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77  2021-11-1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7]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级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吴颖 谢雯 李东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思想可以称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呢?我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孔子赞扬“刚毅”,曾子提倡“弘毅”。《周易集解》引干宝云:“凡勉强以进德,不必须在位也。故尧舜一日万机,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终夜不寝,颜子欲罢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合力,故曰自强不息矣。”后世的有志之士,致力于事业学问,亦莫不尽心竭力,昼夜不懈。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思想源泉。
“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这与“和同之辨”有一定联系。西周末年史伯区别了和与同,所谓和即包容不同的事物而保持一定的平衡。孔子亦说:“君子和而不同。”厚德载物有兼容并包之意,这对于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外来文化。佛教东来,被中国人民容纳;明末西学东传,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重视。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事实上是违背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基本精神。
(摘编自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材料二:
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匹夫之勇。大勇者何?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我们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礼记》有云:“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中国古人向来批评那种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忌惮、什么都不敬畏的蛮勇。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朝乾夕惕、如履薄冰。此外,在道义感召下不惧外在艰险,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也是勇者内心兼具的“无惧”与“有惧”。
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的概念。所谓“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每临大事有静气”。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
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进取锐气与沉着静气呢?中国古人提出了克己与成己的辩证工夫。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从者惊慌失措,但孔子却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孔子为何珍视这场坎坷遭遇?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


浏览完整试题中国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的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面对当前之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强劲地展现着,也进一步锤炼着这一宝贵的精神品格。
(摘编自沈壮海、刘水静《也说“勇者不惧”》)
材料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中所孕育而成的意识,是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精神支柱。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而取得这次大考的胜利不能脱离民族精神的强大助力。可以说,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磨难、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精神又被不断赋予新质。这体现在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之中。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外国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国的主权。这不仅没能打垮中国人民,反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热忱,呼唤人们挺身而出,进行救亡图存的抗争。正是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从历史的一次次磨难中拼搏奋起。
