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47  2021-11-30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7]
2022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专练:筛选文本信息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1•陕西•渭南市瑞泉中学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烟雨南湖
沈裕慎
①江南的雨,像细丝,如牛毛,稀稀疏疏,似梦似幻。放眼看去,整个天地笼罩在袅袅的烟雾里,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
②虽然时间过去这么久了,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天的南湖是飘着雨丝的,仿佛就在眼前。人生之事,有不可不忘者,有不可忘者。南湖的这种记忆,就已经深深镌刻在我的心灵底处。
③“七一”之际,我来到了这个中国革命航船的起航地——嘉兴南湖。我到了渡口,登上渡船,船儿一摇一晃地缓缓前进。这又给诗一样的环境,增添了一点诗情画意。这轻吹的风,这荡漾的波,掸拂了我旅途的疲劳,洗却了我旅途的风尘。俗称小瀛洲的湖心岛,在烟霭似纱里显得分外迷人,恰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把南湖装扮得更加如梦如幻。踏上游船,向往与感动仿佛就在那个瞬间,凝结成一腔庄严的敬畏。我又一次在若有若无的细雨中,体会到了烟雨南湖。
④湖心岛掩映在浓浓的绿色里,历经千年的烟雨楼,仍傲然挺立。匾额上“烟雨楼”三个大字,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手书,笔力遒劲,很显功力。楼的下面大厅的两根立柱上,有董必武在1963年12月写的一副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雨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岛上还有清晖堂、乾坤碑亭等多个景点,“清晖堂”是一座门厅,堂后面四周围有短墙曲阑,雕楼画阁,其中假山耸峙,花木繁多。
⑤我跨进大门,步入庭院,天地不大,却是亭楼阁榭,式式俱全,假山曲径,安排得当,古树盆景,搭配有致,常绿灌木青青,应时花儿开放。登烟雨楼,则又是一番景象,看不见岸边,看不见水面。只见这800多亩的湖面上,烟雾腾腾,如万家举炊,炊烟飘忽;又如蓬莱仙岛,仙云绕缭。这使我不禁想起苏东坡咏杭州西湖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⑥烟雨楼坐北朝南,重檐飞翼,雄伟壮丽,古朴典雅。始建于五代后晋,因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得名,晨烟暮雨,非烟非雨,以若隐若现的飘渺姿态著称。明朝万历十年知府龚勉拨款修楼阁增建亭轩,取名“瀛洲胜景”;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领兵攻取嘉兴,在烟雨楼驻扎过部队;1645年清兵攻打烟雨楼,楼被焚毁;清朝顺治年间知府许焕又重建;清朝同治三年清兵围攻镇守嘉兴城的太平军时,烟雨楼又被清兵炮火摧毁。这样,烟雨楼数十年凄惨荒凉,一直到1918年才重建。烟雨楼历经沧桑,为江南知名胜景,真可谓人文名胜。
⑦南湖因地处嘉兴城南而得名。1921年7月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的望志路106号召开,因被法捕房的密探所窥,参加会议的代表才移师嘉兴南湖。当时,会议是在一艘单夹弄丝网游船上召开的。一个年轻女性不经意间的一条建议,改变了一个会议的进程,让一个湖声名远播,让这条船名扬千古。那个女子的名字叫王会悟,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那个湖是她家乡的嘉兴南湖,那条普普通通的小船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南湖红船。只可惜,当年开会的游船,在抗战中毁于战火。现在的游船,是1959年根据当事人回忆,呈请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审定,按模型原样仿制的一艘画舫。1964年4月,董必武同志视察南湖,仔细察看纪念船后,感慨万千,遂题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


