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04 2021-11-01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提分卷
第三单元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地理解并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地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近几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大博物馆纷纷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与互动的需求,加强观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都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中,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日常生活,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受到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缺乏像《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既具备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符合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的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由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浏览完整试题
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贯穿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中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证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摘编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B.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出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D.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助数字技术。
2.下列关于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论述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作用,可见传统文化创新表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
B.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从反面论述了当前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C.材料二围绕着中国文化,论及时间轴上的古代与现代,空间轴上的中国与西方,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内容丰富,论证充分。
D.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包含对二者的褒贬评价,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
3.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它特色的文化形态,恒定不变的是文化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材料二认为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由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所构成的压力都不尽相同。
C.材料三认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多种文明共同发展,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D.三则材料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发展,而且还要立足于中华民族最本质的文化基因。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两者在论证方法上有何不同。
5.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如何创新传播与发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雁塔其实是一个人
孙天才
记得岑参有一首诗: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不知为何,在我从小到大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总是回旋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唐代僧人玄奘。
大雁塔离我居住的新村很近,也就两三站路的距离。站在乐游原上向西南眺望,那座六十四米之高的伟岸身躯就那样巍然屹立在历史的天空。
其实,最早到西域求法的不是唐僧。从三国到东西晋到南北朝,史书上记载的离开东土到西天取经的就有一百七十人,但能够全身而归的却只有四十三人,大多数都死在了路上。但这种西天取经的壮举,却成为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象征。不管佛教能否称得上真理,当时的人们就是怀着这样的信仰不断往西天求法。这是僧侣的追求,也是自公元3世纪以来的传统。
贞观三年八月,唐僧“冒越宪章,私往天竺”。从长安出发,经秦州,过兰州,过凉州,过甘州,过肃州,唐僧日宿夜行。在抵达玉门关的时候,唐僧所骑的那匹白马死了。现在的疏勒河边还有一座白马塔,一棵曾经拴马的大柳树还存活在寺院门口。他又买了一匹又老又瘦的红马,收了一个叫石盘陀的徒弟。这时,捉拿唐僧的文书早已到达,但他们趁着夜色的掩护偷渡成功了。那个羌笛怨柳、春风不度的地方我去过,一座夯土的孤台上唯余了几面断垣残壁,前面的戈壁荒漠上就是散落的烽燧了,当地人叫白墩子。又是几天几夜的行走,到了第五座烽燧,也就是最后一座烽燧,那个叫石盘陀的胡儿深知,再往前就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死亡之地。这胡儿动摇了,也是想着协助偷渡出境是死罪,也是想着前途渺茫去也是死,就动了抽刀杀师的念头。但唐僧闭目端坐,念珠如常,那种沉静如佛的庄严令这个凡夫俗小还刀入鞘了。
展开余下试题
在八百里浩瀚无边的莫贺延碛,一个大唐的苦行僧孤身向西,人兽的骨骸是生灵的路标。在漫天扬卷的黄风黄沙中,唐僧随身携带的水袋不慎掉在沙土上。水尽则命尽呀!他牵马往回走了。可他突然想到,他是发过誓的,不到天竺,绝不回头,宁愿朝西而死,也不东回一步。就这样,又西行了四天四夜,到第五天的时候,他的意志再也撑不住他的身体,他躺倒了。或许是有佛祖在冥冥护佑,那匹老瘦的红马拖着他走,前面是一片水草丛生的绿地……
就这样,出了流沙,到了伊吾,到了高昌。又西行千余里到了天山,那里海拔几千米,月余的踏雪卧冰自不须说,在高昌剃度的四个徒弟巳有两死,二十五个使役冻毙者十之六七,三十匹牛马也死之将尽了。但这个人依旧义无反顾,千里万里,一路向西,渡孔雀河,过铁门关,越白山黑岭,穿江河泽川……
就这样,历经十八个春秋的千难万劫,一个大唐的和尚携带着三百五十七部梵文经典回到了他的祖国。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道俗奔迎,倾都罢市”,那是一种怎样举国欢庆的盛隆啊!
