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60  2021-10-09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0]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基础达标训练卷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基础达标训练
一、语文知识积累(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汲取(jí)      狡黠(xiá)
脊梁(jí) 孜孜不倦(zī)
B.诘难(jié) 豢养(huàn)
华裔(yì) 咬文嚼字(jué)
C.矫健(jiǎo) 玄虚(xuán)
轻鄙(bǐ) 吹毛求疵(cī)
D.摧残(cuī) 停滞(zhì)
迂腐(yū) 锲而不舍(q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5分)(  )
A.诬篾 鲁钝  持之以恒  行之有效
B.贻害 彷徨 众叛亲离 走头无路
C.虚妄 渺茫 豁然贯通 墨守成规
D.推敲 诓骗 自爆自弃 不攻自破
3.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5分)(  )
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    了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
    的馈赠,是我们融入现实社会、    未来生活的重要资源。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A.培育 丰厚  开起
B.孕育 丰厚 开启
C.孕育 丰富 开启
D.培育 丰富 开起
4.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青少年长时间一直玩网络游戏,不利于身心健康。(“长时间”和“一直”语义重复)
B.这件衣服完全是用手工建造出来的。(“用”字成分赘余)
C.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更加热爱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与“热爱”语序不当)
D.通过老师的教育,使他端正了线上学习的态度。(“通过……”和“使……”连用,使句子缺少主语)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  )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根深蒂固。事实上,    。    。    。    。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①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②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③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④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陶行知,安徽歙县人,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
B.《谈创造性思维》的作者是罗迦•费•因格。
C.《怀疑与学问》的作者是顾颉刚,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作家。
D.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常用的论证方法有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等。
二、综合性学习(16分)
(一)学习与探究(8分)
7.好插图能恰当诠释文段的内容。请阅读下面的文段,并观察右面的插图,说一说插图是如何与文段的内容相契合的。(8分)

  阅读像搏斗。阅读的时候,读者与作者的争辩就像搏斗。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地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



(二)名著阅读(6分)
8.请观察下面这枚纪念币上的图案,回答问题。(6分)

(1)这枚纪念币上的图案所展现的内容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3分)
(2)请简述“李逵背母”的故事情节。(3分)


浏览完整试题

(三)汉字书写(2分)
9.请将下面的词语用正楷书写在田字格中。(2分)
锲而不舍     辨伪去妄

三、阅读(14分)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4分)
经典阅读是一种责任
①在网络阅读时代,纸质经典阅读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奢侈的人生体验。现代人已经习惯了轻阅读、快阅读、消费式阅读、网络阅读等阅读方式。纸质经典阅读似乎已经过时,我们从网络上随时可以获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墨子等经典人物的言行事迹。但返回到纸质经典阅读时代,了解这些不仅是每一个人的权利,更是他对自己的责任。
②从网络的角度理解,纸质经典确实过于沉重、晦涩、凝固,过于安静了。纸质经典乃是用纸质把人类流传千年的文明精神“封印”了。这些先人的精神文化血脉,如仅仅靠网络阅读是不足以消化为阅读者自身的资粮的。现代人要打开人类的文明精神,听取先贤们的深刻思想,仅仅靠网络的音频视频介质去获取是不够的。在打开“封印”的文明之旅中,尤其是在跟先贤对话并滋养自身的修行中,专注、精纯的纸质经典阅读几乎是不二之路。一份调查显示,在美国某著名大学的阅读榜上,占前一二十名的仍是古往今来的人类经典。
③跟一般阅读有所不同,经典阅读是一种对自己的打开,是把自己从外在的世界中找回来。根据这一特征可以判定,一个人是否读进了经典,读出了自己。有人拿着书一目十行,有人拿着书心不在焉,这些都不是对经典的正当态度。经典并非“咳风唾地”的时语或“明日黄花”,而是文明演进的台阶、界石。在知识爆炸的网络时代,这些台阶、界石需要我们去一一领略。在日常生活中,阅读经典是我们成全自己、安抚自己的方式。遗憾的是,现代人容易忽略经典,而更倾向于通过网上冲浪去获取知识。但用网友们总结的话来说,知识易得,智慧难求。
④传统社会的读书,首先是调心。没有对自己心的把握,只机械地认字识文,是难以读好书,难以打开自己和经典的“封印”状态的,也更难以获得智慧。如同中西贯通的大儒马一浮先生所说:“故欲读书,先须调心。心气安定,自易领会。若以散心读书,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必不能入。以定心读书,事半功倍。随事察识,语语销归自性。然后读得一书,自有一书之用。不是泛泛读过。须知读书,即是穷理博文之一事。然必资于主敬,必赖于笃行。不然,则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⑤马一浮先生还说:“读书如人行远,必假舟车。舟车之行,须由轨道,待人驾驶。驾驶之人,既须识途,亦要娴熟。不致迷路,不致颠覆,方可到达。故读书之法,须有训练,存乎其人。书虽多,若不善读,徒耗日力。不得要领,陵杂无序。不能入理,有何裨益?”
⑥关于国民阅读的倡导是近年我国社会的热点话题,其中既有我国国民对经典文化的疏离问题,也有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较为低下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如何让大家从纷繁复杂的世界和生活中有所解脱,使浮躁的心得以安顿?“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显然,阅读经典仍是方便,“安禅制毒龙”,借用孟子的话,经典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摘自《微观国学》,有删改)
10.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1.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选择任意一种分析其作用。(5分)



12.结合文中马一浮先生的话,谈谈我们应如何阅读经典。(6分)