浏览完整试题⑧这条船是一条单夹弄丝网船,长约16米,宽3米,船头宽平,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右边有一条夹弄贯通,会议就是在船的中舱进行的。10多个代表,围桌而坐。毛泽东坐在右侧的小凳上,他目光睿智、慈祥坚定,风吹动着他的头发,身上穿的长衫衣纹清晰可辨,手中的文件纸卷页翻,页页可数;董必武坐在船舱正前靠右的位置上,手捧书籍思考着问题;李达在阅读,他还习惯地用手推了推眼镜;张国焘则正襟危坐;其他人如何叔衡、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刘仁静、李汉俊、包惠僧、周佛海等则热烈讨论着。在这条红船上,跌宕起伏中召开的一大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党纲》,讨论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1961年8月,董必武在京汉线的列车中,回忆起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王尽美与邓恩铭,写下了《忆王尽美同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⑨红船启航,就在那个火红的7月,一束闪烁的星火,疾速蔓延,把中华儿女的激情燃烧,把黑暗的角落照亮,以不可阻挡之势,燎原于华夏大地。毛泽东后来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航船就从南湖扬帆起航了,尽管前面是风刀霜剑,尽管有一路的惊涛骇浪,但这艘红船就这样义无反顾地绕过几多暗礁,穿越无数险滩,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气魄,最终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鲜亮晨曦。
⑩红船如一只巨大摇篮,悠然停放南湖一隅,瞻仰的人群川流不息。依依惜别的一刻,凝眸回望,夕阳斜照,霞光如织,仿佛在一池红韵的湖面上织出镰刀斧头的图案,瞬间凝结成一面神圣的旗帜,正因为如此,这艘承载中国革命未来的“母亲船”,获得了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红船。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内容与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湖心岛分外迷人,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南湖烟雨梦幻般的景色,照应标题。
B.文章最后两段化虚为实,强调了南湖“一大”对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意义,又突出了对革命精神的伟大传承。
C.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暗礁”“险滩”“火种”“红船”等词语,表现了革命路途的艰险,又孕含着革命的希望。
D.文章写烟雨楼,就是写南湖。第⑥自然段叙述楼阁明清时期的沧桑经历,从而展现了南湖丰富的历史人文气息。
2.文章写南湖,多次引用董必武的对联、诗歌,对此你如何理解?
3.作家丁玲说过,画家的山水画得好,是因为他心中有山水,画的是自己心中的山水。本文写出了哪些“山水”?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
1.B
2.①写出了对革命战友的深切怀念及对革命岁月的深情追忆;
②再现会议场景,对南湖游船建党、引领中国革命启航的高度评价;
③将对南湖的描写与革命历史相结合,虚实相生,富有文学色彩。
3.①首先,写出了南湖的自然山水,南湖景色优美,富有诗情画意。
②其次写南湖的丰富历史,南湖历经兴衰,富有历史沧桑。
③最后写南湖的革命烟雨,南湖是党的摇篮,是革命的起点。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文章最后两段化虚为实”错误。文章把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气魄,经历无数艰难困苦,最终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胜利的史实虚化为红船从南湖扬帆起航,一路经历风刀霜剑,惊涛骇浪,义无反顾地绕过几多暗礁,穿越无数险滩的场景。是典型的化实为虚。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情节段落作用的能力。
第一次引用是董必武在1963年12月写的一副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雨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写出了对革命岁月的深情追忆。
