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92  2021-11-1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2021年10月月考考试
高二年段语文学科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19分)
材料一:
庄子说:“虚室生白。”又说:“唯道集虚。”中国诗词文章里都着重这空中点染、抟虚成实的表现方法,使诗境、词境里面有空间、有荡漾,和中国画面具有着同样的意境结构。
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里,表现着同样的意境结构,代表着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盛唐王、孟派的诗固多空花水月的禅境;北宋人词空中荡漾,绵渺无际;就是南宋词人姜白石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周草窗的“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也能以空虚衬托实景,墨气所射,四表无穷。但就它渲染的境象说,还是不及唐人绝句能“无字处皆其意”,更为高绝。中国人对“道”的体验,是“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唯道集虚,体用不二,这构成中国人的生命情调和艺术意境的实相。
王船山(王夫之)说:“工部(杜甫)之工在即物深致,无细不章。右丞(王维)之妙,在广摄四旁,圜中自显。”又说:“右丞妙手能使在远者近,抟虚成实,则心自旁灵,形自当位。”这话极有意思。“心自旁灵”表现于“墨气所射,四表无穷”;“形自当位”,是“咫尺有万里之势”。“广摄四旁,圜中自显”,“使在远者近,抟虚成实”,这正是大画家大诗人王维创造意境的手法,代表着中国人于空虚中创现生命的流行、氤氲的气韵。
中国人爱在山水中设置空亭一所。戴醇士说:“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一座空亭竟成为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和山川精神聚积的处所。倪云林每画山水,多置空亭,他有“亭下不逢人,夕阳澹秋影”的名句。张宣题倪画《溪亭山色图》诗云:“石滑岩前雨,泉香树杪风,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苏东坡《涵虚亭》诗云:“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唯道集虚,中国建筑也表现着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空寂中生气流行,鸢飞鱼跃,是中国人艺术心灵与宇宙意象“两镜相入”互摄互映的华严境界。艺术的境界,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
艺术的意境有它的深度、高度、阔度。杜甫诗的高、大、深,俱不可及。“吐弃到人所不能吐弃为高,含茹到人所不能含茹为大,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为深。”(刘熙载评杜甫诗语)叶梦得《石林诗话》里也说:“禅家有三种语,老杜诗亦然。如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为函盖乾坤语。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为随波逐浪语。百年地僻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为截断众流语。”函盖乾坤是大,随波逐浪是深,截断众流是高。李太白的诗也具有这高、深、大。但太白的情调较偏向于宇宙境象的大和高。太白登华山落雁峰,说:“此山最高,呼吸之气,想通帝座,恨不携谢朓惊人句来,搔首问青天耳!”(唐语林)杜甫则“直取性情真”(杜甫诗句),他更能以深情掘发人性的深度,他具有但丁的沉着的热情和歌德的具体表现力。
李、杜境界的高、深、大,王维的静远空灵,都植根于一个活跃的、至动而有韵律的心灵。承继这心灵,是我们深衷的喜悦。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材料二:
王国维对“情”与“景”的具体解释以及对意境类型特点的进一步揭示不仅与前人有了重大区别,而且也内在地包含着把传统审美理想引向瓦解的逻辑可能性。他冲破古典诗学狭隘的理论疆界,把本来是从抒情诗中产生的“意境”概念进一步引申到叙事作品中:“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