(摘编自《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抗疫力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强不息”激励我们要发愤图强,“厚德载物”告诉我们要仁厚宽容。两者一刚一柔,相得益彰,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B.“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基因,勇者受到道义的感召,会产生无畏的气概,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C.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硬核力量,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新冠疫情取得胜利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撑。
D.“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古人常以玉相比,以玉的切、磋琢、磨的过程来类比人们面对艰难环境时的修为和态度。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厚德载物有兼容并包之意,中国历朝历代都能全盘接受外来文化,体现了这一基本精神。
B.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不惧艰险、一无所惧的无畏气概。
C.孔子能临危不惧,把危机险境当作成就英勇人格的条件,将陈、蔡之围视为幸运的事情。
D.如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内涵已和古代不同,其在时代发展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下列表述,与材料一“厚德载物”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B.“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孔子)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D.“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
4.孔子周游列国,被围困于陈、蔡之间。在这个过程中,孔子的言行如何体现“勇者不惧”的精神?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5~8题。
醋栗
[俄]契诃夫
这天,兽医伊万·伊万内奇和中学教师布尔金讲起了弟弟的故事:
弟弟尼古拉·伊万内奇,比我小两岁。我们的童年是在乡间自由自在度过的。我们跟所有农家孩子一样,喜欢待在田野上、树林里,看守马匹、捕鱼,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
尼古拉从十九岁起就坐进省税务局的办公室。多年过去了,他还是坐在同一个位子上,抄写那些老一套的公文,喜欢看报,只读广告栏,说某地有若干俄亩耕地,连同草场、庄园一并出售。他总想着一件事情:怎样回到乡下去。他的这种念头渐渐成为一种明确的愿望、一种理想,要在什么地方的河边或湖畔买下一座小小的田庄。他脑子里经常幻化出花园的小径、花丛、果树等画面,可是不知为什么,所有的画面里必定有醋栗丛。他不能想象一座庄园,一处饶有诗意的安乐窝,居然会没有醋栗。
他是个温和善良的人,我喜欢他,可是这种把自己关在自家小庄园里过一辈子的愿望,我素来不同情。人们通常说:一个人只需要三俄尺的土地。三俄尺的土地是死尸所需要的地方,不是活人需要的。盼望有个庄园,像是不错。可要知道,这种庄园也就是三俄尺土地。离开城市,离开斗争,离开生活的喧嚣,隐居起来,躲在自己的庄园里,这算不得生活。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个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够尽情发挥他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
他生活节俭,省吃省喝,上帝才知道他穿的是什么衣服,活像叫花子,可是他不断地攒钱,存在银行里。我一瞧见他就痛心,常给他点钱,可是他连这点钱也收藏起来。
几年后他被调到另一个省工作,已年过四十,还在读报上的广告,还在攒钱。后来听说他结婚了,目的还是买一座有醋栗的庄园。他娶了一个年老而难看的寡妇,他对她毫无感情,只因为她手里有几个臭钱。他俩一起生活,他变得很吝啬,经常让她吃个半饱,把她的钱存进银行却写在自己名下。她原先的丈夫是邮政支局局长,她过惯了吃馅饼、喝果子露酒的生活。现在,家里连黑面包也不多见,三年不到干脆把灵魂交给了上帝。当然,我的弟弟从来没有想过对她的死负有责任。金钱如同伏特加,能把人变成怪物。


展开余下试题妻子死后,他通过代售人买了一个百余俄亩的田庄,有主人的正房,有仆人的下房,有花园,但没有果园,没有醋栗。我的尼古拉·伊万内奇毫不气馁,立即订购了二十丛醋栗,动手栽下,过起地主的生活来了。
我去探望过他。那天的天气很热,到处都是沟渠、围墙、篱笆,和栽成一行行的杉树,弄得人不知道怎样才能走进院子里去。我朝一幢房子走去,迎面来了一条毛色红褐的狗,皮球似的。它想叫几声,可又懒得张嘴。厨房里走出来一个厨娘,光着脚,很胖,像刚灌好的香肠。她告诉我,老爷吃过饭正在休息。我走进屋里,他坐在床上,膝头盖着被子,他老了,胖了,皮肉发松,他的脸颊、鼻子、嘴唇,全都往前拱出去,看上去,跟猪那样陷进被窝里。
“哦,你在这儿过得怎么样?”我问他。
“感谢上帝,我过得挺好。”
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胆小怕事可怜的小职员了,而是真正的地主老爷。他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过得很有滋味,吃得很多。他已经跟村社和两个工厂打过土地官司。农民若不称呼他“老爷”,他就大为恼火。他还带着老爷气派做起好事来,然而那是什么样的好事啊!他用苏打和蓖麻子油给农民治各种病,到了他的命名日就在村子中央作一回谢恩祈祷,然后摆出半桶白酒来请农民喝,自以为事情就该这么办。当初在税务局里他甚至害怕持有个人的见解,现在呢,说的都是至理名言,而且用的是大臣的口气。
“我了解老百姓,我会对付他们。”他说,“老百姓都喜欢我。我只消动一动手指头,他们就会替我办好我想要办的所有事情。”这些话,他都是面带精明而善良的微笑说出来的。他不下二十遍反反复复地说:“我们这些贵族,我,作为一名贵族……”显然他已经不记得我们的祖父是个农民。
傍晚,我们喝茶的时候,厨娘端来满满一盘自家种的醋栗,头一回收摘。尼古拉·伊万内奇眉开眼笑,足有一分钟默默地、泪汪汪地看着醋栗,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随后他把一枚果子放进嘴里,得意地瞧着我,那副神态就像一个小孩子终于得到了自己心爱的玩具。
“真好吃!”他贪婪地吃着,不断地重复道,“嘿,真好吃!你也尝一尝!”
