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79  2021-10-28
标签:统编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9]
安徽省涡阳县育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9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已成为科幻小说、科幻电影最钟爱的主题,以至于它占据了我们关于未来的主要想象空间。不幸的是,这些作品所描述的人工智能窄化了我们对于未来生命和生活形式的想象,似乎人类未来的主要内容就是与机器人的斗争。同时,过去一百年充斥在科幻文化中的拟人化手法也把人工智能窄化了。机器人只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典型形式和一个发展方向,而人工智能对我们的意义不只是它可以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理解人的语言、思维和智能本身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科幻文化对人工智能的窄化还在于,好莱坞电影中总是将机器人和人的根本差别归于感情或者说是“爱”,其实人的社会性存在是人工智能尤其是人工生命研究领域最大的难题。人工智能必须建立一个可预测的世界模型以及反应、修正机制,这都是建立在一个理性个体的假设之上。问题在于,世界上不止有一个个体,还有无数他者,如何以算法应对无数社会性个体之间复杂的、充满非理性和偶然性的相互作用?这才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难点所在。心灵没有方程式,社会性的心灵更加无法用算法解决,这或许正是艺术的机会。
然而,人的社会性在今天这个网络社会受到了新的挑战。近20年来,在日常生活的层面上,技术在明显加速,我们能够感觉到各种技术对生活的“重置”。技术的发展在引诱着也在强迫着我们跟随,不断跟它一起更新换代——引诱是因为花样翻新、追求时尚,而强迫是因为整个服务系统在更新,我们只能跟着更新,否则等待你的是脱离网络、去社会化。这种加速度,这种迅即的自动化、现成性,取消了我们自主的学习与生产。那么,我们是不是还能保持艺术创造的欲望?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最切近的应用场景中,淘宝、京东设置了众多的“推荐”和“方便”,这些“方便”不但是引导消费的诱饵,更是对我们自身性的诱导和窄化。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合作中,我们的偏好被强化。据说阿里巴巴对每一个淘宝用户的定义,可以拓展到几千个标签。这意味着,它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的欲望、需求、目的、冲动。然而,这只是你的数码存在,这不过是由概率算法导出的一种“显示性偏好”。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人群做了无穷细分,但同时人文学者们又总是在抱怨技术把人同质化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能否弄清楚,新科技究竟是把社会变丰富了还是变单一了?我个人这些年的感觉是,在表征意义上人的确变得更加多元、丰富,但是在深层意义上,人的社会性以及社会能力却被极大地削弱了。
人们思考问题时,如果缺乏辩证思维,会偏向一极而无暇顾及另一极。面对技术把人同质化的趋势,如何找到反向的动力并将之作为“辩证的另一极”?这是未来艺术的根本任务。
(摘编自高士明《当科幻窄化了人工智能,艺术的新命题出现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受到科幻文化的影响,我们容易将人与机器人的斗争当作人类未来的主要内容。
B.人工智能技术当下难点所在,是建立一个可预测的世界模型以及反应、修正机制。


浏览完整试题C.各种技术正在“重置”我们的生活,技术的发展在引诱也在逼迫着我们紧随其后。
D.概率算法导出的“显示性偏好”往往是被强化的偏好,与人的真实需求未必一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阐释了人工智能对社会生活三个方面的窄化,为进一步论证奠定基础。
B.文章通过讨论人的社会性在网络社会所受到的新挑战,将论证推向了深入。
C.文章以淘宝、京东为例,指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正在对人群做出无穷细分。
D.文章就新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从表征意义和深层意义两个维度表明了看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可以表现未来,科幻文化可以展现人们对未来科技、生命和生活形式的想象。
B.艺术能够应对无数社会性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解决社会性的心灵所产生的问题。
C.艺术创造的源泉在于对迅即的自动化、现成性保持警惕,追求自主的学习与生产。
D.艺术的根本任务是在技术之外找到反向的动力,并能够把它作为“辩证的另一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不少地方存在着“保了生态、饿了肚子”“下游受益、上游牺牲”的困境,如何摆脱“捧着金碗没饭吃”“守着绿色银行没钱花”的窘迫?当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接受的时候,这个关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越来越迫切地需要答案。
