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18  2021-10-2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
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周周练语文试题
临川一中2022届高三第一周周测语文试题
2021.9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唐宋之际社会变革的时代思潮相适应,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趋向呈现出一种划时代的历史转化。他们追求和向往的不再是唐代文人那种渴望通过征战疆场建立外在事功的人生理想,而是在“庭院深深”“壶中天地”中营造个人的精神家园,已由唐代文人尚武任侠式的外向追求转向沉潜向内的审美趋向。宋朝建立后既采取了“崇文抑武”、“以儒立国”的治国方略,又实行了严于内部防范而疏于边境防守的“守内虚外”政策,这虽然解决了五代以来愈演愈烈的军阀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却在一定程度上使宋朝陷入“虽有百万之兵,而不免自贬为至弱之国”的尴尬境地。宋代文人逐渐淡化了唐代文人那种渴望对外建功立业的热情和雄心,越来越多地将生活和精神纳入书斋、庭院及对日常平淡生活的欣赏追求,加之宋代党争不断,文人宦途浮沉无常,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淡化了他们积极用世的志向,进一步塑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沉潜向内的审美趋向。浏览唐诗,诸如“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之类轻视读书生活的诗句俯拾即是,而宋代文人则凸显出对书斋生活的喜爱和沉溺。苏轼自谓夜晚“常以三鼓为率,虽大醉归亦必披展至倦而寝”;欧阳修青少年时因家贫无书可读,便“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宋代文人不仅勤读乐读,而且纵观博览,像王安石“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本草》乃至诸小说,无所不读”;沈括“于天文、方志、律历……,无所不通”。著名学者王水照先生认为,宋代士人的身份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大都是集官僚、文士、学者三位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其知识结构一般比唐人淹博融贯,格局宏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他们普遍存在的读书热情分不开的。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诗词创作从题材到内容也普遍呈现出静观自省、内向收敛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大量隐逸诗词以及描写日常生活题材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与唐代文人孟郊进士及第后发出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狂喜之言相比,宋代文臣寇准却在其诗作中发出了“不爱朝衣换布衣”的呼声;陆游在《真珠帘》中亦称“自古儒冠多误,悔当年,早不扁舟归去”。宋代是一个重用和优容文人的朝代,文人理应将积极入仕列为人生的首要选择,然而宋代文人虽然并没有放弃科举功名,大多数人也在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但在他们的价值取向及意识深处却凸显出浓厚的隐逸情怀,“隐逸上升为与出仕具有同等价值的人生抉择”。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其审美趋向势必影响着时代的文化风貌。在中国历史上,宋代向以学术之繁盛、科学之发达为学人津津乐道,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钱穆先生认为宋代政府贫弱,国力虽远不及唐王朝强大,但“社会学术之盛,则唐亦不能媲美于宋”。宋代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文化和科学极为繁盛的时代,固然与宋代“以儒立国”的国策息息相关,但亦与宋代士大夫所凸显出来的自省内敛、沉潜向内的审美趋向紧密相连。
(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士大夫沉潜向内的审美趋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唐代文人渴望建立外在事功的人生理想不同,宋代文人喜欢在“庭院深深”中营造个人精神家园,审美追求是内敛的。


浏览完整试题B.宋代党争频发,文人宦海沉浮,进而使宋代文人士大夫逐渐将精神纳入书斋、庭院及日常生活,形成沉潜向内的审美趋向。
C.宋代文人读书广博,王水照先生认为,他们知识结构一般比唐人淹博融贯、格局宏大,这是宋代士人身份的一个显著特点。
D.宋代是一个重用文人的朝代,但宋代文人并未将积极入仕作为人生的首选,而是将其与隐逸视为具有同等价值的人生选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提出观点以后,先分析形成原因,接着介绍该审美特点的表现,最后论述其影响,这样论证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B.文章从读书热情、诗词创作两个方面阐述了宋代文人内向审美的具体体现,列举大量实例,内容丰富、有较强的说服力。
C.文章在阐述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趋向特点时,很注重与唐代文人进行对比论证,使读者可以有更加清晰、鲜明的认识。
D.文章采用钱穆先生的观点,这体现宋代政府贫弱的同时,也突出了宋代文化科学的繁盛,是为了避免人们片面化的认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相较于开放外倾的李唐王朝,赵宋王朝呈现出来的则是重武轻文、相对封闭的时代特征,也影响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趋向。
B.在静中求乐的书斋化生活中,宋代文人极力追求并享受人生的乐趣,也激发了他们读书的激情,造就了他们宏大的格局。
C.宋代隐逸诗词以及描写日常生活题材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体现了宋代文人在诗词创作方面静观自省、内向收敛的特点。
D.宋代士大夫所凸显出来的自省内敛、沉潜向内的审美趋向,使得宋代学术繁盛、科学发达、文化繁荣,为历代学人称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主持人:2021年两会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疫情暴露出国内的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仍较薄弱,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凸显。他提出生命教育应当成为一门正式的国家课程,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目前,生命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是一种怎样的现状?在小学、中学、大学的开展情况如何?
