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98  2021-11-03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8]
2021-2022学年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拓展练习 
2021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 
一、基础素养巩固
1.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天下云集响应 B.蒙故业,因遗策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而倔起阡陌之中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秦以区区之地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亡:失去
B.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北:北边的军队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揭:举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安置使有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A.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B.然后以六合为家
C.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D.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5.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下云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囊括四海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 D.①⑦/②③⑥/④/⑤
6.下列各句中与“为天下笑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请君为我倾耳听 B.尚思为国戍轮台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D.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7.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过秦论》的作者是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全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旨在指出秦的过失。
B.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
C.古时天下分九州,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包括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梁州。
D.连横: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合纵: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描写秦始皇用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过秦论》中,贾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陈涉起义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3)《过秦论》中总结秦国灭亡的原因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素养提升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浏览完整试题(节选自《过秦论》)
9.下列各项对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过秦论中》)
B.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过秦论中》)
C.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过秦论中》)
D.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过秦论中》)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朱”就是春秋时的范蠡,他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B.“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秦以外其他六国都在山东。
C.“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凉州,六国分居其他八州。
D.“七庙”指天子的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铺叙陈涉地位低,才智不足,所率人数不多,武器简陋,缺少行军用兵的谋略,意在表明由此而失败的秦朝不堪一击。
B.“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C.选文第二段将陈涉与山东诸国对比,突出陈涉之微与九国之强,然而他们与秦相抗,成败结果出人意料、引人深思。
D.选文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目的是劝谏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13.选文第二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有什么作用?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至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注】,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
是时,匈奴强,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梁王胜堕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贾生之死,年三十三矣。
(节选自《汉书•列传十八》)
【注】 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釐,祭祀用过的肉。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B.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C.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D.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家”,指“诸子”,先秦时期的各学派。
B.“博士”,旧时指称某些从事服务行业的人。
C.“正朔”,一年的第一天。古代改朝换代,要改定正朔。
D.“国”,指诸侯或诸侯王的封地。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南郡太守吴公很赏识贾谊的才学,于是就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后来又推荐他到朝中做官。
B.贾谊刚到朝中为官时,就显示了非凡的才能,这时大家都感到不如贾谊,孝文帝也很喜欢他。
C.贾谊被任命为长沙王太傅,向孝文帝辞行后就向长沙出发。到了长沙,看到此处环境如此恶劣,心情也压抑起来。
D.贾谊被征召到京城后,成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最终也未被孝文帝采纳。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2)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18.贾谊给孝文帝提了哪些改革建议?
【参考译文】