生态保护方面结构性政策缺位,特别是有关生态建设的经济政策短缺,造成了生态保护者得不到相应的经济激励,受益者无偿享有生态效益的局面。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这一制度设计,就是要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各相关方利益关系,补齐相关政策短板。
“上游青山绿水饿肚皮,下游吃香喝辣要减肥。”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表示,生态补偿机制是“青山绿水”保护者与“金山银山”受益者之间的利益调配机制。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湖南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由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省水利厅共同制定,明确将在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干流和重要的一、二级支流,以及其他流域面积在18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建立水质水量奖罚机制、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对市州、县市区的流域水质、水量进行监测考核,水质达标、改善,获得奖励;水质恶化,实施处罚。如,当某地的出境水质优于II类标准,或者比入境水质有改善,给予相应奖励;相反则给予相应处罚。如果上游的出境水质相比上年同期提升了,那么下游对上游进行补偿;如果水质下降了,上游给下游补偿。市州之间按每月80万元、县市区之间按每月20万元的标准相互补偿。鼓励上下游市州、县市区政府之间签订协议,建立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材料三 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和国家林草局四部门联合制定发布《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方案》,2020- 2022 年开展试点,探索建立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体系,完善目标考核体系、改进补偿资金分配办法,规范补偿资金使用。根据《方案》,黄河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范围为沿黄九省(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摘编自《人民日报》)
黄河流域各省区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不可能独善其身,需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切实推动黄河全流域生态协作。生态环境资源不是“免费的午餐”,需建立健全有效的流域内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抓好源头防控,加快黄河上游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步伐,进一步促进黄河中下游流域各省区经济增长和社会效益提升,并反哺上游。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 祖文芬是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刘家巷村村民,虽然生活在美丽富饶的草海边,可祖文芬一家人却过着温饱也难以维持的生活。
中国西部地区许多贫困山区农民为保护中国生态安全付出贫困的代价。西部是维护中国生态环境安全的生态屏障区,由于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生态环境无价的错误观念,西部生态功能的价值没有被承认,西部许多地区陷入贫困、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中。
如今,祖文芬与3万多草海农民看到了回报的希望,为解决开发区域和保护区域、受益地区和受损地区,以及自然保护区内、外的利益补偿问题,贵州省将探索建立省内生态补偿机制,实现一举两得。贵州省今年开始,将对境内主要河流上游因工业生产、生活污染对下游造成环境破坏的,给予受破坏地区补偿。这意味着祖文芬因长期守卫草海而能得到其他受益地区给予的补偿,摆脱贫困。
(摘编自《中国探索建立贫困地区生态补偿机制》)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生态补偿机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的,意在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各相关方利益关系,补足有关生态建设的经济政策短板。
B. 湖南省制定方案,在四大干流和其重要一、二级支流,及一些流域面积更大的河流,建立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C. 黄河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作为--个整体,其实施范围涉及山西陕西、宁夏等沿黄九省(区)。
D. 西部是维护中国生态环境安全的生态屏障区,但其生态功能的价值一度得不到承认,这源于人们认为生态环境无价的观念。