那些醋栗又硬又酸,可是普希金说得好:“我们喜爱使人高兴的谎话,胜过喜爱许许多多的真理。”我看见了一个幸福的人,他的心心念念的梦想显然已经实现,他的生活目标已经达到,他所向往的东西已经到手,他对他的命运和他本人都满意了。不知什么缘故,往常我一想到人的幸福,就不免带一点哀伤的感觉,这一回亲眼看到幸福的人,我竟生出一种跟绝望相近的沉重感觉。那天夜里,我心头特别沉重……
(有删改)
[注]《醋栗》创作于1898年,正值俄国民主解放运动繁盛时期,社会正有待人们满怀热情和勇气去开拓新的局面。
5.下外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园是尼古拉人生的全部理想,他希望回到乡下尽情感受自然风光,这说明他的理想是过上自由自在、富有诗意的生活。
B.“我”不认可尼古拉这种狭隘且庸俗的追求,而希望人们能够在广阔的天地里展现自己的精神,并为幸福不断探索斗争。
C.尼古拉娶了和自己毫无感情的年老而难看的寡妇,而且对妻子吝啬无情,这源于他为过贵族生活而将金钱看得高于一切。
D.契诃夫的《醋栗》同《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以社会下层小人物作为主角,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弊病,见微知著。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醋栗”在小说中不断出现,既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始终推动情节,又象征了尼古拉为之一生苦苦追求的幸福和欲望。
B.“到处都是……弄得人不知道怎样才能走进院子里”,此处环境描写突出了庄园规模之大,布置之繁华,戒备之森严。
C.小说中写狗、厨娘、弟弟尼古拉都非常肥胖,作者用极富漫画式的夸张描写暗示了贵族、庄园主庸俗萎靡的生活状态。
D.小说叙事看似平淡,实则细节刻画精准到位,多处运用前后呼应的创作手法,令作品浑然一体,真实自然而结构严谨。
7.本文和《装在套子里的人》都以“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这种叙述视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4分)
8.小说的结尾,尼古拉住进了庄园,吃上了“醋栗”,“我”为什么“生出一种跟绝望相近的沉重感觉”?(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①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
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
(节选自《史记·货殖②列传》)
【注】①废著:犹“废举”“废居”,买贱卖贵。②货殖:指商人。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B.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C.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D.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百室之君,尚犹患贫 ②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孟子·公孙丑上》)
B.①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 ②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庄子·逍遥游》)
C.①故善治生者 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礼记·大学》)
D.①赐最为饶益 ②为之于未有 (《老子》第六十四章)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赐,子贡的名,子贡善于雄辩,办事通达,还善于经商之道。
B.糟糠,原指酒糟谷皮等粗劣食物。文中指曾经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
C.束帛,将帛捆成一束,作为聘问、婚丧等相馈赠的礼品,帛一束为五匹。
D.分庭抗礼,指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展开余下试题A. 天下之人上至天子下到平民,都担忧贫穷,司马迁肯定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合理追求。
B. 计然认为,应该了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购用,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
C. 范蠡功成身退后择陶邑隐居,借陶邑的位置优势与时逐利,富有后行仁德之事。
D. 子贡经商有道,故能家财饶益,平交诸侯。与他的老师孔子相得益彰,先后都名扬于天下。
13.把课内相关文句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4分)
(2)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4分)
14.根据文意,概述勾践能够灭吴称霸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参横斗转”,指时近深夜,点出渡海的时间,又照应诗歌题目。
B.遇赦北归,诗人回想自身遭际,发出了空有乘桴渡海之意的感慨。
C.尾联乃反语,作者说不悔恨,并说这次游历平生奇绝,借此表达遭贬蛮荒的困顿和失意。
D.本诗的抒情很有特色,既有借景抒情,又有直抒胸臆,二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16.诗的颔联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8分)
(1)读书人要立志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脊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论语·泰伯》中曾子就曾经指出“ , 。”
