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89  2021-12-01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
云南省大理市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大理市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工匠精神的重塑是一个事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大问题。纵观世界制造强国,无论是“日本制造”还是“德国制造”,其强大莫不与工匠精神密切相关。中国要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真正缺乏的不是钱和技术,而是一种谦虚进取、克已奉公、忍耐执着、一丝不苟、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从历史上看,古代中国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曾有诸多精微的阐释,如《诗经》所描述的工匠在制作玉器、象牙、骨器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仔细、认真与执着;墨家及其弟子所提倡的“强力而行”的敬业精神;如《考工记》所倡导的“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的“臻达极致”的技术追求;等等。然而,自进入大工业时代以来,中国传统分散化的手工生产方式迅速衰落,传统工匠日渐沦为社会的边缘甚至成为机器的附庸,技术甚至发展为压制、支配与统治人类和社会的外部力量,等等。虽然不能说工匠精神消失了,但在机器化和标准化社会生产条件下,它确实被削弱和忽略了。
工匠精神在当下中国的倡导,仍然面临一些现实挑战:社会的急功近利思想,使能静下来精心研发、打磨产品的人越来越少;传统“重道轻器”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体力劳动仍然存在着被贬抑的现象,劳动者缺乏发言权、缺乏工作尊严……在如此环境下,仅仅依靠一些个体坚守工匠精神显然是不够的。要让工匠精神真正落地生根,全社会应形成一种“职业无贵贱”的认同和共识,塑造出尊重劳动、弘扬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积极引导劳动者摒弃功利主义意识。
工匠精神的塑造需要宣传教育和市场引导,它更加需要一整套有效的制度来做保障。国家应创造一个保障公平、自由、竞争的制度环境,营造一种使企业和员工各司其职、各安其分的社会环境,规范市场运行的监督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产品和服务供应的问责机制,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此外,还需要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提高工匠群体的社会地位,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为人才自由流动创造条件,等等。
工匠精神的塑造依赖国民素质的提高与国民教育的改善,最终目标则指向劳动者生存权利的保障和做人尊严的维护。而国民的高素质与教育的高水平密切关联。在教育理念上,要着力改变重知识传输、轻技能培养,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在教育机制上,要建立起高效的、市场化的精英型工程师和高技能产业工人培养体系;在学科专业培养上,要改变财经等文科专业过热、“逃离工科”现象愈演愈烈和实用型人才匮乏的现状;等等。
进一步讲,重视教育并不仅是为了提升产品质量与职业技能,更是为了使劳动者成为具有真正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自由个体。因而,工匠精神指向一种自觉能动、自由自主、富有创新力和创造力的劳动。为此,我们不仅应打破那种将人作为手段的“异化”工作模式,更应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来享受生活的愉悦与满足。正如马克思所言:“正是创造活动,使劳动者在劳动时享受了个人的生命表现,感觉到个人的乐趣。”追求独立人格、尊严和个体价值,在当今工匠精神的塑造中,应成为一种自觉的理性诉求。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彭新武《工匠精神的中国语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匠精神不仅可以让国家的制造业变得强大,也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相关,这是不争的事实。
B.我国自古以来就特别注重工匠精神,有很多文献资料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了多角度且精微的阐释。
