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163 2021-12-01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3]
2022年新高考语文题型分类汇编:古代诗词阅读
专题07 古代诗词阅读
一、(广东省2021-2022学年高三四校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匡山[注]
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释)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位于李白故里青莲乡之北五十余里,是少年李白读书学剑之地,他曾在这里习居十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远望山色斑斓的峰峦,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诗人沉浸在令人陶醉的美景中。
B.颔联描绘了诗人穿行于山中晚归的画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安宁闲适的感觉。
C.颈联写诗人倚树听猿啼阵阵,看僧人在池边洗钵,视听结合,描绘了山中美好景致。
D.本诗的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有所不同。
16.李白少年时在匡山读书学道,24岁离开了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结合全诗,分析李白离开匡山时的内心情感。
【答案】
15.B
16.①对匡山优美的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②对山中闲适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③对未来的向往期待/实现理想的决心,将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B.“描绘了诗人穿行于山中晚归的画面”说法错误。颔联“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是说山上野径交错,人们常常带着家犬一起走过;每逢夕阳西下,晚归的农人就背着柴薪走下山来。这是诗人眼中的匡山景象,而不是“诗人穿行于山中晚归”的画面。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写出了天色初晓,诗人走出门外远望匡山的所见之景。诗人看到曙光中美景如画,山色斑斓,近处的藤蔓从树上垂下,随风摇曳,枝条轻轻拂过栏杆,不禁心情舒畅,心旷神怡。表现出诗人对匡山优美的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颔联和颈联“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是诗人眼中所见的匡山生活图景:山上野径交错,人们常常带着家犬一起走过;每逢夕阳西下,晚归的农人就背着柴薪走下山来。诗人常倚树休息,欣赏云卷云舒,聆听猿啼阵阵;有时候还会看见大明寺里的僧人出来清洗钵盂,他们洗钵的那个池塘曾有白鹤飞来,如今却不知飞到那里去了。这幅画面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可见匡山环境美好,清幽闲适,适于隐居。表达出诗人对山中闲适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
尾联“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是说匡山虽美,诗人却无心留恋,即将离开,决心为国家奉献自己的文才武艺。诗人不是不喜爱这里的美景,而是已经决定要走出匡山,凭借自己的文韬武略,开创一番伟大事业;也不是不热爱家乡与大自然,只是因为早已有了在盛世施展才能的抱负了。表达出诗人对未来的向往期待,将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
二、(广东省2021-2022学年高三摸底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配,野老苍颜一笑温。
浏览完整试题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注)。
(注释)赋招魂:写一篇《招魂》诗。意指朋友设法将苏轼从黄州调回京城。招魂:屈原所作楚辞篇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风”指春风,城东门无东风吹入,意思是早春时节在城中还不曾察觉春意。
B.春游时欢聚畅饮,江城白酒味道醇厚,野老笑意温和,可知作者黄州生活之乐。
C.尾联用典,诗人借屈原《招魂》的典故感念老朋友们为他的回京任职而奔走。
D.诗人在黄州寄情诗书山水,寄情新交故旧,但也难免沮丧,有消极避世的想法。
16.前人认为苏轼这首酬唱诗,在记游中隐含对友人关心的回应,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
15.D
16.①早春时节,诗人主动“出郊寻春”,不为贬谪所苦,在春游时感受山水自然之乐,人情朴野之纯,可见其开阔旷达的襟怀,由此表现黄州生活之乐,暗示朋友不必为自己担心,为尾联对故人的劝慰做了铺垫。这是间接回应朋友的关心。②尾联写作者与朋友约定每年作此寻春之游,告诉朋友不必为朝廷召其还京多操心,这是直接回应朋友的关心。(意思对即可。)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综合理解赏析能力。
