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70 2021-11-02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0]
四川省仁寿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育教学质量检测(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仁寿第二中学2019级高三上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怎样读懂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要读懂《乡土中国》,首先必须了解这本书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本书,有许多内容都是针对乡村建设这一学派的学者们而说的,乡村建设学派认为“愚、弱、穷、私”是中国人的四大痼疾,他们认为只要普及教育,让乡下人识字,引入西方现代社会的一系列制度等等,就可以改变这一现状,但作者却认为中国乡土社会有自己的地域特点以及一套沿袭已久的文化制度,需要我们以科学实证的方法作深刻的研究,认清乡土社会的本质,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我们阅读这本书时,如果能清楚乡村建设者们的主张和学说,就能对书中的内容有较好的理解,就能学有所得。
此外,阅读《乡土中国》最重要的就是树立文体的概念。《乡土中国》属于论述类文体,这是由本书的写作目的决定的。它不是一本文学类的作品,而是一本以论述为主的学术专著,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乡土中国》共有十四篇文章,是对中国乡土社会各个文化层面的现象作规律性的阐释,这些文章用统一的社会功能学派的理论来分析,有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础,同时它们又各自成篇,分别对应独立的主题。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要把握这一特点。
为了读懂《乡土中国》,我们还需要对这本书的写法做一些认识,它最大的写法有些什么呢?其一是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即从生活中的事例讲起,逐步分析这些个别现象的特点以及包含的道理,然后再归纳出自己的结论,表明自己的看法。这一点在文章中多有体现。
比如《无讼》一文,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事例,由浅入深地论述了两种社会形态中维持社会治理的方式,围绕“讼师”(律师)在乡土社会和城市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作论述,判然划分出了礼治社会和法治社会对“打官司”的不同态度与看法。从而得出结论:都市社会,法律必不可少,律师地位很重要,而在乡土社会里,“讼”的发生,则是社会礼治的衰落和教化的失败。因为乡土社会的每个人心里都有潜移默化的守规则意识,人们凭借心中的良知,就可以处理社会之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就可以维持和谐的社会治理。
其次,我们还要对《乡土中国》的语言特点做一些分析。《乡土中国》有明白易懂的语言表述,比如讲到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些事件或讲述一个案例的时候;但讲到某种社会学的概念或理论时,的确是有些艰涩难懂的。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我们要紧扣文章的标题来读,因为文章的标题是全文中心意思的高度提炼。比如在《血缘与地缘》一文中,开头一段先讲血缘社会的基础是年长者对年幼者有强制的权力,第二段则论述生育是维持血缘社会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作者写这些,一是为了论述清楚乡土社会血缘的特点,二是为后文写地缘的特点作铺垫,因为地缘是从血缘中分离出来的另一种社会形态,它们之间必然有本质不同的地方,地缘社会代表着社会文明的大方向。
至于论述方面,作者通常采用纵横交错的方式进行,纵的方面是作者的观点及论证的层层分析和深入,横的方面则是对事实与案例联系的综合与分析,有时作者为了让自己的论述更加丰富有力,往往在横的方面展开过多,导致读者在读的过程中把握不住纵向的理论推进,这时我们要注意回顾前文的论点,并与之进行对照,看看其论点是平行的还是推进的。这样来读,也就不难理解内容了。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戴庆华《怎样读懂(乡土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土中国》针对中国人“愚、弱、穷、私”四大痼疾,提出要依据中国乡土社会的地域特点及沿袭已久的文化制度来进行治理。
B.《乡土中国》是一部学术论著,共有十四章,它不属于文学作品;虽以论述为主,但也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C.《乡土中国》作为学术论著,有时语言通俗易懂,如文中所讲作者的亲身经历或案例,形象生动,有文学性;但文中也不乏晦涩难懂之处。
