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29  2021-09-2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9]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拉练语文试题(一)
潍坊实验中学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模拟检测(一)
2021.09.10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多集中于诗、文、笔记等以往关注较少的文体领域,而传统的词学研究则相对较为沉寂。在此背景下,马里扬《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一书的出版,可谓为宋词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珍贵的尝试。作者对其研究有着非常自觉的反省,以“内美的镶边’这一巧妙譬喻为其工作定位。所谓“内美”,盖指词之为词的文体特性。深入阐明这一点固为词学研究的根本要旨,然而作者自谓本书的研究并不直接探索“内美”,而将先从“镶边”的工作做起。所谓“镶边”,作者借用高友工《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一书中的“外缘研究”概念加以阐发,谓其为对与宋词文体特质相关的外缘因素之考察,但又与以文献、历史考证本身为目的的“外部研究”有所不同:“外部研究,侧重于文献的整理与作家生平及作品背景的查考,而外缘研究则是在文学本体研究之内的,也可以说是文学的历史与文化的批评,不是单纯的文献与历史的研究”,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
虽以对宋词“内美”的关怀为底色,然而占据本书主体并最能体现作者研究功力的部分,仍是大量扎实、细腻甚至趋于烦琐的实证性考据工作。书中所呈现的判断与观点,皆建立在对诸如“犯曲”结构与文辞格式、王安石文集编撰、苏轼与杨绘之交往、晏几道歌词“投赠事件等具体问题的辨析之上。在直接材料有限、史实面目不清的情况下,作者在茫茫史料间钩沉爬梳,如农民耕种般对一手文献材料一寸一寸地耐心耕耘,遂使史料间的隐晦联系逐渐显影,模糊的历史事件有了较为清晰的轮廓。
尤令人敬佩的是,虽以深厚的考证功力见长,作者呈现于书中的学术探索却不止于此。在作者看来,实证性的考据工作,应当通向对文学本质问题的揭示与阐明:“我们认为,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本身,恐怕不只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或者应该本就是一种批评。”正如作者反复所言的,“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就此去理解文本特质所具有的内在境界——这应该是极其阔大深广的”“文学作品的内在境界,则是具备有无限的可能,历史的考证不过是通向它的一种进路”。这样一种以历史文化考证作为文学批评的研究方法,可用作者后记中所言的“词外求词”予以概括:“研究宋词,恐怕至少应该关注也算是‘词外’的两个传统:一个是士大夫的文学传统,一个是诗乐的文化传统。脱离了前者,‘宋’就没有着落;脱离了后者,‘词’就等同于‘辞藻’之‘辞’。”本书所实践的外缘研究,正是通过将“词外”的文化传统尽可能充分地纳入对词体本身的观照中,展示宋词之“内美”所具有的深邃旷远的内涵。
(摘编自《词外求词,展示宋词的内在之美》)
材料二:
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最初是配乐的歌词。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浏览完整试题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加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对于传统的词学研究而言,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在诗、文、笔记等领域成果更多。
B.虽然“内美”是词学研究的要旨,但是在宋词研究中应借助外部因素间接探索它。
C.外部研究和外缘研究侧重点不同,后者的研究意图是要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
D.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也是一种批评。
2.依据材料中的相关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C.进人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3.下列对两则材料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对于宋词的探究,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肯定了宋词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B.材料一通过论述告诉读者,要了解宋词,走进宋词的世界,就要去做大量扎实、细腻的实证性的考据工作,阐明文学本质。
C.材料一论述了马里扬所著书籍的学术价值、出版背景、意义、研究方法等,为宋词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D.材料二论述了词的发展,词最初是配乐的歌词,主要以娱乐为目的,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开始出现尊体之说。
4.材料二对于“尊体”是如何论述的?请简要说明。(4分)
5.结合材料,谈一谈你对尊体“两个层面”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谁持彩练当空舞
熊召政
老远我就看到那棵大樟树了。那是怎样的一棵樟树啊,它的主干比碾盘还要粗壮。枝丫盘曲着伸向天空,每一根都分明留下铁打铜铸的英雄气。树上所有的叶子都葱绿、晶亮,它们密密簇簇,横拓出去,遮盖了村落前大半个稻场;填满叶与叶之间缝隙的, 不仅有被春雨洗亮的阳光,更有比田间的蛰声更为轻盈的鸟鸣。
这棵大树后面,是一栋江南常见的白墙青瓦的古民居,一种四水归堂的泥砖建筑。从墙上的铜牌可知,这是当年毛泽东担任中央苏维埃政府主席时的旧居。
