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52  2021-11-19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薛城区2021-2022学年度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
②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阁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③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④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所说的“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①鲁迅论“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新变,遂引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其优点是自尊、自我觉醒,其缺点则是消极避世。他认为世情思想的演变、人之觉醒,乃文学自觉的动因。事实上,思想之活跃、人之价值之重视、精神之摆脱束缚而趋于自由,乃文学自觉之前提。
②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照,娱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文学的表现内容扩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的广泛的人生悲欢离合。动荡社会中的民生百态,开始进入了建安、曹魏时代作家的视野,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汉代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性,至此遂发生巨大的变化,王粲《登楼赋》、向秀《思旧赋》等,旨在表现个人悲苦以及对他人悲惨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趋多样和深切。即使实用文体,如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亦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就文学性而论,曹丕“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旨在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性;陆机“诗缘情而绮靡”,明确主张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而有“绮靡”之美;刘勰兼重“风骨”与“情采”,更是基于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


浏览完整试题③文学自觉,指的是一种自觉之创作意识与状态。为艺术而艺术,仅仅指作家看重艺术,借艺术(文学)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以自我的努力,达到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而这正可以视为文学自觉的宣言。由此,文学自觉,乃是魏晋时期的特殊文学现象,开启于建安时期,兴盛于曹魏、两晋,影响于南朝。因而,魏晋文学自觉正是对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并且最终开启了唐代文学之雍容大雅和丰富多样。
(摘编自雷恩海《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朝时文学从学术中开始独立出来,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已经非常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
 B.曹丕《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是文体辨析开始与文学自觉的标志。
 C.魏晋时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借文学表达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但并未否定文学的社会责任。
D.文学自觉扩大了文学的内容,创作者开始关注物象描摹,表现自然景物的感发,强调人生悲欢离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文”与“笔”的区分,刘勰强调文需有韵,萧绎强调文之抒情并且注重语言形式美。
 B.“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了文章的价值,也强调可以借此超越权势与生命局限。
C.“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强调作家的才情与生命体验,是文学性明确与丰富的表现。
 D.“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明确区分了诗与赋的文体特征,标志着文学自觉的成熟。
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文学自觉的一项是(3分)
 A.《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并列。
 B.郭象《庄子注》认为万物非由道产生,而是自然如此。
C.蔡邕《独断》等作品反映了早期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D.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是“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4.材料一在论证语言与方法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曹操的《短歌行》、《诗经·周南·芣苢》都能体现了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特征吗?请结合材料相关论述,从上述三篇作品中任选一篇你认可的分析其对文学自觉的体现。(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祈祷 闻一多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
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
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
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
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
还告诉我这歌声的节奏,
原是九苞凤凰的传授。
请告诉我戈壁的沉默,
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
泰山的石霤还滴着忍耐,
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
再告诉我,那一滴清泪
是孔子吊唁死麟的伤悲?