D.“但也难免沮丧,有消极避世的想法”错误,该诗无论是叙事还是议论都可见诗人旷达的心态,并没有沮丧、消极避世的想法,选项属无中生有。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诗歌中找到回应友人关心的诗句,结合诗句的内容具体分析作答。
如首联“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意思是“春天的东风还不肯吹进东面的城门,我和你们二人已经骑着马出城去寻找去年我们游玩过的村落了”,在这年到郊外尚未入城的早春时节,渴望春意的诗人主动“出郊寻春”,可见诗人没有受到贬谪的影响;如颈联“江城白酒三杯配,野老苍颜一笑温”意思是“让我们去江城边上的酒馆,喝上三杯酒家自酿的好酒吧,这里的民风淳朴,乡间的老人会用饱经沧桑的脸孔上温暖的笑容来欢迎你的”,出郊寻春,有友人为伴,酒醺颜面,山水自然之乐,人情朴野之纯,这些展现了身在黄州的乐趣,诗人写这些其实是暗示友人,自己在黄州过得很好,不必为自己担心。
如尾联“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意思是“我们已经约定了,每年春季的时候都要出东门踏青,所以,我的老朋友们啊,你们就不必因为此事担心挂念了”,这是直接告诉友人,我在黄州过得很好,已和这里的朋友们约定每年作此寻春之游,你们不必为我的处境担忧,也不必为朝廷召我还京多操心。
三、(广东省新高考2021-2022学年高三摸底联考)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子瞻重游南山
苏辙
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
谷鸟呜呼嘲独往,野人笑语记曾来。
定邀道士弹鸣鹿①,谁与溪堂共酒杯。
应有新诗还寄我,与君和取当游陪。
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
苏轼
去年新柳报春回,今日残花覆绿苔。
溪上有堂还独宿,谁人无事肯重来。
古琴弹罢风吹座,山阁醒时月照杯。
懒不作诗君错料,旧逋②应许过时陪。
(注)①鸣鹿:《诗经•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②逋:欠。
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三番五次游南山,可见其对南山情有独钟,也从侧面写出南山风景独特。
B.苏辙诗的前三联写终南山春回大地,自己陪苏轼重游时弹琴饮滔、吟诗作赋。
C.苏辙向苏轼索取游南山时写的新作,苏轼欣然相赠,两人一唱一和,情意融洽。
D.苏轼诗标题交代了写作缘由,首联对比开篇,抒发自己重游南山时的迥异景象。
16.两诗中的画线句子内容上有什么关联?请结合两诗简要解析。
【答案】
15.D
16.苏辙诗两句,想象苏轼重游时的情景——定是邀请了道士友人弹琴饮酒,其乐无穷。 苏轼诗两句回应,告诉对方重游时实际情况——没有人相陪,只有风月相伴,琴酒相随,别有滋味。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三番五次”错误,原诗是“重游南山”;
B.“自己陪苏轼重游”错误,由原诗“与君和取当游陪”可知,苏辙没有陪游;
C.“欣然相赠”错误,苏轼说自己重游终南“懒不作诗”。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及内容理解能力。
结合两首诗的题目“闻子瞻重游南山”“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和作者可知,这是苏辙和苏轼两兄弟的互答诗,苏家兄弟情谊之深厚让人罕见。他们是兄弟、是师生、是诗词唱和的良友、是政治上荣辱与共的伙伴、是精神上相互勉励安慰的知己。
“古琴弹罢风吹座,山阁醒时月照杯”,意思是弹罢古琴清风吹拂座位,在山中阁楼半夜醒来月光如水照着空酒杯。此联巧妙回答了苏辙诗中“定邀道士弹鸣鹿,谁与溪堂共酒杯”的疑问,邀好友游乐皆为去年之事,而今唯有清风明月和美酒相伴,却无故友相陪。
四、(河北省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寓宁国县圃中桃李杂花盛开感而赋诗(其一)①
李纲
春光不为干戈薄,花县纵观桃李开。
可惜繁华劳剪刻②,莫教风雨便残摧。
溪山有意相辉映,蜂蝶多情自往来。
应笑逐臣心似铁,客中扶病亦登台。
(注)①此诗约作于1128年,作者因力主抗金被贬荆湘。②剪刻:安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题目可知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诗,此时诗人正处于人生低谷,见花而生无限感慨。
B.首联写诗人纵观花圃中不受战事影响绽放的桃李,顿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C.二三两联写诗人对眼前盛景充满怜惜,希望风雨不要摧折这一片繁华美好的春景。
D.诗人“以我观物”,处处见情,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其主观情感表达得更为细腻动人。
16.尾联的领词“应笑”意味深长,它领出了尾联内容的转折,又领出了对前文诗意的深化、升华。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5.B
