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784 2021-09-16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84]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改造我们的学习》课前预习作业(10分钟)
课前预习记录: 月 日 星期
改造我们的学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肤(fū)浅 浸(jīn)透 前仆后继
B.谬(miù)种 钦(qīn)差 滥调文章
C.歪曲(qú) 琢(zhuó)磨 无的放失
D.校(xiào)勘 为(wèi)之一新 哗众取宠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在长达一个小时的演讲中引经据典,用大家所熟知的名人、名言、名事来作妙喻,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B.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D.满车的猪崽儿从车上重重摔到地面,有的被活活摔死,有的挤压成一堆嗷嗷待哺,现场一片狼藉。
二、其他
3.《改造我们的学习》语言具有准确、鲜明和生动的特点,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说明。
4.《改造我们的学习》分为四部分,请给每一部分加一小标题。
5.《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为什么当时的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者在研究历史时也是“言必称希腊”?
6.文章运用了“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联系文本具体分析其中蕴含的意义。《改造我们的学习》
7.《改造我们的学习》的第二部分已经谈到“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第三部分为什么还要“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请简要分析。
8.《改造我们的学习》重点①:就全文来看,能否将本文题目“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的“改造”替换为“改进”或“改善”?
9.《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从语言上看,生动性是其一大特点。作者是怎样使自己的语言富有生动性的?
10.《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句子“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中的“日益”能否去掉?为什么?
11.《改造我们的学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属于什么论证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1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文章开头连提三个问题有什么作用?三个问题关系怎样?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项,浸(jìn);
C项,曲(qū),“无的放失”应写作“无的放矢”;
D项,校(jiào)。
故选B。
2.A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使用正确。
B项,“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一般用于人与人之间,这里用错对象。
C项,“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本句望文生义,理解成“落日下的江河”,错。
D项,“嗷嗷待哺”,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这里指叫声,应用“嗷嗷乱叫”。
故选A。
3.语言准确:(1)用词恰当;如第一部分的论点用了“日益结合”的提法,“日益”一词客观地写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逐步结合的过程。(2)用词的分寸掌握得很好。如第二部分在列举了主观主义学风的表现之后,说“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用词很有分寸。
浏览完整试题
语言鲜明:(1)善于进行正反对比。如第二部分把两条相反的“原则”对举,鲜明有力。(2)爱憎分明的态度。文中一连串的排比,是非爱憎分明。
语言生动:(1)善于使用谚语、口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如用谚语“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2)灵活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古为今用。如“言必称希腊”等。(3)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如用“饮差大臣”“瞎子摸鱼”等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语言特点的能力。
本文语言准确。
一是表现在用词恰当上。如第一部分的论点用了“日益结合”的提法,“日益”一词客观地写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逐步结合的过程。再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一句,“常常”一词用得很恰当,如不用就会把这一特称判断变成全称判断,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二是表现在用词的分寸掌握得很好。如第二部分在列举了主观主义学风的表现之后,说“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先强调是“极坏的典型”,不是“普遍”的,然后又用两个“相当地”,这样既表明了不是一片漆黑,同时又使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用词很有分寸。
本文语言鲜明。
一是表现在作者善于进行正反对比。如第二部分在谈到学习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时,作者写道:“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诚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他们既然违背了这条原则,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条相反的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把两条相反的“原则”对举,鲜明有力。二是表现在爱憎分明的态度上。作者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如当谈到主观主义的实质时,作者大声疾呼:“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一连串的排比,是非爱憎分明。
本文语言生动。
