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86  2021-09-26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开学考试测试题(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各句加点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 越国以鄙远
C. 焉用亡郑以陪邻 D. 阙秦以利晋
2. 下列语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2分)
①失其所与,不知 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③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④进兵北略地
⑤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⑦唯大王命之 ⑧秦王还柱而走
A. ①③④⑥⑧ B. ①②⑤⑥⑧ C. ②③④⑤⑦ D. ②③⑤⑥⑦
3. 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C. 秦军旦暮渡易水 D.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 顺流而东也 B. 齐彭殇为妄作 C. 舞幽壑之潜蛟 D. 侣鱼虾而友麋鹿
5.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A. 客有吹洞箫者 B. 而今安在哉 C.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D. 徘徊于斗牛之间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数罟不入洿池 数罟:许多网 B.余威震于殊俗 殊俗:不同的风俗
C.小学而大遗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经文和传文
7.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天下云集响应 D.外连衡而斗诸侯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 )(2分)
A.斧斤以时入山林 B.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C.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9.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①⑤⑧/②/③⑥/④⑦ B.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C.①⑤/②/③⑥/④⑦/⑧ D.①⑤⑧/②/③/④⑥⑦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二、古诗文阅读(共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小题。(19分)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登进士第,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改都官员外郎,迁职方员外郎。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浏览完整试题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宪宗遣使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忤,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乃贬潮州刺史。既至潮,以表哀谢。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曰:“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皇甫镈素忌愈直,奏言:“愈终狂疏,可内移。”乃改袁州刺史。
愈性弘通,与人交,终始不少变。从愈游者,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时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B.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C.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D.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指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殿试者,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功名。
B.德宗,是皇帝的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唐代以前,对皇帝多称谥号,唐代以后则多称庙号。
C.博士:在古代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也指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D.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右迁”为贬官,“左迁”表示升官之意。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愈祖上曾经有功爵,到了父辈没了功名。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堂兄抚养。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很刻苦的学习儒家经典,最终考中了进士。
B.韩愈说话直率,品德正派,不善于处理世俗的人情交际。德宗晚年朝廷政务纷乱,宰相也不负责。韩愈写文章极力批判,皇上反而把他从京官贬为连州山阳县令。
C.韩愈上书反对迎接佛骨,宪宗怪其狂妄,将其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到了潮阳上表谢罪。皇帝感动后悔又想重新启用他,但因宰相皇甫镈讨厌韩愈的刚直,奏言阻扰,最终改授韩愈袁州刺史。
D.韩愈喜欢成全后辈,常常帮助他们成名。凡受过韩愈指教的人,都称“韩门弟子”。他总是把兴起名教、弘扬奖励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对经常和自己一起出游的孟郊、张藉二人更是极力推荐,使二人都考取了功名。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2)愈言讦忤,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小题。(12分)
酬曹侍御过象县【注】见寄 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注】象县:距柳州较近,有柳江流经柳州和象县。
15.(1)“骚人”一词有哪些含义? 一、二句中“碧玉流”“木兰舟”有什么作用?(6分)
(2)这首小诗颇负盛名,感情深挚。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请逐条分析。(6分)
(三)情景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6.(1)白居易《琵琶行》中,多处写到月,如“-----------------”一句借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之景色,抒发离别之情;“-----------------------”一句通过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强大的感染力。
(2)韩愈《师说》中用“----------------------,-----------------------”两句,指明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心理原因,也正是这种心理,使得从事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3)屈原的《离骚》中“---------------------,-----------------------。”两句表明他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两句承上启下,将眼前实景过渡到对当年英雄将领周瑜的回忆。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及民众对异族统治已经麻木的现象,描述该现象的句子是“---------------------,-----------------------”。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涌现出了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他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平,祖居江西省德安县。幼年正值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给童年的袁隆平心里留下了深深的民族创伤。面对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
袁隆平在学习中不愿死记硬背,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从思考中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1949年,袁隆平在南京中大附中读完高中。当时,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了全家议论的焦点。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袁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对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慈善的母亲让孩子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了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1953年夏,大学生活结束后,袁隆平到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任教。
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他教外语,效果良好。教学期间,他还刻苦自学,不断提高自己听、写、阅读外文的能力,可以不带字典阅读英、俄文资料。进校第二年,他被调到遗传育种教研组,教授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的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教普通植物学时,他下苦功夫,从构成植物体的最小单位——细胞的构造开始,到根、茎、叶、花、果的外部形态,再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特性,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研究。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炼徒手切片技术。几百次,上千次……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
备课时,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深有体会地说:“即使浅显的问题,如果教师本身钻得不深不透,也不可能把课讲好!”