D.《乡土中国》阐述了血缘与地缘的关系,血缘是维持社会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地缘是从血缘中分离出来的另一种社会形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按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展开,主体部分从时代背景、文体等多方面阐述了读懂《乡土中国》的具体方法。
B.本文运用例证法,举《无讼》一例,主要是为了论证《乡土中国》在写法上有从现象到本质进行分析,然后归纳出结论的特点。
C.文章在分析《血缘与地缘》时先概述其首段和第二段的内容,再概括作者写这些的两个目的,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D.《乡土中国》在论述方式上通常纵横交错,纵的是观点及论证的层层分析和深入,横的是对事实与案例的综合与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土中国》用统一的社会功能学派的理论对中国乡土社会各个文化层面的现象作规律性的阐释,全书有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础。
B.《乡土中国》在论述时有时往往横的方面展开较多,读者把握不住纵向的理论推进,不对文章前后观照就会影响对内容的理解。
C.在乡土社会里,“讼”的发生是礼治的衰落和教化的失败,因为乡土社会里每个人心里都有潜移默化的守规则意识。
D.《乡土中国》一书,结合中国乡土社会的特质,引入西方现代社会的一系列制度,对推进中国乡村社会的现代化有积极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植物王国中,苔藓可以说是不起眼的小矮人,一不留神就会被我们踩在脚下。从寒冷的极地到炎热的赤道,从寸草不生的沙漠到生机盎然的绿洲,从人烟稀少的原始森林到人口稠密的都市,在土壤、岩石壁、树干、台阶或混凝土壁上,我们都能发现苔藓的身影。
与常见的乔木、灌木和草本相比,苔藓非常矮小,一般只有几毫米至几厘米高。由于无法合成木质素,所以苔藓不能形成维管束(我们可以把维管束想象为植物体内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方便将水分和养分快速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缺乏维管束的苔藓,其水分和养分运输都受到限制,苔藓只能通过茎和叶从大气沉降和生长基质等外界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这也就是苔藓“长不高”的主要原因。清代诗人袁枚在《苔》中形容“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中提到的“苔花”其实不是真正的花,而是苔藓的孢蒴,其大小如米粒一般。孢蒴里的孢子成熟后,可以借助风的力量将孢子带向更远的地方,从而开辟新领地。
正因为苔藓植物矮小又没有鲜艳的花朵,所以容易被忽视,其实苔藓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作用。
苔藓是地球上重要的初级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生成多糖类物质满足自身生长需要。同时,苔藓的植株排列紧密,叶片之间具有良好的毛细结构,其毛细作用易吸附空气中的降尘,增加成土物质来源。
此外,苔藓结皮中菌丝的渗透会导致岩石逐渐裂解,并且苔藓能够分泌碳酸酐酶和草酸等物质,从而对岩石产生化学溶蚀作用,促进岩石风化,加快土壤形成速率。土壤的形成能够为其他高等植物提供生长环境,因此苔藓是其他植物生长的开路先锋。也正因为苔藓是拓荒者,所以苔藓在陆地上广泛分布。
苔藓一般生长在环境较好且人为活动干扰少的地方,苔藓植物体小,但相对表面积较大,存在大量的阳离子交换点,能吸收其体表水中的矿质元素,因此苔藓对环境重金属的反应敏感强度是种子植物的10倍左右。
苔藓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根,只有假根。假根是其附生在土壤、岩石和树干等的重要结构,但假根并不能从附生的生长基质中吸收养分,因此其生长的营养物质主要靠大气直接提供。所以苔藓组织的氮含量可以反映大气氮沉降的水平和变化。苔藓组织氮含量越高反映其所在的生长地的大气氮沉降水平也越高。
苔藓可以从雨水甚至雾中吸收水分,并储存多余的雨水。水源充足时,苔藓可以像海绵一样吸收自身体重20余倍的水分,成为一个“蓄水池”,而缺乏水源时,苔藓可以通过减少蒸发维持自身水分的平衡。因苔藓能在几秒钟内快速吸水并且吸水量很大,所以苔藓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冲降雨对土壤的冲刷,从而减少土壤侵蚀。苔藓维持自身水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其生长基质水分稳定,因此苔藓也是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的庇护所,并能为它们提供食物。
苔藓物种丰富、功能多样、日常养护简单,因此苔藓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微景观构造和园林园艺设计。古代也时常有文人雅士用诗句描写苔藓,比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代诗人贾岛在《寄华山僧》中写的“苔藓嵌岩所,依稀有径通”。
苔藓植株矮小,若想观赏这些小可爱,以后出门不妨随身携带一个放大镜和一瓶矿泉水。干燥状态和吸水状态的苔藓都值得一看。欣赏之余,请不要随意采摘野外的苔藓,这些小矮人是很脆弱的。保护生态环境,从呵护每个微小的生命做起!
