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30  2021-09-20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0]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记念刘和珍君》同步作业
6.1 记念刘和珍君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喋血(dié) 菲薄(fēi) 缄口(jiān) 赐予(cì)
B.殒命(yǔn) 缁衣(zī) 客栈(zhàn) 山阿(ē)
C.奴役(mò) 缥缈(piāo) 扑倒(pū) 绯红(fēi)
D.寥落(liáo) 涅槃(miè) 轻蔑(miè) 铿锵(kēng)
2.下列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
A.“苟活”,苟且偷生的意思,贬义,“苟活者”是作者自指。
B.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C.就在鲁迅写下《记念刘和珍君》之后的第五天,他又写了《如此“讨赤”》的杂文。
D.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项是( )
A.1926年3月18日的爱国请愿,是群众的—种毫无疑义爱国运动;向政府去请愿,提出人民的要求,也毫无疑义是群众的斗争方式之一。
B.鲁迅先生在《空谈》一文中这样说:“那样的惨杀,我实在没有梦想到,我虽然向来常以‘刀笔吏’的意思来窥测我们中国人。”
C.从表面上看来,段祺瑞政府与帝国主义者之间似乎没有连裆瓜葛;但是,从实质上看,帝国主义与段祺瑞政府是合谋的。
D.路,还没有开始就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就永远不再醒来。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大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
4.对下面这段话所使用的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A.对比 反问 反复 对偶
B.对偶 反问 反复 对比
C.对比 设问 反复 对比
D.对偶 设问 反复 对偶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鲁迅有几百万字的遗著,其中很大一部分必将永远受到读者的喜爱,后世读者将以一种赞叹和欣赏的态度阅读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这形象,这精神,必将永世长存。
②比起文章来,更重要的是鲁迅这个人,他的入世的态度,他的爱国心和正义感。
③更有若千篇在写作的当时就并不正确,就只能作为一种研究资料保留下去了。
④他对强暴的反抗和对弱者的同情,他为了中国进步不懈的努力。
⑤还有一部分时过境迁,不再使人感兴趣。
⑥他身上那种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传统的骨气,用他的话说,“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A.④⑥①②⑤③
B.④①⑥⑤③②
C.⑤③②④⑥①
D.⑤③①⑥②④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鲁迅小说中有很多都是讲他自己的.整个《野草》就讲他自己,可是在讲他自己的过程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年代以来,中国有郁达夫,照着镜子讲述自己,越看自己越可怜,呼唤人们对自己的同情,但鲁迅不是这样。周作人看了鲁迅的小说《在酒楼上》和《孤独者》后说• 里面讲的都是鲁迅自己的事情。里面的人物一个叫吕纬甫,一个叫魏连殳,一个是敷衍地活着,一个到后来为了复仇而死了。这当然不是鲁迅,但很多主要的事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写小说的过程是把自己拿出来,对象化,变成一个其他人,然后摆脱出去。就是我拒绝成为吕纬甫、魏殳,虽然他们就是我,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抵抗。


浏览完整试题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很多时候,许多年轻作家在文学中的血气方刚不是才华的体现,而是______、急于求成的轻率和傲慢;那种所谓“高产”,其实是主观急躁的任性产物,与触动灵魂的文学完全是______的两码事。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更需要饱含深意的沉着淡定与执着坚守。对潜藏在生活深处的文学宝藏的开掘,更需要平静与坚守,以使其在不急不缓中默默地延续。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绝不是猎奇,更不是狂欢。如果作品脱离文化品格,就算个性再突兀,风格再独特,也只能成为搞笑的“三俗产品”,难以表现出国家和民族的本质需求。