浏览完整试题既然“意境”并不只是对抒情作品的一种特殊要求,它也完全适合于叙事作品,那么很自然地就没有理由再把“情景交融”视为艺术表现的极致和理想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得更多的、最推崇的也并不是“情景交融”“妙合无垠”这类比较笼统或模糊的批评标准,而是“真实”“自然”,并以之作为衡量文学作品是否有意境与是否有价值的主要依据。他所说的“真”与“自然”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必须达到高度的真实性。“词人之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 就是说,作家要创作出具有真实性的作品,就必须真诚。既要如实反映自然和社会人生,写出生活本身的客观真相,描画时代之情状;同时又必须写出真感情,即传达出作家自己“精力弥满”的真性情。其次,真与自然,在艺术形式上要求作家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必须鲜明生动,“其辞如脱口而出”,毫无娇柔妆束之态;要求艺术形象必须鲜明、具体、逼真、传神;文学语言必须浑然天成、不假雕饰。这与中国古典美学中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反对雕章琢句的思想有着显而易见的直接联系。
(摘编自张天曦《论王国维意境说的理论意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虽然姜白石和周草窗的一些词句也能空虚衬托实景,而就渲染的境象来说,则是唐人绝句更为高绝。
B. 中国人爱在山水中设置一所空亭,体现出中国人艺术心灵和宇宙意象互摄互入、互映互现的境界。
C. 杜甫和李太白的诗歌都高、深、大,但是太白的情调偏向于宇宙境象的高和大,不如杜甫更有表现力。
D. 王国维进一步揭示了意境类型特点,“意境”也适合于叙事作品,并不只是对抒情作品的特殊要求。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诗词文章中着重空中点染、抟虚成实的表现方法,使绘画、书法里都表现着同样的意境结构。
B. 王维创造意境的手法能使“在远者近”,代表着中国人在空虚中创现生命的流行与氤氲的气韵。
C. 刘熙载和叶梦得在评价杜甫诗歌时,都运用了夸张与比喻,高度赞美了杜诗的深度、高度与阔度。
D. 作家真诚地反映自然和社会人生,传达出自我内心真感情,唯此就能创作出具有真实性的作品。
3. 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王国维衡量作品是否有意境与有价值的依据的一项是(3分)
A.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B.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C. 词虽不分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为客,说景即是说情。
D. 情与景汇,意与象通。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杜甫《登高》一诗艺术意境高、大、深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6分)
文本一:
猪嗷嗷叫(节选)
李司平
(被丈夫李发顺殴打后,玉旺离家出走)
玉旺走丢的第十天。玉旺走丢后的搜寻工作在搜寻十二天无果后宣告结束,玉旺成为失踪人口。李发康是躺在病床上被当做问题干部处理的:扶贫的母猪丢了,是工作的错误;处理基层问题的时候用不当的手段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是严重的工作错误。数错加在一起,他成为特别严重的、可以作为其他干部引以为戒的反面典型。革去公职——当李发康听到县上给自己的处理意见的时候,李发康瞬间释然:“唉!”长舒一气:“就这样吧!”期间,发顺率领的老岩和二黑三人无赖队伍从乡上到县上再到市上,闹遍了所有他们认为可以管到这件事情的部门。以至于从乡上到县上再到市上的各个部门都一致认为——此人,无赖。避之不及。
卸去公职之后的李发康倍感轻松,他要离开这个地方。插手别人的家事从而导致别人媳妇跑丢了,他已背负着千夫所指的罪名,解释不清,不可说服。当李发康身无一物坐上离开的客车的时候,那个消失数月音讯全无的玉旺从山里回来了。嗯,没说错!那个跑进山林里失踪数月的玉旺,那个千余人搜寻而不见的玉旺回来了。一同和玉旺回来的还有那头所谓的建档立卡母猪种以及母猪身后跟着的一群小猪崽。母猪嗷嗷嗷,小猪呀呀呀,被玉旺赶着穿村而过。这一天,村里的人打开大门,玉旺和猪回来,像战士凯旋。
“玉旺不是死在山上了吗?怎么回来了?”
“怎么还赶着猪回来了?还有一群小猪崽子。”
“那群小猪崽是小野猪呢!”
“不是,玉旺不是死了吗?怎么又回来了?”问题又回到原点。
玉旺和猪继续在村中穿行,一路走,背后跟着的人越来越多,都想看一看这个失踪在林中数月的女人。玉旺赶着猪回到家中的时候,发顺刚打包好行李,他准备到省里去上访。大门开,见玉旺进门,发顺一愣,接着一惊:“啊!你不是死了吗?”赶进院子里的猪嗷嗷叫,见玉旺不回话,发顺大声吼道:“你不是死了吗?怎么回来了,没死成?”玉旺的嘴嘟囔了几下,发声:“李……李发康……在哪?”见玉旺回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问李发康,发顺愤愤:“李发康都差点把你害死了,你还跟我提他?”发顺又挥手,欲打玉旺。
不过这次发顺失算了。“啪!”玉旺响亮的一耳光抽在发顺脸上。挨了一巴掌的发顺发着懵捂着脸向后退却:“这疯婆娘,真的疯了!”天旋地转,天旋地转,这里的天旋地转指的是发顺在捂着脸的瞬间看到门外嘻笑的人群。这当然很让人没面,发顺在此时酸软,瘫在地上。世界仿佛倒置,然后变了个色。
“李……发康……”从山中归来的玉旺变得强硬,但是依旧痴傻。不过人们改变了说法,玉旺这是淳朴的无害。玉旺吆喝着从山中带回来的猪群,沿着山路走,最终被林海淹没。
列车向东走,驶出南高原,革去职务的李发康在车上。换个环境也许是种逃离,而逃离偶尔是逃命。列车向东走,李发康的电话响,接通,乡长兰正义的声音:“发康啊!误会啊!误会,发顺家媳妇回来了,建档立卡猪也回来了!”