13.作文(40分)
汉代学者刘向曾经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有选择地多读好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医救愚昧,而且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关于读书,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请以“我与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结合你的读书经历,谈谈你的想法、看法、体会和认识。
要求:①体裁不限,可以记叙经历,讲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②题目自拟;③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解析】 C A项,“脊”应读“jǐ”;B项,“嚼”应读“jiáo”;D项,“锲”应读“qiè”。
2.【解析】 C A项,“诬篾”应为“诬蔑”; B项,“走头无路”应为“走投无路”;D项,“自爆自弃”应为“自暴自弃”。
3.【解析】 B “孕育”指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培育”指培养幼小的生物,使它发育成长。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孕育”。“丰富”指(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等)种类多或数量大。“丰厚”指多而厚实,除了强调数量多,还指价值高。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丰厚”。“开起”多指动作上的,而“开启”多指思想上的。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开启”。
4.【解析】 B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的能力。B项,搭配不当,应该将“建造”改为“缝制”。
5.B
6.【解析】 C 顾颉刚是历史学家。
7.示例:插图是一个人和书搏斗的画面,形象地诠释出阅读时读者与作者进行智力角斗的情态,与文段的内容“阅读像搏斗”相契合。
8.(1)【解析】 纪念币上的图案描绘的是“李逵背母”的情节,上面有文字提示“黑旋风李逵”,根据这些,可知纪念币上的图案描绘的是《水浒传》中的情节。
【答案】 水浒传
(2)【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从题干可联想到《水浒传》第四十三回中李逵背母上山享福的故事情节,请对该情节进行概括。
【答案】 在梁山已经安身下来的李逵想起在家中受苦的母亲,决定下山探母,带母亲回梁山享福。当李逵背母回山寨路过沂岭时,老母口渴,李逵便为老母去寻水,此时突生变故,猛虎现身,吞食了老母。李逵悲愤异常,杀死四虎,哭祭母亲一番,回山去。
9.略。
10.【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通过文章的标题《经典阅读是一种责任》和文章第①段“但返回到纸质经典阅读的时代,了解这些不仅是每一个人的权利,更是他对自己的责任”,可以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为:经典阅读是一种责任。
【答案】 经典阅读是一种责任。
11.【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分析论证方法作用的能力。“跟一般阅读有所不同,经典阅读是一种对自己的打开,是把自己从外在的世界中找回来”运用了对比论证,通过对比突出了经典阅读与一般阅读的不同;“有人拿着书一目十行,有人拿着书心不在焉,这些都不是对经典的正当态度”运用了举例论证,通过举例子,论证了有些人的阅读态度是不正确的。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 对比论证、举例论证。“跟一般阅读有所不同,经典阅读是一种对自己的打开,是把自己从外在的世界中找回来”运用了对比论证,通过对比突出了经典阅读与一般阅读的不同,突出了阅读经典的重要性以及阅读经典给人带来的好处。
12.【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第④段引用马一浮先生的话,主要是论证“传统社会的读书,首先是调心”这一观点;第⑤段引用马一浮先生的话,抓住“书虽多,若不善读,徒耗日力。不得要领,陵杂无序。不能入理,有何裨益”这几句,概括出答案即可。
【答案】 首先要调心,只有把握自己的心,才能打开自己和经典的“封印”状态,才能获得智慧;其次要善于读书,抓住要领,明白道理,才有裨益。
13.[写作指导]
读书,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情感体验,还有文化的积淀。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成熟。写作时,要根据写作素材选择最恰当的文体。如果你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读书经历,并从中有所发现,可以写成记叙文,向读者讲述那段故事,让读者与你分享那份喜悦;如果你对读书与人生的关系有多方面的领悟,又擅长议论说理,可以写成议论文来表达你的观点。
[佳作展示]
读书乐
唯书有色,艳于西子;唯书有华,秀于百卉。徜徉书海,就拥有了整个宇宙。楚辞的风骚,汉赋的酣畅,唐诗的艳丽,宋词的俊逸——观沧海,望星空,明月清风,杏花春雨,大江东去,铁马金戈,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残荷冷雨,优雅淡远。斗室之间,书香弥漫。
读书之乐,得于目而寓于心也。古人曰“书中日月长”,秦汉冷月,唐宋乐舞,明清绝唱,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尽展眼底。在宁静的夜晚,神会曹雪芹,拜访罗贯中,聆听鲁迅深沉的教诲,瞬间完成心灵的净化。与书为伍,少一分浮躁,多一分清纯;少一分庸俗,多一分儒雅。读书之乐,似与圣贤席地而坐,聆听心声,会感到灵台充实丰盈,豁然开朗。
读书之益,增知、获趣、致雅。一部史书,犹如一幅展开的历史长卷,谛听时代脉搏,咀嚼人生甘苦;一本文学经典,诗情画意呼之欲出,令人痴醉。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读出李白的豪情壮怀、洒脱不羁;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读出杜甫天涯倦客、四处漂泊的悲凉孤独;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读出苏东坡昂扬的激情和旷达超脱的思绪;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读出李清照苦闷彷徨、无法解脱的百结愁肠。古贤今哲的论述,纵横万里。读书之益,陶冶性情,益人心智,发人深省。
读书之得,渐入佳境,潜心书海,无拘无束。什么是经典?它是需要你用漫漫时光乃至一生去领悟的。一本书,年少出于猎奇,不能深味;长大后阅历丰富,便能领会书中精髓,得到启迪;年老时心怀风雨,一览无余。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与书为伍,品位越来越高雅,学问越来越精深,人生渐入佳境。
快乐读书,我们的心灵能得到浸润与滋养。不求能有“好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情怀,只愿能增知致雅,韵味悠然,每天自得其乐,便也足够了吧!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2021-2022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