当然,置身于“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新时代,作家、艺术家面对______、不断变化的时代,如果依然稳坐书斋、不出斗室、不问世事,也是与时代和人民的殷切期待相龃龉的。换言之,新时代的文学,需要的是快速反应的速度,热火般充沛的激情。撇开浮躁和急于求成的心境,让自己的心沉入文学创作中,把生活中的体验和自我的心境结合起来,让情感激越起来、涌动起来、亢奋起来,才能______创作的前沿,抒发一腔豪情,写出传世之作。不同于其他人,(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后者对于风云激荡的社会现实更能快速做出反应,其内容更有针对性和时代性。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初露锋芒 南辕北辙 翻天覆地 献身
B.初出茅庐 风马牛不相及 日新月异 跻身
C.初露锋芒 风马牛不相及 翻天覆地 跻身
D.初出茅庐 南辕北辙 日新月异 献身
(2).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作品脱离文化品格,就算个性再突出,风格再独特,也只能成为搞笑的“三俗产品”,难以表现出国家和民族的本质需求。
B.那种脱离文化品格的作品,就算个性再突兀,风格再独特,也只能成为搞笑的“三俗产品”,难以表现出国家和民族的本质需求。
C.作品如果脱离文化品格,就算个性再突出,风格再独特,也只能成为搞笑的“三俗产品”,很难表现出国家和民族的本质需求。
D.作品如果脱离文化品格,个性再突兀,风格再独特,也只能成为搞笑的“三俗产品”,国家和民族的本质需求很难表现出来。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长篇小说不被鲁迅先生喜爱而短篇小说和杂文却被他青睐
B.短篇小说和杂文被鲁迅先生热衷而长篇小说却不被他看好
C.鲁迅先生当年热衷于短篇小说和杂文写作而不写长篇小说
D.鲁迅先生当年不写长篇小说而热衷于短篇小说和杂文写作
8.仔细观察下面这幅题为“鲁迅作品大撤退”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结合漫画标题和画面内容,谈谈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社会事件。
(2).对于“鲁迅作品大撤退”的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表述出来。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
周作人

我是极缺少热狂的人,但同时也颇缺少冷静,这大约因为神经衰弱的缘故,一遇见什么刺激,便心思纷乱,不能思索,更不必说要写东西了。三月十八日下午我往燕大上课,到了第四院时知道因外交请愿停课,正想回家,就碰见许家鹏君受了伤逃回来,听他报告执政府卫兵枪击民众的情形,自此以后,每天从记载谈话中听到的悲惨事实逐日增加,堆积在心上再也摆脱不开,简直什么事都不能做。到了现在已是残杀后的第五日,大家切责段祺瑞贾德耀,期望国民军的话都已说尽,且已觉得都是无用的了,这倒使我能够把心思收束一下,认定这五十多个被害的人都是白死,这在所谓国家主义流行的时代或许是当然的,所以我可以把彻底查办这句梦话拋开,单独关于这回遭难的死者说几句感想到的话。——在首都大残杀的后五日,能够说这样平心静气的话了,可见我的冷静也还有一点哩。

我们对于死者的感想第一件自然是哀悼。对于无论什么死者我们都应当如此,何况是无辜被戕的青年男女,有的还是我教过的学生。我的哀感是从这三点出来,熟识与否还在其外,即一是死者之惨苦与恐怖,二是未完成的生活之破坏,三是遗族之哀痛与损失。这回的死者在这三点上都可以说是极重的,所以我们哀悼之意也特别重于平常的吊唁。第二件则是惋惜。凡青年夭折无不是可惜的,不过这回特别可惜,因为现在的戕害乃是人功。我常常独自心里这样痴想:“倘若他们不死……”我实在几次感到对于奇迹的希望与要求,但是不幸在这个明亮的世界里我们早知道奇迹是不会出来的了。

这回执政府的大残杀,不幸女师大的学生有两个当场被害。一位杨德群女士的尸首是在医院里,所以就搬回了;刘和珍女士是在执政府门口往外逃走的时候被卫兵从后面用枪打死的,所以尸首是在执政府,而执政府不知怎地把这二三十个亲手打死的尸体当作宝贝,轻易不肯给人拿去,女师大的职教员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到十九日晚才算好容易运回校里,安放在大礼堂中。第二天上午十时棺殓,我也去一看;真真万幸我没有见到伤痕或血衣,我只见用衾包裹好了的两个人,只余脸上用一层薄纱蒙着,隐约可以望见面貌,似乎都很安闲而庄严地沉睡着。我见了她们两位并排睡着,不禁觉得十分可哀,好像是看见我的妹子——不,我的妹子如活着已是四十岁了,好像是我的现在的两个女儿的姊姊死了似的,虽然她们没有真的姊姊。当封棺的时候,在女同学出声哭泣之中,我陡然觉得空气非常沉重,使大家呼吸有点困难……

