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81  2021-09-2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1]
福建省将乐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1 -2022学年将乐一高高三(上)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2021.9.3)
一、现代文阅读 I(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我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图像与文字是记载人类活动的重要媒介,《尚书》里“河龙出图,洛龟书灵,赤文绿字,以授轩辕”就暗示了这一点。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赞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意在强调绘画在记录往昔事件、历史人物的容貌和风俗习惯上比文字更有效,同时他引证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的话“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来反驳重文轻图的现象。初唐裴孝源提出“史为掌图之官”,因为图像具有“前贤成建之迹,遂迫而写之”的功用,可以将历史的生命形象地传诸千秋万代。图像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证史,也可以造史,历史画创作的意义
显而易见。对图像的历史价值的新认识,在欧美引发了一场关于历史真实性和历史写作性质的学术论争。有人认为历史是科学,它必须据实纪事,甚至直称越是枯燥的历史越真实。有人认为历史是艺术,必须写得引人入胜,犹如文学故事,只不过是受特定时间、地点的限制,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而已。司马迁在《史记》中说, 史学家必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历史是悖论,一方面,必须尊重历史人物或事件特定时空的限定;另一方面,必须表达撰史者的个人思想和判断,无以“成一家之言”的史书,没有艺术魅力的历史,皆无法成为可传之信史。历史画创作与历史写作有相通之处,司马迁式的历史真实性在于写作智慧,历史画的真实性则在于艺术品格。历史必须追求真实,但只有在承认影响真实性的各种因素的前提下,才能体现历史的真实性。艺术的真实性亦如此,只有达到艺术表现真实性的前提下,历史画才具有真实性。
历史画是美术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其概念本身也发生着变化。美术中的历史画是叙述故事,描绘故事中的某个人物神态或事件的瞬间运动,而不是讲述某个特殊的静态题材。“历史画”在西方语境中起先指“故事”,在19世纪50年代前的西方,历史画并非取材于真实的历史场景,它包括宗教故事、神话故事、寓意画等,到了19世纪,历史画才把重点转移到世俗的历史事件与场景。
然而,不是所有的文字历史就是史实,也不是所有的史实都可入画。历史画家必须深入研究手中可画题材的文献资料和相关的遗迹与实物,运用历史的想象力重构人物和事件情境,并以合适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古今中外的伟大历史画杰作, 无不以艺术性超越了所再现史实的真实性而抵达更高的理想真实。
在新的时代里,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图像渗透生活的视觉时代里,探究如何以图像撰史是我们美术界的人文使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革命历史画创作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时隔半个多世纪,这批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精神震撼力依然强大如故,像罗工柳所作的《地道战》,在油画技法方面虽然有所欠缺,但整幅画面的构思和人物动态与景物的构成巧妙完美。画家将亲身经历的战争转化为艺术的真实,从一个事件的瞬间,典型地透视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宏大场景。正是作者的艺术真实,使之超越了史实和表现技法的局限,达到了更高的真实。在这中间,艺术真实的灵魂是艺术家的真诚,这种真诚赋予作品以永恒的感染力。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曹意强《图像证史与图像撰史——关于历史画创作中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
材料二:
