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92 2021-09-29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
四川省眉山车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九月月考语文试题
眉山车城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月月考考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 现代文阅读 (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先秦历史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远未达到可以脱离历史文本记录而单独构建的水平。夏时期的研究也是如此。虽然夏王朝未被考古学发掘的同时期文字材料所证实,但也并非仅是“单线进化论”的阐释预设。既有的历史文本在兹,夏文化的探索,无论证实还是弥补,无论证伪还是重构,都必然是在先秦史整体研究框架下进行的。
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不应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夏文字的横空出世。一方面,甲骨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学科发现,是史料获取中的“小概率”事件。陶寺朱书陶文的发现,可以确信在文献史学编年体系内的夏时期,应当有文字存在,甚至有可能与殷墟甲骨文同属一种书写体系。但夏时期的文字载体未必契刻于龟骨,而如果书于竹帛的话,在北方保存环境下,可能早已湮灭于地下。即便未来有幸发现了早于殷墟的文字材料,若没有类似甲骨文的王世记录,同样无法证明。另一方面,期待发现王陵以证明夏王的存在,以目前考古认知推测也是强人所难。晚商以前,带墓道的大墓在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中并未出现。晚商以前的王陵,规模可能不大,可能没有墓道等明确标示身份地位的特征。即使发现,也不易辨识,更不易与具体的王相对应。对于学者们寄予厚望的夏都探索,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如何从龙山晚期出现于中原腹心地带的数十座大小城邑中证明某处遗址是夏代的某处都邑,同样很有难度。可以说,不具备考古学训练的知识界,都习惯于以殷墟为样板和标准来要求或判断“夏墟”,这正是当前夏文化探索的论证逻辑悖论。
其实,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考古学家,都认可夏文化探索无法脱离考古材料。这不仅蕴含着对考古发现的憧憬,也必然寄托着将既有考古发现的诠释转化为历史记载话语系统的愿望。史料的扩充带来了学科范式的转移,但实现学科范式转移后不同史料与话语系统间的融合需要艰难探索。夏文化探索,要实现文献研判的范式转移,目前必须依赖于对考古发现的解释。换言之,先秦史框架体系研究无论离开了考古内证,还是离开了出土文献的话语背景分析,仅局限于任何一方的讨论,都只会是片面判断。夏文化认知的突破,必然需要二者的衔接。
本世纪以来,考古发现一日千里,在改变对夏时期社会发展程度的想象之外,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对历史文本记载的再认知问题。历史文本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东周以来对夏时期的文献记载,必有所本,而不能简单将之视为是周人为了某种政治或理想的伪造。中国先秦史的框架性认识,无疑代表着对东方文明演进历程和国家、王朝形成过程的认识。在这个历史认知背景中,如何看待中原地区龙山文化晚期开始的“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正是夏文化研究的关键。中原中心的形成,离不开对社会最上层的国家性质、族群差异和核心制度与政治决策等问题的捕捉。
作为史学问题存在的夏文化研究,目前主要依赖于考古学的分析,但未来还有更大的探索空间。诸如早期文字与权力、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人群的流动与婚姻、家族形态;早期国家区域中心与周边聚落的控制关系、地方行政机构等问题都是当前夏文化研究的薄弱环节。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常怀颖《打开夏文化认知的新视界》,《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夏时期历史问题的研究,必须依据先秦史的整体研究,不能够脱离历史文本记录而单独构建。
B.夏文字书写于竹帛之上,不易留传下来,考古学家不容易找到夏朝文字来以此证明夏朝的存在。
C.考古学家对夏文化的探索,如果不依赖于对考古发现的解释,就不能实现文化研判的范式转移。
D.研究中原中心形成,要先研究社会最上层的国家性质、种族差异、核心制度、政治决策等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二段论述夏文字、夏朝王陵和都城不容易被发现,并论及不易发现的原因。
B.文章第三段论述了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对夏文化探索不能脱离考古材料的重要性。
C.文章第四段强调了对历史文本再认知的问题,并且指出了夏文化研究的关键所在。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论述目前史学界对夏文化研究的薄弱问题,条理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发现了陶寺朱书陶文,可推知在夏时期必有与殷墟甲骨文同属一种书写体系的文字存在。
B.以发现王陵证明夏王存在的难度很大,因晚商前王陵规模小,缺少明确标示身份地位的特征。
C.对于夏文化的认知突破,应该将考古内证与出土文献的话语背景分析相衔接,不能偏离一端。
D.早期文字与权力、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等问题取得突破性研究后,才能打开夏文化认知新视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主持人:2021年两会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疫情暴露出国内的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仍较薄弱,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凸显。他提出生命教育应当成为一门正式的国家课程,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目前,生命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是一种怎样的现状?在小学、中学、大学的开展情况如何?