16.①“应笑”二字是调侃之语,表面上是以拟人手法写春花、溪山、蜂蝶等美好之景对“我”的嘲笑,实质是诗人借以表明心志。②尾联借“应笑”二字写出了诗意的转折变化,由前文的写景转为写人,由前文欣赏怜惜春花的喜悦转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沉悲慨,使诗歌更富意蕴。③“应笑”二字又自然联结了前后诗意,让前面的景中情和尾联的事中情贯穿联合,深化和升华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使诗人忧心国事、立志抵御外侮、守护山河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展开余下试题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 “顿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错。由全诗来看,作者无时无处不在牵挂国运,首句中也有“干戈”的字样,故“宠辱偕忘”理解错误。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诗歌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应笑”二字是作者的心理描写,是调侃之语,意思是这大好春光中的春花、溪山、蜂蝶是如此的富有生机、生命是如此快乐,它们大概会嘲笑“我”这个逐臣吧。此二字表面写自己受到嘲笑,其实是自豪之意,表明自己的心志,即使被贬谪,即使是病中,也要登台看看这大好河山,守护这美好江山;
诗歌前三句都是写景,描写春光不受战乱影响,圃中桃李杂花盛开,争奇斗艳,一派大好春色;山溪也被这美丽的花朵吸引,一路陪伴护送,映照着桃李的姿容;蜂蝶也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面对这美好春光,诗人不禁担心起来,祈祷这些花朵不要被风雨摧残,表达了对春光的怜惜之情。而第四句中“应笑”二字使得话题陡转,由写景转到写人,由前文欣赏怜惜春花的喜悦转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沉悲慨,使诗歌由简单的写景而寄寓了更深刻的家国情怀,也更富意蕴;
“应笑”二字不仅连接了景与人,更连缀了景中情和事中情。前三句写景中诗人“可惜繁华劳剪刻,莫教风雨便残摧”,担心风雨摧残这大好春光;而尾联中“逐臣”“客中”交代了诗人此刻的身份,暗含着诗人仕途的坎坷;而“病”则让被贬谪的人生困境更加重了暗淡的色彩,但“亦登台”三字忽然从沮丧中振作起来,即使被贬谪,即使在病中,诗人那忧国忧民的炽热情怀并未改变,他对国家山河的热爱、抵御外侮、守护国土的决心并未改变。因此,“应笑”二字串联起诗歌中的情感,并塑造了诗人的爱国者的形象。
五、(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三摸底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尽平生意”中的“说尽”二字语淡情浓,写出欲尽却难尽的情思,描摹心理细致入微。
B.“鸿雁”“鱼”暗化鱼雁传书的典故,写出主人公借助寄送书信来表达情感,但仍惆怅满怀。
C.“斜阳独倚西楼”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夕阳之下形单影只、斜倚窗轩、眺望远人的女子形象。
D.“遥山恰对帘钩”一句,主客移位表面上远山是主话,实际上是说女子将远山映入眼帘。
16.本词的“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与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
【答案】
15.B
16.(1)相同点:都表达了离人难寻的悲苦。
(2)不同点:
崔诗还表达了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
本词则表达了青春岁月流逝、欢悦难再的伤怀。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B.“主人公借助寄送书信来表达情感”错误,“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是反用其典,写书信不能寄达。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情感的能力。
回答本题,需要先回顾崔护原诗的思想情感。“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描写重寻不遇的情景。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结句化用自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同时又赋予它新意。佳人已经不知身在何处,而那曾经照映过佳人倩影的绿水,却依旧缓缓地向东流去。那无限的相思,也随着绿水一起悠悠东流。
综上可见,两首诗词的“人面不知何处”都表达了离人难寻的悲苦。
“绿波依旧东流”化用孔子“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有时光流逝之悲,结合词中女主人公这一身份,具体为青春岁月流逝、欢悦难再的伤怀;而崔诗“桃花依旧笑春风”则是一种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
六、(河北省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家谣(节选)
陈造
倏凉骤暖茧易蛾,大妇络丝①中妇织。
中妇辍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
饭熟何曾趁时吃,辛苦仅得蚕事毕。
小妇初嫁当少宽,令伴阿姑②顽过日。
明年原得如今年,利贮二麦③饶丝绕。
小妇莫辞担上肩,却放大妇当姑前。
[注]①络丝:缠丝。②阿姑:丈夫的母亲。③二麦:指大麦和小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气忽凉忽暖,蚕蛹就已破茧成蛾,蚕事就进入了抽茧制丝的阶段。
B.大妇忙得不能及时吃饭,中妇却偷懒修饰打扮,这让公公有些不满。
C.小妇刚刚过门,年龄尚小,不好让她辛苦,只是让她陪着婆婆嬉戏。
D.这首民谣以公公的口吻叙述了儿媳应对蚕事的事情,读来非常亲切。