那狂笑也得告诉我才好,——
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的笑。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注】河马献来的馈礼: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出于黄河,背负“河图”;有神龟出于洛水,背负“洛书”。《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石霤(liù):滴下的水。孔子吊唁死麟:麟,麒麟;史书记载,鲁哀公郊外狩猎捕获一怪兽,请孔子辨察,孔子视之曰:“麟也。”以袖掩面,涕泪湿袍。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想从“抱紧的记忆”里寻找问题的答案,但是又惟恐惊扰了五千年记忆的静谧与庄严,所以提醒“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B.“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表现了诗人对离奇传说的赞美,凸显出诗人对民族辉煌的历史与人文精神的歌颂。
C. 对于“谁是中国人”这样一个无需回答的问题,闻一多偏偏要坚毅追问,可见,他所谓的“中国人”并非一般的“国籍”概念。
D.本诗赞美的中有迷惘;诗人另一首《红烛》借助“红烛”表达了青春的困惑与希望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两诗均洋溢着幻想与情绪的渲染。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歌运用四句一节的新格律体,并采用两句一换韵的技法,在视觉上给人以整齐和谐的建筑美,听觉上给人以错落有致的音乐美。
B.诗歌标点的使用别具匠心,如第二节有疑问词却用逗号句号,四、五节陈述语句却用问号,是语气的变化更是情感的变化,耐人品味。
C.诗歌的最后一节与第一节完全相同,形式上是首尾照应,形成精致圆熟的结构,有回环往复的咏叹之美,感情上是对第一节的深化。
D. 本诗语言质朴无华而情感直白;排比手法的运用使情感更浓烈,典故及古代人物事迹的引用使诗歌具有穿越历史的深邃,引人怀想。
8.《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祈祷”注释为: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本诗题为“祈祷”,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有怎样的愿望。(4分)


展开余下试题9.诗人是如何解答“谁是中国人”这一疑问的?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粵,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等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历枢密院检详,守右司郎中,迁左司郎中。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快怏成疾。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谥文节。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
B.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
C.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
D.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绍兴,宋高宗年号名,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后也作地名。
B.教授,古代学官名称,宋代在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来掌管学校与赋税等事。
C.“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时君主每年进行祭祀,“社稷”后借指国家。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万里任职丰富。他考取进士进入仕途,曾被张浚推荐给朝廷,后曾受陈俊卿、虞允文推荐任国子博士,被僚属推荐为太子侍读。
B.杨万里治理有道。他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时,阻止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在集市张贴逃避赋税者的名字,就收完赋税,县里大治。
C.杨万里带兵有方。盗贼沈师进犯南粤,他亲自率兵讨平,被称为“仁者之勇”;请求修筑寨堡在潮州震慑盗贼,在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
D.杨万里勇于举贤。当杨万里和王淮谈及人才问题时,他写了朱熹等多人的名字进献上去,这些人也因此得到了王淮依次的任用和提拔。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 (《宋史·杨万里》)(4 分)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4 分)
14.听闻韩侂胄对金用兵的事,杨万里为何失声痛哭?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 白居易在诗中称呼元稹为“老元”,李绅为“短李”,说明他们朋友间的亲和。
C.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D. 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16.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过渡,由梦境再回到现实。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琵琶女演奏时的多种动作与有名乐曲。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以“____________”句引出对人物周瑜以及相关历史的描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由于行事草率,最终“________”。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本题共3小题,10分)
有人说,袁隆平具有敢于 的勇气和信心。在他决定选择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作为自己的攻关时,并不知道世界上从事过研究、但没有成功的已有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 )。况且,他还得顶着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权威学者的指责和压力。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他决心 地坚持研究。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所以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 ,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他知道,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表明水稻具有杂交优势,“无优势论”是没有试验依据的推论,这一推论与自交系的杂交优势现象相矛盾,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 ),从而拉开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应战 义无反顾 由于 亦步亦趋
B.应战 责无旁贷 因为 人云亦云
C.挑战 责无旁贷 由于 人云亦云
D.挑战 义无反顾 因为 亦步亦趋
19.依次填入文中两处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那简直是一声当头棒喝 坚决地向杂交水稻课题这一未知课题奋进
B.这无疑是一道世界难题 坚决地向杂交水稻课题这一未知课题奋进
C.这无疑是一道世界难题 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


展开余下试题D.那简直是一声当头棒喝 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使表达清楚,不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土地,令人魂牵梦萦。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心中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主要指居住的城乡社区),家乡总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家乡不仅是生活的地方,也是文化熏陶的场所。你的家乡文化对你有何熏陶?你了解家乡的哪些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化环境?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有什么建议?