曹专:近年来,有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提案,这也反映了生命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生命教育还不是国家课程,它更多是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方式在中小学开展,较早开展生命教育地方课程实践的是辽宁省和上海市,较大力度开展生命教育地方课程实践的是云南省和黑龙江省,而进行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探索和实践的学校就非常多了,比较突出的代表比如重庆市江北中学、鸡西市第九中学等,其中重庆市江北中学的生命教育成果还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主持人:现在生命教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心的一个话题,教育部也在公开文件中正式提出了生命教育,网络上出现了许多生命教育的直播课。那么,生命教育的课有哪些特征?
曹专:生命教育课的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生命教育的课更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固化就是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决定一个人的走向和命运。培育美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性格可爱的人,是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第二,生命教育的课强调抓住生命中最根本的学习主题与内容,关注生命的核心需要与问题,聚焦人生要事。第三,生命教育的课强调对话与体验,引导学生将生活事件和人生经历化作学习与成长的契机,通过直面内心、反求诸己来获得生命的启迪与智慧。
主持人:生命教育作为一种区别与普通教育的课程,目前整体的课程开发情况怎么样?相关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否能及时配套?
曹专:随着生命教育受到重视,生命教育课程开发呈现出增多的态势,我们也开发了从小学到高中的《生命教育——成长必修课》课程和大学生生命教育网络公益直播课。我个人感觉当前的生命教育课程基本上都采用了整合的模式,开发者依据教育部相关文件、学生的生命需求和成长问题,整合了“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专题教育内容。它的优点是博采众长,比较系统。缺点是生命教育的特色与气质不明显,尤其是经典的生命教育课程资源不多。面面俱到的弊端就是难以独当一面,缺乏直抵人心的力量。生命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来看是不足的,许多地方和学校都是由班主任、道德与法治教师、心理教师担任生命教育课程教学,少数地方走在了全国前列,如四川省、石家庄市等在省培和市培计划里专门设计了生命教育培训项目。也期待生命教育早日成为“国培计划”项目。
主持人: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里,“死亡”这个话题在很多家庭中是选择避而不谈的。您觉得家庭在生命教育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曹专:家庭中不谈死亡的影响并不大,但家庭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第一,家风和家庭中的价值观会影响人的精神生命,一个家庭看重什么、追求什么会潜移默化影响和塑造家庭成员的精神生命。第二,家庭的交往圈子和待人接物的方式会影响人的社会生命,一个人能接触到谁以及如何与人相处往往受家庭的影响很大。第三,家庭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会影响人的自然生命,比如许多人连好好吃饭和好好睡觉的习惯都没有,导致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往往也能从家庭中找到根源。
(摘编自《为生命教育,让生命精彩》,《中国生命教育网》2021年4月8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疫情暴露出的国内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应该重视生命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B.如今,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命教育课程也日趋多样化,但经典资源不多,缺乏直抵人心的教育力量。
C.四川等个别省市重视生命教育专业教师建设,在省培和市培计划里专门设计了生命教育培训项目,生命教育已成为“国培计划”项目。
D.受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很多家庭对“死亡”这个话题都采取讳莫如深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家庭可以在生命教育中缺席。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生命教育”等话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心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提出生命教育应当成为一门正式的国家课程。


展开余下试题B.近年来,上海等省市生命教育地方课程实践的开展、重庆市江北中学等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探索和实践等,说明全国各地学校都重视生命教育课程的建设。
C.曹专认为生命教育课更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应该抓住生命中最根本的学习主题与内容,强调对话与体验,通过直面内心、反求诸已来获得生命的启迪与智慧。
D.在生命教育中,家风和价值观、待人接物方式、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家庭环境会影响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
6.为改变生命教育薄弱的现状,我们应该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跑警报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位历史系的教授,——听说是雷海宗先生,他开的一门课因为讲授多年,已经背得很熟,上课前无需准备;下课了,讲到哪里算哪里,他自己也不记得。每回上课,都要先问学生:“我上次讲到哪里了?”然后就滔滔不绝地接着讲下去。班上有个女同学,笔记记得最详细,一句不落。雷先生有一次问她:“我上一课最后说的是什么?”这位女同学打开笔记夹,看了看,说:“您上次最后说:‘现在已经有空袭警报,我们下课。’”