16.这首民谣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案】
15.B
16.①歌颂了田家的劳动生活。②赞美了纯朴和美的家风。③为田家丰收高兴,祝愿田家年年丰收。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B.“偷懒”错误,原文是“辍闲”,是忙里偷闲的意思,不是在偷懒。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本诗先集中笔墨写农家三妇。在蚕已作茧、蚕事正忙之时,大妇绕丝,中妇织帛。中妇年轻,忙里偷闲,不时还要用胭脂打扮一番,比不上大妇操劳顾家,忙得连吃饭都不能及时,一直辛苦到蚕事结束。小妇刚刚过门,不好就让她辛苦,只是陪着阿婆玩笑度日。写出了田家的勤劳和劳动的热情,赞叹之意已包融在字里行间;这田家辛劳而又和美的情景,是通过家中三位媳妇各自不同的神态举止表现出来的,赞美了纯朴和美的家风。
第三层写对明年继续得到好收成的祝愿,“剩贮二麦饶丝绵”,农家希望辛苦劳动能结出果实。作者在这首古诗里反映了风调雨顺年景农民一家的辛勤劳动生活,也写出了劳动之家纯朴和美的家风,以及获得丰收的喜悦和愿望。作者的赞美田家之情是以质朴真切而又饶有情趣的笔触表现出来的。
七、(河北省邢台市2021-2022学年高三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注]敷文韵
辛弃疾
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世上无人供笑傲,门前有客休迎肃。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
风采妙,凝冰玉。诗句好,余膏馥。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
[注]赵晋臣,名不迂,官中奉大夫,直敷文阁学士,此时与词人都在铅山赋闲。清风峡在铅山(今属江西)。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谁占清风旧筑?”问中有答,自然地交代出了两人当前的处境。
展开余下试题
B.“云来鸟去,润红山绿”写出了清风峡风景优美、人迹罕至的特点。
C.“门前有客休迎肃”意思是夸赞赵晋臣虽已赋闲但门前还常有客人。
D.这首词在构思上颇具匠心将唱和与自抒情怀结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16.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说明。
【答案】
15.C
16.①对友人的品格与才华的赞美。②对知音难觅的珍惜。③对朝廷用人的忧愤。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C.“夸赞赵晋臣虽已赋闲但门前还常有客人”错误。“门前有客休迎肃”意思是迎来送往这些俗事完全没必要。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思想感情的正确步骤:首先要做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看有无诗歌的写作背景有关的注释及自己对诗人是否了解,其次要清楚整首诗歌的大意,再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思,最后联系全诗以及注释内容,结合提问,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本词中“此时与词人都在铅山赋闲”注释,答题时就要考虑词人的这一写作背景。
“风采妙,凝冰玉。诗句好,余膏馥”先歌颂赵晋臣冰清玉洁,乃是对上片的概括。再由颂扬人格而赞美文采,进而用典,把赵晋臣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说古今的人物众多,但就如夔者一而足矣。人,像秋天的鸿雁,今天落到这里,明天飞向那里,住无定所。我和你都是一样。诗人慨叹朋友像鸿雁难以寻觅,感叹知音难觅。
“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由感慨人事归到留连诗酒。以“阳春曲”收尾,紧承“陪歌”,指赵晋臣的原唱,自然也带出自己的和章。词人笔下闲居深峡古洞、徒然消磨壮志的赵晋臣,在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的投影。两人都不得重用,抒发诗人对朝廷用人的忧愤。
八、(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四镇薛侍御东归①
岑参
相送泪沾衣,天涯独未归。
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
梦去湖山阔,书停陇雁②稀。
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③。
(注)①天宝十四年前后,诗人供职于封常清幕府。安史之乱初起,封常清受命征剿安禄山,因仓促而兵败,被削官。这首诗就作于此时。②陇雁:飞越陇山传递家书的大雁。③柴扉:柴门,亦指贫寒的家园。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抒情,诗人泪送薛侍御东归,“独”字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B.颔联运用反问手法,写了作为门客的诗人因得罪了将军而感到无所依靠。
C.颈联运用梦境表情达意,“阔”字写路途遥远,“稀”字表明信息难通。
D.诗歌语言通俗,言辞凝滞,体现出诗人的愁肠百结,读来令人满目凄然。
16.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案】
15.B
