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54  2021-09-26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4]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基础练习
愚公移山
一、基础知识
1、《愚公移山》选自 ,这是一篇 。
2、给下列字注音:
龀(   )  匮(   )  厝(   )  孀(   )  箕畚(   )(   )
3、解释句中的字:
⑴杂然相许 : ⑵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⑷帝感其诚 : ⑸而山不加增 : ⑹聚室而谋日 :
4、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 。
5、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通(   ),意思是 。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意思是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   ),意思是 。
6、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以愚公、智叟为例具体说明。


7、翻译下列句子。
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8、在这个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


二、阅读第2-3段回答
9、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 和 。
10、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 )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 )帝感其诚( )
之: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笑而止之曰( )毁山之一毛( )
11、下列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
A、愚公的妻子献疑的话语中带有关心的语气,其目的是解决土石问题;智叟对愚公责难的言行话语中带有 嘲讽的语气,其目的是 阻止愚公移山。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顶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句式,表现愚公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C、 本文是古代神话的名篇,生动 的情节带有寓言色彩,愚公移山成功反映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D、文章以神话结尾,并非迷信,而是表明在生产力极其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神的力量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表现了当时人们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三、对比阅读
【甲】愚公移山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 ) (2)方磨铁杵(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13.【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C 、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浏览完整试题 B 、 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D 、 跳往助之 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
1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5.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1分)
16.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17.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1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四、对比阅读,完成9-13题。
[甲]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②汝之不惠 : ③帝感其诚 : ④越明年 :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海/辍耕之垄上
21.翻译下面句子。(3分)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22.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2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2021-2022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