C.我国当下正进行工匠精神的重塑,但面临的问题很多,这需要大家一起来解决,仅仅靠个体是没有用的。
D.工匠精神包含了富有创新力和创造力的劳动,人们可通过这种劳动享受生活的愉悦与满足,感受到乐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从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中国要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工匠精神”的中心论点。
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围绕历史上对工匠精神的阐释、工匠精神当下面临的挑战和重塑等方面展开。
C.文章在论证国民的高素质与教育的高水平密切关联的过程中提及了当下教育界的不良现状,有现实指向性。
D.文中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其中引用马克思的话语论证了创造活动对劳动者的作用,增强了说理力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大工业时代,和西方国家没有受到影响不一样,我国传统工匠受到了巨大冲击,工匠精神也被削弱和忽略。
B.全社会形成对“职业无贵贱”的认同和共识以及塑造出尊重劳动、弘扬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这得益于工匠精神落地生根。
C.国民素质是否提高和国民教育有无改善对塑造工匠精神关系重大,但民众素质的提高则完全取决于高水平的教育。
D.我国工匠精神的塑造需要市场引导和制度保障,也要把追求独立人格、尊严和个体价值作为自觉的理性诉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脱贫攻坚电视文艺具有书写时代先进思想和伟大实践的政治站位、历史方位和主题定位,显示出同步记录时代史诗的宏大气派。这一宏大主题由许多微观叙事打开,在创作上积累了重要的创新经验。
理论宣传专题节目《这就是中国》《中国正在说》等,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为载体,生动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深入分析中国扶贫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体现了全球视野和历史纵深。纪录片《决战脱贫在今朝》《2020我们的脱贫故事》《遍地英雄下夕烟》《大搬迁》《最是一年春好处》《扶贫村里的年轻人》等,聚焦一个村庄、一户人家、一位扶贫干部、一个脱贫故事,在徐徐打开的个体故事中,让观众感受到国家的气象、时代的发展。电视剧发扬艺术特长,讲述各地富有成效的扶贫实践,比如表现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都不能少》,表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绿水青山带笑颜》《遍地书香》《我的金山银山》,表现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同心协力脱贫的《花繁叶茂》《最美的乡村》《枫叶红了》《石头开花》等,完成了一次次生动的微观叙事。
(摘编自《脱贫攻坚电视文艺——记录时代的足音》)
材料二:
近期播完的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山海情》不仅收获一片好评,而且得到年轻观众的高度认可,成为“爆款”,网友们在豆瓣上打出9.4的高分。
侯鸿亮说,剧组就像当初的移民一样,重建场景,在戈壁滩,在田野上,直面扶贫工作者面对的风沙高温、方言沟通障碍等,而这些最终都成为剧情。比如环境,沙尘暴说来就来,卷起石子砸向搭建的房屋。……剧中,黄轩饰演的村干部在大喇叭里说:“涌泉村离医院太远了,离学校太远了。”剧组去村子原址时,山路上开了四五个小时车,交通极度不便。这句台词,是从内心长出来的。
戏里,“种蘑菇”是脱贫的重要产业,为了还原,剧组真的种起了蘑菇。肥料由当地人事先配好,苫布一打开,那味道仿佛迎面被人打了一拳。粪肥在40°C的菌棚里发酵后,再撒菌种、保湿、保温、通风。蘑菇棚难闻到人进不去。工作人员还能戴口罩,演员必须忍。
种种拍摄经历,让剧组与那段历史、那些人物产生了化学反应。孔笙说:“我们用3个月时间体验了他们20多年的生活。”侯鸿亮说:“这些亲历者的群体记忆和个人经历太鲜活了,剧组的所有人不断受到心灵冲击,共情到了极致。”所有人都希望把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感动的种种化为创作,传递给观众。
共时性创作,让剧组与这片土地的人和故事同频共振,“心灵感应”,人物、剧情、台词,所有的判断、感觉、细节都对了。比起文艺评论事后对每个镜头、每个人物、每个情节的一一拆解,当时全体共情的投入状态,是真正不可复制的体验。
在电视剧《山海情》创作座谈会上,有人评价说,《山海情》真实的质感不像拍出来的,而像从那片土地上“长”出来的;蕴含的情感不是演出来的,而是像黄河水一样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的。