(2)《大学之道》中,用“ , ”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
(3)在《<老子>四章》中,老子认为“ , ”,告诉人们不但要了解别人,也要了解自己。
(4)英雄征服了世界却战胜不了自己,圣人战胜了自己从而征服了世界。《老子》中关于“胜人”与“自胜”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同样,于丹对《庄子》的阅读,也是贴着庄子这个人而生发感受。所以在她的笔下,庄子是一个充满人生进取心的人,只不过庄子的追求,① ,而是在追求精神的自由,追求对人生的超越,追求思想和真理。在于丹看来,《庄子》一书中,之所以很多时候在讨论生死问题时,都显得那么坦然、天真,将生死视为一体,视为自然,是因为庄子② ,③ ,并相信和追求精神之自由和无垠。庄子在《秋水》中说“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普遍的解释当然都是,( )拖着尾巴活在烂泥中,( )愿意装模作样,失去自由地站在朝堂上。而于丹却从中读出了“曳尾于涂中”另一重意思:( )是拖着尾巴活在烂泥中,毕竟( )自由地活着啊。于丹读出了庄子对自由的渴望,也读出了庄子对活着和生命本身的尊重和热爱。我也很喜欢于丹这样的心得和体会。
18.依次填入括号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即使 也不 宁可 也是 B.宁可 也不 哪怕 也是
C.即使 也不 哪怕 还是 D.宁可 也不 虽然 也是
19.请选择恰当的语句补写在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3分)
①并非常人所追求的功名利禄 ② 理解生命的本质 ③尊重和热爱活着的过程
A. ②③①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①②③
20.请简要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曾有人说,批判精神,是面向未来的热切向往,它证明至少我们还没有绝望。诚哉斯言。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①______。没有哥白尼的批判精神,就没有神学大厦的坍塌,也就没有我们所生活星球的真相;没有共产党人的批判精神,就不会有社会主义中国的拨乱反正,也就没有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然而,②______,丛生的问题是否就迎刃而解?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不是置身事外的冷嘲热讽,而是批判与建设的相得益彰。有些人把批判的权利留给自己,却③______,最终成了社会的旁观者。作为时代的一员,你完全可以栽下花草、留下芬芳,种下树木、留下清凉。
21. 《红楼梦》第103回《施毒计金桂自焚身 昧真禅雨村空遇旧》中,成就功名的贾雨村任职于甄士隐家乡,偶遇当年资助自己但现已出家为道的甄士隐,说了一段话。下面是某高中生对这段话的改写,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5分)
学生承蒙您敬赠钱物才得以进京赶考,并托您老的福考取了功名。如今到鄙乡任职,方才得知先生已出家为道。我虽然对您老日思夜盼,但自知仅是个封疆大吏,不敢前去见您,老天真的有眼,让我在这里见到恩公,还恳求老朽能对我再行教诲,我在城中的住舍离此不远,您老如不嫌弃,学生愿意接您老到家中奉养,望我能够天天指教于您。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今时代,有个人之争,有企业之争,有大国之争。面对充满竞争的时代,有人“内卷”,有人“躺平”,有人……
《老子》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赞美水“不争”的美德。但也有人认为,我们中学生正逢青春年少,应该要“争”。
究竟应该“争”还是“不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级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 【解析】“来类比人们面对艰难环境时的修为和态度”错,类比的不是面对艰难环境时的修为和态度,而是历程,材料二原文的表述是“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
2.C 【解析】A.“历朝历代都能全盘接受”有误。材料一第三段说“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外来文化。佛教东来,被中国人民容纳;明末西学东传,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重视。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事实上是违背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基本精神。”可见不是每个朝代都接受,也不是“全盘接受”。B.“一无所惧”错,由材料二中“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可知,“并非一无所惧”。D.“内涵已和古代不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误,根据材料二和三的最后一段,“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内涵在古今是一脉相承的,均强调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
3.B 【解析】B.“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是说明做人、做学问、做事情要靠自己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和文中的“厚德载物”强调的“兼容并包”的思想不一致。
4.①孔子被围困于陈、蔡之间,始终沉着冷静,体现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汕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