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77  2021-09-26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7]
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经济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如何在挖掘数据价值的同时,保护好数据安全,尤其是涉及个人的信息数据,这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2019年大数据风控公司被严查,2020年万豪酒店泄露大量用户数据,包括疫情下个人健康码的数据安全问题,这些社会热点无不与个人信息保护密切相关,也影响着数字经济的未来。对数据安全及发展的法律法规需求,已十分迫切。2020年两会通过的《民法典》,为此开了一个好头。
《民法典》的一大创新和亮点就是“人格权”独立成编。该编第六章“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明确了“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区别。
隐私是指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民法典》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不得“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可以说,隐私和自然人有着密切的“物理”联系,侵害隐私,犹如侵害自然人的身体。
个人信息与自然人则更多的是“数字”联系。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并能够单独或与其他信息相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并不能直接等同于侵害自然人。比如,知晓一个人的住址和直接闯入他的家中肯定是不同的。现代社会,允许他人处理我们的个人信息,比如拨打电话号码按住址寄送快递等,已是一种必然。
对于发展数字经济来说,区分隐私和个人信息之后,我们可以明确:只有个人信息才可能成为要素,隐私中的私密信息则不可能成为要素。当然,《民法典》也提到个人信息中包含私密信息,应适用隐私权的规定。而私密信息具体有哪些,比如健康信息、行踪信息是不是隐私,《民法典》则未作说明,需由未来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予以明确。
(摘编自顾子乙《〈民法典〉,为数字经济突破个人信息保护之困》)
材料二:
数字社会必须处理好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这也是数字治理本身的内容。有学者从信息隐私权角度分析隐私的益处和坏处:在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今天,过度限制信息使用会影响人们通过信息分享造福社会,这不符合互联网精神;而个人信息被滥用、个人隐私被侵犯也会使得社会环境恶化,因而保持数字社会良性运行就要找到个人信息使用和隐私的边界。无论面对的问题简单还是复杂,围绕着个人信息的数字治理不外乎这么几个过程:一是信息的收集,二是信息的储存,三是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四是信息的使用。每一个过程都可能涉及信息的隐私化和隐私的信息化,关系到是否侵犯个人隐私。隐私信息化的过程相对简单,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信息隐私化因其过程复杂,信息处在动态过程不容易把握而经常被忽视,因此更应该引起重视。
数字社会下的个人信息保护是一个难题,全世界都在试图解决这一难题,国内的相关法律也应该尽快出台。但可以预料,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即使出台全面的数据保护法律,也不一定能够应对所有的现实问题,信息社会和智能社会下新的问题还会不断涌现,数据治理与隐私保护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但是,不管面对的问题如何改变,都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最低限度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在面对个人信息时都要遵守这一原则,能不收集就不收集,能少收集就少收集。第二个原则是高门槛准入原则。对于涉及个人信息收集的业务开展必须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对于个人信息的储存、数据安全和业务必要性进行严格审核。第三个原则是相关利益者知情原则。当事者要就收集个人信息的目的,信息收集的方法,信息储存、加工、使用的权限和边界,信息使用的时间,信息的销毁等做明确的公示,以确保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