展开余下试题李发康并不惊讶:“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兰正义:“我们乡里和县上已经更正了对你的处理,你可以回来了!”
“……”电话那头李发康不作声。
兰正义接着说:“发顺媳妇回来,带回来建档立卡猪,还领回来一窝嗷嗷叫的野猪杂交崽子。乡上准备在村里建立一个野猪杂交的示范基地。”
“……”李发康还是不作声。
兰正义接着说:“回来吧!村里的工作需要你!”
“嘟……嘟……嘟……”电话忙音,李发康挂断电话,列车驶出高原。
“唉,累了!结束了!”李发康自言自语,倚着车窗,睡去。
现在,我经常在电话里喊李发康:“嘿,倒霉蛋!”
他回:“滚!说人话!”
我:“爸!”
他现在在沿海的某个城市的建筑工地,有时候扎钢筋,多数时候扛水泥,累得嗷嗷叫。
我:“爸,村里的野猪养殖场弄起来了!村里的人都顺利脱贫了。”
我爸李发康:“那就好,现在国家政策那么好,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我接着:“玉旺养殖场的每一头猪,都是我爸!”
玉旺管养殖场的每一头猪,都叫做李发康。
文本二:
中国当代作家、原文化部长王蒙先生看完《猪嗷嗷叫》后,于2019年4月29日清晨给《小说选刊》主编徐坤发来微信。微信内容如下:“徐坤文友安好,如你们所说‘嗷嗷叫’是奇文,李司平是怪杰也。告诉我们,脱贫不但是民生工程,更是人心人性文化大举动,牵扯到移风易俗,农村建设,工作作风,乡村党建。开始看起来心怦怦然,无赖无奈,难救难帮,洋相比待宰的猪还令人哭笑不得。天啊。猪至少不会诬赖他人。结尾处的华丽转身,令我雀跃欢呼,一下子,唐代传奇,聊斋志异,欧·亨利,浪漫游仙,拉美魔幻,道法自然,中外荤素全席都上来了。尤其是神秘的女主人公玉旺,一个嘴巴扇得万民欢呼,一群猪都名叫李发康,并且出来个‘我’,管发康叫爸。我都想找个主儿哭爹了……祝贺你才主选刊之政,便如此精彩,天助徐坤!俺们都嗷嗷叫咧!”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发康从定性为“问题干部”到更正处理并希望他回归,体现了农村基层工作的复杂性。
B.小说反映了农村的一些落后现象,如发顺三人无赖队伍无理取闹,淳朴的玉旺被家暴。
C.得知自己被革去公职,李发康表现出释然和轻松,这说明他早有辞职离开此地的打算。
D.失踪数月的玉旺回来后,丈夫从惊讶到责骂甚至挥手要打,体现了对玉旺的漠不关心。
7.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语言富有特色,短句活泼灵动,特色词语“建档立卡”“扶贫母猪”等虽陌生却不妨碍阅读。
B. 小说以贫困山村脱贫致富为背景,以玉旺的行踪为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清晰,情节曲折,构思精巧。
C. 小说描写发康时,既有语言、动作等正面描写,又有借他人之口的侧面描写,正侧结合塑造人物形象。
D. 小说综合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既有利于故事的客观完整,又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8. 两则文本多次提到“嗷嗷叫”,请概括“嗷嗷叫”的丰富意蕴。(4分)
9. 如何理解文本二所评价的“‘嗷嗷叫’是奇文”?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Ⅰ(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0分)
文本一: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历右拾遺、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
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喑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已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乾元中,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日:“《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代宗时,缙为宰相,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缙曰:“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缙自有传。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
文本二:
右丞崛起开元、天宝之间,才华炳焕,笼罩一时;而又天机清妙,与物无竞,举人事之升沉得失,不以胶滞其中。故其为诗,真趣洋溢,脱弃凡近,丽而不失之浮,乐而不流于荡。
(节选自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B.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C.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D.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进士擢第,科举考试及第。文中指王维参加科举殿试并及第。
B. 服阕,古人守丧期间穿孝服,丧期满后脱下孝服。也称除服。
C. 昆仲,指称呼他人为兄弟的敬词。年长日昆,次之日仲。
D. 豪右,有钱有势的家族和大户。一般家住右边,故称豪右。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安禄山攻陷京城,王维没追上朝廷出逃的队伍被俘虏,叛军逼迫他接受伪官,王维服药诈称哑疾躲避。
B. 王维以诗名著称,书画更是极其神妙,非一般画手所能及;在音律上的造诣,也令人佩服他的精思。
C. 王维兄弟都信佛,平时吃蔬菜不吃荤,到晚年不穿有花纹的衣服;退朝焚香独坐、专心诵经,妻死三十年后不再娶。
D. 唐代宗仰慕王维诗文,让王缙进献。于是王缙在内外亲朋好友间相互搜集,汇编了王维诗文四百多篇。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4分)
(2)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4分)