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够背诵诗书和会写文章在当地闻名。河南郡守吴公听说他才学优异,把他召到门下,非常器重他。汉文帝即位之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且)过去与李斯是同乡,(还)曾经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征召他做廷尉。作为廷尉的吴公于是推荐说贾谊年纪虽小,但非常精通诸子百家之书。汉文帝就召贾谊做了博士。
这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是最年轻的。汉文帝每次下令讨论的问题布置下来,年长的博士们不能说出什么,而贾谊(却)能够一一回答,并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他们的意思。博士们于是认为贾谊才能出众。汉文帝喜欢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提升到太中大夫。


展开余下试题贾谊认为汉朝建立二十多年了,国家太平和洽,应当改订历法,改变车马服饰的颜色,订立法令制度,确定官职名称,振兴礼乐。于是起草了各项仪式的法度,车马服饰的颜色用黄色,官印数字用“五”,确定官职名称,全部改变旧制,贾谊上奏皇上。汉文帝刚刚登上帝位,为人做事谦逊谨慎,(所以这些法令)并未及时实行。然而所更改的各项法令,以及让诸侯都住到自己的封国里去,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出的。于是汉文帝与大臣商议,让贾谊担任公卿的职位。绛侯、灌侯、东阳侯、冯敬这些人嫉妒贾谊,就诋毁说:“洛阳这个少年,年纪轻轻,学识浅薄,一心想独揽大权,给许多事情造成混乱。”由于这些原因,汉文帝后来也疏远了贾谊,不采纳他的意见,让他做长沙王太傅。
贾谊辞别皇帝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因为是被贬离开,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时,写了一篇赋凭吊屈原。屈原,是楚国的一位贤明的臣子,遭受谗言而被放逐,写了《离骚赋》,他在篇末写道:“算了吧!国家无人,没有了解我的。”于是自己投江而死。贾谊追念伤悼他,因此以屈原自喻。
一年多以后,汉文帝想念贾谊,征召他回京城长安。贾谊到了,进入朝廷求见,汉文帝正在承受神灵的降福,坐在宣室里接见贾谊。汉文帝因对鬼神之事有所感触,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原本。贾谊详细地讲述了其中的道理。一直谈到深夜,汉文帝听得不觉移坐到席的前端。谈论完了,汉文帝说:“我很久没看到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他了,今天看来,还比不上他啊。”于是任命贾谊做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又喜欢读书,所以叫贾谊做他的老师,他多次向贾谊请教成败得失。
这一时期,匈奴强盛,常常侵犯汉朝边疆。汉朝刚刚建立,法规制度粗疏而不严明。诸侯王超越本身的权力范围,占据的土地超过古代制度的规定,淮南王、济北王都因为谋反而被诛灭。贾谊多次上疏陈述政事,他的意见大多是想改变和建立新制度。
汉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是汉文帝不肯听从。
梁王刘胜坠马而死,贾谊感伤自己作为太傅失了职,常常哭泣,过了一年多,也死了。贾谊死时,年仅三十三岁。
(三)语言表达
19.下面是一篇文章的摘要,请你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3个关键词。
《过秦论》述写了秦很多罪过,但最重要的一条应是“焚书坑儒”,残暴地毁灭了和谐文化。汉代则吸取秦朝速亡的历史教训,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及选用贤才,大兴和谐文化,实现了近五百年的统治。唐朝的繁荣昌盛,与隋朝实行科举制度密切相关,和谐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使封建统治延续了长达一千多年。
20.《过秦论》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请结合这一主旨,为下面对联写出下联。(4分)
上联:攻守已变不思变,江山焉能自保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C项,“从”同“纵”。
2.答案:D
解析:D项,古义: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即山东省。
3.答案:B
解析:B项,北:败逃,这里指败逃的军队。
4.答案:D
解析:D项,与例句均为连词,表目的,来。A项,介词,用。B项,介词,把。C项,介词,凭借。
5.答案:D
解析:依次为: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名词活
6.答案:C
解析:例句和C选项都是被动句。
7.答案:D
解析:D项,把“连横”改为“合纵”,把“合纵”改为“连横”。
8.答案:(1)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2)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9.答案:D
解析:画线句子中“其道不易”“其政不改”结构相同,应分别断开;“其”是代词,指的是“秦”,因此“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后应断开,根据这些信息可推知句子的大意应为: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它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根据句意可正确断句。句子加标点为: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10.答案:C
解析:C项,“秦居凉州”不正确,应为“秦居雍州”。
11.答案;A
解析:A项,“缺少行军用兵的谋略”不正确,选文第一段并未铺叙陈涉缺少行军用兵的谋略。
12.答案:(1)然而陈涉(不过)是个用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扇的贫家子弟,是个替人种田帮工的下层百姓,又是个被征发的人。
(2)假使让崤山以东的六国跟陈涉量量长短,比比大小,较量一下权势和力量,就不能相提并论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瓮牖绳枢”,用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扇;“氓隶”,下层百姓;“迁徙”,被征发戍边。(2)“度长絜大”,量量长短,比比大小;“比权量力”,较量一下权势和力量;“同年而语”,相提并论。
13.答案:对比论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①身份地位;②军队的素质数量、装备;③才能及作战谋略。作用:通过对比,体现出仁政仁义的重要性,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最后顺势提出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
14.答案:C
解析:“制度”为名词,作“疏阔”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B、D两项;“地”为名词,作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A项。
15.答案:B
解析:B项,博士:古代学官名。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文帝置一经博士。
16.答案:C
解析:C项,“到了长沙,看到此处环境如此恶劣”错,原文是“闻长沙卑湿”,是还未到。
17.答案:(1)汉文帝即位之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且)过去与李斯是同乡,(还)曾经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征召他做廷尉。
(2)屈原,是楚国的一位贤明的臣子,遭受谗言而被放逐,写了《离骚赋》,他在篇末写道:“算了吧!国家无人,没有了解我的。”
18.答案:①修正历法,②变易服色,③制定法令制度,④确立官职名称,⑤振兴礼乐。
19.答案:和谐文化 历史教训 繁荣昌盛
解析:提取关键词实质上就是压缩语段,寻找主要信息,所以,解此类题的方法完全可以参考、借鉴解压缩题的方法。很显然,这个语段的话题是和谐文化问题,所以,“和谐文化”这个词就是我们在答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文段通过正反事例告诉我们构建和谐文化的必要性,这样,我们就又可以找出另外两个关键词——“历史教训”“繁荣昌盛”。
20.答案:仁义该施未曾施,王朝果真瓦解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2021-2022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