浏览完整试题当然,仅有这些原则是不够的,应该根据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实践做必要的调整,应该通过法治化途径使一些原则程序化,形成可操作的严格规程。只有在重新认识数字社会隐私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产权清晰的制度框架,企业才能合法收集、利用数据,个人的信息保护诉求才具备治理基础。当下要杜绝个人信息被滥用和个人信息的无界限收集,严格厘清信息使用和加工的边界,严禁针对个人信息的过度整合,营造良好的信息使用环境,提高民众隐私安全感,让社会大众可以放心使用信息资源,融入数字社会。
(摘编自王俊秀《处理好隐私的信息化和信息的隐私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隐私和个人信息作出明确区分的高度重视人格权的《民法典》的出台,为我国数据安全及发展的立法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B.现代社会允许他人拨打自己的电话号码、按自己住址寄送快递等行为,已是一种必然,但这些行为不能直接等同于侵害自然人。
C.隐私信息化过程简单,容易引起注意;信息隐私化则因过程复杂和信息不易把握而常被忽视,因此更为重要,更应重视。
D.信息社会和智能社会下新问题会不断涌现,可以预见,哪怕是出台全面的数据保护法律,也未必能够应对所有的现实问题。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数字经济时代,如果只知挖掘数据价值,而不能有效保护数据尤其是个人信息数据安全,那么数字经济的未来是堪忧的。
B.《民法典》未说明健康信息等是否属于私密信息,这是它的一大疏漏,今后《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将弥补这一缺陷。
C.限制信息使用应当适度,否则既可能影响人们通过信息分享造福社会,也可能因个人信息被滥用等造成社会环境的恶化。
D.确定数据治理与隐私保护的原则是必要的,但仅有这些原则是不够的,还需根据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实践做出相应调整。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许多App会要求用户签署服务协议,再根据捕捉到的用户数据,投其所好大量推送新闻或视频。
B.通过健康码采集个人行踪信息,以此判断个人消费喜好,监测其人群关系,作出相应产品推介。
C.为了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应该通过立法对企业涉及个人信息收集的业务进行严格审核。
D.公共服务项目应在社会成员广泛参与和讨论下,在民众充分知情和多数成员的同意下才能实行。
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5.在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的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哪些异同之处?请结合材料分别加以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北笔记(节选)
蒋子龙
神木是一个大县。不仅面积大,眼下人们最看重的经济体量也大,全国十大工业强县之一,或许还是唯一的医疗和十二年教育免费的地方——单这一项就够“神”的。
再来说说“神木”这个具有一股神秘魅力的名字的来历:神木古称麟州,“据传城东南约40步,有松树三株,大可两三人合抱,为唐代旧物,人称神木”。
这可能真是一种传说,唐代的三棵大松树,在别处或许是了不得的宝物,在神木又算得了什么!4000年前,被称为“中国文明的前夜”,神木的石峁就建有巍峨浩大的城堡,为了坚固城墙插进去的圆木,经过4000年的腐蚀风化,我看那露出的头部也够一个人抱的。石峁遗址的发掘入选“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并以实实在在的考古证据,支持中华上古时代的祖先,如三皇五帝等,是真实的存在。谁敢说神木不“神”?