传统艺术史家关注的, 一是最精彩的天才作品 ,二是某类作品的源头或者代表,三是风格异乎常规的特例。由于“类型”“超常”和“源头”常常是他们研究的重心,因此创造的天才和天才的创造常常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凡是以“美术史”“艺术史”冠名的著作,除了历史早期没有特别多的“名作品”之外,从展子虔以下,排山倒海而来的是董源、巨然、宋徽宗、黄公望、唐寅、董其昌、石涛等名家的作品,在艺术史这是必然的。可是,思想史家未必重视这些艺术精品,反而选择的是“落入俗套”的艺术品,就是那些看上去平庸的、重复的东西。思想史和雕塑史、绘画史、建筑史、书法史等不同,研究艺术,当然要注意高明的、杰出的、独特的作品, 但是从思想史来说,那是“超常”,并不能代表同时代人的一般想法。而“俗套”则意味着世俗的日常观念和普遍习惯,当某些图像成了惯用的套数,使用者都习以为常地认可它们的象征性,恰恰说明这些东西背后已经有一个普遍的习惯的观念。换句话说,研究艺术史的人是注重“异”,与众不同才有价值和独创性;而研究思想史的人却恰恰要注意“同”,即烂熟的套数,正因为大家都习惯这样画, 画面背后才反映了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日常观念,这个观念,正是新思想史要研究的内容。
(摘编自葛兆光《思想史家眼中之艺术史》)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列举张彦远的看法,不仅意在批驳古代重文轻图的现象,更突出图像记录历史的地位和价值要远甚于文字。
B.历史究竟是艺术还是科学,历史的真实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属于西方学术界关于历史写作性质的讨论范畴。
C.历史画允许画家运用合理的艺术想象力对历史题材重构,这正是历史画名作在创作中艺术性超越真实性的要义所在。
D.传统艺术史家重点关注展子虔、董其昌等名家创作的艺术精品,历史早期作品因名气不够而未进入其研究视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史学家若只有据实纪事,而没有个人的思想判断和写作智慧,他撰写的史书,从长远的传播影响看,可能会没有生命力。
B.从历史画的发展过程看,历史画起初并没有取材于真实的历史场景,可见在历史画的创作中,历史真实并非不可或缺。
C.历史画创作与历史写作相通,因此两者都同样追求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的有机结合,只不过前者更强调追求艺术真实。
D.历史画中的某些题材意义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淡化,但如果画家能保持创作真诚和艺术品格,其作品感染力会经久不衰。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材料二新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对象的一项是(3 分)
A.某地出土的魏晋南北朝刻有四神图像和出行仪卫的墓室壁画。
B.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的唐代画家韩滉创作的神韵十足的《五牛图》。
C.明代某家族祠堂祭祀时悬挂左昭右穆、整齐有序的挂轴画。
D.天津、北京、河北等地百姓过年张贴着的喜庆的杨柳青年画。
4.两则材料论证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 分)
5.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萨赫勒荒原 朱山坡
抵达尼日尔首都尼亚美的那天晚上,是一个叫萨哈的尼日尔黑人来机场接我。第二天,天还没有完全亮,我们简单收拾一下便出发了。我已经被告知,从尼亚美赶回津德尔中国援非医疗队驻地要走完整个白天。
“日落之前必须赶到。”萨哈对我说。
援非满两年的老郭突然病倒,抢救无效,前几天去世了。津德尔地区医疗队没了拿手术刀的医生,而那里等待做手术的病人排起了长队。我只好提前出发赶赴津德尔。
一路萨哈话不多,他话多起来是因为进入了一个渺无人烟的荒凉之地。“萨赫勒大荒原。”萨哈说,“穿过去就是我们的驻地了。”
我看到的萨赫勒荒原跟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它太辽阔、太荒凉!这里简直看不到人类活动的痕迹。路边全是荒凉的灌木、荆棘和草甸,并朝着四周蔓延开去。每一棵树、每一只鸟、每一根草,都仿佛相处了千年,紧挨着搀扶着度过漫长的岁月和亘古的孤独。毫无疑问,这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公路,从荒凉通往荒凉,从寂寞通往寂寞。
“老郭就是一座最高的山。”萨哈突然肃然起来。
我故意对他隐瞒实情。“我不认识老郭,只知道他是天津市著名的外科医生。” “你怎么不认识老郭呢?”萨哈惊讶地质疑我,并朝我投来不满的目光。
车子继续往前走,加快了速度。
“要不,我们聊聊老郭?”我想打破沉默。
萨哈的脸上突然布满了悲伤,连皱纹的缝隙里都堆积着难过。好一会儿也不吭声,只是喉咙咳了咳,像是被什么卡住了。
面包车跳跃着前进,荒原越来越苍茫。车子一路颠簸,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我是被萨哈一个急刹车惊醒的。我看到一个身材高瘦的黑男。他双手张开,拦住了车的去路。
我大吃一惊,以为碰到劫匪了。萨哈倒很镇定,伸头质问那个黑人说:“尼可, 你要干吗?”“他是我儿子。”萨哈对我说。我悬起来的心顿时放了下来。
尼可走过来跟萨哈哗哗啦啦地说:“我等你们两天了。三天前,有人看见你的车子往尼亚美走,我以为你昨天回来。如果今天等不到你,我会疯掉的。”
此时的阳光已经变得很柔和,有了黄昏将近的意思了。
尼可赤着的脚脏得黑乎乎的,一张温顺老实的脸,细看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萨哈说:“祖母还好吗?”