展开余下试题1959年,是袁隆平的而立之年,也是他走上教学岗位的第七个年头。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党的十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同时,他还向党和人民立下誓言:“要做到政治挂帅,红专并进。”
在教学当中,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十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科研,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
50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袁隆平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但只得到了一些奇花异果,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这引起了他的沉思,他决心开阔视野,另辟蹊径。
60年代,他从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而他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进行探索。1960年受天然杂交稻株的启示,在育种方法上他由采用系统选育法,转变到水稻雄性不育的研究课题上来。从1964年在稻田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到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就是他坚持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的丰硕成果。
“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仍利用空闲时间,专心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在不利条件中争得了从事科研活动的机会。
1970年11月,袁隆平带领助手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株。是将“野败”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更多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野败”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
在19年的漫长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边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的实践经验,一边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使他创造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
(摘编自祁淑英、魏晓雯《袁隆平传》)
【相关链接】 ①袁隆平(开场白):我现在还有两个愿望,一是第三期杂交水稻能够在2010年实现大面积亩产900公斤;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
主持人:您对学农的大学生有什么建议?
袁隆平:我建议,学农的大学生要到实验田里去,电脑等先进设备很重要,但在电脑和书本里是种不出水稻的。希望他们联系实际,多到实验田里走一走,看一看。
(摘编自《袁隆平畅谈事业与人生》)
②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摘编自《青少年科技博览》)
1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分)
A.袁隆平将历尽艰辛才发现的“野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充分表现出他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品格。
B.袁隆平身体力行,教学中,他经常走出课堂,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认为教师只有把问题钻得又深又透,才能把课讲好。
C.年轻时的袁隆平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对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家人的支持下,义无反顾地跳进了“农门”。
D.袁隆平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科技成果的创造,得益于教学、生产、科研的密切结合。
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袁隆平凭借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发表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明杂交水稻技术及以其名字命名的一颗小行星(8117),成为国际上广为人知的科学家。
B.袁隆平最终能够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与他从小就有远大志向,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中学阶段就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和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密不可分。
C.袁隆平教学认真,他教各种学科都肯下苦功夫;他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杂志,大胆探索;他走出课堂,从实践中找答案。这些均为他后来攻克“杂交水稻”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他也不得不中止科学研究。