曹专:近年来,有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提案,这也反映了生命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生命教育还不是国家课程,它更多是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方式在中小学开展,较早开展生命教育地方课程实践的是辽宁省和上海市,较大力度开展生命教育地方课程实践的是云南省和黑龙江省,而进行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探索和实践的学校就非常多了,比较突出的代表比如重庆市江北中学、鸡西市第九中学等,其中重庆市江北中学的生命教育成果还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主持人:现在生命教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心的一个话题,教育部也在公开文件中正式提出了生命教育,网络上出现了许多生命教育的直播课。那么,生命教育的课有哪些特征?
曹专:生命教育课的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生命教育的课更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固化就是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决定一个人的走向和命运。培育美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性格可爱的人,是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
第二,生命教育的课强调抓住生命中最根本的学习主题与内容,关注生命的核心需要与问题,聚焦人生要事。
第三,生命教育的课强调对话与体验,引导学生将生活事件和人生经历化作学习与成长的契机,通过直面内心、反求诸己来获得生命的启迪与智慧。
主持人:生命教育作为一种区别于普通教育的课程,目前整体的课程开发情况怎么样?相关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否能及时配套?
曹专:随着生命教育受到重视,生命教育课程开发呈现出增多的态势,我们也开发了从小学到高中的《生命教育——成长必修课》课程和大学生生命教育网络公益直播课。我个人感觉当前的生命教育课程基本上都采用了整合的模式,开发者依据教育部相关文件、学生的生命需求和成长问题,整合了“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专题教育内容。它的优点是博采众长,比较系统。缺点是生命教育的特色与气质不明显,尤其是经典的生命教育课程资源不多。面面俱到的弊端就是难以独当一面,缺乏直抵人心的力量。
生命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来看是不足的,许多地方和学校都是由班主任、道德与法治教师、心理教师担任生命教育课程教学,少数地方走在了全国前列,如四川省、石家庄市等在省培和市培计划里专门设计了生命教育培训项目。也期待生命教育早日成为“国培计划”项目。
主持人: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里,“死亡”这个话题在很多家庭中是选择避而不谈的。您觉得家庭在生命教育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曹专:家庭中不谈死亡的影响并不大,但家庭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第一,家风和家庭中的价值观会影响人的精神生命,一个家庭看重什么、追求什么会潜移默化影响和塑造家庭成员的精神生命。
第二,家庭的交往圈子和待人接物的方式会影响人的社会生命,一个人能接触到谁以及如何与人相处往往受家庭的影响很大。
第三,家庭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会影响人的自然生命,比如许多人连好好吃饭和好好睡觉的习惯都没有,导致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往往也能从家庭中找到根源。
(摘编自《为生命教育,让生命精彩》,《中国生命教育网》2021年4月8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疫情暴露出的国内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应该重视生命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B.如今,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命教育课程也日趋多样化,但经典资源不多,缺乏直抵人心的教育力量。
C.四川等个别省市重视生命教育专业教师建设,在省培和市培计划里专门设计了生命教育培训项目,生命教育已成为“国培计划”项目。
D.受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很多家庭对“死亡”这个话题都采取讳莫如深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家庭可以在生命教育中缺席。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生命教育”等话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心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提出,生命教育应当成为一门正式的国家课程。
展开余下试题
B.近年来,上海等省市生命教育地方课程实践的开展、重庆市江北中学等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探索和实践等,说明全国各地学校都重视生命教育课程的建设。