(摘编自《<山海情>背后,主旋律这样与观众共情》)
材料三:
文艺创作的目的是引导人们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而对党和国家脱贫攻坚的重大部署和伟大实践,如何运用形式多样的文艺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聚焦扶贫脱贫主题,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鼓舞人们在挫折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坚持用真善美战胜假恶丑,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仍是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不断思考和探讨的时代课题。
(摘编自《发挥文艺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独特作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脱贫攻坚电视文艺同步记录时代发展,反映时代先进思想,体现出宏大的史诗气派,为该类文艺节目创作积累了创新经验。
B.相对来说,理论宣传专题节目更立足于宏观,体现全球视野;而纪录片只能立足微观,通过个体故事来反映国家的发展。
C.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山海情》因为得到年轻观众的认可,成为豆瓣上的高分“爆款”作品,黄轩扮演村干部角色。
D.《山海情》剧组只用3个月时间来体验当地人20多年的脱贫攻坚生活,体验的时间太短了,否则效果应该会更好。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脱贫攻坚电视文艺包括多种形式,其中电视剧有艺术上的优势,百姓喜闻乐见,所以相关作品的制作要多一些,其他方面可以减少。


展开余下试题B.“种蘑菇”是真实的扶贫历史,在《山海情》剧中得到高度还原,剧组真实地去种植蘑菇,达到与这片土地的人和故事的同频共振。
C.有人评价:《山海情》真实的质感是“长”出来的,情感是“流淌”出来的。这是对这部主旋律电视剧创作上的高度肯定。
D.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坚持文艺创作的方向,思考文艺在我国脱贫攻坚战中的独特作用,从而给予人们以精神上的鼓舞和感召。
6.脱贫攻坚主题文艺作品有哪些成功启示?请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烟火翁丁 黛安
火塘在屋子正中。没有灶,一只三角铁架支在火上,大锅,小锅,大壶,小壶,做饭,烧水,都在这只架子上。它支撑着翁丁佤族一家人的日子。火塘不熄,常年燃着粗而长的木头。北方的乡下,灶膛里多是玉米根、玉米秆、玉米槌、麦秸,从灶膛一眼就望见了田野。那些柴禾不耐烧,火苗轻飘,柔软,需要不停地往灶下续柴,人不能离开。我们偶尔也烧木头,但都是用斧头劈成窄细的木条,或干脆是捡来的枯枝。
翁丁大。翁丁大气。翁丁也种玉米,但秸秆不烧,砍下来任其烂掉肥地,只烧木头。木头粗的仿佛人腰,细的也要阔于碗口。而长度,若竖起来,比人高是很寻常的。佤族一词本意即为住在山上的民族。翁丁四面皆山,林高树密,有一种树,生来就是为了烧火的,越砍,长得越旺。还有,森林里,总有一些树在莫名死去。或许是像人一样老死的。死去就要砍下烧火。死去的树在火光中重生。所以,在翁丁原始部落,随处可见一堆堆码得齐齐整整的木头。走近了,会看见一根木头的年龄。没有两棵树的年轮是完全一样的。就像人的指纹。那是翁丁人的日子,是日子里的刻度和温度。
木堆旁边闲置着一把弯刀,一只竹篓,一副篾筐,一绳晾晒的各色衣物,像一张张油画,静立在岁月里,任时光像一只猫,轻轻在上面走过。
木头大,人就不会被火拴住了。把添满水淘好米的锅往铁架子上一蹲,就去忙其他活计了。日子一天到晚,也说不上多忙,但也闲不住。猪在圈里,鸡在街上,芭蕉、茶树、水稻、谷子、玉米、菜蔬在地里,地在山上,山在寨子外。每一样都在时空里排好了序,等着人去收拾。织布机随时拉开着架势,蒸玉米的时间就能坐下来再织一小截布。翁丁织布一直用最古老的腰机织法。腰机由几根木棒、木刀、竹签组成。人坐下后,双脚蹬住撑经木的两端,绷紧经线,然后一遍遍地提综、穿梭、打纬。
人们日常的衣服床单围巾背包,哪一样都离不开布,都要女人一毫米一毫米经经纬纬地织出来。布的颜色,没有谁统一规定,织布的女人想怎么织就怎么织,想怎么搭配就怎么搭配,织完往那一挂,好看。
高山流水里长大的女人,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蓝天白云,红花绿草,看到的都是大自然最本真最纯粹的颜色,对美的感知,是天生就存在于骨子里的。那布是艺术美的范畴,更是寻常百姓日子的一部分。翁丁人的日子,都是翁丁人自己一样一样经纬分明地整理出来的。