尼可说:“情况很不好!她快要不行了,一听说郭医生得病,她又活过来了。” “祖母要去津德尔看郭医生。”尼可焦急地说,“郭医生是被魔鬼缠上了,祖母说要给他驱魔。”
萨哈说:“郭医生去了尼亚美……”
“如果见不到郭医生,祖母是不会瞑目的。她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她要我等到郭医生。”
“你回去告诉祖母,郭医生的病已经好了,没事了。过段日子他又会回来的。” “真的吗?”尼可盯着父亲的脸问。
“是真的。尼亚美的中国医生很厉害,把他的病治好了。”萨哈说。我附和说:“是真的。现在郭医生一天天好起来了。”
尼可很高兴,竟然手舞足蹈起来。萨哈突然变得有些悲伤,转过身来,不让尼可看到他的神色。
我们重新出发才十几米,却发现尼可突然瘫倒在地,我们慌忙返回。原来尼可等了两天两夜一直没吃东西,饿坏了。我摸了一下尼可的额头,好烫啊,而且他的身子在颤抖。我送给尼可一块黑麦面包、一罐上海产的炼乳,萨哈却夺回还给我。


展开余下试题“你不能送他任何东西。”萨哈说,“因为对其他人不公平。”
尼可希望我送他炼乳并解释说想让祖母尝尝,说她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东西。我答应了尼可。萨哈看到我态度坚决,也不作声,愧疚地闭上了嘴。
我们继续前行。为了把刚才耽误的时间抢回来,他把车开到了最快。后来萨哈把车速放慢下来,主动跟我聊老郭。
去年,老郭给尼可祖母做过摘除白内障的手术,使她瞎了十五年的眼睛重见光明。尼可祖母对老郭感恩戴德,视他为儿子。上个月,她赤脚沿着这条公路,靠吃野果和露珠,一个人走了十二天来到医疗队驻地。她说她梦见老郭被恶魔缠住了, 要带老郭回村子里做一场法事,她要借助先人魂灵的力量将老郭身上的恶魔驱散。她劝不动老郭,回去后便病倒了。
萨哈说,老太太离开不久,老郭便出事了。那些天他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那天给一个病人做完手术后,他突然昏倒在手术台前……
太阳早已经开始西斜,我看见地平线上的霞光了。但我的视线模糊不清,因为泪水不自觉溢了出来。
“老郭也对你们隐瞒了实情。他有心脏病,医学上比较罕见的心脏病……,两年前,本来是我来这里的,但老郭跟我抢。他说他一定要去援非,这是他最大的心愿。”我说出了答应老郭隐瞒的秘密。
车子朝着太阳滑落的方向飞驰。
我突然想起刚才尼可脸额发烫,身子发抖。职业的敏感让我醒悟过来,他可能患上了疟疾!我乞求萨哈停车掉头救人,但他没有掉头。
“日落之前我们必须赶到驻地。”萨哈流着眼泪说,“他们等着药物救人。” 夜幕降临前,我们终于穿越萨赫勒大荒原,抵达津德尔驻地。
大约是两周之后,我才再次见到萨哈。他对尼可避而不谈,只说起尼可的祖母。说她当晚喝了一口尼可说是老郭送的炼乳,很满足,半夜便去世了。
我真的希望还能够见到尼可。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萨哈拒绝“我”掉头救尼可的乞求,流着眼泪继续赶路,极具表现力,写出了作为父亲内心的矛盾挣扎和对儿子的爱。
B.祖母坚信老郭被恶魔缠上,并要借先人魂灵的力量来驱魔,侧面反映了非洲的原始与落后,也点出了老郭援非的重要原因。
C.小说人物刻画手法丰富,如对萨哈的刻画不仅用了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也用了对比的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立体。
D.小说结尾用留白手法写“我”希望还能见到尼可,引发联想,让人牵挂, 脉脉温情中又隐含淡淡的忧伤,颇具艺术感染力。
7.对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段环境描写展示了故事发生与发展的背景,环境的荒凉严酷与人物的善良温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耐人寻味。
B.这段环境描写既照应了小说标题,又创设了一种孤独寂寞、忧伤的氛围, 为后文叙写尼可及祖母的故事做铺垫。
C.采用拟人、比喻等手法描绘出非洲萨赫勒荒原特有的景象,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预示老郭和祖母不幸的结局。
D.“紧挨着搀扶着度过漫长的岁月和亘古的孤独”内涵丰富而深刻,象征着人类相互扶持共度难关,暗示了小说主题。
8.小说以萨赫勒荒原上的一段公路背景来展开故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处理的好处。(4 分)
9.《人民文学》评论本文说:“小说中出场的人物和未出场的人物没有主次之分,他们共在大荒原上成景造境”。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崔仁师,定州安喜人。武德初,应制举,授管州录事参军。贞观初,再迁殿中侍御史。时青州有逆谋事发,州县追捕支党,俘囚满狱,诏仁师按覆其事。仁师至 州,悉去纽械,唯坐其魁首十余人,余皆原免。大理少卿孙伏伽谓仁师曰:“此狱徒侣极众,而足下雪免者多,人皆好生,今既临命,恐未甘心,深为足下忧也。” 仁师曰:“尝闻理狱之体,必务仁恕,故称杀人刖足,亦皆有礼。岂有求身之安, 知枉不为申理?若以一介暗短,但易得十囚之命,亦所愿也。”伏伽惭而退。及敕使至青州更讯,诸囚咸曰:“崔公仁恕,事无枉滥,请伏罪。”皆无异辞。仁师后为度支郎中,尝奏支度财物数千言,手不执本,太宗怪之,令黄门侍郎杜正伦赍本, 仁师对唱,一无差殊,太宗大奇之。时校书郎王玄度注《尚书》《毛诗》,毁孔、郑旧义,上表请废旧注,行己所注者,诏礼部集诸儒详议。玄度口辩,诸博士皆不能诘之。仁师以玄度穿凿不经,乃条其不合大义,驳奏请罢之。诏竟依仁师议。十六年,迁给事中。时刑部以《贼盗律》反逆缘坐兄弟没官为轻,请改从死,奏请八