请以“我的家乡文化生活”为题,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在班中交流。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1-2022学年度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1.C(A项张冠李戴,萧绎所说的“文”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B项中“是文体辨析开始”错误,原文为“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D项中“开始关注”说法错误,“强调”有误,原文为“关涉”)
2.D(“标志着文学自觉的成熟”于文无据)
3.B(郭象的观点属于魏晋玄学的范畴)
4.(1)论证语言准确严谨,如“接近”“已经”“还不能算是”等词句。(2)论证方法多样。材料一中采用了例证法、引证法等,论证有力。(本题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5.不能。《诗经·周南·芣苢》为先秦作品。(2分)《归园田居》:(1)善用白描,也用比喻、对偶等手法,全诗用五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体现了对文学审美性的追求。(2)描述了作者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体现了作者独特的人生理想与生命体验,改变了汉大赋不见个人情性的状况。(4分)
《短歌行》:(1)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寓理于情,以情感人。(2)通过宴会的歌唱,抒了写诗人求贤如渴和统一天下的的思想情志,是曹操独特的生命体验的体现,继承了《诗经》写实的特点,情感内涵更个性化。在诗歌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题6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D(“均洋溢着幻想与情绪的渲染”有误)
7.D(“语言质朴无华而情感直白”有误,应是“语言庄严肃穆、蕴意深远”)
8.(1)诗人希望祷希望国人能传承民族精神,丢弃卑怯,自尊自强,担起复兴中华的重任。
(2)诗人希望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呼唤民族文化复兴,抵御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
9.诗人借具有代表性的人或物含蓄表现“中国人”的特征:
(1)借杰出的历史人物寄寓“中国人”应有担当天下、奋斗反抗等精神。
(2)借中华大地的自然风物,寄寓“中国人”应具备坚韧毅力和团结一心等品质。
(3)借“凤凰授歌”等文明的繁盛景象寄寓“中国人”应热爱中华历史,传承灿烂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C。
11.B(来掌管学校课试等事,不掌管赋税)。郎中,官名,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12.A(“被僚属推荐为太子侍读”有误,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
13.(1)韩侂胄当政,想多方搜求四方知名的人士做辅佐他的人。(“ 用事”“网罗”“羽翼”各1分,句意2分)
(2)骏马跳跃一次,还没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很远,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
14.杨万里为人正直,他认为韩侂胄是奸臣,专权跋扈目无皇上;轻易动兵残害人民,阴谋危害国家;自己报国无路,惟有孤独忧愤。
【参考译文】杨万里字廷秀,是吉州吉水人。(杨万里)考取(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任赣州司户官,又调任永州零陵县县丞。这时张浚贬谪到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张浚入朝做丞相,将杨万里推荐给朝廷。杨万里被升任为临安府教授,未赴任,父亲去世,他在家守丧。后改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他阻止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老百姓有逃避赋税的只把他们的名字张贴在集市中,就高兴地缴税,赋税不扰民就交清了,县里因而大治。时值陈俊卿、虞允文做宰相,两人交相推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博士。后杨万里迁太常博士,不久升太常寺丞兼吏部侍右郎官,又转将作少监,出任漳州知州,后改知常州,不久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讨平。宋孝宗称他为“仁者之勇”,于是提升他为提点刑狱。(杨万里)请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围修筑寨堡,在潮州用来震慑盗贼的巢穴,在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但不久杨万里以居丧去官。服丧期满,杨万里被征召为尚左郎官。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东宫官僚都以得到一个正直的人相庆贺。他日太子读书,杨万里都根据书中的事实联系实际对太子规劝和告诫,太子深深敬重他。
这时王淮任宰相,有一天(王淮)问他说:“宰相最先办的应是什么事情?”杨万里回答说:“(选拔)人才。”王淮又问:“哪些人是人才呢?”杨万里就写上朱熹等六十人的名字献上去,王淮依次提拔任用他们。杨万里历任枢密院检详官,暂时署理右司郎中,后升迁为左司郎中。杨万里后出任江东转运副使,暂时代理总管淮西和江东军马钱粮。朝廷想在江南各郡实行铁钱,杨万里上疏称说铁钱不方便,不奉诏命,触犯了宰相的意思,改任赣州知州,杨万里不赴任,请求祠禄官,授给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从此不再出面了。韩侂胄当政,想多方搜求四方知名的人士做辅佐他的人。(韩侂胄)曾经修筑南园,嘱托杨万里做记,杨万里说:“官可以抛弃,记却不可写。”杨万里在家闲了十五年,都是韩侂胄把持国柄的时候。韩侂胄专权僭越日益严重,杨万里非常忧愤,郁郁成疾。有一天忽然他的族子从外面来,立即告诉他韩侂胄对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枣庄”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