C.曹专认为生命教育课更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应该抓住生命中最根本的学习主题与内容,强调对话与体验,通过直面内心、反求诸己来获得生命的启迪与智慧。
D.在生命教育中,家风和价值观、待人接物方式、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家庭环境会影响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
6.为改变生命教育薄弱的现状,我们应该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田埂上的里尔克
周华诚
花香满径——我是说,田埂上美好的事物太多了。
金银花是攀爬状,在灌木丛中开出袅袅娜娜的双色花朵。水芹的白色小花细密而整齐,从水沟里举起花束。盛大的柚子花香已然落幕,在与这个季节擦肩而过时居然还留下了一丝余香,如同用了好闻香水的女人,走后很久,房间里依然有令人恍忽的暗香。天地之间,田野之上,此刻是草木们的大房间,我要赞颂它的丰富与精彩。
两位朋友来乡野看我,我把他们带到了田埂上。我用这样的方式会客,端出大自然的果盘——蓬蘲(土话叫做“妙妙”)红彤彤的,却并不多了,只有少数几颗藏掖在叶片底下。无疑这是村庄里的孩子们巡查好几遍之后遗漏下的。我们如获至宝,摘下丢进口中,尝到了童年的滋味。酸模(土话叫“酸咪咪”)正在结它的果实,其果实薄片状,一串一串,好看极了,仿佛是直立的枝头挂满风铃。揪来一根酸模,把茎放进口中细嚼,能嚼出酸溜溜的味道,可惜它已经很老了。野燕麦(土话叫什么,我忘了),高出别的杂草一尺两尺,弯腰垂挂它的果实,这种燕麦仿佛是一种粮食,居然迫不及待在这时候率先奔赴成熟之途。我揪下野燕麦的果实,放进嘴里嚼,能嚼出甜丝丝的混合了青草汁水的味道。它的米浆像奶一样白,尚没有凝固。朋友揪了几把野燕麦扎成一束,可以用作插花的好素材。
桑葚也快要成熟了——我们在田头发现一棵桑树,上面结满果实,可惜想象中的黑紫色果实一颗都没有出现,大部分都只是有点猩红,果子口感偏酸。一只蚂蚁在桑葚枝上勤勉来回,探头探脑,我认为它已经把每一颗果实的成熟日期都编排好了。没有谁能比它更了解这些桑葚了。尽管如此,我还是霸道地摘了几颗桑葚来吃——跟对待任何美好的事物一样,除了尽可能多地打开感官去感受,你别无办法。
这是五月二日傍晚的稻田。朋友来看我,我就把他们带到田埂上,大地田野,此刻俨然是我的居所。我邀请朋友驻足,细细聆听鸟语。鸟们的音色极为丰富,长的短的,低声部和高声部,转调,奏鸣曲,小夜曲……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盛大的演出。这么多种类、如此繁复而长时间、这般阵容庞大的演出,很显然已经让我亲爱的朋友们震撼了。我问他们,对于鸟语乐团的演出有什么看法。他们认真思考,字斟句酌地说:天哪,没想到,稻田里真的有这么多鸟鸣,而且,这么清晰。是的,他们曾在我的微信里听到过鸟鸣,那是我用手机录的《十二秒鸟鸣》,很多人也听过了;但是,一旦置身于真正的原生态艺术现场,那纤毫毕现、纯洁无瑕的音色之美,足以感动他们。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用任何摄录设备记录、存储、传输这些鸟鸣,都会使鸟鸣的美好损耗过半,每一只鸟儿对于自己声音细微之处的处理,有它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一次发声都融入了它的半生经验。而用手机摄录和传输是对美好声音的轻慢。此时的寂静之声,唯有闭上眼睛,用耳朵来细细聆听,用心灵来触摸感动。
我叫不出那些鸟儿的名字。如果我能像我的朋友阿乐那样,是一位鸟类摄影高手;或者像钱江源国家公园古田山保护区的陈声文那样,是一位植物或鸟类的专家——那么我只要远远地打量一下那些鸟儿,就能很容易地报出它们的名号,事情就会变得有趣得多。白鹭两三只,从我们的眼皮底下展翅起飞,过一会儿又有两只从田间起飞,一会儿又有一只起飞,随后又降落。灰头麦鸡、须浮鸥、四声杜鹃、雨燕、树鹨、山鹨、灰山椒鸟、白头鹎等等,这些鸟,一定都是我们稻田里的常客,他们就在这个黄昏,就在我眼前这片尚未翻耕的稻田里起起落落,而我无能为力。我无法言说,无法让鸟儿感受或相信我的热切,并且(令人感到失望的是)它们似乎对我的态度毫不在意。在这一点上,我发现自己确实有一点一厢情愿。
这是五月二日傍晚在田埂上发生的一切。我还可以告诉你,后来我的两位朋友,就在田埂上蹲下身来,他们在鸟鸣声中,在花香与果实的诱惑下,把草茎子或别的什么塞进口中咀嚼;或者把头探到草丛中间去;或者有一刻,甚至直接趴到野燕麦丛里。我不知道他们在那里干了些什么。
但是,田埂上的傍晚让我想起了里尔克的句子。里尔克说:“创造者必须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在自身和自身所连接的自然界里得到一切。”这个絮絮叨叨的诗人,我相信他此刻就站在我们的田埂上自言自语,“然后你接近自然。你要像一个原人似地练习去说你所见、所体验、所爱,以及所遗失的事物。”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当我们来到这片稻田,就会回归到天真如孩童的状态——“无论如何,你的生活将从此寻得自己的道路,并且那该是良好、丰富、广阔的道路,我所愿望于你的比我所能说出的多得多。”
(选自《青年作家》2020年第4期)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我”的口吻来讲述所见所闻,表达所感所思,兼有向读者介绍和与读者对话的意味,能带领读者进入情境。
B.第二段运用通感、拟人和比喻,描写金银花和水芹的花朵、柚子花留下的余香,以表现草木不拘于时的蓬勃生命力。
C.文章逐一解释田埂上各种野果在土话中的叫法,既赋予野果们鲜活的乡土气息,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
D.文章重点描写田野上事物的纷繁动人,结尾引用里尔克的话,由实入虚,表达自己对人与自然之间亲密关系的思索。
8.作者说“我叫不出那些鸟儿的名字”,随后又列举了“灰头麦鸡”等一系列的鸟名。对此你如何理解?