座详议。仁师独驳曰:“皇上爰发至仁,念兹刑宪,革弊蠲苛。故得断狱数简,刑清化洽,未有不安。忽以暴秦酷法,乖恻隐之情,反惟行之令。进退参详,未见其可。”竟从仁师驳议。太宗幸翠微宫,仁师上《清暑赋》以讽,太宗称善,赐帛五十段。二十二年迁中书侍郎参知机务会有伏阁上诉者仁师不奏太宗以仁师罔上遂配龚州会赦还。永徽初,起授简州刺史,寻卒,年六十余。
(节选自《旧唐书●崔仁师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二十二年/迁中书侍郎/参知机务会/有伏阁上诉者/仁师不奏/太宗以仁师罔上
/遂配龚州/
B.二十二年/迁中书侍郎/参知机务会/有伏阁上诉者/仁师不奏太宗/以仁师罔上
/遂配龚州/
C.二十二年/迁中书侍郎/参知机务/会有伏阁上诉者/仁师不奏/太宗以仁师罔上
/遂配龚州/
D.二十二年/迁中书侍郎/参知机务/会有伏阁上诉者/仁师不奏太宗/以仁师罔上
/遂配龚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制举,唐代科举取士制度之一,由皇帝亲自诏试于殿廷称为“制举科”, 也称制科。
B.《尚书》,也称《书》,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论语》《大学》和《孟子》合称“四书”。
C.刑部,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与户部、吏部、礼部等统称“六部”。
D.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属于监督官,后沿为地方官职名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崔仁师勇于担当,甘愿承受风险。审核青州逆案时,他虽然也曾经心怀顾虑,但最终还是坚持原则,为那些被冤枉的囚犯申理昭雪。
B.崔仁师熟悉政务,且记忆力超群。他担任度支郎中时,曾仅凭口述奏报支度财物事务数千字,在当场回答有关账目提问时毫无差错。
C.崔仁师主张宽仁,反对严刑峻法。当时刑部认为法令中反逆罪的条律太轻, 要改为从罪处死,他对此坚决反驳,意见终被朝廷采纳。
D.崔仁师敢于直言,曾经劝谏皇帝。唐太宗临幸行宫避暑,他献上文赋来讽谏皇帝,唐太宗认为他说得很好,并赏赐绸缎五十段给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仁师至州,悉去纽械,唯坐其魁首十余人,余皆原免。
(2)若以一介暗短,但易得十囚之命,亦所愿也。
14.文中崔仁师批驳王玄度所作经注的理由是什么?(3 分)
四、复习检测(5分)
翻译下列句子
15.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6.翻译画横线的句子: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任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展开余下试题五、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观沧海》中,写山岛的草木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用了《庄子·物外篇》中“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两句,表现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3)《望岳》中,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以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从此“三秦”作为一个地理名词,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 , ”。
六、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 。它最初被称为苑、囿,仅供王公贵族狩猎使用。秦汉时期,发展为一池三山的皇家园林模式。魏晋南北朝时,园林创作追求再现山水,崇尚自然,进入“写实山水”阶段。隋唐之时,园林创作注重诗情画意、意境表现,园林艺术从“写实”走向“写意”。宋元到明清时期,园林艺术日益普及,逐渐从游赏向可游可居方面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传承了中华民族含蓄内敛、温婉曲折的特质。园林设计,不论其规模大小,都极力避免开门见山、 ,讲究“隔景幽深”,利用漏窗、假山等为屏障,适当阻隔视线,使人 看到园景一角,几经曲折后,才能豁然开朗,看到山池亭阁之全貌。“隔景幽深”,追求隔而不断、漏而不透的效果, 有寻幽探胜、 的逸趣。设计还注重“参差过渡”,在力求参差疏密、曲折有致时,( ),如小桥、曲水、连廊、竹石、花草之类,用以沟通各处景观,对整个建筑群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独树一帜 一览无余 隐约 柳暗花明
B.独具匠心 一目了然 恍惚 柳暗花明
C.独树一帜 一览无余 隐约 峰回路转
D.独具匠心 一目了然 恍惚 峰回路转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一句是(3 分)
A.也往往在方正厚重的主体建筑四周用轻巧之物点缀。