大木头是经历过世面的。里面有天地日月,雪雨风花,经了沧桑的大木头懂人心。大木头只管自己烧,不用人守着。火苗真大,真多。锅底下满满的鲜艳的火苗,锅的四周也是满满的鲜艳的火苗。火燎着锅盖了。翁丁偏,二三十公里外,翻过几座山,就是缅甸了。仅仅七十年前,翁丁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屋子一律为中国南方典型的杆栏式二层茅草房——一楼养猪啊牛啊羊啊鸡啊狗啊,二楼住人。我来的时候,翁丁正值雨季。翁丁的雨,一下就是几个月。
在雨季,只要哪天还没下雨,那一天的夜或黎明就不会按时到来。一天中,一定要等到至少一场雨。也许就是雨的缘故,茅草屋脊陡,坡长,密严,只向天开了一扇小芭蕉叶大的窗,整个房屋像一间暗室。可是火让茅草房里明亮起来了。黑篾桌亮汪汪的,黑竹凳亮汪汪的,黑铁锅亮汪汪的,黑水壶亮汪汪的。竹木的黑立柱亮汪汪的,竹木的黑地板亮汪汪的,竹木的黑墙壁亮汪汪的,竹木的黑屋顶亮汪汪的,绻在火塘边睡觉的大黑猫亮汪汪的。常年不熄的火塘,日日夜夜的烟熏火燎,屋里什么都成黑的了。翁丁是一幅油画,黑是它的主色调。那是岁月的黑衣衫,是日子的黑包浆,是一个民族的黑皮肤。在色彩的王国,黑侵蚀并战胜了其他任何颜色。黑是一只罐子,把所有其他的颜色都一一盛在了里面。主人不在跟前,火把主人的日子角角落落旮旮旯旯都照得亮汪汪的了。
也有不黑的物件。一摞洗净的瓷碗,亮汪汪的,是月亮栖落在了茅草房里;几瓶去年采的野蜂蜜,亮汪汪的,是金子融化在了茅草房里;三两个垂挂在钉子上的七色手织布包,亮汪汪的,是一抹彩虹升起在了茅草房里。它们是画而恰到好处的点缀。它们让黑的更黑,让黑迸溅出火光来,照进了翁丁人生活的每个角落。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翁丁部落的烧火和北方乡下的烧火进行了比较,让读者对翁丁人火塘烧火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B.文章多处使用排比、反复手法,使得语言轻盈跳动,有节奏感,有益于呈现翁丁人宁静、朴实的生活状态。
C.文章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以“油画”设喻,都是为了突出翁丁的色彩丰富而又浓烈,表现翁丁人生活的热情。
D.文章结构较为松散,看似信笔写来,但都围绕翁丁的“烟火”特色展开,体现出散文“形散神聚”的艺术特征。
8.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9.文章结尾两段着重写了翁丁的“黑”与“亮”,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元嘉八年,到彦之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及至,上已间。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鹪鸟集船悲鸣。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八人并诛。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
(选自《南史·檀道济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展开余下试题B.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C.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D.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原,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文中指今河南省。
B.筹,可指用于计数和计算的竹码,如“觥筹交错”中“筹”即为此义。
C.禳鬼,是通过祭祀而祛除恶鬼的仪式。禳,通过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
D.祖道,古代出行前祭祀路神,并设宴饯行。祖,是临行时祭路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檀道济心存仁恕,赢得民心。武帝北伐时,檀道济担任前锋,所到之处敌人望风降服。有人建议杀死俘虏,他却将之全部释放,归附于他的人很多。
B.檀道济能征善战,作战勇猛。檀道济总管征讨的各项军事事务后,向北转战到济水。魏军势力强大,但檀道济与魏军打了三十多场仗,大多以获胜告终。
C.檀道济临危不乱,胆略过人。檀道济进军到历城时,军需物资耗尽。他巧施计策麻痹敌人,收效显著。他带领军队摆脱困境,敌人不敢进逼。
D.檀道济功高遭忌,惨遭杀害。他在南朝和北朝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他被杀害之后,北朝连年南侵,文帝望见南侵的魏军,这才后悔下令杀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降者妄,斩以徇。(5分)
(2)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逄。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介绍背景,从分别到相逢已有十年之久,为下文的“惊”和“忆”做了铺垫。