我们说战争是残酷的,但战场上的风景往往如诗如画。就像这栋位于瑞金叶坪的伟人住过的古民居,无论是它瓦檐上苍郁的针菲,还是泥墙上被风雨剥蚀的苔痕;无论是它天井里潮润的细沙,还是瓦脊上等待炊烟的雨燕,给予我的都是恬淡的乡村牧歌之感。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对数十倍于红军的敌人的“围剿”,毛泽东指挥若定,他以浓得化不开的战场硝烟为墨,写下这样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从这激战之后的诗句来看,伟人自有伟人的胸襟,伟人自有伟人的浪漫。在诗人眼中,历史总是充满诗意。
走出这所房子,我站在大樟树下。突然,不知什么地方的广播放起了《十送红军》。尽管当地人说,这首歌唱得失去了赣南的韵味,已经不是乡音了,但我仍在这略带忧伤的旋律中,领略到七十年前那些浸在血水与泪水中的记忆。
毛泽东在这棵大樟树下骑上战马,迈向重重关山;八万多红军在这片土地上启程,在乡亲们期盼与炙热的眼光中,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壮烈的长征。
我的家乡是另一片苏区,红军战士头上的八角葵帽,成为我童年记忆中不可亵渎的神圣图腾。神圣可以沉眠,但不会消失。此刻我站在这棵大樟树下,听完《十送红军》后,忍不住四下张望:与漠漠水田上的白鹭一起飞扬的战旗呢?在青石板上嘚嘚驰过的马蹄呢?它们都去了哪里?
我常说,如果我早生半个世纪,我可能不会成为一名作家。几乎不用置疑,多血质的我,肯定是一名红军战士。我羡慕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样的伟人,在中国的大地上,写下民族的史诗。一支笔比之一杆刺破黑暗的长枪,一本书比之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战争,毕竟分量太轻,太轻。
十送红军,送的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骨肉。多少个苏区的母亲啊,在漫漫长夜里,她们纺车上的手柄,一次又一次摇圆了中天明月,但总不能摇圆她们无尽的思念。那永远不能收回的,村口送别的目光啊,又怎能穿透二万五千里的重重阴霾?雪山草地,沼泽荒漠,一寸一寸,不仅沾满了战士的血,也沾满了亲人的泪。


展开余下试题纵览历史,我们可以说,所有通往天堂的路,都充满了艰辛与苦难。一个人扭转乾坤的能力,取决于他化腐朽为神奇、化苦难为诗情的禀赋。历史拒绝呻吟,但历史不拒绝浪漫。毛泽东在硝烟弥漫的成场上吟唱“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何等的想象力啊! 正是他和他的战友们,用自己的如虹豪气,为我们的民族炼出了一条魅力四射的彩练。
彩练初出,赣水那边红一角;彩练当空,神州大地舞翩疏!炮火不能烧毁它,风雨不能摧残它。当这条彩练飞过于都河,飞过金沙江,飞过娄山关,飞过乌蒙山,飞过南国的雾,飞过北国的雪,我们惊异地发现,原来这一条彩练,竟是一条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谁持彩练当空舞?是我们的红军,我们餐风饮露、百折不挠的中华儿女。
物换星移,历史的烽烟早化作大地上的虹霓,我们也只能从竟夜的春风、从山间的鸟啼来谛听烈士们的呼吸。但是七十年前的那棵老樟树,还是那么苍翠欲滴,这是因为它的根须,始终抓住了泥土;七十年前的那条彩练,还在我们的仰望中飘舞,这是因为民族的精气还在。对于我们来说,长征不仅仅是一段逝去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种奋进的象征,还是一只正在吹响的号角,一首还没有完成的史诗。
(摘自熊召政散文集《历史的驴友》)
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描述古民居的屋檐针菲、泥墙苔痕、瓦脊雨燕等,突出其古朴淡雅,旨在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B.文中用“最壮烈”修饰“长征”,既写出了亲人之思、战争之烈,又表现出长征路途之长、人员之众。
C.文章写赣南、作者家乡等地的苏区,表明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众多苏区百姓的大力支持。
D.文章没有详写战争生活的残酷激烈,而是着重表现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礼赞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描写大樟树的主干、枝丫、叶子,突出大樟树的盎然生机,为全文营造了昂扬明朗的氛围。
B.文章虚实结合,借大樟树与《十送红军》,将现实与回忆融为一体,在现实描写与历史回忆间自如转换。
C.散文贵在有“我”,文章提到“我”的向往时,用笔与长枪、书与战争作比,表现出尚武轻文的倾向。
D.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樟树根须始终抓住泥土而苍翠依旧,象征着军民之情长在,长征精神永葆生机。
8.请简析诗句“谁持彩练当空舞”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9. 本文是“长征精神赞”征文获奖作品,请从语言与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其恢弘磅礴的风格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郃之子也。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 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京师咸叹曰:“是复为李公矣。”司隶、益州并命郡举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阳嘉二年,有地动、山崩、火灾之异,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永和中,荆州盗贼起,弥年不定,乃以固为荆州刺史。固到,遣吏劳问境内,赦寇盗前衅,与之更始。于是贼帅夏密等敛其魁党六百余人,自缚归首,固皆原之,遣还,使自相招集,开示威法。半岁间,余类悉降,州内清平。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臧秽。赐等惧罪,遂共重赂大将军梁冀,冀为千里移檄,而固持之愈急。冀遂令徙固为泰山太守。时泰山盗贼屯聚数年,郡兵常数千人,追讨不能制。固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余人。以恩信招诱之。未满岁,贼皆弭散。及冲帝即位,以固为太尉,与梁冀参录尚书事……时太后以比遭不造[注],委任宰辅,固所匡正,每辄从用,其黄门宦者一律斥遣,天下咸望遂平,而梁冀猜专,每相忌疾。后岁余,甘陵刘文、魏郡刘鮪各谋立蒜为天子,梁冀因此诬固与文、鮪共为妖言,下狱。门生渤海王调贯械上书,证固之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要斧锧诣阙通诉。太后明之,乃赦焉。及出狱,京师市里皆称万岁。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具奏前事,遂诛之,时年五十四。
