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86  2021-10-02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6]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sù)  晴初霜旦(dàn) 飞漱其间(sù) 水皆缥碧(piǎo)
B.解衣欲睡(jiě) 与其奇者(yǔ) 竹柏(bǎi) 泠泠作响(líng)
C.亦未寝(qǐn) 夕日欲颓(tuí) 素湍绿潭(tuān) 鸢飞戾天(lì)
D.林寒涧肃(jiàn) 藻、荇交横(xìng) 都护(dōu) 属引凄异(zhǔ)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蝉则千转不穷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至于夏水襄陵
3.下列加点词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相与步于中庭 B.互相轩邈
C.怀民亦未寝 D.回清倒影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默写。
(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2)暑假时,你去新疆旅游。面对奇特壮美的风光,你不由自主地吟诵出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壮观景象的名句:      ,      。
(3)崔颢在《黄鹤楼》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乡愁的诗句是:          ?
          。
(4)《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早春莺歌燕舞的诗句是:       ,
        。
6.名著阅读。
(1)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其中的“大规模的转移”指(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太平天国运动
D.南昌起义部队南下
(2)《红星照耀中国》中,“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中的“他”指的是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其中的“他”指的是    ;“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中的“他”指的是    。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唐]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写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去楚地游览。
B.“山随平野尽”一句中“随”“尽”二字,使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傍晚天边的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8.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浏览完整试题(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①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③,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④,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 ①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讲经,与下文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②篮舆(yú):竹轿。③天宇开霁:天空晴朗。④雷峰:雷峰塔,位于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上。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月色入户
(2)但少闲人
(3)以书邀余
(4)谒辨才于朝音堂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濯足于惠因涧    尝射于家圃
B.得支径上风篁岭   横柯上蔽
C.殆非人间之境    何陋之有
D.明日乃还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12.甲、乙两文都写了月夜之景,但写景观察的角度不同,请做具体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冷泉亭记
[唐]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熏熏,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①,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彻,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 ①蠲(juān)烦析酲(chéng):免除烦恼,消除困倦。
13.下列关于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就郡言,灵隐寺为尤(最)
B.广不累丈(重叠)
C.可谓佳境殚矣(竭尽)
D.述而不作(炒作)
14.下列关于加点文言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寺观言(从)
B.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连词,表转折关系)
C.眼耳之尘(的)
D.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即使)
1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杭郡/为最   
B.而/撮奇得要
C.吾/爱其泉渟渟
D.可濯足于/床下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春之日,吾爱其草熏熏,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2)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17.选文描写的对象是冷泉亭,为什么文章一开始要写余杭郡、灵隐寺呢?



附:作文
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之情。每一次走进大自然都会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也许是观赏万顷碧波,也许是流连田间小路,也许是仰望当空皓月,也许是谛听枝头蝉鸣……大自然的美妙让你流连忘返,心醉神迷。
  请以《    ,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上述提示,在横线上填上相应内容,补全题目;②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解析】 C A项,“漱”应读“shù”;B项,“与”应读“yù”;D项,“都”应读“dū”。
2.D
3.【解析】 C A项,名词用作动词,散步;B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伸展;D项,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4.【解析】 A 正确的朗读停顿划分应为“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1)山山唯落晖
(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4)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6.【解析】 (1)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情况,(2)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阅读名著时,要注意名著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的语句以及与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2)题中,第一个空,结合“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可判断是周恩来,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于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第二个空,结合“大个子”“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等关键词句,可判断是贺龙。第三个空,结合其谈话举止的作风,可判断是彭德怀。
【答案】 (1)B
(2)周恩来 贺龙 彭德怀