5. 针对上述材料,下列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守着绿色银行没钱花”,一定程度上,是在认识或实践上割裂了“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
B. 湖南省对市州、县市区的流域水质、水量进行监测考核,根据出境水质和人境水质的情况实施奖惩。
C. 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和国家林草局共同参与黄河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具体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D. 祖文芬一家及中国西部地区许多山区农民,将因为推行生态补偿机制,而有可能改变贫困的状态。
6. 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促使不同方面的良性互动,请结合材料加以具体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在那儿
刘慈欣
前情梗概:一心想要登山的冯帆曾经在大学组织攀登珠峰,最后导致全队四人死亡,为了惩罚自己,他决定从此远离陆地,一辈子不登山。但机缘巧合,原本是为了逃离登山而来到海上的冯帆,遇到了因外星飞船入侵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山。人类大难临头……


展开余下试题冯帆站在救生艇上,目送着蓝水号远去,他原准备在其上度过一生的。另一边,在太空中的巨球下面,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仿佛亿万年来它一直就在那儿。
当感觉到救生艇的甲板在水坡上倾斜时,冯帆纵身一跃,跳入被外星飞船的光芒照得蓝幽幽的海中。
他要成为第一个游泳登山的人。
现在,已经看不到海山的山顶,冯帆在水中抬头望去,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面一望无际的海水大坡,坡度有四十五度,仿佛是一个巨人把海洋的另一半在他面前掀起来一样。冯帆用最省力的蛙式游着,想起了大副的话。
他大概算了一下,从这里到顶峰有十三公里左右,如果是在海平面,他的体力游出这么远是不成问题的,但现在是在爬坡,不进则退,登上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冯帆不后悔这次努力,能攀登海水珠峰,本身已是自己登山梦想的一个超值满足了。
这时,冯帆有某种异样的感觉。他已明显地感到了海山的坡度在增加,身体越来越随着水面向上倾斜,游起来却没有感到更费力。回头一看,看到了被自己丢弃在山脚的救生艇,他离艇之前已经落下了帆,此刻却见小艇仍然稳稳地停在水坡上,没有滑下去。他试着停止了游动,仔细观察着周围,发现自己也没有下滑,而是稳稳地浮在倾斜的水坡上!冯帆一砸脑袋,骂自己和大副都是白痴:既然水坡上呈流体状态的海水不会下滑,上面的人和船怎么会滑下去呢?现在冯帆知道,海水高山是他的了。
冯帆继续向上游,越来越感到轻松,主要是头部出水换气的动作能够轻易完成,这是因为他的身体变轻了。重力减小的其他迹象也开始显现出来,冯帆游泳时溅起的水花下落的速度变慢了,水坡上海浪起伏和行进的速度也在变慢,这时大海阳刚的一面消失了,呈现出了正常重力下不可能有的轻柔。
在低重力下,海浪的高度增加了许多,形状变得薄如蝉翼,在缓慢的下落中自身翻卷起来,像一把无形的巨刨在海面上推出的一卷卷玲珑剔透的刨花。海浪并没有增加冯帆游泳的难度,浪的行进方向是向着峰顶的,推送着他向上攀游。随着重力的进一步减小,更美妙的事情发生了:薄薄的海浪不再是推送冯帆,而是将他轻轻地抛起来,有一瞬间他的身体完全离开了水面,旋即被前面的海浪接住,再抛出,他就这样被一只只轻柔而有力的海之手传递着,快速向峰顶进发。
他突然想到了蓝水号,意识到船长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应该将船径直驶向海水高山,既然水坡上的重力分量不存在,蓝水号登上顶峰如同在平海上行驶一样轻而易举,而峰顶就是风暴眼,是平静的!想到这里,冯帆急忙掏出救生衣上的步话机,但没人回答他的呼叫。
冯帆已经掌握了在浪尖飞跃的技术,他从一个浪峰跃向另一个浪峰,又“攀登”了二十分钟左右,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浑圆的峰顶看上去不远了,它在外星飞船撒下的光芒中柔和地闪亮,像是等待着他的一个新的星球。
冯帆进行了最后的一次飞跃,他被一道近三十米高的薄浪送上半空,那道浪在他脱离的瞬间就被疾风粉碎了。他正在被吹向气旋的中心。当冯帆飘进风暴眼时,风力突然减小,托着他的无形的气流之手松开了,冯帆向着海水高山的峰顶坠下去,在峰顶的正中扎入了蓝幽幽的海水中。冯帆在水中下沉着,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始上浮,这时周围已经很暗了。当窒息的恐慌出现时,冯帆突然意识到了他所面临的危险。一种熟悉的感觉向他袭来,他仿佛又回到了珠峰的风暴卷起的黑色雪尘中,死亡的恐惧压倒了一切。就在这时,他发现身边有几个银色的圆球正在与自己一同上浮,最大的一个直径有一米左右,冯帆突然明白这些东西是气泡!低重力下的海水中有可能产生很大的气泡。他奋力游向最大的气泡,将头伸过银色的泡壁,立刻能够顺畅地呼吸了!当缺氧的晕眩缓过去后,他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球形的空间中,这是他再一次进入由水围成的空间。他感觉自己是在乘着一个水晶气球升上天空。上方的蓝色波光越来越亮,最后到了刺眼的程度,随着“啪”的一声轻响,大气泡破裂,冯帆升上了海面。在低重力下他冲上了水面近一米高,再缓缓落下来。
不管怎么样,冯帆想,我登顶成功了。