(节选自《后汉书•李固传》)
【注释】不造,不幸。指汉顺帝死后,冲帝、质帝都只作了一年皇帝就死了之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
B.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
C.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
D.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坟籍,古代典籍通称。相传《三坟》《五典》为我国最古老的书籍,后以“坟籍”“坟典”代指古代典籍。
B.举,即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先由地方官员在自己管辖区内进行考察,再推荐到中央政府去任职。
C.永和,年号名。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自此以后形成制度。
D.门生,东汉时称儒学宗师亲自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后来渐渐与宗师形成私人依附关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固年少好学,很受重用。他常不远千里步行寻师,广泛结交贤能的人,后被朝廷征召,做了大司空的属官。
B.李固恩威并重,治贼有方。任荆州刺史时,派人慰问境内百姓,赦免盗贼原有过错,使盗贼归降,州内安定。
C.李固忠于职守,刚正不阿。他揭发南阳太守贪赃枉法,梁冀派人千里传送公文,而李固却不为所动。
D.李固很有名德,遭人忌恨。他作宰相时,深得民心,却遭到了梁冀的猜忌。刘文、刘鮪谋立刘蒜为天子,梁冀借机诬陷李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固所匡正,每辄从用,其黄门宦者一律斥遣,天下咸望遂平。(4 分)
(2)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具奏前事,遂诛之。(4 分)
14.李固被太后赦免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②识,千里来非白璧招③。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④。
【注】①泥滑滑:鸟鸣声。②青衿:学子的服装。③白璧招:以白璧招聘。④鸡翘:鸾旗车的俗称,指天子仪仗中载有鸾旗的前导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借景抒情,后四句叙事抒情,全诗脉络清晰分明。
B.首联 “断芦”“落枫”“过午”点出送别的时间,“渡口”点明送别的地点。
C.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泥滑滑”“马萧萧”渲染出了离别的氛围。
D.颈联写与项判官的交情以及项判官的为人,尾联是临别赠言,全诗感情真挚。
16.从诗中可以看出项判官是一位怎样的官员?作者对他有着怎样的祝愿?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展开余下试题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登高》中的“ ”这一句,和白居易《琵琶行》中“ ”一句,都是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遥想刘裕当年“ , ”的壮烈情景,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景仰之情。
(3)“雁”是古代诗歌常用意象,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孤寂落寞、忠贞不渝等情感,比如名句“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①“饭圈”是粉丝群体因追逐同一偶像而结成的网络社群。②“饭”即“粉丝(fans)“圈”群体的边界和区隔。③“聚光灯下只一人,打灯台下千万人”。在产业发展驱动下出现的大批明星( )而粉丝们不加选择地以主观喜好代替客观评价,无理性、无底线追星。荒诞的追星方式背后,是商家和平台的诱导,他们无视社会责任,串起了各个利益集团,对粉丝特别是未成年粉丝的“钱袋子”进行反复④“收割”,( )。
当前,针对这些问题,中央网信办深入开展了“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整治“饭圈”乱象,需要弘扬新风正气,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未成年人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学校、家庭和社会要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偶像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年轻人去追求积极阳光、富有内涵的偶像。艺人、平台和企业,要发挥好各自的作用,遵纪守法、严以自律,以好的作品来打动人,让自己真正配得上粉丝的喜爱。相关部门更需要加强监管、协同发力,打出组合拳,在治标的同时,拿出治本之策,加强对演艺、经纪等行业的治理,对违法犯罪者依法严惩,营造( )的网络环境。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良莠不齐 无所不为 扶正祛邪 浩然正气
B.良莠不齐 无所不用其极 扶正祛邪 风清气正
C.不稂不莠 无所不用其极 降邪从正 浩然正气
D.不稂不莠 无所不为 降邪从正 风清气正