19.作为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不仅深受中国人的爱戴,还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那么,你心目中的袁隆平是怎样的形象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菜大爷 刘奇叶
菜大爷是居住在城郊西村的一位退休工人。菜大爷姓蔡,“菜大爷”不是他的真名,而是邻里送给他的一个雅号。
菜大爷的住房是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砖瓦民房,后面有个小菜园子。退休后,他把下地种菜当作一种乐趣。菜园子一年四季都能产菜,除了供给他与老伴儿老两口平常生活吃菜外,总是还剩余不少菜。于是,菜大爷在闲余之际也挑着自己种的菜到菜市场上去卖。
菜市场离菜大爷的家很近,穿过一条街道就到了。买菜的很有眼光,尝过菜大爷的菜后,下一次哪怕菜大爷卖得比其他的摊位贵,也会被一扫而光。
人们知道,菜大爷种的菜用有机肥料施肥,吃起来好吃又健康,属于真正绿色环保的蔬菜。菜大爷除了平常注意累积肥料,还经常去附近的养猪场挑猪粪施肥。渐渐地,前来买菜的人们都知道了菜大爷的菜好,亲切地称他为“菜大爷”。知道大伙儿对他种的菜十分钟爱,每次上市场卖菜归来,菜大爷心里头总是乐滋滋的。
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但菜大爷觉得现在的生活很不错,他喜欢这种自娱自乐卖菜的滋润生活,所以一直没有答应儿子离开这个城市,他也打心里舍不得这个菜园子。
隔壁的邻居老李头也卖菜,但他的菜是从外地贩来的蔬菜,属于无机肥料种植的那一种,味觉营养都没法跟菜大爷的菜比,人们一般不喜欢买他的菜,所以老李头每天卖菜总是早上出去,很晚才归来,有时候还要剩余些许残菜回来。
偶尔,老李头会同菜大爷一块去市场卖菜,两人年龄相仿,又是邻居,还算谈得来。
一天,老李头天没亮就贩回满满一担的蔬菜,在家里照常分拣为几元一把的小份后,刚要挑市场上去卖,突然感到肚子一阵绞痛,顿时瘫倒在地上。这一切正好被菜大爷瞧见了,他赶紧叫车把老李头送进了医院急救,接诊医生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切除手术。
手术后的第二天,菜大爷去医院看望老李头时,老李头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老伴儿正在给他喂粥,一见菜大爷来了,老李头两口子一个劲地道谢。见老李头手术很成功,菜大爷也为他高兴。聊天中,一贯热心肠的菜大爷问老李头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有,如果有就尽管说,邻里邻居的互相照应嘛。老李头听了,却欲言又止的样子,菜大爷便追问他是什么事情。原来,他是心痛前日贩回的一担蔬菜还放在家里没有卖掉,担心自己住院几天后,那一担蔬菜会白白地烂掉,怪可惜的。菜大爷听了,未加思索地答应帮老李头把菜挑去市场上卖了。
回去后,菜大爷二话没说,到了老李头家便把那担蔬菜挑去了市场。才到菜市场口,买菜的人们就一窝蜂围拢上来,容不得菜大爷说明一下这菜的来源情况,那担菜又被一扫而光了,哪有菜大爷陈情解释的空隙?望着一副空空的担什和一堆零零碎碎的钱币,菜大爷愣在那里好一阵,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


展开余下试题当天下午,菜大爷把卖菜的钱如数交给了老李头,说了一声家里有事就走了。老李头高兴地接过钱一点,居然比平常赚的钱要高出一倍多。他心里对菜大爷钦佩得五体投地!
半个月之后,老李头出院了,特地买了两瓶好酒去敲隔壁菜大爷家的门,结果敲了半天没有人应。老李头问其他邻居,邻居说,菜大爷老两口搬儿子那儿去了。
菜大爷为什么突然搬走了呢?好久好久,老李头仍没有想明白。
(选自2016年第4期《小说月刊》)
20.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小说开篇交代“菜大爷”雅号的由来,一方面暗示菜大爷受到了邻里四周的爱戴,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写他特别重视清名埋下伏笔。
B.小说写菜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这是倒叙手法,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
C.小说中两次写到菜大爷的菜“被一扫而光”,突出了顾客对菜大爷的信任,说明不管是否绿色环保,只要是菜大爷卖的菜,顾客都欢迎。
D.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内心,比如菜大爷替老李头卖完菜后,“望”的动作,“愣”的神情,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他的愧疚。
21.小说设置老李头这个人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


22.小说以菜大爷突然搬走为结尾有什么好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

四、语言文字应用(4分)
23.下面是某校一位同学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的片段,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能莅临2021级高三毕业典礼,我感到非常荣幸!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高二年级的众多莘莘学子,向荣列名师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即将毕业的学长们送上美好的祝福。亲爱的学长们,你们离开母校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们一定鼎力相助。在你们即将迎接人生大考的时候,我想嘱咐大家一句话:青春因奋斗而亮丽,人生因高考而辉煌,未来因你们而精彩!