(摘编自肖露梅《“小矮人”苔藓如何发挥“大用途”》)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苔藓缺乏维管束,不能合成木质素,只能从外在环境中吸收水分、汲取养分,因而普遍长得不高。
B.清代诗人袁枚诗中有“苔花如米小”之说,“苔花”含有苔藓的孢子,孢子可以随风分散,孕育新生命。
C.苔藓能分泌碳酸酐酶和草酸等物质,对岩石产生化学溶蚀作用,促进岩石风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环境。
D.苔藓植物对自然界有重要作用,它们的生存意志顽强,但生命又很脆弱,需要我们用心呵护。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苔藓一般生长在环境幽静且人为活动少的地方,越偏僻的地方,环境越好,苔藓就生长得越多。
展开余下试题
B.苔藓能在短时间内大量而快速地吸收水分,在干旱时它也可以有效地找到水源,成为“蓄水池”。
C.作者引用“苔痕上阶绿”“苔藓嵌岩所”等诗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表现了人们对苔藓植物的喜爱。
D.本文语言朴实,对苔藓的介绍丰富、全面,苔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被完整地呈现出来了。
6.“小小的苔藓”到底有何大用途?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门
徐彩娥
敲门声渐渐远去。这已经是第三通了。
清幽的天幕如海,深不可测,月挣扎了好久终于浮了上来,皎白的月光泼洒了满院,鸡舍、木犁、老柿树,都浸在寒凉里。山子抬抬手臂,抻抻脖子,这才发觉浑身的零部件像生了锈的铁家伙。他在院里站得太久,冻木了。
他其实很想立马打开大门。平常日子,他家的大门总是敞开着的。除了晚上,村里的人都不习惯关大门。人出入无阻,鸡狗往来随意,不管是自家的,还是邻里的。大门洞开,就觉得家跟整个村子是连通的,人跟整个世界也是连通着的,心里敞亮得很。
这敲门声还会再来的。欠钱还债,天经地义,他也觉得盛强应当来敲这个门。毕竟他拖欠人家的两万元已经三年了。今年“五一”盛强家就要娶儿媳妇了,这钱已经算进计划里了。
本来说好过年回来就还的,外出打拼三年,爹那场病的窟窿填得差不多了,怎么也轮着人家盛哥了。想想人家也真是仗义,不沾亲不带故,一个村南一个村北,平时也没有什么来往,知道自己张不开嘴,盛哥愣是主动把两叠票子送过来,救了急,也救了命。平头百姓,积攒这点钱不容易,却任着自己用了三年,如今人家上门来了,自己连门都不敢开,唉……
山子不觉流下泪来。除了爹大病那年,他好久好久没有流泪了。他觉得心里好受了点。
泪真是好东西,它能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心还是软乎的。
盛强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些郁郁,有些孤单。暮色散淡,西山灰蒙蒙的阴影罩过来,盖住了所有的声息,没有人声,没有鸡飞狗跳声,整个村子像睡着了一样,静得让人心慌。家家户户的大门紧闭着,透着寒意,人与人之间也仿佛隔了万水千山。唉!他叹了口气。
这是一个小时前的事,盛强第三次敲响了山子家的大门,可是没有响应。又给他发了信息,院里还是没有动静,家里明明亮着灯啊,是怕自己追债吗……山子不会吧?要么就是……盛强心里“咯噔”一下。今年的蹊跷玩意儿太多了,新冠肺炎、封城、确诊、疑似、隔离、口罩、消毒……单听听这些词儿,心就一揪一揪疼得紧,胸口像给压上千斤巨石。盛强突然感到强烈的气闷,他一把揪下口罩,这远山远水天明风清之地,应该没什么事吧。但他很快又把口罩戴上了,短短几天,戴口罩出门已经成了村民的习惯,虽然大街上没有人,但光着嘴巴也有强烈的裸奔感和不安全感。
“还出去!还出去!你不见这几天街上连条狗也没,大喇叭整日喊!”
妻冷着脸。他讪讪地,不知道说什么好。
“净多事!谁都晓得不让串门子,山子又是从外面回来的。”
“山子没远走……”盛强嘟囔了一句。
“市外的回来不也得隔离吗?连累家人都不好意思出门。”
“这就是了,都一礼拜了,家里吃的怕是短了。人家年年回来给带两瓶好酒,总得去看一眼吧?”