(选自刘慈欣作品集•山》)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以时间为序组织安排情节,符合人们对事件的一般认知过程,让读者对冯帆攀登海水高山的整个过程了解得详细透彻。
B. 作者想象丰富在行文中运用比喻和拟人将低重力下的海浪写得形象生动,也将冯帆在海水中前行的行为烘托得更加壮美。
C. 作者善于通过典型动作细节增强小说感染力,浪尖飞跃这一动作既体现了海水高山的特殊性,又赋予了登水山过程非凡的动感。
D. 结尾处写冯帆在危险时回想起曾经攀登珠峰的经历并最终脱困,结构上前后呼应,同时传达出人不能被过去束缚的核心主旨。
8. 小说开头段落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前情梗概简要分析。(6分)
9.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是“宇宙科学之美和人性之美的自然结合”。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也,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还之,拂衣去。
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府不敢迫。
调东平府司录参军,府事无大小,永咸决之。吏有不能办者,私相靳①曰:“尔非郭司录耶!”通判郑州,燕山兵起,以永为其路转运判官。郭药师屯边,怙恩暴甚,与民市不偿其直,复驱之,至坏目折支乃已。安抚使王安中莫敢问。永白安中,不治且难制,请见而显责之;不从,则取其尤者磔之市。乃见药师曰:“朝廷负将军手?”药师惊日:“何谓也?”永曰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房尚尔如缓急何药师虽谢无愧容,永谓安中曰:“它日乱边者必此人也。”已而移河北西路提举常平。
会金人趋京师,所过城邑欲立取之。是时天寒,城池皆冻,金率藉冰梯城,不攻而入。永适在大名,闻之,先弛壕渔之禁,人争出渔,冰不能合。金人至城下,睥睨久之而去。
永博通古今,得钱即买书,家藏书万卷,为文不求人知。见古人立名节者,未尝不慨然掩卷终日,而尤慕颜真卿为人。(杜)充之守大名,名称甚盛,永尝画数策见之,它日问其目。曰:“未暇读也。”永数之曰:“人有志而无才,好名而遗实,骄蹇自用而得名声,以此当大任,鲜不颠沛者,公等足与为治乎? ”充大惭。
靖康元年冬,金人再犯京师,中外阻绝,或以两宫②北狩告永者,永号绝仆地,家人舁归,不食者数日,闻大元帅府檄书至,始勉强一餐。其忠义盖天性然。
(节选自《宋史•忠义》)
注:①靳:讥笑,奚落。②两宫:指宋徽宗、宋钦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B.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展开余下试题C.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D.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什一, 十分之一。古代赋税制度,农民向官府缴纳的土地税,约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叫做“什一之税”。
B.通判,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之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同时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之责。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类似于现在的“省”。“烽火扬州路”中的“路”与文中的“路”意义相同。
D.北狩,指到北方打猎,这里运用了春秋笔法,实际指的是两宫因金人再犯京师而被迫向北撤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永不畏权势,坚持原则。他任丹州司法参军时,太守贪图私利无所顾忌,郭永多次根据法律制裁他;太守凶神恶煞地逼迫郭永,郭永不为所动。
B.郭永体恤民情,反对腐败。面对太原主帅对大谷县的严重的掠取,他写信给幕府反对,表示如果不能获得应允,将呈递弹劾自己的文书而弃官回家。
C.郭永喜爱藏书,仰慕贤者。他得到钱就买书,家藏书万卷,写文章不求别人知道;读到有名节的古人,常常掩卷感慨,叹息终日。
D.郭永足智多谋,忠于朝廷。他取消了捕鱼的禁令,百姓捕鱼,池不冰结,阻止了金人登城;听到两宫北狩的消息时,号哭气绝,从此重疾不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
(2) 郭药师屯边,怙恩暴甚,与民市不偿其直,复驱之,至坏目折支乃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房明府①罢长宁令湖州客舍
李嘉祐
君为万里宰,恩及五湖人。
未满先求退,归闲不厌贫。
远峰晴更近,残柳雨还新。
要②自趋丹陛,明年鸡树③亲。
【注】①明府:唐时对县令的通称。②要:应该。③鸡树:古代中书省的别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对仗,意境阔大,句中“万里”言距离之遥远,“五湖”言房明府为官恩泽之广大。B. “归闲不厌贫”饱含了作者对朋友安贫乐道品格的肯定及今后闲居生活的祝福与赞美。
C. “残柳雨还新”以雨后柳色表惜别之情,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D. 本诗虽有罢官与送别的背景,但并没有过多写别情。情调较为轻快,别情并不凄恻低沉。