B.也往往将轻巧之物点缀在方正厚重的主体建筑四周。
C.也往往在方正厚重的主体建筑四周点缀轻巧之物。
D.轻巧之物也往往被点缀在方正厚重的主体建筑四周。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使用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B.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C.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D.“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语言文字运用Ⅱ
学校开展“短视频之利与弊”的主题班会活动,以下是班级同学的发言,请阅读语段,完成下面任务。
语段一:
①没事刷一刷,随手发一发,近年来,短视频快速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② 几十秒的时间,就可以让我们仰望浩瀚星空,俯瞰市井烟火;也可以让我们近距离观察社会现象,思考时代问题。③点开视频,我们可以领略城乡风貌、浏览风土人情,足不出户就能“行万里路”。④同学们,短视频正以参差多态的内容,提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维度。⑤截止去年底,我国短视频用户达 6.48 亿,短视频营销市场金额高达 140 亿元之巨。⑥那无处不在的传播场景、持续增长的用户规模和超乎想象的惊人流量,正彰显了短视频旺盛的生命力。
语段二:
同学们,短视频的迅速风靡,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但也带来了视频内容良莠不齐等问题。一些低俗有害的信息,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短视频平台还能根据算法,按照用户偏好推送相应的内容,这对于自制力较弱的我们而言,很容易让时间在指尖上流走。
21.以上是班级同学针对短视频的发言,其中语段一有五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 分)
22.学校调查发现,不少同学沉迷于短视频,为防止这类现象的蔓延,请依据以上材料,在班级的宣传栏中拟制两条标语。每则标语要求内容精炼,句式整齐, 不超过 20 个字。(4 分)
七、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 分)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历史时刻,《闽南都市》特地开辟专栏“世纪之旅,最美瞬间”,向市民们征集素材,大家积极响应。
有人说,最美的瞬间在 1921年嘉兴南湖红船里,早期共产党人为了祖国革命事业,指点江山,激情澎湃;有人说,最美的瞬间在 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代表着全体国民喊出了时代最强音;也有人说,最美的瞬间在 1978年的深圳,改革开放的号角从这里吹响,中国从这里开始走向世界;还有人说,最美的瞬间在2020 年的武汉,新冠疫情肆虐,无数党员干部们身先士卒,奋战一线,最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家经济实现正增长……
百年的艰难砥砺,百年的风雨征程。中国共产党在这一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跨过了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当然也会留下一个又一个动人的瞬间。在你的心中,哪一个瞬间最美?它美在何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以中学生的身份,尝试给《闽南都市》特辟专栏投稿,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第 1 题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和 C
级。
【解题分析】
A 项来源于材料一第一段,原文共列举两处张彦远的观点与看法,第一处意在
强调绘画在记录往昔事件、历史人物的容貌和风俗习惯上比文字更有效,第二处意在批驳古代重文轻图的现象,并未能说明图像比文字在记录历史时的地位和价值更 高,故 A 项不正确。
B 项来源于材料二第二段,原文通过不同学术观点的展示,探讨历史究竟是艺
术还是科学,历史的真实究竟是什么,旨在论证欧美学术界关于历史真实性和历史写作性质的学术论争,选项中少了“历史真实性”,故 B 项不正确。
C 项源于材料一第四段,原文提及古今中外的伟大历史画杰作,无不以艺术性
超越了所再现史实的真实性而抵达更高的理想真实,因此在伟大历史画杰作中,往 往艺术性是决定历史画品质最重要的因素;原文又提及历史画家的艺术性要先基于对历史题材的理解,在这基础上运用历史的想象力重构人物和事件情境,并以合适 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便是让艺术性超越真实性的要义所在,故 C 项正确,是本题答案。
D 项来源于材料二,原文中传统艺术史家关注对象主要为天才或名家的代表作
品,但是原文还提及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将乐”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