第二次引用是1964年4月,董必武同志视察南湖,仔细察看纪念船后,感慨万千,遂题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再现会议场景,对南湖游船建党、引领中国革命启航的高度评价。
第三次引用是1961年8月,董必武在京汉线的列车中,回忆起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王尽美与邓恩铭,写下了《忆王尽美同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写出了对革命战友的深切怀念。
作者通过对董必武诗句与对联的引用,把对南湖的描写与革命历史相结合,虚实相生,富有文学色彩。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要点的能力。
由“我到了渡口,登上渡船……恰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把南湖装扮得更加如梦如幻”可知,这里写出了南湖的自然山水,南湖景色优美,富有诗情画意。
由“明朝万历十年知府龚勉拨款修楼阁增建亭轩……烟雨楼历经沧桑,为江南知名胜景,真可谓人文名胜”可知,这里重点写南湖的人文历史,南湖历经兴衰,有着厚重的历史沧桑感。
由“1921年7月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的望志路106号召开,因被法捕房的密探所窥,参加会议的代表才移师嘉兴南湖”“在这条红船上,跌宕起伏中召开的一大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党纲》,讨论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可知,最后写南湖的革命烟雨,南湖是党的摇篮,是革命的起点。
从南湖的自然山水,到人文历史,再到南湖的革命烟雨风景,将南湖“山水”的内涵全部呈现给读者。
(2021•江苏•盐城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佛罗明戈舞
毕淑敏
①我坐在一座古旧城堡的露台上,眺望远方。远方有一座金色的城池,阳光下干燥而明亮,它就是欧洲境内最大的穆斯林遗址——阿尔罕布拉宫。
②时间一点点逝去,阿尔罕布拉宫继续放射着金光。一个丰满的黑衣老女人走近我,神秘地眨眨眼睛,算是打了招呼,不由分说地抖搂出她的宝贝——一卷丰硕的白布铺在草地上,内藏的宝贝随着白布的打开,依次显露真容。
③白布上,许多“耳朵”并排摆在那里,似一种奇怪的生灵留下的遗物。“耳朵”大小不一,基本上比人的掌心略小,深棕色居多,好似海中的鲍鱼壳。每块壳上,都凿有小孔,穿着细绳,两两捆在一起,好像夫妻。
④老女人约有70岁了吧,或许更大,由于缺钙,身形佝偻,肥大而皱缩的长裙,把整个身体笼统地罩住,好像枝叶落尽只剩下短粗树干的木桩。


展开余下试题⑤这是响板。看出了我的疑惑,她把“耳朵”拿起来,熟练地将绳子套在拇指上,然后打出了一个响亮的撞击音。她卖弄地连续击打,木头与木头相撞,清脆,利索,带着一种隐隐的急躁。
⑥天渐热起来,周围的客人也多了起来。来自各国的女游客,聚在一地“耳朵”的周围翻看着。老女人警觉地睁大了眼睛,默不作声地把一对木质响板套在了自己的手指上。人越聚越多,她站起来,整理了一下裙子。我先惊讶,后猛地一喜,看来,她要现场演奏。
⑦在丛林的鸟鸣声中,响板清脆地击打起来,异军突起,音色强烈,节奏似马蹄嘚嘚。她左右手的响板,发出来的声音大不相同。左手边的低沉,就是她所说的雄性,右边的较为清脆,应该是雌性了。她不停地击打着,想来表达的是男人与女人的对话,循环往复,把男人和女人的争执,表现得百转千回。大家都听呆了,想不到这简单的两块木板,在这貌似昏聩的老女人手中,居然如有神助,直击人心。看到她娴熟地击打响板的动作,顿时明白,遇到了一个佛罗明戈舞的高手。
⑧围观的人要求老女人跳一曲完整的佛罗明戈。我本来以为她会拒绝,没想到老人家慨然允诺,提溜着裙子站起来,口中发出声响,代表一种节拍,就在林间的土地上载歌载舞起来。她先是摆出了佛罗明戈舞女出场时的标准神态,耸肩抬头,眼神落寞,四处搜寻,好像要捡拾什么东西。紧接着,开始慢慢旋转,好像一只黑色的老孔雀寂寞地开屏。她那条黑裙子,还真是一条大摆裙,无数的褶皱被她的舞步调动起来,腰间那一圈明显的赘肉,随着舞步晃动,让人在刚开始的时候,有一点点替她难堪。但是,这只是极短的一瞬间,人们很快就被她俘获和感动,对所有身材上的缺憾视而不见,只被她沧桑的舞步牵动心扉。她放浪形骸地舞着,面对着千年的宫殿和清晨的阳光。她目中无人,肆意挥洒着复杂的情绪。她排山倒海地舞着,强健粗壮的脚掌全力在地面上旋转、奔突,雨点般地敲击着土地,像是要给土地打一个印章。她目光缥缈,如云如烟,仿佛只和上苍中的灵魂对视,又仿佛看穿了自己的前世今生,万般无奈,自暴自弃。她嘴角紧抿,嘴唇上纵起了一排细密的竖形纹路,鼻孔张大,不时耸动一下,似乎在嗅着危险即将潜近的气味。所有这一切,在她满布岁月鞭痕的面庞上,化作了略带玩世不恭的孤寂冷笑。
⑨天啊!