二十五日女师大开追悼会,我胡乱做了一副挽联送去,文曰:
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倚闾,亲朋盼信。
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惊耳,弹雨淋头。
殉难者全体追悼会是在二十三日,我在傍晚才知道,也做了一联:
赤化赤化,有些学界名流和新闻记者还在那里诬陷。
白死白死,所谓革命政府与帝国主义原是一样东西。
惭愧我总是“文字之国”的国民,只会以文字来纪念死者。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我”之所以冷静,是因为相信政府能够彻底查办凶手。
B.“我”对政府的凶残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常常有“倘若他们不死……”的痴想。
C.“似乎都很安闲而庄严地沉睡着”一句写出了烈士英勇抗争、视死如归的精神。
D.作者在文章结尾重点阐述对自己只是“文字之国”的国民的惭愧之情,表达了不能以武力反抗反动者的无奈和痛苦。


展开余下试题(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自己“极缺少热狂”“颇缺少冷静”,连用两个表程度的副词“极”“颇”,突出了“三一八”惨案带给作者的心理震撼之强烈。
B.“把这二三十个亲手打死的尸体当作宝贝”中的“宝贝”运用了反讽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对执政府试图掩藏自己卑劣行径的嘲讽。
C.“好像是看见我的妹子”“好像是我的现在的两个女儿的姊姊死了似的”两句皆运用类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两个女师大学生的哀怜。
D.在作者二十三日做的挽联中,上联的“赤化赤化”、下联的“白死白死”皆将词语重叠使用,既使上下联和谐对称,又使作者的愤怒之情以口语化的形式表达了出来。
(3).文章结尾作者写了两副挽联,有什么作用?
(4).这篇文章和《记念刘和珍君》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请举例探究。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2.答案:B
解析: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
3.答案:D
解析:A项,语序不当,第一个“毫无疑义”应放在第一个“是”前;B项,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第二个“我”前;C 项,语序不当,最后一句与前文不照应,应改为“段祺瑞政府与帝国主义是合谋的”。
4.答案:B
解析:认真审读题干中“依次”的限制语。
5.答案:D
解析:⑤③承接前文谈鲁迅的著作,②转入谈鲁迅的精神,④⑥分析鲁迅的精神,①总结全段。
6.答案:①鲁迅不愿同情自己②就是鲁迅自己的事情 ③可是我拒绝成为他们(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补写类语言表达题需要“瞻前顾后即根据橫线前后的内容来推断橫线上应填的内容。①处要“顾后”,后文显然是把鲁迅与郁达夫进行比较,郁达夫“呼唤人们对自己的同情”“但鲁迅不是这样”。故①处应该填“鲁迅不愿同情自己”之类。②处需“瞻前”,从“里面讲的都是鲁迅自己的事情”和“这当然不是鲁迅,但很多主要的事件”可以看出,②处应该填“就是鲁迅自己的事情”之类。③处需要“瞻前顾后”,把握语意上的转折,不难填出“可是我拒绝成为他们”。
7.答案:(1).B;(2).C;(3).D
解析:(1).初露锋芒:指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初出茅庐: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刚到工作岗位上来,缺乏经验。前者侧重强调刚显露才干,后者侧重强调人缺乏经验。此处形容这些年轻作家缺乏经验,因此应该用“初出茅庐”。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两者全不相干。该语境中的“高产”与“触动灵魂的文学”不存在目标与行动的关系,因此应该用“风马牛不相及”。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指闹得很凶。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前者强调变化的程度深,后者强调变化的速度快。根据语境,横线后面有“不断变化”等内容,此处强调的是变化之快,因此应该用“日新月异”。献身: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或生命献给祖国、人民或事业。跻身: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置身。语境说的是作家只有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才能让自己上升到创作的前沿,因此应该用“跻身”。