这个故事说明昆明警报之多。我刚到昆明的头二年,一九三九、一九四O年,三天两头有警报。有时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两次。昆明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有时竟至在头一天广播:明天将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炸。日本的空军指挥部还真言而有信,说来准来!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 “跑”和“警报”联在一起,构成一个语词,细想一下,是有些奇特的,因为所跑的并不是警报。这不像“跑马”“跑生意”那样通顺。但是大家就这么叫了,谁都懂,而且觉得很合适。也有叫“逃警报”或“躲警报”的,都不如“跑警报”准确。“躲”,太消极;“逃”又太狼狈。唯有这个“跑”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警报有三种。如果在四十多年前向人介绍警报有几种,会被认为有“神经病”,这是谁都知道的。
然而对今天的青年,却是一项新的课题。一曰“预行警报”。
联大的学生见到预行警报,一般是不跑的,都要等听到空袭警报:汽笛声一短一长,才动身。新校舍北边围墙上有一个后门,出了门,过铁道(这条铁道不知起讫地点,从来也没见有火车通过),就是山野了。要走,完全来得及。——所以雷先生才会说“现在已经有空袭警报”。只有预行警报,联大师生一般都是照常上课的。
跑警报大都没有准地点,但也有几个比较集中的“点”。古驿道的一侧,靠近语言研究所资料馆不远,有一片马尾松林,就是一个点。这地方除了离学校近,有一片碧绿的马尾松,树下一层厚厚的干了的松毛,很软和,空气好,——马尾松挥发出很重的松脂气味,晒着从松枝间漏下的阳光,或仰面看松树上面的蓝得要滴下来的天空,都极舒适。
预行警报大概是表示日本飞机已经起飞。拉空袭警报大概是表示日本飞机进入云南省境了,但是进云南省不一定到昆明来。等到汽笛拉了紧急警报:连续短音,这才可以肯定是朝昆明来的。空袭警报到紧急警报之间,有时要间隔很长时间,所以到了这里的人都不忙下沟,——沟里没有太阳,而且过早地像云冈石佛似的坐在洞里也很无聊,大都先在沟上看书、闲聊、打桥牌。很多人听到紧急警报还不动,因为紧急警报后日本飞机也不定准来,常常是折飞到别处去了。要一直等到看见飞机的影子了,这才一骨碌站起来,下沟,进洞。联大的学生,以及住在昆明的人,对跑警报太有经验了,从来不仓皇失措。
跑警报,大都要把一点值钱的东西带在身边。最方便的是金子,——金戒指。有一位哲学系的研究生曾经作了这样的逻辑推理:有人带金子,必有人会丢掉金子,有人丢金子,就会有人捡到金子,我是人,故我可以捡到金子。因此,他跑警报时,特别是解除警报以后,他每次都很留心地巡视路面。他当真两次捡到过金戒指!逻辑推理有此妙用,大概是教逻辑学的金岳霖先生所未料到的。
联大同学也有不跑警报的,据我所知,就有两人。一个是女同学,姓罗。一有警报,她就洗头。别人都走了,锅炉房的热水没人用,她可以敞开来洗,要多少水有多少水!另一个是一位广东同学,姓郑。
他爱吃莲子。一有警报,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
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昆明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弹,这位郑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抗战期间,昆明有过多少次警报,日本飞机来过多少次,无法统计。自然也死了一些人,毁了一些房屋。就我的记忆,大东门外,有一次日本飞机机枪扫射,田地里死的人较多。大西门外小树林里曾炸死了好几匹驮木柴的马。此外似无较大伤亡。警报、轰炸,并没有使人产生血肉横飞,一片焦土的印象。
日本人派飞机来轰炸昆明,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军事意义,用意不过是吓唬吓唬昆明人,施加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为了反映“不在乎”,作《跑警报》。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六日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写西南联大一位教授的上课习惯,自然地引出“跑警报”这一话题,既引起读者的兴趣,又与“跑警报”的主体相关。
B.作者将“跑”警报之“跑”与“躲”“逃”进行比较,得出“跑”字更丰富生动、更从容有风度的结论的同时,略带反讽的意味。
C.文章从视觉、触觉、嗅觉等不同角度来写马尾松林带给人们的“极舒适”的感觉,与跑警报本应有的紧张形成一种奇妙的反差。
D.“不在乎”精神作为“儒道互补”的真髓,既有儒家于困境中积极上进自信的“不在乎”,又有道家于困境中安之若素的“不在乎”。
8.西南联大学生跑警报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6 分)
9.汪曾祺先生的文章风格冲淡平易,请结合本文,谈谈这种风格是如何体现出来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改江陵法曹参军。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分司东都,三岁为真。初,宪宗将平蔡,命御史中丞装度使诸军按视。及度以宰相节度彰义军,宣慰淮西,奏愈行军司马。愈请乘遽先入汴,说韩弘使叶力。元济平,迁刑部侍郎。宪宗遣使者往风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相。王公士人奔走膜拜,至为夷法灼体肤,委珍贝,腾沓系路。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成天促,言何乖刺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后改袁州刺史。初,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令其属秦济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因与约,禁其为隶。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终始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嫂郑丧,为服期以报。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新唐书·韩愈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
B.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