19.对文中四处引号用法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①特殊含义 ②强调 ③引用 ④特定称谓
B.①特定称谓 ②引用 ③强调 ④特殊含义
C.①特殊含义 ②引用 ③强调 ④特定称谓
D.①特定称谓 ②强调 ③引用 ④特殊含义
(二)语言文字运用2(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经常看到媒体呼吁献血,让人感觉血液似乎一直不够用。其实,( ),这是因为 ① , 全血制剂和红细胞制剂的使用期限是采血后的 21 天内,血小板制剂是 4 天内,血浆制剂是 1 年内。除此以外,血液制剂需要“ABO 血型”和“RH 血型”等不同的血型,定期采血, ② ,有助于应对各种用血需求。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人的安全献血量不能超过全身血量的 1/10,而献血量又与献血者体重密切相关:体重越大,血量就越多;体重越轻,血量就越少。因此, ③ 。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血液是需要定期采集的
B.血液定期采集是一种常态
C.定期采集由血液特性决定
D.定期采集血液至关重要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 分)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口感甜美,营养丰富的番茄“好吃,不好养”,一种新型土传植物病害——番茄颈腐根腐病成为其“杀手”,而常规农药制剂显得束手无策。将传统的微囊包封技术进行改造,通过对常规聚合物材料进行表面修饰和工艺调控,得到尺寸更小的纳米囊农药递送系统。利用该技术研制的吡唑醚菌酯纳米囊,好似给农药穿上“衣裳”,可制伏番茄“杀手”。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刘峰教授团队的这一成果,近日登上了国际学术杂志《化学工程期刊》。
五、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有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有抗疫精神、探月精神,有女排精神、工匠精神••••••高二年级各班计划举行“筑梦•追梦•圆梦”主题班会。根据你的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你会为自己的未来选择一份什么职业,你认为从事这份职业应具备什么精神,你又将怎样在从业生涯中发扬这种精神?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模拟检测(一)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1
1.B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B项,范围扩大,“内美”为词学研究的根本要旨,文章中提到马里扬自谓本书的研究并不直接探索“内美”,而不是宋词研究中需要这样做。
2.D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D项,“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错误。根据材料三第2段中“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可知,原文中并未提及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的成就。
3.C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 ,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关于马里扬的《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一书,材料一中称其“可谓为宋词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珍贵的尝试”,而选项将“提供了珍贵的尝试”改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不符合文意。
4.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展开论述。(材料二第1段提出“尊体”的概念,接下来两段分别论述了“自是一家和“别是一家”的不同特点,最后总结两种尊体在两种层面相反相成,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②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既有北宋前期词风与尊体词风的对比,又有苏、李尊体的对比。(每点2分)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材料二第1段提出“尊体”的概念,接下来两段分别论述了“自是一家和“别是一家”的不同特点,最后总结两种尊体在两种层面相反相成,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对比论述了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与苏轼的词风;对比论述了苏轼、李清照的词风。
5.①尊体的“两个层面”指的是苏轼的“自成一家”和李清照的“别是一家”的词论,它们分别是意义层面的尊体和艺术层面的尊体,二者相反相成;②苏轼突破词的传统,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自成一家;③李清照主要从词的体性入手,强调艺术的加工,维护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别是一家。(每点2分)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首先根据“尊体” ,定位问题来源于材料三,材料三第1段提出了“尊体”的概念,后面三段主要从苏轼和李清照的角度对尊体的两个层面进行了阐述,找到相关的句子,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潍坊”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