⑩我说过,我完全不懂舞蹈,但在这刹那,我深深地被这个老女人躯壳中绽放出的如醉如痴的花朵所打动,我听懂了她用生命同大自然、同废墟、同历史、同五颜六色素不相识的人的交流,她用一种不属于自己的魔力,轻易地就将所有人打翻在地。由于距离太近了,我甚至看到了她的手指很干净,没有指甲油,也没有戒指。在每个指甲的端沿,有两毫米透明玉色的余量,修了圆润的边,刚刚好,既不会裂疼了自己,也不会刺伤了别人,响板套在其上,嗒嗒作响,风情万种。
⑪地上经年的尘土,被老女人的舞步搅得沸沸扬扬。我们大气也不敢出,半张着嘴,看她目中无人地舞动雄伟身躯。这看起来毫无章法、没有伴奏的舞蹈,在她胸有成竹的表演下显得魅力无穷,我们的思绪被她牵引着,直到海角天涯……
⑫不知过了多久,她停下了舞步,黑色的大摆裙哗地收敛成铁桶一般,再无一丝波澜。几乎在一秒钟内,舞者就恢复了平庸和老迈的本色,炫目的光环瞬间褪去,江河安稳,岁月如常。要不是她的呼吸还未平稳,胸口还在起伏,你简直不敢相信刚才飞扬跋扈的雀灵和此刻垂垂老矣的妇人,来自同一具肉身。
⑬围观的人许久默不作声。我们在无意中遭遇了一位佛罗明戈的圣匠。我们没有花一文钱,就欣赏到了一场精妙绝伦的西班牙传统舞蹈。
(选自毕淑敏《蓝色天堂》,有删节)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女人“警觉地睁大了眼睛”,默不作声地把响板套在手指上,这是因为她发现客人多起来,展示自己技艺的时机到了。
B.“天啊”,这一句单独成段,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是作者对老女人表演的惊叹,蕴含了对这段舞蹈由衷的喜爱之情。
C.老女人的舞姿热情奔放、富有魔力,与她平庸老迈的日常状态迥然不同,说明艺术会对人的精神和气质产生深刻改变,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D.文章结尾说“我们没花一文钱”,可见老人的表演没有任何的功利性,完全是出于兴致,出于对佛罗明戈舞的热爱。
5.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部分描写远处的阿尔罕布拉宫,突出阿尔罕布拉宫的辉煌、宏大气派,与后文老女人的出场形成鲜明对比。
B.第③段中,作者运用比喻修辞对响板进行了描写,用“耳朵”“鲍鱼壳”等为喻体,生动地写出了响板的外形特点。
C.文章写老女人刚开始舞蹈时,描写了她的那条大黑裙子,结尾又以对黑色大摆裙的描写结束她的舞蹈,前后呼应。
D.文中运用了“目中无人”“自暴自弃”“玩世不恭”等看似贬义的词语,实则表现了老女人在舞蹈时肆意挥洒复杂情绪的姿态。
6.本文第⑧段是如何表现老女人舞蹈的精妙绝伦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有人说,本文充满了异域风情。请简要分析文中的“异域风情”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4.D
5.A
6.①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她比作孔雀,脚掌敲击比作给土地打上印章,形象地写出她技艺的高超。
②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她表演时的动作、目光等,写出其表演的投入。
③侧面烘托,通过游客的被俘获、感动的反应,烘托其表演极具感染力。
④运用对比,通过观者前后感受的对比,突出其表演技艺的高超。(答出两点即可)
7.示例:①环境充满异域风情:古旧城堡的露台,穆斯林遗址阿尔罕布拉宫。②老女人衣着充满异域风情:长裙拥有很大的摆裙和无数褶皱。③物件充满异域风情:老女人白布上摆放了许多貌似“耳朵”“鲍鱼壳”等奇怪物件;④老女人的舞姿充满异域风情:如“耸肩抬头”“慢慢旋转”、“双脚敲击土地”等。
【分析】
4.
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分析和理解能力。
D.“没有任何的功利性”“完全出于兴致”说法不当,由文章第二、三段可知,老女人带来了很多响板,后面也有“来自各国的女游客,聚在一地“耳朵’的周围翻看着”,这表明老人是来摆地摊出售这些响板的,所以她的表演是有功利性的。
故选D。
5.