在神木边上的黄河河滩与公路之间,有近200里长、时宽时窄的土地,这就是上好的“河滩地”,最是肥沃不过。有些整齐牢靠的地段,就种庄稼,而大部分河滩地是一片片不甚惧怕旱涝的枣林。由于神木是“陕西省日照最多、生物辐射量最强的地区之一”,加上昼夜温差又大,枣个大肉多,含糖量高,是著名的陕北大枣。然而,我在马镇以及沿途的枣林里,都看到有许多枣树上的枣子没有摘,已经变成干枣却仍旧顽强地挂在枝头,枣林的地面上也散落着许多干枣。我大惑不解,询问当地人,答案却让我更加迷惑了“去年秋天枣子卖不上好价钱,有些农民索性就不想费力气收枣了,挂在树上的早晚会掉下来,放羊的时候羊会吃,羊吃不了的就烂在地里当肥。”
枣是好东西。河北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枣没枣也要打三竿子”,绝对舍不得树上还挂着一个枣没有打下来,更舍不得地上有个枣不捡起来。卖不上好价钱就索性不要了,只说明一个问题:神木的农民太富了。神木富到什么程度?国家公布的数字:全国人均生产总值折合人民币5万出一点头,北京12.9万元,天津11.9万元……神木17.78万元。回过神来,才知用过剩的陕北大枣喂羊,让羊膘肥体壮,毛长肉好,入口不膻,还算是物有所值。我确实在枣林里看到过羊群,以为它们是在低头吃枣林里的干草,原来是吃地上的干枣。神木的羊真是好福气。
我们一路总是走走停停,因为路边常有奇观。比如在路边的两棵大树间拴根绳子,上面挂着刚宰的羊,或整只,或一分为二,肉质鲜亮,肥瘦适宜。快过春节了,扛半只回去过个好年。羊肉的主人蹲在道边,一手拿着个火焰喷射器似的东西,在一个一个地烧羊蹄子上的毛。神木有一种名吃,薰羊蹄儿,是下酒的好菜。
车行到神木东南部,看到前面左侧有一段美景,公路与黄河紧挨着,下道便是河滩,中间没有枣林或庄稼地,当地的朋友停车,让我们下车到黄河边拍照。车在公路的右侧停下来,当大家打开车门,却看到了另外如一幅画般的景致:在公路和山坡间不大的平地上,孤零零有一盘碾子,上面没有棚盖,四周没有挡板。但碾子看上去很干净,碾盘上均匀地铺展着白中泛点黄的黍子面,两个少年和一个女孩一边说笑一边推着碾子。碾子旁有位漂亮的少妇,手拿笤帚把碾到边上的黍子面扫回到碾盘的里面,旁边一个老婆婆把碾好的黍子面过箩,箩底剩下的渣子又倒回碾盘上继续碾磨……


展开余下试题四周没有村庄,也不像有人烟的样子,碾子旁有一条上山的小路,顺着小路向西望,是连绵起伏的峁塬……这碾子以及碾子旁边的人不像是真实的,毫无来由地出现在这里,很像是神话中的情节,是专门为了等我们或我们中的某个人。作家们好奇心重,先跟孩子们搭话,才知,他们是少妇的孩子,丈夫在神木县城打工,她这是带着刚放寒假的儿女来住娘家,旁边站在石台子前箩面的是她的娘家妈。
大家熟悉之后,少妇两次三番地邀请我们留下来,说明天早晨吃油糕。正在碾好的黍子面就是做油糕用的,这是神木一种著名的美食,类似天津的三大名牌之一的“耳朵眼炸糕”。我们一迭声地说着谢谢。
少妇和她的孩子们,个个都一脸阳光,双颊上带着只有生活在乡间才有的自然红,明丽动人,快乐而朴实。他们的出现与黄河及周围的景色是如此的和谐,真的像一幅美好的风俗画。这盘碾子和这一家人,也极真实而生动地表达了神木的富足与祥和。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据传唐朝时,神木城东南约40步的地方有三棵大松树,故而得名,这个传说增加了神木由来的神秘性。
B.神木的枣个大肉多,含糖量高,不摘下的原因是特意留给羊吃将其养得膘肥体壮,让神木枣物有所值。
C.路边经常有人将刚宰的羊挂在大树间进行销售,这向读者介绍了神木的奇观,展现了神木的风土人情。
D.碾子旁四周虽没有村庄,但顺着上山小路向西望,看到的是连绵起伏的峁塬,这里俨然是个“世外桃源”。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国家公布的全国、北京、天津的人均生产总值的数据与神木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突出神木百姓生活的富裕。
B.文章先写“我大惑不解”“让我更加迷惑了”,后面用看到羊儿吃枣与之呼应,文章结构严谨,又避免叙述平铺直叙。
C.文章详写作家们跟孩子们搭话,而略写与少妇及其母亲的交谈,这里是用大人来衬托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快乐朴实。
D.文章将历史与现实交织,既有对神木历史的叙述,也有对现在情况的介绍,但写作重点放在了后者,体现了时代性。