一是表现在作者善于使用谚语、口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上。如用谚语“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用口语“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说明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使文章显得活泼风趣;用成语“粗枝大叶”“夸其谈”“一知半解”“生吞活剥”等来形容主观主义者的不细心调查研究,空谈理论,无知、救条,都很形象、深刻,同时也很简练。二是表现在灵活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古为今用上。如“言必称希腊”“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宽之心”“为之一新”“等闲视之”“若明若暗”“诸如此类”“懂得甚少”等,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三是表现在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上。如用“饮差大臣”“瞎子摸鱼”等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文中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已,则害了自己;拿了救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语意跌宕,层层深入。文中对偶的句子除了引用解缙的对联外,还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华而不实,腕而不坚”“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等,都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
4.第一部分,进步和成绩;第二部分,缺点;第三部分,两种对立的态度;第四部分,具体建议。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结构并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全文可以分为第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重在概述中国共产党二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第二部分重在指出缺点和不足,“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这种作风传播出去,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第三部分重在指出两种对立的态度,“第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第二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向全党提出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聚集人材,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无组织的状态;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
5.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学习外国形成一股风气,特别在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但不少人的学习方法是教条主义的,不重视研究本国的历史和现状。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重要情节的理解分析能力。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世界列强瓜分的对象。为使中国强盛起来,“不少有志之士便到英、法、德、日等强国去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又有不少人到苏联(俄国)去学习。在当时,学习外国形成一股风,特别在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但不少人的学习方法是教条主义的,这种教条主义的方法也影响到党内人员,有些人在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时,也只是生搬硬套外来的东西,而不重视研究本国的历史和现状,所以出现当时的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者在研究历史时也是“言必称希腊”的情况。
6.①“墙上芦苇”指墙上一棵草,风吹两边倒,比喻没有立场,没有是非观念,没有敌我界限;“头重”比喻官大、权大、势大,“脚轻”指无工作基础,无群众基础,无知识基础;“根底浅”指没有经验,没有学历,没有资历,没有能力。
②“山间竹笋”指厚险皮的人,俗话说,有的人脸皮像笋壳叶,剥了一层又一层;“嘴尖”指只会讲歪理,讲党八股,夸夸其谈;“皮厚”指没有羞耻心,没有自尊心;“腹中空”指不读书,不看报,胸无点墨。
③选用这副对联来给三种人画像,最恰当不过。“形象大于思维”,对联中的形象所蕴含的内容远远超过指出的三种人,可以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去描绘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形色色的人物。
展开余下试题
【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和鉴赏的能力。
从字面上来看,这幅对联的意思为“长在墙上的芦苇怎么能够长久存活呢?山间竹笋别看嘴尖皮厚,其实中空,又有什么值得自傲的呢?”对联本身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前一句把那些学习根基不深厚的人比喻为芦苇,只会随风摇摆,四处附和,后一句把那些倚老卖老,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比喻为竹笋,空有其表,华而不实。
针对本文而言:“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说明这些人没有是非观念;
“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说明这些人官大、权势大;
“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说明这种人是没有群众基础的,没有工作基础的,得不到人民拥护的;
“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认真地研究现状的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说明这些人没有根基;
“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有些人对于自己的东西既无知识,于是剩下了希腊和外国故事,也是可怜得很,从外国故纸堆中零星地捡来的”“其中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的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说明这些人胸无点墨,没有学历,没有知识,没有能力,水平低;
“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说明这些人只会讲歪理,夸夸其谈,无实际意义。
综合以上分析出的人物形象,再根据“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中的关键信息,对应相关的形象,梳理内容。
对联的内容让我们对那些“华而不实”的人产生了想象。
7.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对比中强化论证,使之更充分、更深入。文章的第二部分只是谈了党内存在的缺点和相关现象,还没有深入地挖掘这些缺点及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危害。第三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剖析,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并运用对比论证将主观主义的态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对照,旗帜鲜明,突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迫切性。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理解重要语句的能力。