本题考查学生对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A.“与后文老女人的出场形成鲜明对比”表述错误。这里不存在对比关系,作者写阿尔罕布拉宫,是为老人的出场设置背景。
故选A。
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一篇叙事散文,分析表达技巧要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多个角度考虑。
从正面描写的角度分析,如“耸肩抬头,眼神落寞,四处搜寻,好像要捡拾什么东西”“她目光缥缈”“嘴角紧抿”等都属于细节描写,来写出其表演的专注传神。从侧面描写的角度分析,如“这只是极短的一瞬间,人们很快就被她的舞步俘获和感动,对她身材上的所有缺憾视而不见,只被她沧桑的舞步牵动心扉”“围观的人许久默不作声”,通过描写人们的感受和反应来侧面烘托其表演技艺的精湛。
此外,文中有多处对比,例如老女人外形的丑陋和表演的高超技艺的对比,观者前后不同感受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表现了对其表演技艺精妙绝伦的赞美。
从修辞手法方面分析,如“节奏似马蹄嘚嘚”运用了类比手法,“雨点般地敲击着土地,像是要给土地打一个印章”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老女人表演技艺的高超。


展开余下试题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概括和筛选能力。
根据文本“我坐在一座古旧城堡的露台上,眺望远方。远方有一座金色的城池,阳光下干燥而明亮,它就是欧洲境内最大的穆斯林遗址——阿尔罕布拉宫”可知,环境充满异域风情:古旧城堡的露台,穆斯林遗址阿尔罕布拉宫。
根据文本“她那条黑裙子,还真是一条大摆裙,无数的褶皱被她的舞步调动起来”可知,老女人衣着充满异域风情:长裙拥有很大的摆裙和无数褶皱。
根据文本“一个丰满的黑衣老女人走近我,神秘地眨眨眼睛,算是打了招呼,不由分说地抖搂出她的宝贝——一卷丰硕的白布铺在草地上,内藏的宝贝随着白布的打开,依次显露真容”可知,物件充满异域风情:老女人白布上摆放了许多貌似“耳朵”“鲍鱼壳”等奇怪物件。
根据文本“我完全不懂舞蹈,但在这刹那,我深深地被这个老女人躯壳中绽放出的如醉如痴的花朵所打动,我听懂了她用生命同大自然、同废墟、同历史、同五颜六色素不相识的人的交流,她用一种不属于自己的魔力,轻易地就将所有人打翻在地”“耸肩抬头”“慢慢旋转”“双脚敲击土地”可知,老女人的舞姿充满异域风情。
(2021•江西•新余市第一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秋天的梨花
赵淑萍
①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最受父母宠爱的孩子。
②那一年,一个秋日的黄昏,难得度假的父母在老家的田野里散步。突然,母亲看到梨树上有几朵梨花开着,洁白无瑕的小花在绿叶间,如此清新,如此明媚。怎么秋天也会有梨花开呢?打小在城里长大的母亲觉得很新奇。父亲说,十月小阳春,天气和暖,所以有梨花开。就是那个假期后,母亲拈酸嗜醋,怀上了她。此时母亲已年近五十,亲友们都建议她不要这个孩子了。
③可是,母亲想起了三十年前的春天。那时,日寇入侵,精通医术的父亲参加抗日救卫队去了。父亲在战场上救死扶伤,母亲则腆着个大肚子,在父亲的老家,一个小山村待产。母亲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孩。可是,孩子出生不久就身体泛紫,嘴唇发乌,面色苍白。母亲首次生产,毫无经验。旁边人也不懂,不知道这是新生儿窒息,应该采取急救措施,还在一旁摇晃、安抚,就这样,孩子夭亡了。当时,母亲记得,春天下了一场雨,屋外的梨花,一朵朵都含着泪。母亲的泪,也像雨一样,不住地流。
④后来,战争结束了,父亲和母亲团聚了。再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父亲和他的同仁们一起创建了市中医院,在她之前,父母已有了五个孩子。想起盛开在秋日黄昏的梨花和那个多难的春天,母亲有种预感,是不是三十年前的那个孩子又回来了,于是,不顾劝阻,母亲执意要生下这个孩子。也许是出于对第一个孩子的负疚,父亲有生以来第一次接生,他亲自把这个小女儿迎接到了这个世界上。
⑤她来到这世上,享尽了父母和哥哥姐姐们的宠爱,哥哥姐姐们个个都跟着父亲学医,很小的时候就背汤头歌,抄方子,而她不喜欢,她喜欢背唐诗宋词。破天荒的,父亲允许这个最小的女儿不学医,由着她的兴趣。最后,她成了一名出色的图书编辑。“这样也好,我们负责给患者诊治,你就负责给一本本书把脉。”父亲说。