这时,手机“叮咚”响了一声:是山子的短信息。
“盛哥,俺手机媳妇给消了毒一直搁在厢房,才看到信息。你搁门口的菜俺拎回了,真新鲜,够吃一礼拜的了。谢谢哥,总是救俺急!”
盛强不由自主笑了一下。他的心安了好些。
隔了一会儿,又是“叮咚”一声:“听说俺乘的那趟车查出个疑似,虽说村里没知道的,这阵儿家里人都不能出门。两万元现金俺早就备好了,等满了14天……不,24天,要么一个月,俺消了毒给哥送过去。俺知道哥不为这个……是俺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对不住哥……”
盛强的眼睛湿润了。
他的心里突然敞亮起来。他透过窗户,定定地看着那轮爬上树梢的月亮,它正用柔光洗刷着大地上的尘垢。家家开门的日子不会远了。
山子也一样。有一条通衢大道一直伸到他的心底,洒满水一样的纯净月光。
开门是通透畅达,关门何尝不是体贴温暖。
只要心门不关,这世界就是连通的,人间就是繁盛的。
(选自《小小说月刊》)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的标题是“门”,“门”是小说的线索,贯穿整篇文章,且具有多重含义,既指山子家的院门,也指人与人之间的心门。
B. 小说第四段通过山子的内心独白插入盛强主动借钱让山子给父亲治病的往事,从侧面塑造盛强善良、脸皮薄的人物形象。
C. 小说利用误会设置情节,山子以为盛强敲门是为了追债,盛强担心山子隔离缺吃的,山子的短信让误会解除,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 小说以现实生活中新冠肺炎的疫情作为背景,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选取疫情之下的生活小事,展现了世间的人情冷暖。
8. 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作用。(6分)
9. 小说分别从山子和盛强的角度叙述故事,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解缙,字大绅,吉水人。父开,太祖尝召见论元事,欲官之,辞去。缙幼颖敏,洪武二十一年举进士,授中书庶吉士,甚见爱重,常侍帝前。一日,帝在大庖西室,谕缙:“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 缙即日上封事万言,书奏,帝称其才。缙尝入兵部索皂隶,语嫚。尚书沈缙以闻。帝曰:“缙以冗散自恣耶?”命改为御史。韩国公李善长得罪死,缙郎中王国用草疏白其冤。又为同官夏长文草疏,劾都御史袁泰。泰深衔之。时近臣父皆得入觐。缙父开至,帝谓曰:“大器晚成,若以而子归,益令进学,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归八年,太祖崩,缙入临京师。有司劾缙违诏旨,且母丧未葬,父年九十,不当舍以行。谪河州卫吏。缙少登朝,才高,任事直前,表里洞达。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又以定储议,为汉王 高煦所忌,遂致败。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邱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颌之。太子遂定。高煦由是深恨缙。会大发兵讨安南,缙谏,不听。卒平之,置郡县。而太子既立,又时时失帝意。高煦宠益隆,礼秩逾嫡。缙又谏曰:“是启争也,不可。”帝怒,谓其离间骨肉,恩礼浸衰。永乐八年缙奏事入京值帝北征缙谒皇太子而还汉王言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帝震怒。缙时方偕检讨王偁道广东,览山川,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奏至,逮缙下诏狱,拷掠备至。十三年,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帝见缙姓名曰:“缙犹在耶?”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年四十七。籍其家,妻子宗族徙辽东。正统元年八月,诏还所籍家产。成化元年,复缙官,赠朝议大夫。始缙言汉王及安南事得祸,后高煦以叛诛。安南数反,置吏未久,复弃去。悉如缙言。
(节选自《明史·列传三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乐八年/缙奏事/入京值/帝北征/缙谒皇太子而还/汉王言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
B.永乐八年/缙奏事入京/值帝北征/缙谒皇太子而还/汉王言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
C.永乐八年/缙奏事入京/值帝北征/缙谒皇太子而还/汉王言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
展开余下试题
D.永乐八年/缙奏事入京/值帝北征/缙谒皇太子而还/汉王言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吉士,明、清官名。采《书》“庶常吉士”之义,改称为庶吉士。永乐后专属翰林院,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
B.皂隶,指旧时衙门里失去人身自由的奴隶。如《儒林外史》第八回:“皂隶若取那轻的,就知他得了钱了。”
C.安南,古时的“安南”指的是现今的越南。唐朝在南越设安南都护府,“安南”的名称由此而来。
D.诏狱,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明代的锦衣卫就是诏狱的一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缙自小聪颖,深受器重。他在洪武二十一年考中进士,被授为中书庶吉士,向太祖上万言书,太祖大为赞赏。
B.解缙为人正直,好打抱不平。李善长获罪致死,他代王国用草疏辩白冤情,又为同僚夏长文草疏弹劾都御史袁泰。
C.解缙勇于担当,敢于谏诤。在立储的事情上,他与皇帝意见不合,坚持己见,既得罪了汉王朱高煦,又惹怒皇帝,恩宠渐衰。
D.解缙有远见卓识,洞悉表里。他反对出兵安南,劝谏皇帝不能宠溺朱高煦,后高煦叛乱被诛,安南屡次造反,官吏弃官而去,都印证了解缙的预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谓曰:“大器晚成,若以而子归,益令进学,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5分)