(6分)
9.本文标题是“田埂上的里尔克”,但作者在文末才联想到“里尔克”,这样安排有何深意?试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龟兹王浸失臣礼,侵渔邻国。上怒,使阿史那社尔将兵击之。阿史那社尔引兵自焉耆之西趋龟兹北境,分兵为五道,出其不意,焉耆王薛婆阿那支弃城奔龟兹,保其东境。社尔遣兵追击擒而斩之立其从父弟先那准为焉耆王使修职贡龟兹大震守将多弃城走社尔进屯碛口去其都城三百里遣伊州刺史韩威帅千余骑为前锋,左卫将军曹继叔次之。至多褐城,龟兹王诃黎布失毕、其相那利、羯猎颠帅众五万拒战。锋刃甫接,威引兵伪遁,龟兹悉众追之,行三十里,与继叔军合。龟兹惧,将却,继叔乘之,龟兹大败,逐北八十里。龟兹王布失毕既败,走保都城,阿史那社尔进军逼之,布失毕轻骑西走。社尔拔其城,使安西都护郭孝恪守之。沙州刺史苏海政、尚辇奉御薛万备帅精骑追布失毕,行六百里,布失毕窘急,保拨换城。社尔进军攻之四旬,闰月丁丑,拔之,擒布失毕及羯猎颠。那利脱身走,潜引西突厥之众并其国兵万余人袭击孝恪。孝恪营于城外,或告之,孝恪不以为意。那利奄至,孝恪帅所部千余人将入城,那利之众已登城矣,城中降胡与之相应,共击孝恪,矢刃如雨,孝恪不能敌,死于西门。城中大扰,仓部郎中崔义超召募得二百人,卫军资财物,与龟兹战于城中,曹继叔、韩威亦营于城外,自城西北隅击之。那利经宿乃退,斩首三千余级,城中始定。后旬余日,那利复引山北龟兹万余人趣都城,继叔逆击,大破之。那利单骑走,龟兹人执之,以诣军门。阿史那社尔前后破其大城五,遣左卫郎将权祗甫诣城开示祸福,皆相帅请降,凡得七百余城,虏男女数万口。社尔乃召其父老,宣国威灵,谕以伐罪之意,立其王之弟叶护为主,龟兹人大喜。西域震骇,西突厥、于阗、安国争馈驼马军粮,社尔勒石纪功而还。
展开余下试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太宗讨龟兹》,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尔遣兵/追击擒而斩之/立其从父弟先那准为焉耆王/使修职贡/龟兹大震/守将多弃城走/社尔进屯碛口/去其都城三百里/
B.社尔遣兵追击/擒而斩之/立其从父弟先那准为焉耆王/使修职贡/龟兹大震/守将多弃城走/社尔进屯碛口/去其都城三百里/
C.社尔遣兵追击/擒而斩之/立其从父弟/先那准为焉耆王使/修职贡/龟兹大震/守将多弃城走社尔进屯碛口/去其都城三百里/
D.社尔遣兵/追击擒而斩之/立其从父弟先那准为焉耆王使/修职贡/龟兹大震/守将多弃城走/社尔进屯碛口/去其都城三百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都护,汉唐等时代西域地区最高长官,总监西域诸国,并护南北道。
B.丁丑,计时序号,十地支搭配十二天干进行年、月、日、时的记录。
C.胡,指中国古代北边的游牧民族或西域的民族,包括匈奴、鲜卑、羌等。
D.勒石,在石上刻字。公元89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龟兹王对唐不敬,侵略邻国,太宗派遣阿史那社尔讨伐龟兹,社尔出其不意,率兵经焉耆之西直抵龟兹北部边境。
B.龟兹王率领众将士在多褐城迎战唐军,中韩威之计,冒然出兵追击三十里,后遭唐军痛击,兵败逃亡到了保都城。
C.郭孝恪驻守保都城,被那利联合西突厥的军队,与城内投降的胡兵里应外合,难以抵挡攻势,最终在西门被杀死。
D.阿史那社尔先后攻破龟兹七百多城,向城中父老宣示朝廷威严,立叶护为王,使西域各国争相送礼,后记功还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孝恪营于城外,或告之,孝恪不以为意。
(2)那利复引山北龟兹万余人趣都城,继叔逆击,大破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卢侍御赴河北
刘长卿
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
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
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
莫学仲连逃海上【注】,田单空愧取聊城。
【注】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助田单夺取聊城,齐王欲封其爵位,坚辞不受,逃隐海上。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用“谪居”“别”“从戎”等词语,交代双方当时的境况,层层铺叙,加深伤感之情。