C.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
D.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兄:长兄。古有长兄如父之说。父逝,长子需照顾弟妹以尽扶养、教育之责。
B.推官:古代官名。唐朝始置,掌勘问刑狱,为观察使属官。主官可向朝廷举荐。
C.权知:代掌某官职。也就是暂行某官职职权,当然一般很快便会正式任命拜授。
D.宣慰:是指大臣代表皇帝视察某一地区,传达相关旨意,宣扬政令,安抚百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愈喜爱读书,自觉求学上进。他每天所做读书笔记动辄千百字,长大后更能通晓《六经》、诸子百家学说,后中进士科。
B.韩愈耿直忠贞,敢于犯颜直谏。他因上疏直陈宫市之弊,触怒德宗,贬为阳山县令。后因上表谏佛骨贬至潮州担任刺史。
C.韩愈为官尽责,关注民生疾苦。他至潮州便咨访关注鳄鱼之患,临袁州即着手解决以儿女抵债的地方积弊并且约为禁令。
D.韩愈待人以诚,重视引领后辈。他与人交往,始终如一;指教成全后辈,常常帮助其成名;官位显达后方逐渐谢绝教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愈言计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
(2)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其一)
杨万里
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
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明。
注:这首诗作于杨万里迎接金使途中,盱眙时为宋金分界线上的重要城镇。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以两个“第一”开篇,点明地理位置重要,唤起读者注意,起敲响国土沦丧的警钟的作用。
B.颔联承接首联,表明作者来到宋金对峙最前线的原因,因公事而实现了自己畅游胜地的夙愿。
C.颈联化用“齐鲁青未了”典故,遥望中原,青翠万里;俯视淮河,半篙碧水:写尽所见之景。
D.作者用语以白描、不掉书袋、不避俚俗著名,诗中“不因”“小出”“那得”等词语浅近明白。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周南·关雎》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爱女子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写出了男子因求之不得而苦闷难眠之态。
(2)“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是但丁的名言。庄子在《逍遥游》中表达类似境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论语·泰伯》中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观点相似,《左传·曹刿论战》乡人阻止曹刿拜见鲁庄公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理科生应当多提升一些人文素养,文科生也应多了解一点科学知识,这种通过选修课来实现文理互补的教育制度设计,无疑值得肯定和推广。近些年来,选课似乎有些”变味”,现在大学生选课普遍开始”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选择拓展、兴趣类课程的却总是________。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________,学生在学校规则允许范围内的选课________,但从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来说,”功利性”选课无疑违背了当初设立选修课制度的初衷。
选课”功利化”的板子不能全打在学生身上,加强选修课质量管理与制度创新,让选修课变得有趣、有用也应同步提上日程。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视角敏锐,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和共鸣。因此,选修课要有趣,有趣并不是说老师要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而是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授来达到传播知识的________。同时选修课要有用。学生喜欢选对就业有利的课,因为有用。其实还有更广义的”有用”,比如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素养,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或者动手能力等。
17.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挑食”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B.我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C. “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D.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凤毛麟角   权利   无可非议   目标   
B.寥寥无几   权利   无可厚非   目的
C.寥寥无几   权力   无可非议   目的   
D.凤毛麟角   权力   无可厚非   目标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B.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C.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共鸣。
D.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
20.在下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0个字。(6分)
棉花按纤维的长短,___________。我国除了新疆之外,其它地区产的棉花均为细绒棉。经相关检测,新疆长绒棉的各项指标都远高于国家标准。尤其是吐鲁番所产的棉花,不仅___________,较一般的细绒棉多1000余米/克,而且洁白、光亮、有弹性。采用新疆长绒棉生产出的纯棉毛巾,质地柔软,色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临川”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