看来有用,在有些人看来无用,或者在此时无用,而在彼时有用。世俗所谓的“有用”,不一定是真的有用,而世俗说的“无用”,关键时候可能有大用。也可以从“无用”与“大用”之间的联系来谈自己的理解。注意联系课文中庄子的相关论述。
上一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课时作业
下一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同步习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统编版选择”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