五、作文(共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的辞世带给我们巨大的悲痛。他们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留下了发人深思的话语。
吴孟超说:“孩子们,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当你们帮助别人时,请记得医药是有时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
袁隆平在回答记者“三系法杂交稻你可以吃一辈子,为什么还要领衔后面的研究?”的问题时说:“我总是感到不满足,搞科学研究,不断地想攀高峰。”
两位院士的话,哪一句给青年的你带来更深的触动,让你的心灵受到更强烈的震撼?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领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A项,连词,表因果,因为,B、C、D项为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
2.B ①中,“知”通“智”,②中,“反”通“返”,⑤中,“卒”通“猝”,⑥中,“振”通“震”,⑧中,“还”通“旋”。
3.C A夫人,古:那个人,今:妻子;B偏袒,古:解衣袒露一臂,今:是偏向某一方;D所以,古:用来做XX的,凭借XX做……,今:因为所以的所以,是个连词。
4.A 本题例句中,“渔樵”,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A项,“东”,名词作动词,东进;B项,“齐”,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C项,“舞”,使动用法,“使……起舞”;D项,“友”,意动用法,“以……为友”。
5.D 例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为状语后置,译为“与客人在赤壁下坐船游玩”;A项是定语后置,译为“有会吹洞箫的客人”;B项是宾语前置,译为“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C项是判断句, 译为“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D项是状语后置,译为“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6.A【解析】A项,数罟:细网。
7.B【解析】A、C、D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B项,名词作动词。
8.A【解析】B项,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C项,古义:从,跟从。而,而且;今义:作连词,因此,就。D项,古义:因为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意,怀着的某种念头。
9.C【解析】①⑤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③⑥为被动句;④⑦为状语后置句;⑧为判断句。
10.D【解析】D项,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表述错误,其中“欧阳修”为“苏轼”。
11.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句中“后进”作“诱厉”的宾语,“十六七”是“馆之者”的数目,不要断开,排除AC;“不给”是“晨炊”的谓语,不要断开,排除D。
1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左迁”为贬官,“右迁”表示升官之意。
13.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游”解释为“出游”错误,应为“交往”;“使二人都考取了功名”错误,原文“而籍终成科第”,文章只写了张藉考取了功名。
14.(1)韩愈自认为才高,屡次被排挤贬官(罢黜),于是作《进学解》来表明自己(的心志)。
(2)韩愈语言揭人短处忤逆皇上,给他惩处(判罪)确实是应该的,然而不是心中有极大的忠诚,怎么能做到这个地步?愿皇上稍微宽恕(宽容)他。
15.(1)“骚人”一般指文人墨客(或忧愁失意的文人)本诗中特指曹侍御。“碧玉流”运用比喻修辞,将柳江水比作“碧玉”,不仅准确地表现出柳江的色调和质感(或江水澄明深湛)而且连那微波不兴、一平似镜的江面也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称朋友所乘之船为“木兰舟”,是赞美之意。这两个意象突出环境的优美、清幽,烘托出曹侍御的美好。(每个词的分析2分)
(2)曹侍御惦念诗人的无限深情。例:曹侍御本可以一面赶路,一面看山看水,悦性怡情,却“遥驻”木兰舟于“碧玉流”之上,怀念起贬谪柳州的友人来。(2)诗人无法见到友人的悲哀之情。例:诗人于“春风无限”的潇湘,思念友人而不能相见,想要采摘“藏花”赠予友人,却连采花相赠也没有自由。(3)诗人遭贬后处境险恶,不得自由,忧愁苦闷。例:最后一句有欲以忠心献之于君而不得之意。(每一点分析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甘肃省武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