15. 元人范德玑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舒缓从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本诗颈联为“转”,体现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从内容表达和情感抒发两方面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常用香草美人来作为圣主贤相或美好理想的象征,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用了这样的手法。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与民同乐的太平盛景,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的动人景象。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全国各族人民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①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 。要把人民牢牢记在心中。各级党员干部要时刻将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办好与人民 的事,积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政治信仰。要把国家安全摆在前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保护国家发展安全的战略“武器”②,要让创新成为社会进步的鲜明底色,始终将创新置于首位。要把责任重担扛在肩上。“十三五”③期间,我们完成了全面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成果,克服疫情影响,抵御洪涝灾害……这些成就________。百年艰辛历程,孕育出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我们要继续传承发扬“三牛”④精神,以接续奋斗的昂扬姿态, __________时代华章!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
A.奋勇前进 息息相关 来之不易 续写
B.自告奋勇 息息相关 不可多得 叙写
C.奋勇前进 休戚与共 来之不易 叙写
D.自告奋勇 休戚与共 不可多得 续写
18.下列对文中四处引号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 B.第②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C.第③处引号表示突出强调。 D.第④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所以是保护国家发展安全的战略“武器”,要始终将创新置于首位,让创新成为社会进步的鲜明底色。
B.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保障国家发展安全的战略“武器”,要始终将创新置于首位,让创新成为社会进步的鲜明底色。
C.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所以是保障国家发展安全的战略“武器”,要让创新成为社会进步的鲜明底色,始终将创新置于首位。
D.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保护国家发展安全的战略“武器”,要让创新成为社会进步的鲜明底色,始终将创新置于首位。
(二)语言文字运用(6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20分)
“音”大体可分为乐音与噪音:振动起来是有规律的、单纯的,是乐音;①___________。这种分类强调的是音的客观物理属性,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分类标准,②___________。举个简单例子:中午我在睡觉,邻居家的小孩就开始大声弹钢琴。钢琴曲很动听,对他而言是乐音。但是,动听的钢琴曲打扰了我,让我困倦,厌恶,所以对我而言就是噪音。可见,③___________,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会因不同的人而发生改变。
(三)语言文字运用 (5分)
21.提取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60个字。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100周年庆祝活动的有关安排。活动包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举行庆祝大会、开展“七一勋章”评选颁授和全国“两优一先”评选表彰、召开理论研讨会和座谈会等。3月24日,中宣部发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活动标识由党徽、数字“100”“1921”“2021”和光芒线组成,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的百年光辉历程。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
标签:统编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涡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