8.神木之“神”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4分)
9.文章写少妇一家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恭,字孝伯。少有美誉,清操过人,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与王忱齐名友善。尝从其父自会稽至都,忱访之,见恭所坐六尺簟,忱谓其有余,因求之。恭辄以送焉,遂坐荐上。忱闻而大惊,恭曰:“吾平生无长物。”其简率如此。
起家为佐著作郎,叹曰:“仕宦不为宰相,才志何足以骋!”因以疾辞。俄为秘书丞,转中书郎,未拜,遭父忧。服阕,除吏部郎。时陈郡袁悦之以倾巧事会稽王道子,恭言之于帝,遂诛之。道子尝集朝士,置酒于东府,尚书令谢石因醉为委巷之歌,恭正色曰:“居端右之重,集藩王之第,而肆淫声,欲令群下何所取则!”石深衔之。
及帝崩,会稽王道子执政,宠昵王国宝,委以机权。恭每正色直言,道子深惮而忿之。及赴山陵,罢朝,叹曰:“榱栋虽新,便有《黍离》之叹矣。”时国宝从弟绪说国宝,因恭入觐相王,伏兵杀之,国宝不许。恭每言及时政,辄厉声色。道子知恭不可和协,王绪之说遂行,于是国难始结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而庾楷党于国宝士马甚盛恭惮之不敢发遂还镇。临别,谓道子曰:“愿大王亲万机,纳直言,远郑声,放佞人。”辞色甚厉,故国宝等愈惧。以恭为安北将军,不拜。乃谋诛国宝,抗表京师曰:“后将军国宝得以姻戚频登显列,不能感恩效力,以报时施,而专宠肆威,将危社稷。先帝登遐,夜乃犯合叩扉,欲矫遗诏。赖皇太后聪明,相王神武,故逆谋不果。与其从弟王绪同党凶狡,共相扇动。此不忠不义之明白也。以臣忠诚,必亡身殉国,是以谮臣非一。赖先帝明鉴,浸润不行。昔赵鞅兴甲,诛君侧之恶,臣虽驽劣,敢忘斯义!”表至,内外戒严。国宝及绪惶惧不知所为,用王珣计,请解职。道子收国宝,赐死,斩绪于市,深谢愆失,恭乃还京口。
恭性抗直,深存节义,读《左传》至“奉王命讨不庭”,每辍卷而叹。
(节选自《晋书•王恭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是国难始结/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而庾楷党于国宝士马甚盛/恭惮之/不敢发/遂还镇
B.于是国难始结/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而庾楷党于国宝士马甚盛/恭惮之/不敢发/遂还镇
C.于是国难始结/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而庾楷党于国宝/士马甚盛/恭惮之/不敢发/遂还镇
D.于是国难始结/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而庾楷党于国宝/士马甚盛恭惮之/不敢发/遂还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服阕,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
B.山陵,“山”“陵”都具有高大、雄伟的含义,于是便把君主的坟墓比喻为“山陵”。
C.黍离,《诗经》篇章,是历代文人感叹亡国触景生情常用的典故。
D.登遐,“遐”有“长久”的意思,登遐指登上帝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恭生活简朴,对待朋友热情。王忱看到王恭坐的凉席很好,想着王恭一定有多余的,就要了去,结果王恭因没有多余的竹席只能坐在草席上。
B.王恭志向远大,任命官小不就。王恭开始做官的时候被任命为佐著作郎,他认为做官如果不是宰相一类的就不能施展才学,于是托病辞官。
C.王恭为人正直,敢于斥责权贵。司马道子在东府宴请朝中大臣时,尚书令谢石借着酒劲唱了僻陋鄙俗的小曲,王恭训斥谢石放荡不羁。
D.王恭心存节义,始终言行如一。王恭读到《左传》中的有关内容时感叹不已,对不能讨伐王国宝的过失表达深深的歉意后才回到京口。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时国宝从弟绪说国宝,因恭入觐相王,伏兵杀之,国宝不许。
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4.王恭谋划诛杀王宝国,上奏章揭露了王宝国哪些不忠不义的行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老①
杜甫
野老②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③?