7.【解析】 D 尾联运用拟人的手法,诗人借写故乡之水依依不舍地送别自己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8.示例:诗人的小舟越过荆门,晚上月亮倒映在江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皎洁明亮;傍晚天边云霞飘飞,如海市蜃楼般变幻多姿,让人陶醉。
9.(1)门。(2)只是。 (3)书信。(4)拜见,拜访。
10.【解析】 A A项,介词,在。B项,动词,爬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C项,结构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副词,就;连词,于是。
11.(我们)在龙井亭休息,舀起泉水,靠在石头上喝。
12.【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和内容分析。角度一:感官角度。结合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知,该句具体描绘了庭中的月色,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色的空明澄澈,描绘了一个疏影摇曳的美妙境界。这是眼前所见,故是从视觉角度进行的描写。乙文“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是从视觉角度进行的描写,突出月色的清澈。“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是从听觉角度进行的描写,用流水的声音从侧面烘托了夜晚环境的幽静。角度二:观察角度。结合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知,作者描绘的是庭院中的月夜景色,属于定点观察。结合乙文“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可知,作者一路前行,所欣赏到的景色是不断变化的,庐舍、灯火、草木、流水等,属于移步换景,通过交代游踪,展现了从普宁到寿圣院沿途的景色。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示例一:甲文运用定点观察,写出月色空明澄澈、疏影摇曳的美妙境界。乙文运用移步换景,交代行踪,写从普宁到寿圣院沿途的景色。
示例二:甲文从视觉角度写出月色空明澄澈、疏影摇曳的美妙境界。乙文从听觉角度写出夜晚环境的幽寂。
[参考译文]
  [乙] 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来杭州,(然后)再向东回会稽。龙井有位辨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遇到道人参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参寥)说:“(你)来得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舍弃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行走。(我们)过了雷峰塔,经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洗脚,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舀起泉水,靠在石头上喝。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郁郁葱葱,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见辨才大师,第二天就回去了。
13.【解析】 D “述而不作”的“作”是“修筑,建造”的意思。
14.【解析】 B “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的“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15.【解析】 D 正确的朗读停顿划分应为“可濯足/于床下”。
16.(1)春天,我喜欢这里百草丰茂,树木生机勃勃,可以引导人们心境平和地呼吸新鲜空气,通畅全身血脉气息。
(2)这就是(我)认为(山水)余杭郡为最佳,(郡内的风景)灵隐寺为第一的原因。
17.用著名的景观衬托不知名的景点,以突出冷泉亭的胜景。
[参考译文]
东南地区的山水,余杭郡的最好。就郡里而言,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就寺庙而言,冷泉亭是第一。冷泉亭建在山的下面,水的中央,灵隐寺的西南角。(它)高不到两寻,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最美的景物,在亭中观赏灵隐景致,一览无余。
春天,我喜欢这里百草丰茂,树木生机勃勃,可以引导人们心境平和地呼吸新鲜空气,通畅全身血脉气息。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可以免除烦恼,消除困倦,激发游人的兴致。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出,水与(亭子的)台阶齐平,坐着玩赏可用亭椅下的清泉洗脚,躺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况且水流缓慢,洁净清澈,柔滑清凉,不论是凡夫俗子,还是出家的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用等那清泉洗涤,一见(冷泉亭)就能除去。(冷泉亭)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好处说不完!这就是(我)认为(山水)余杭郡为最佳,(郡内的风景)灵隐寺为第一的原因。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许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修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修筑了候仙亭;庶子裴棠棣,修筑了观风亭;给事卢元辅,修筑了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最后修筑了这个冷泉亭。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像五个手指排列在一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后来主持郡政的人,即使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在他们之后到这里,记述(其事)而不再修筑(这类亭子)。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附:作文
【写作指导】
  本次作文侧重于对景物的描写,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细腻,写作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描写,比如可俯视、仰视,也可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写现实景物,也可写想象中的景物。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能将景物特点展现得更加充分、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更真切地感受景物的魅力。
【佳作展示】
大自然,让我陶醉
无论何时何地,大自然总会向你展示她最美好的一面:黄山上百折不挠的青松,香山上温柔缠绵的红枫;夏天的芙蓉,秋天的菊花,敢与风雪抗争的蜡梅,还有那躲进墙角默默无闻的青苔……这一切,怎能不叫人为之陶醉?
深秋,我跟随纷纷扬扬的落叶走进公园,站在公园深处的通幽曲径上,我看见树木的枝干都已是光秃秃的了。可树木粗糙的主干旁,却有一大片黄的和白的菊花在怒放。原来,大自然也是怜惜人的——这么一个浪漫诗意的季节,她当然舍不得收起所有的生命迹象。于是,她留下了这一丛“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的花之隐逸者,留给人们一份“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的乐趣。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树木每逢秋天就“闭门谢客”。你瞧那松柏,硬是不肯收回苍翠,非得一年到头穿着自己引以为傲的绿衣。穿着就穿着吧,看着也舒服,干吗要像其他树那样非得脱下不可呢!
秋天的天空是最美的。秋高气爽,天空湛蓝湛蓝的,很少看到几片云彩挡住你的视线,来惹你不愉快。晚上,它会让你看见“圆魄上寒空”的良辰美景。
秋天的雨也是最美的。秋雨细腻,但不像春雨那样转瞬即逝,且暖意逼人。秋雨是冰凉的,给人一种凉入肌骨的快感;秋雨是漫长的,淅淅沥沥,一下就是好几天,让你享受个够。
这就是大自然四个女儿中的一个——秋,这就是大自然无限珍贵宝藏中的一小部分——秋景。哦,大自然,对你来说,如此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便已让我心醉神迷。那么你,大自然,我的母亲,怎能不叫我神魂俱醉?
大自然,你让我陶醉!
[点评] 文章描写细腻,还引用了一些古诗名句,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作者从秋季的落叶、菊花、松柏,秋天的天空,秋天的雨等方面,将秋季的美景描写得细致入微,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2021-2022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