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既然“意境”并不只是对抒情作品的一种特殊要求,它也完全适合于叙事作品,那么很自然地就没有理由再把“情景交融”视为艺术表现的极致和理想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得更多的、最推崇的也并不是“情景交融”“妙合无垠”这类比较笼统或模糊的批评标准,而是“真实”“自然”,并以之作为衡量文学作品是否有意境与是否有价值的主要依据。他所说的“真”与“自然”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必须达到高度的真实性。“词人之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 就是说,作家要创作出具有真实性的作品,就必须真诚。既要如实反映自然和社会人生,写出生活本身的客观真相,描画时代之情状;同时又必须写出真感情,即传达出作家自己“精力弥满”的真性情。其次,真与自然,在艺术形式上要求作家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必须鲜明生动,“其辞如脱口而出”,毫无娇柔妆束之态;要求艺术形象必须鲜明、具体、逼真、传神;文学语言必须浑然天成、不假雕饰。这与中国古典美学中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反对雕章琢句的思想有着显而易见的直接联系。 (摘编自张天曦《论王国维意境说的理论意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虽然姜白石和周草窗的一些词句也能空虚衬托实景,而就渲染的境象来说,则是唐人绝句更为高绝。 B. 中国人爱在山水中设置一所空亭,体现出中国人艺术心灵和宇宙意象互摄互入、互映互现的境界。 C. 杜甫和李太白的诗歌都高、深、大,但是太白的情调偏向于宇宙境象的高和大,不如杜甫更有表现力。 D. 王国维进一步揭示了意境类型特点,“意境”也适合于叙事作品,并不只是对抒情作品的特殊要求。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诗词文章中着重空中点染、抟虚成实的表现方法,使绘画、书法里都表现着同样的意境结构。 B. 王维创造意境的手法能使“在远者近”,代表着中国人在空虚中创现生命的流行与氤氲的气韵。 C. 刘熙载和叶梦得在评价杜甫诗歌时,都运用了夸张与比喻,高度赞美了杜诗的深度、高度与阔度。 D. 作家真诚地反映自然和社会人生,传达出自我内心真感情,唯此就能创作出具有真实性的作品。 3. 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王国维衡量作品是否有意境与有价值的依据的一项是(3分) A.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B.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C. 词虽不分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为客,说景即是说情。 D. 情与景汇,意与象通。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杜甫《登高》一诗艺术意境高、大、深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6分) 文本一: 猪嗷嗷叫(节选) 李司平 (被丈夫李发顺殴打后,玉旺离家出走) 玉旺走丢的第十天。玉旺走丢后的搜寻工作在搜寻十二天无果后宣告结束,玉旺成为失踪人口。李发康是躺在病床上被当做问题干部处理的:扶贫的母猪丢了,是工作的错误;处理基层问题的时候用不当的手段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是严重的工作错误。数错加在一起,他成为特别严重的、可以作为其他干部引以为戒的反面典型。革去公职——当李发康听到县上给自己的处理意见的时候,李发康瞬间释然:“唉!”长舒一气:“就这样吧!”期间,发顺率领的老岩和二黑三人无赖队伍从乡上到县上再到市上,闹遍了所有他们认为可以管到这件事情的部门。以至于从乡上到县上再到市上的各个部门都一致认为——此人,无赖。避之不及。 卸去公职之后的李发康倍感轻松,他要离开这个地方。插手别人的家事从而导致别人媳妇跑丢了,他已背负着千夫所指的罪名,解释不清,不可说服。当李发康身无一物坐上离开的客车的时候,那个消失数月音讯全无的玉旺从山里回来了。嗯,没说错!那个跑进山林里失踪数月的玉旺,那个千余人搜寻而不见的玉旺回来了。一同和玉旺回来的还有那头所谓的建档立卡母猪种以及母猪身后跟着的一群小猪崽。母猪嗷嗷嗷,小猪呀呀呀,被玉旺赶着穿村而过。这一天,村里的人打开大门,玉旺和猪回来,像战士凯旋。 “玉旺不是死在山上了吗?怎么回来了?” “怎么还赶着猪回来了?还有一群小猪崽子。” “那群小猪崽是小野猪呢!” “不是,玉旺不是死了吗?怎么又回来了?”问题又回到原点。 玉旺和猪继续在村中穿行,一路走,背后跟着的人越来越多,都想看一看这个失踪在林中数月的女人。玉旺赶着猪回到家中的时候,发顺刚打包好行李,他准备到省里去上访。大门开,见玉旺进门,发顺一愣,接着一惊:“啊!你不是死了吗?”赶进院子里的猪嗷嗷叫,见玉旺不回话,发顺大声吼道:“你不是死了吗?怎么回来了,没死成?”玉旺的嘴嘟囔了几下,发声:“李……李发康……在哪?”见玉旺回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问李发康,发顺愤愤:“李发康都差点把你害死了,你还跟我提他?”发顺又挥手,欲打玉旺。 不过这次发顺失算了。“啪!”玉旺响亮的一耳光抽在发顺脸上。挨了一巴掌的发顺发着懵捂着脸向后退却:“这疯婆娘,真的疯了!”天旋地转,天旋地转,这里的天旋地转指的是发顺在捂着脸的瞬间看到门外嘻笑的人群。这当然很让人没面,发顺在此时酸软,瘫在地上。世界仿佛倒置,然后变了个色。 “李……发康……”从山中归来的玉旺变得强硬,但是依旧痴傻。不过人们改变了说法,玉旺这是淳朴的无害。玉旺吆喝着从山中带回来的猪群,沿着山路走,最终被林海淹没。 列车向东走,驶出南高原,革去职务的李发康在车上。换个环境也许是种逃离,而逃离偶尔是逃命。列车向东走,李发康的电话响,接通,乡长兰正义的声音:“发康啊!误会啊!误会,发顺家媳妇回来了,建档立卡猪也回来了!”