作者虽然说是要“反复地说明”,但这一部分内容并不是第二部分的简单重复,而是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反复加以论证,使论证更加充分。从角度来说,这部分虽也谈到主观主义的表现、危害等,但在概括归纳其表现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分析,将其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类型,并指出其特点,在揭示其危害的同时还揭露出它的实质,指明对待它应有的态度。同时,在这部分中不是单写主观主义的态度,而是将它与马列主义的态度相对照,从而更加突出了改造学风的迫切性。从方法来说,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例证法,这一部分则采用对比法、引证法(引用马、恩、列、斯的教导)和喻证法(用射箭要有的放矢的比喻和芦苇、竹笋的比喻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从语言来说,这一部分大量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使论证显得更加生动、深刻、有力。
8.不能。“改进”“改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改造”是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改造”的程度重于“改进”“改善”,反映出毛泽东对当时的学风极为不满,对救条主义深恶痛绝,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用“改造”表明程度深,范围广,希望彻底改变学风,否则革命事业就难以前进。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标题的能力。
本题中,首先要阐明观点:不能把“改造”替换为“改进”或“改善”。然后区别“改造”和“改进”、“改善”的含义。“改进”“改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改造”是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改造”的程度重于“改进”“改善”。本文说到在我们党内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种极坏的作风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并且这种典型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所以“改造我们的学习” ,反映出毛泽东对当时的学风极为不满,对救条主义深恶痛绝,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用“改造”表明程度深,范围广,希望彻底改变学风,否则革命事业就难以前进。
9.作者使用了一些特别贴切的词语,包括①富有生命力的古词,如“粗枝大叶”“一知半解”等。②来自人民群众的生动活泼的口头词语,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对不住”“满天飞”等。这些词有的是成语,有的是惯用语。它们或通俗易懂,或凝练含蓄,但全都准确恰当而传神,具有感染力,又不失幽默风趣。
【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文章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
首先,在文中作者大量使用富有生命力的成语和古词,如: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钦差大臣、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等。这些词语简短有力,生动鲜明,极富感染力。其次,文中使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这些语言大都是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这些词语本身往往包含贴切的比喻,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作者通过使用了一系列的谬语、成语和民间俗语来说明坏作风的存在,精简了文字,浓缩了内容,更增添了语言的生动形象性。第三,作者在批评中使用了大量诙谐、幽默、讽刺的语言,如: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做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些语句使文章通俗生动、严肃而有趣,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
10.不能去掉。“日益”一词说明这种结合是逐步的,一天比一天发展的,而不可能是一下子就结合起来的。这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情况,否则,表达就不准确。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内涵,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日益”,一天更比一天有所增益。“日益”可以说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长时间紧密结合,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步发展起来的,表达准确严密,所以不能去掉。
11.属于比喻论证。这副对联是毛泽东引用明代文学家解缙的,前一句把那些学习根基不深厚的人比喻为芦苇,只会随风摇摆,四处附和;后一句把那些倚老卖老,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比喻为竹笋,空有其表,华而不实。毛泽东以此给那些主观主义者画像,从而形象而有力地讽刺了主观主义的学风。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和赏析句子的能力。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意思是:长在墙上的芦苇怎么能够长久存活呢?山间竹笋别看嘴尖皮厚,其实中空,又有什么值得自傲的呢?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前一句,“那些学习根基不深厚的人”就像芦苇,只会随风摇摆,四处附和,没有自己的意见;而“那些倚老卖老,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就像竹笋,空有其表,华而不实。毛泽东引用谢晋的对联,以此批评那些“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的人,形象地讽刺了主观主义的学风。
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对课文句子的上下文有所了解,要知道本段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12.作用是:①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②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③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意。三个问句中,第一个问句引出议论的中心,统贯全篇,也包括了后两个问句的内容。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
文章开头连提三个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从表达效果来看,连续发问,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以三个问题的方式强调了回答的内容,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意;
三个问题的关系,问题一“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既是议论的中心论题,同时在内容上与后面的两个问题“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形成解说关系,第一个问题统摄全篇,包含了后两个问句的内容。
上一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基础作业
下一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改造我们的学习》巩固练习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统编版选择”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