⑥三十多岁时,她一次外出采风回来,突发恶性疟疾,剧烈头痛,呕吐,有性命之虞。平时对她视若珍宝的父亲,这次狠心开了足够剂量的砒霜,这砒霜的量,令从医的哥哥姐姐们都咋舌。结果,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让父亲在中医界的声誉达到了顶峰。“毒药猛剂善起沉疴,虫类搜剔能疗痼疾。”父亲的用方让同行叹服。
⑦退休后父亲仍然被聘为中医院的顾问,每星期还去坐堂。为了中医院迁址重建,父亲多方呼吁,四处奔走,而新的中医院大楼落成的那天,父亲病倒了。
⑧连日来,他高热不退,嘴里又说着“黄芪”“白术”“当归”等。每次,父亲发高热,不说胡话,只喊药名。他们多希望,95岁的父亲,能够再次扛过去。可是这次,却扛不过去了。
⑨那天,父亲清醒后,把他们都叫到床前,吩咐后事。最后,把她单独留下。
⑩“孩子你知道吗,爸爸一生行医,救活人无数,但是,难免有疏漏误诊的时候。还记得那次我给你看病吗?在你之前,也有一个姑娘,我太谨慎,用的砒霜剂量不够,最后,没能挽回她的生命。到了你这里,我纠正了。所以,把你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爸爸这些年,把自己误诊的病例都写下来,结集成册,希望你给我编辑出版。”父亲让母亲从抽屉里捧出一沓稿纸。
⑪她沉默了,她明白,以父亲的声望和地位,出版这本书,会给他带来什么,但是,出版这本书,对中医界来说,却是一种福泽。父亲看着她,父亲的眼神,如此明亮,如此坚定,容不得她犹豫。她点点头。
⑫《误诊记》出版了,她和哥哥姐姐们校了又校。封面上,夕阳中一枝梨花,洁白无瑕。
文本二:
冯骥才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自由自在地走在路上,那就是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那就是小说。那么我想,他怎么会被推到水里的呢?掉到水里面后,他的反应如何呢?别人又对他做了些什么呢?然后这个故事就可以展开,你如果把这些写得细致传神,那你就成功啦。
接下去我要讲一讲人物。小说就是要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我觉得小说还有一点就是它偏爱小人物和边缘人物。还有一点呢,我要说这个文学当中的人物,你一定要把他刻画得非常生动。至于他到底是好人坏人,你不要去纠结这个。我觉得作家的使命就在于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极鲜活,这就可以了。至于读者怎么去看,那是读者的事情,作家给读者留下的空间越大,说明他的小说越是成功。如果说他写的这个人,符合以上特点并且能够引发一场争议的话,说明他这个小说人物塑造是最到位的。
(摘编自尹燕忠《作家赵淑萍老师谈小小说的创作》)
8.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交化了故事缘起,照应题目,借父亲之口解说了秋天梨花盛开的原因,为后文小女儿的出生作铺垫。
B.父亲形象感人至深。日寇入侵,他参加抗日救卫队,救死扶伤;建国后,他和同仁一起建立中医院,鞠躬尽瘁。
C.仅仅是微小的用药剂量的差异,却给两个病人带来截然不同的治疗效果,作者由此慨叹中医的博大与玄妙。
D.这篇小说将平常人、寻常事当作描述的主体,从看似不经意之处,探求人生真谛,挖掘寻常之中隐匿的价值。
9.文本一中出版《误诊记》的“父亲”和晚年出版《随想录》的巴金在精神上有什么共通之处?请合《秋天的梨化》和巴金的《小狗包弟》简要说明。
10.在文本二的第一段中,赵淑萍老师借冯先生的话引出小说创作的两个关键,请指出这两个关键是什么,并结合文本一加以分析。
【答案】
8.C
9.①文本一中的“父亲”和巴金都不回避自己的错误,都反思自我。②文本一中的“父亲”把自己的误诊病例记录下来出版;巴金在《小狗包弟》中对于自己的“背叛”,充满愧疚,深刻反省。
10.①冯骥才先生指出了小说情节设置和细节描写的重要性。②情节示例:父亲临终前嘱托小女儿出版他的误诊病例,这一情节设置虽令人意外,却也合乎情理,与父亲高大的医者形象吻合,凸显他崇高的医德。③细节示例:父亲病倒后嘴里说着“黄芪”“白术”等,生动地刻画出一个一生为中医药事业发展鞠躬尽瘁的医学工作者形象。父亲要求出版误诊病例的时候看着她,眼神明亮坚定,生动地刻画出一个一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2高考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