(2).画框句主要存在语序不当和搭配不当的语病。其一,根据复句前后主语一致时,关联词应放到主语之后的原则,“如果”应该放到“作品”之后。其二,根据语境,“个性”和“突兀”搭配不当,可将“突兀”改为“突出”。只有C项完全修改正确。
(3).括号后面有个“后者”,根据常识,“后者”应该是指“短篇小说和杂文”,由此排除B、C两项。由“不同于其他人”可知,所填语句主语应为“鲁迅先生”,据此排除A项。所以选D项。
8.答案:(1).反映了在新一轮的教材改革与编写中,鲁迅的很多文章不再被选入教材这一事件。
(2).【示例一】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确实晦涩难懂,选入教材,反而增加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将鲁迅作品撤出中学教材未尝不可,等中学生阅历增加之后,再来读鲁迅的作品,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他的文章背后的现实意义。
【示例二】不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有着很深刻的社会与人文教育意义,他的作品意义深刻,是国民教育的脊梁。鲁迅的文章能把中国几千年封建礼教这颗“毒瘤”对人的迫害一一展现出来,这在中国近现代文人当中无人可及。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从题目、图画、解释的文字三方面着手,尤其应看懂画面内容,然后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第1题,实际上是考查概括漫画的内容,本题中漫画的题目是“鲁迅作品大撤退”,通过画面可以看出是鲁迅的很多文章不再被教材收录。第2题,要求谈谈对“鲁迅作品大撤退”现象的看法,解答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有理有据地加以阐述。可以持赞同或不赞同两种不同的观点,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9.答案:(1).D;(2).C
(3).①在内容上,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了高度概括,揭露了所谓革命政府的反动本质,表达了作者对反动当局杀害学生、反动文人诬陷学生的强烈愤怒。②在结构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4).①这篇文章语言冷峻,侧重于客观叙述,且在客观叙述中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如第三部分写刘和珍牺牲及入殓的一段文字,作者并没有特别描写段祺瑞政府的暴行,但读者从“刘和珍女士是在执政府门口往外逃走的时候被卫兵从后面用枪打死的……轻易不肯给人拿去”的客观叙述中不难体会杀人者的凶残与卑鄙。②《记念刘和珍君》语言热烈,表现了作者的怒火及对烈士的崇敬之情。如作者写“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将愤怒的感情倾泻而出,有极强的感染力。
解析:(1).A项,“相信政府能够彻底查办凶手”错,原文是说“我可以把彻底查办这句梦话抛开”;B项,“对政府的凶残并没有深刻的认识”错,“我”已充分认识到了政府的凶残,知道奇迹并不会发生;C项,“写出了烈士英勇抗争、视死如归的精神”错,作者写这句话的目的是渲染悲痛的情感。
(2).“皆运用类比的修辞手法”错。这两处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3).这道题可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解答。从对联“死了倒也罢了”“活着又怎么着”“还在那里诬陷”“原是一样东西”等内容来看,挽联蕴含着作者的强烈愤怒之情;从结构来看,挽联是全文的总结和升华,突出了文章批判反动政府和反动文人的主旨。
(4).语言风格有热烈和冷峻、活泼和典雅、质朴和华丽等。这篇文章运用了比较客观的叙述,语言冷峻;《记念刘和珍君》则运用了较多的抒情,感情浓烈。然后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举例分析即可。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统编版选择”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