我知道,矗立在大慈恩寺西院的那座塔,是唐僧“亲负篑箕担运砖石,首尾两年,功业始毕”的。我也知道,这座塔之所以叫大雁塔,是因为《大唐西域记》中那只舍身而死的大雁菩萨般慈悲显灵的传说。一部《西游记》已让这个人家喻户晓,一座大雁塔也让这个人名留千古而不朽。这个人俗名陈祎,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这个人活了六十四岁,大雁塔高六十四米。
真的,每当我站在乐游原上眺望西南的时侯,我都觉得那座高耸入云的塔是一个人。有人说,大雁塔是西安人心中的一枚印章。我以为,大雁塔或许是一种颇有典范意义的民族性格或中国精神……
(摘编自《人民日报》)
6.下列对文本相关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尾都写到大雁塔的气势宏伟、高耸入云,这是作者在借物写人,以大雁塔的伟岸高耸写唐僧精神品格的崇高。
B.文章第三段内容,写赴西天取经人数众多、大多死在路上等内容,既是对唐僧的烘托,也可以理解为中华民族自古就不乏追求“真理”的精神。
C.文章通过唐僧西域求法的壮举,讴歌了勇于反抗、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对读者极具启发和教育意义。
D.文章从大雁塔着笔,通过塑造唐僧的形象讴歌了他信仰坚定、义无反顾等品格精神,并进而将主题升华为民族性格或中国精神,立意可谓高远。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引用岑参的诗,并非闲笔,一方面引出文章的叙述对象,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详细地叙述了唐僧西域求法的经过,生动地描述了西域求法的艰难,也烘托了唐僧一路向西、百折不挠的人物形象。
C.文章中“水尽则命尽呀!他牵马往回走了”的情节,不但无损于唐僧的人物形象,这样的叙述,反而使读者更感到真实可信。
D.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记叙部分,作者运用环境、肖像、心理、动作等描写手法,着重塑造了唐僧的形象。
8.第三段叙述了唐以前西域求法的情况,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9.作者为什么说“我都觉得那座高耸入云的塔是一个人”?试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屈原列传(节选)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B.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C.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D.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B.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怀王”即为楚王的谥号。
C.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
D.《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汉族诗歌史上一首最长的政治叙事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选的部分主要交代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外因和内因,并对《离骚》的内容做了高度概括。
B.屈原文约、辞微,志洁、行廉,这些在他的辉煌巨著《离骚》中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
C.与屈原同列的上官大夫企图强取屈原草拟的宪令底稿,目的是要抢占屈原的功劳,在楚怀王面前与屈原争宠。
D.屈原在《离骚》中称颂远古的帝喾,中古的齐桓,近古的汤、武,意在讽刺楚国的时政,暗喻国君不贤,表现了屈原追求“美政”的政治理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14.依据本文,《离骚》具有怎样的特点,体现出屈原的什么品格?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④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5.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两幅画面的内容及其所体现的情感。
16.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展开余下试题
(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手法描写秦始皇以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______,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点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间剪纸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各种吉祥物,又善于把 的物象组合起来表达美好的愿望,“以象寓意”及“以意构象”,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如以莲花和鲤鱼组合,代表 ;以柿子和如意组合,代表事事如意;以蝙蝠、梅花鹿、丹顶鹤组合,代表福禄寿三齐等。追求吉祥的寓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如花开富贵、鸳鸯戏水、麒麟送子、喜鹊登梅、龙凤呈祥、鹿鹤同春、鲤鱼跳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地域的封闭、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因此,民间剪纸常以 ___________、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为主题。民间社会生产力在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们摆脱疾病和死亡的痛苦是一直的理想。因此,民间剪纸又常以生的欢乐、对生命的崇拜为主题。( )。如大大的鱼、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蚕等,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的民间剪纸慰藉了人们的心灵,张扬了征服自然的伟大创造力,鼓舞着人们创造和延续美好的生活。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约定俗成 如鱼得水 锦衣玉食 琳琅满目
B.约定俗成 连年有余 丰衣足食 丰富多彩
C.蔚然成风 连年有余 锦衣玉食 丰富多彩
D.蔚然成风 如鱼得水 丰衣足食 琳琅满目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民间社会生产力在相对低下的情况下,摆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一直的理想。
B.民间社会生产力在相对低下的情况下,摆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
C.在民间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摆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
D.在民间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一直摆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的理想。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民间剪纸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夸大所表现的主体
B.民间剪纸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对所表现的主体进行夸大
C.民间剪纸有一个特点非常鲜明,就是对所表现的主体进行夸大
D.民间剪纸还有一个特点非常鲜明,就是夸大所表现的主体
21.下面的图一、图二分别是四川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的徽标,请从构图要素和寓意两个角度解说两个徽标的相同点。要求:不超过90字。
图一 图二
22.下面是阳光文学社社长给校长写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尊敬的刘校长:
您好!
我是敝校文学社社长。我们想出版一本自己的作品集,书中收录文学社全体社员的大作,这将成为我们青春的纪念,敬请拜读,并请您为我们题写序言。您是德高望重有一些经验的教育大家,能得到您的鼎力相助,我们倍感荣幸,在此敬谢不敏!
祝您工作顺利!
阳光文学社××
年×月×日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语出《礼记•中庸》,意思是万物共同在一起生长而不互相残害,道在一起施行而不相违背。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习近平
大同是中国古代思想,指人类最终可达到的理想世界,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显示出对待文化多元性的传统智慧。中华民族历来追求大同,但当今世界,也有人对此持不同意见。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上一篇: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下一篇: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基础检测A卷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2021-2022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