展开余下试题14. 文本二主要总结了王维诗歌的什么特色?赵殿成认为王维诗歌这种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二)文言文阅读Ⅱ(4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敏于事而慎于言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B.在止于至善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C.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D.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盘盘焉,囷囷焉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自贼者也 ②兄之不慈弟 ③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⑤吴王使之将 ⑥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A.①⑤/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③/②④/③⑥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7~18题。(9分)
二月二日①出郊
[宋]王庭理②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③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④。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二月二日:农历踏青节。②王庭理:宋代诗人,弃官筑草屋于卢溪,隐居五十年。③写此诗时,李商隐为了生计,只身远赴梓州,任职柳仲郢幕府。④亚夫营:周亚夫屯兵细柳,亚夫借指幕主的柳姓。
1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王诗先写太阳未出时,江城隐于雾中,随后天晴,雾幔卷起,云雾完全消散后露出山石。
B. 王诗颈联通过视听结合展现了春日勃勃生机,且与颔联远近结合,使写景富有层次感。
C. 李诗颈联巧用典故,暗含诗人的情感,同时也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揭示了情感变化的原因。
D. 李诗尾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新滩不理解游人的心意,这实际上与诗人的主观情感有关。
18. 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试简要概括。(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在《春江花月夜》中可见诗人张若虚孤身漂泊在外,诗中描写的明月给人的感觉也是孤单的,“ ”一句便是明证;“ ”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开满鲜花的树林闪烁着冰粒般的光芒。
(2)《老子》(第六十四章)中老子以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小时容易散失的现象为例,说明解决问题要做到: , 。
(3)《礼记•大学》中提及“ , ”,也就是说,只有达到“至善”的境界,志向才能坚定不移,志向坚定不移才能心不妄动。
(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 ”,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 ”。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9分)
曹雪芹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富贵荣华的生活,不能不说这为他日后创作《红楼梦》奠定了基础。后来遭遇变故生活贫困,过起了________的生活。在历史上曹雪芹并不出名,对于像曹雪芹这样以一部作品________的人物来说,( )毕竟,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先知道《红楼梦》,后认识曹雪芹。
曹雪芹为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写了不少诗和判词,其中大都预示了她们悲惨的命运,对于喜爱《红楼梦》的读者而言,有时真有点________。可是当前《红楼梦》在社会人群中的阅读状况令人堪忧,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被读者近年来推举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红楼梦》面世以后,曾有过几次集中的被“围观”热潮,与之相伴的学术、艺术争论也不断出现。20世纪80年代,87版电视剧《红楼梦》借助刚刚火热的电视,红遍了整个中国。在当前某个普通事件常常也能________流行起来的年代,作为经典的《红楼梦》遭冷遇、不流行、难读,只能说“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无所有 闻名于世 不堪卒读 莫名其妙
B.家徒四壁 闻名于世 不忍卒读 莫名其妙
C.家徒四壁 闻名遐迩 不堪卒读 神乎其神
D.一无所有 闻名遐迩 不忍卒读 神乎其神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坐上了被读者近年来推举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
B.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近年来坐上了被读者推举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
C.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近年来坐上了读者推荐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
D.根据相关调查,《红楼梦》登上了读者近年来推荐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
2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疑让《红楼梦》这部作品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阅读,才是今天对其最好的纪念方式。
B.人们广泛而深入地阅读《红楼梦》,无疑是今天对曹雪芹最好的纪念方式之一。
C.《红楼梦》在今天被更加广泛而深入地阅读,是纪念曹雪芹最好的方式之一。
D.今天对其最好的纪念方式,无疑就是让《红楼梦》这部作品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阅读。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四、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
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同时,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独有者。因为,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厦门”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