16.①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②因将军获罪而感到前途未卜的孤独和迷茫;③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其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
B.“诗人因得罪了将军”错误,望文生义,从注释中背景来看,当是将军兵败而受牵连获罪。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送别友人薛侍御时所作,联系此诗写作时的背景可知,作者写作此诗时是怀着复杂感情的。诗的首联“相送泪沾衣,天涯独未归”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而“天涯独未归”也写出了友人已可以还家,而自己仍在天涯之外,远离故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颔联“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则是描述了作者如今的处境:作者因将军获罪而感到前途未卜的孤独和迷茫;
颈联“梦去湖山阔,书停陇雁稀”则是作者感情抒发的重点,作者运用梦境表情达意,“阔”字写路途遥远,“稀”字表明信息难通,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尾联则是对自己的慰藉,“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虽然自己不能回家,但幸亏与朋友两家住得近,朋友可以为自己将家书带给家人。此处用语平易,但感情暗含在平易之中,将作者的思乡之情再次强化。
九、(湖北省九师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四镇薛侍御东归①
岑参
相送泪沾衣,天涯独未归。
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
梦去湖山阔,书停陇雁②稀。
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③。
(注)①天宝十四年前后,诗人供职于封常清幕府。安史之乱初起,封常清受命征剿安禄山,因仓促而兵败,被削官。这首诗就作于此时。②陇雁:飞越陇山传递家书的大雁。③柴扉:柴门,亦指贫寒的家园。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抒情,诗人泪送薛侍御东归,“独”字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B.颔联运用反问手法,写了作为门客的诗人因得罪了将军而感到无所依靠。
C.颈联运用梦境表情达意,“阔”字写路途遥远,“稀”字表明信息难通。
D.诗歌语言通俗,言辞凝滞,体现出诗人的愁肠百结,读来令人满目凄然。
16.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案】
15.B
16.①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②因将军获罪而感到前途未卜的孤独和迷茫;③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其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
B.“诗人因得罪了将军”错误,望文生义,从注释中背景来看,当是将军兵败而受牵连获罪。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送别友人薛侍御时所作,联系此诗写作时的背景可知,作者写作此诗时是怀着复杂感情的。诗的首联“相送泪沾衣,天涯独未归”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而“天涯独未归”也写出了友人已可以还家,而自己仍在天涯之外,远离故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颔联“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则是描述了作者如今的处境:作者因将军获罪而感到前途未卜的孤独和迷茫;
颈联“梦去湖山阔,书停陇雁稀”则是作者感情抒发的重点,作者运用梦境表情达意,“阔”字写路途遥远,“稀”字表明信息难通,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尾联则是对自己的慰藉,“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虽然自己不能回家,但幸亏与朋友两家住得近,朋友可以为自己将家书带给家人。此处用语平易,但感情暗含在平易之中,将作者的思乡之情再次强化。
十、(湖北省武汉市2021-2022学年高三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送春
刘辰翁
春,汝归欤?风雨蔽江,烟尘暗天。况雁门阨塞,龙沙渺莽,东连吴会,西至秦川。芳草速津,飞花拥道,小为蓬壶借百年。江南好,问夫君何事,不少留连?
江南正是堪怜。但满眼杨花化白毡。看兔葵燕麦,华清宫里。蜂黄蝶粉,凝碧池边。我已无家,君归何里?中路徘徊七宝鞭。风回处,寄一声珍重,两地潸然。
(注)刘辰翁,宋末元初人,此词写于南宋灭亡之后。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上一篇:
2022年新高考语文题型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一)
下一篇:
2022年新高考语文题型分类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22年新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