王师未报收东郡④,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刚在成都西郊草堂定居下来时。②野老:杜甫自称。③琴台:成都名胜,相传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垆卖酒的地方,这里代指成都。④东郡:指洛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从草堂前的江边返回,柴门虽方位不正,却正好迎江而开,清江一曲的美景尽收眼底。
B.颔联写野望之景,出语纯真自然,渔民们欢快地下网捕鱼,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
C.颈联“长路”承“贾客船”而来,承接自然;“片云”用以自喻,这一句借云抒情,深婉含蓄。
D.尾联想到洛阳至今尚未光复,听到萧瑟秋风中传来的画角声,心生哀愁,以此作结,余味无穷。
16.有人评价,诗的前四句所写之景,恰如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诗的后四句仍未脱离写景,但这时又进入了“有我之境”。请对这首诗的“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做具体赏析。(6分)


展开余下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 , 。”
(2)《谏逐客书》中以泰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名其德”的道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描绘出了洞庭湖极其恢宏的气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山之间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甲]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責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看到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乙]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千山一碧,万古长青,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丙]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及至看到了林场,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苗,一手砍一手栽。不仅我们取宝,也作科学研究,使林海不是能够万古常青,而是可以综合利用。山林中已经有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丁]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四个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9.下列各项中,和加点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B.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七年前深秋的一个黄昏,我呆坐在陕甘交界处一座古长城的营盘上,________地望着大沟那面踟蹰在山坡上恹恹的夕阳,倾听着那串如丝如缕如歌似哭的歌声,被风沙折磨了半个月的干涸的眼眶,(①)七年间我怀揣着那串无词无调的歌声游历了许多美丽的、荒瘠的地方,谛听过许多古今中外的人都为之倾倒的乐音,但时刻能够震撼我心灵的能进入我血液骨髓的仍然是这串无词无调的歌声。每到一地,每结识一个新的朋友,在酒酣无状之时,我都毫无例外地要讲起那天的经历和感受。每一次的讲述,所用的语调、词汇、情绪,甚至描述的事实本身,一次和一次都不尽相同,甚至________。但每一次都让自己感动得不能自拔,也常使对方泪眼盈盈。所以这样,我想我是力图使自己的心智接近那个黄昏,复原那个黄昏的感受,然而,一次一次的努力却使自己对原来________的经历的真实性也发生了怀疑:(②)然而,每当那串歌声訇然回响心灵狂荡难已之时,我仍铁定了心,那就是诗人海子那________的心愿: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怅惘 大相径庭 刻骨铭心 响彻人寰
B.迷惘 大相径庭 朝思暮想 响遏行云
C.怅惘 泾渭分明 刻骨铭心 响遏行云
D.迷惘 泾渭分明 朝思暮想 响彻人寰
22.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我们党带领人民革命、搞建设、抓改革、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控疫情,用一个又一个光辉业绩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华民族攻坚克难、迈向复兴的根本保障。
回望2020年,从抗疫到抗洪,从复工复产到脱贫攻坚,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科学谋划部署,团结带领全国人民顽强奋斗,经历大风大浪,付出巨大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红船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魏巍巨轮。“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2021年正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请结合材料内容,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篇文章,参加校学生会举办的以“回眸历史时光,感受温暖力量”为主题的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征文活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1.C 2.B 3.C
4.①举例论证。如以大数据风控公司被严查万豪酒店泄露用户数据为例,证明个人信息保护不力会影响数字经济的未来。
②比较论证。如对“隐私”与“个人信息”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
5.同:①都认为应保护好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数据安全。
②都认为应找到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的界限,以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数字社会良性运行。
异:①材料一更关注“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分别,材料二更关注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
②材料一强调《民法典》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作用,材料二认为即使出台全面的数据保护法律,也未必能应对所有现实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首先,“隐私信息化过程简单”违背文意,材料二第一段说“隐私信息化的过程相对简单”,选项去掉“相对”二字,意义与原文有别。其次,“信息不易把握”也不准确,原文为“信息处在动态过程不容易把握”。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这是它的一大疏漏”“这一缺陷”于文无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只说《民法典》没有说明“私密信息具体有哪些,比如健康信息、行踪信息是不是隐私”,可能是因为这些信息介于“个人信息”与“隐私”之间,法学家也有不同意见,一时难以做出说明,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它的一大疏漏”和“缺陷”。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保持数字社会良性运行就要找到个人信息使用和隐私的边界,信息隐私化更应该引起重视”。
A.许多App捕捉用户数据后“大量推送新闻或视频”的做法,属滥用个人信息的行为,不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
B.“采集个人行踪信息”“监测其人群关系”的做法,均属滥用个人信息的行为,不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
C.“通过立法对企业涉及个人信息收集的业务进行严格审核”与材料二信息隐私化相关;
D.所述与材料二所述“处理好隐私的信息化和信息的隐私化”无关。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临朐”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