(2)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又以定储议,为汉王高照所忌,遂致败。(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①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②、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④,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⑤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⑥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①同官王正之:据楼钥《攻婉集》卷九十九《王正之墓志铭》,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②消:经受。③落红:落花。④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⑤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⑥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继承了《离骚》中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手法,并且贯穿全篇,构成了整体的象征意蕴。
B.这首词多用反问,下阙反问句“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中的“君”指的是同官王正之。
C.这首词与李清照的《一剪梅》都写到了“闲愁”,但它们所表达的“闲愁”却是大相径庭。
D.本词词尾运用“斜阳”“烟柳”等常见意象,以景结情,委婉含蓄地折射出词人复杂的心境。
15.罗大经《鹤林玉露》云此词:“词意殊怨。”请结合全词,分析此词为何会流露出怨怼的情绪。(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生活现象来说明少量的水连杯子都托不起。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反问的语句责问统治者为什么要极尽搜刮而使用时不懂得珍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被选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太阳神鸟金饰来自于三千年前的古蜀国。它从泥土中被______地翻找出来,只有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才能欣赏到这件______的国宝。它不过手掌大小,整体呈圆形,上面的图案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由四只首尾相连的飞鸟构成,朝逆时针方向飞行。这四只飞鸟缠绕着12条弧形齿状芒饰,像是顺时针旋转着的太阳。两层图案均采用镂空的方式呈现,如同一幅______的现代剪纸作品,令人联想起“金乌负日”的魅力传说。太阳神乌金饰为什么能从众多国宝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呢?它造型精练,构图严谨,极富美感,具有较好的徽识特征。它有追求光明、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______了中国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波三折 独占鳌头 匠心独运 体现
B.一波三折 举世无双 独树一帜 实现
C.大费周折 举世无双 匠心独运 体现
D.大费周折 独占鳌头 独树一帜 实现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四只飞鸟缠绕着的,是12条弧形齿状芒饰,像是顺时针旋转着的太阳。
B.这四只飞鸟环绕着12条弧形齿状芒饰,像是顺时针旋转着的太阳。
C.被这四只飞鸟缠绕着12条弧形齿状芒饰,像是顺时针旋转着的太阳。
D.被这四只飞鸟环绕着的12条弧形齿状芒饰,像是顺时针旋转着的太阳。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金乌负日”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从某种意义上说,“说”就是做,说到就要行动,实践证明一切。
B.还有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C.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
D.“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河南特大暴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副热带高压气团相较往年向北偏移了一些,形成了一股东南风,一个原本在沿海的低涡,被吹到了河南。低涡有个特点,___①___,从而可能造成降雨。而低涡在河南,就是吸收了太多的水汽,才降下了暴雨。那这么多的水汽是打哪来的呢?台风“烟花”在海上发育,吸收了很多水汽,势力很大,___②___,所以控制不住那么多水汽。而甩出去的水汽,没了副高的阻挡,被低涡吸引,被东南风推动,蜂拥一般源源不断来到河南。水汽被吹到河南后,遇到了两个大麻烦:一是大陆高压在夏季气温高的时候,会堵在高空;二是太行山和伏牛山___③___。就这样,一个堵上面,一个堵下面,形成了降雨。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它的表达效果。(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网上热议“舒适圈”这一话题。所谓舒适圈,是形容人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圈内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感到轻松自在。
上一篇:
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评估语文试题
下一篇: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四川省仁寿”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