展开余下试题李发康并不惊讶:“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兰正义:“我们乡里和县上已经更正了对你的处理,你可以回来了!” “……”电话那头李发康不作声。 兰正义接着说:“发顺媳妇回来,带回来建档立卡猪,还领回来一窝嗷嗷叫的野猪杂交崽子。乡上准备在村里建立一个野猪杂交的示范基地。” “……”李发康还是不作声。 兰正义接着说:“回来吧!村里的工作需要你!” “嘟……嘟……嘟……”电话忙音,李发康挂断电话,列车驶出高原。 “唉,累了!结束了!”李发康自言自语,倚着车窗,睡去。 现在,我经常在电话里喊李发康:“嘿,倒霉蛋!” 他回:“滚!说人话!” 我:“爸!” 他现在在沿海的某个城市的建筑工地,有时候扎钢筋,多数时候扛水泥,累得嗷嗷叫。 我:“爸,村里的野猪养殖场弄起来了!村里的人都顺利脱贫了。” 我爸李发康:“那就好,现在国家政策那么好,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我接着:“玉旺养殖场的每一头猪,都是我爸!” 玉旺管养殖场的每一头猪,都叫做李发康。 文本二: 中国当代作家、原文化部长王蒙先生看完《猪嗷嗷叫》后,于2019年4月29日清晨给《小说选刊》主编徐坤发来微信。微信内容如下:“徐坤文友安好,如你们所说‘嗷嗷叫’是奇文,李司平是怪杰也。告诉我们,脱贫不但是民生工程,更是人心人性文化大举动,牵扯到移风易俗,农村建设,工作作风,乡村党建。开始看起来心怦怦然,无赖无奈,难救难帮,洋相比待宰的猪还令人哭笑不得。天啊。猪至少不会诬赖他人。结尾处的华丽转身,令我雀跃欢呼,一下子,唐代传奇,聊斋志异,欧·亨利,浪漫游仙,拉美魔幻,道法自然,中外荤素全席都上来了。尤其是神秘的女主人公玉旺,一个嘴巴扇得万民欢呼,一群猪都名叫李发康,并且出来个‘我’,管发康叫爸。我都想找个主儿哭爹了……祝贺你才主选刊之政,便如此精彩,天助徐坤!俺们都嗷嗷叫咧!”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发康从定性为“问题干部”到更正处理并希望他回归,体现了农村基层工作的复杂性。 B.小说反映了农村的一些落后现象,如发顺三人无赖队伍无理取闹,淳朴的玉旺被家暴。 C.得知自己被革去公职,李发康表现出释然和轻松,这说明他早有辞职离开此地的打算。 D.失踪数月的玉旺回来后,丈夫从惊讶到责骂甚至挥手要打,体现了对玉旺的漠不关心。 7.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语言富有特色,短句活泼灵动,特色词语“建档立卡”“扶贫母猪”等虽陌生却不妨碍阅读。 B. 小说以贫困山村脱贫致富为背景,以玉旺的行踪为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清晰,情节曲折,构思精巧。 C. 小说描写发康时,既有语言、动作等正面描写,又有借他人之口的侧面描写,正侧结合塑造人物形象。 D. 小说综合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既有利于故事的客观完整,又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8. 两则文本多次提到“嗷嗷叫”,请概括“嗷嗷叫”的丰富意蕴。(4分) 9. 如何理解文本二所评价的“‘嗷嗷叫’是奇文”?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Ⅰ(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0分) 文本一: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历右拾遺、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 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喑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已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乾元中,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日:“《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代宗时,缙为宰相,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缙曰:“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缙自有传。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 文本二: 右丞崛起开元、天宝之间,才华炳焕,笼罩一时;而又天机清妙,与物无竞,举人事之升沉得失,不以胶滞其中。故其为诗,真趣洋溢,脱弃凡近,丽而不失之浮,乐而不流于荡。 (节选自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B.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C.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D.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进士擢第,科举考试及第。文中指王维参加科举殿试并及第。 B. 服阕,古人守丧期间穿孝服,丧期满后脱下孝服。也称除服。 C. 昆仲,指称呼他人为兄弟的敬词。年长日昆,次之日仲。 D. 豪右,有钱有势的家族和大户。一般家住右边,故称豪右。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安禄山攻陷京城,王维没追上朝廷出逃的队伍被俘虏,叛军逼迫他接受伪官,王维服药诈称哑疾躲避。 B. 王维以诗名著称,书画更是极其神妙,非一般画手所能及;在音律上的造诣,也令人佩服他的精思。 C. 王维兄弟都信佛,平时吃蔬菜不吃荤,到晚年不穿有花纹的衣服;退朝焚香独坐、专心诵经,妻死三十年后不再娶。 D. 唐代宗仰慕王维诗文,让王缙进献。于是王缙在内外亲朋好友间相互搜集,汇编了王维诗文四百多篇。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4分) (2)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