B.颈联的“江天”“鸿”“漳水”“草”等意象,实写了一幅战后祥和、安宁的景象。
C.颔联、颈联两联叙事和描写相结合,由人及景,境界阔大;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D.尾联写田单在鲁仲连帮助下收复聊城,因为无法回报鲁仲连而内心充满愧疚遗憾。
15.这首诗除了写离情之外还抒发了家国情怀,作者是如何抒发“家国情怀”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登高》一诗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师说》中,韩愈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是世所公认的手工艺大国。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成就至为辉煌,所有肇自人工的传世、出土的文物,以及古建筑、古代工程,都是传统工艺的产物。这些传统工艺和民众的衣食住行、民俗民风,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国力消长紧密联系、 。
传统工艺具有实用、理性、审美的品格,以及能动性、永恒性、人性、个性等特征,对应地表达了其所拥有的民生、经济、学术、艺术、人文、历史和现代等固有价值。
曾经有一段时间,有些学者讳言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 地规避这一论题。 甚至有人视传统工艺为 ,只能等着进博物馆被 。 这种看法是很错误的,也有悖于现实。环顾四周,斧子凿子、红茶绿茶、黄酒白酒、竹编藤编、木雕玉雕、泥塑面塑、云锦苏绣、金铂银饰、青瓷紫砂、剪纸年画、油盐酱醋、衣裳鞋帽、笔墨纸砚……( )。我们也相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对回归自然、回归乡土的向往和审美取向的改变,人们对手工制品将有更多、更高的需求,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工艺,必将越来越被重视和善待。
17.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息息相关 有意无意 可有可无 束之高阁
B.休戚相关 若有若无 可有可无 置之度外
C.休戚相关 有意无意 无关紧要 置之度外
D.息息相关 若有若无 无关紧要 束之高阁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手工艺制品的浸润。
B.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中国传统手工艺制品中浸润着。
C.中国传统手工艺制品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都浸润着。
D.中国传统手工艺制品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工艺具有审美、实用、理性的品格,以及人性、个性、能动性、永恒性等特征,对应地表达了其所拥有的民生、经济、学术、艺术、人文、历史和现代等固有价值。
B.传统工艺具有实用、理性、审美的品格,以及人性、个性、能动性、永恒性等特征,对应地决定了其所拥有的民生、经济、学术、艺术,人文、历史和现代等固有价值。
C.传统工艺具有实用、理性、审美的品格,以及人性、个性、能动性、永恒性等特征,对应地表达了其所拥有的民生、经济、学术、艺术、人文、历史和现代等固有价值。
D.传统工艺具有审美、理性、实用的品格,以及人性、个性、能动性、永恒性等特征,对应地决定了其所拥有的民生、经济、学术、艺术、人文、历史和现代等固有价值。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两个重大环境问题,① 。作为一种新兴高效的分离技术,膜技术利用特殊材料的膜,外加动力,可以分离水中的小分子、固体颗粒等物质。这种技术兼有分离、浓缩、纯化等功能,而且高效、节能、环保,能
上一篇:
河北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四川省眉山”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