B.颈联前一句化用沧海桑田的典故,描绘了倾诉别情的场面,透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C.尾联以“明日”点出聚散匆匆;用“秋”点明了时令,又隐蕴着诗人伤别的情怀。
D.全诗以凝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人生聚散的典型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
15.本诗颔联描写颇有特色,请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 , ▲ ”两句写狗吠、鸡鸣,与王籍的五言律诗《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2)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两句是“ ▲ , ▲ ”。
(3)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 ▲ ,湘江北去,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登录一些年轻人聚集的网站,或是参与年轻人的群聊,很多年龄较长的人看了后常常会感到 ▲ 。时下,网络上一些 ▲ 的缩写简写,特别是一些粗俗言语,影响了人际交流,造成了圈层割裂,影响了社会运转效率。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联合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指出要加强对未成年人不良网络社交行为和现象的治理力度,为网络流行语划定了底线不可触碰。一个 ▲ 的网络空间,绝不容许违反公序良俗粗鄙低俗的网络流行语流行下去。
也要看到,( ▲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背后往往有其现实的成因、流行的逻辑。比如2020年某机构评选的年度流行语榜单中“爷青回”,表现的是一种不服老、不服输的精神,至于时下流行的“内卷”“躺平”则体现了年轻人直面现实,从机制上改革积弊的期许。
时间如潮水,很多毫无逻辑的流行语,我们一时看不懂、跟不上,也不必过于着急。因为随着潮起潮落,大多数网络流行语很快都会 ▲ 。那些词能达意、深受欢迎,得以普遍使用的流行语,则会沉淀下来,融入现代语言文字体系,成为线上线下社交的“硬通货”。况且,00后、90后和80后乃至60后所处的时代背景大不相同,每个年代的人都有每个年代人的“小心思”,适当保持一点“看不懂”的文化距离,未尝不可。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知所云 肆无忌惮 神清气爽 查无踪迹
B.不知所云 随心所欲 风清气正 查无踪迹
C.不知所措 肆无忌惮 风清气正 灰飞烟灭
D.不知所措 随心所欲 神清气爽 灰飞烟灭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指出要加强对未成年人不良网络社交行为和现象的治理力度,为网络流行语划定底线。
B.指出要加大对未成年人不良网络社交行为和现象的治理力度,为网络流行语划定底线不可触碰。
C.指出要加大对未成年人不良网络社交行为和现象的治理力度,为网络流行语划定底线。
D.指出要加强对未成年人不良网络社交行为和现象的治理力度,不可触碰网络流行语的底线。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流行语未必都是消极的 B.网络流行语也有消极的一面
C.网络流行语大都是消极的 D.网络流行语也有积极的一面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一头连着政府的“钱袋”,一头连着企业和个人的“腰包”。但是,跳出税收看税收,用发展眼光、长远思维放眼量,减税降费带来的并不一定是财政收入持续减少。根据拉弗曲线理论,税收收入多少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 。短期看,税基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税率确实会造成税收收入减少,但从长期看,减税往往能促进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从而扩大税基, ② 。
近年来的改革实践不断证明,短期财政收入高一点还是低一点, ③ 。通过减税降费,把原来由政府支配的财力更多留给企业,是另一种形式的财政支出,能够更好激发经济“细胞”活力,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成效,有利于保持财政收入持续平稳增长。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简述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次大病后,李先生身体极为虚弱,便去看老中医,并要求老中医给自己多开补药,以便尽快把身体补强壮。而这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却告诉他说:“不要快,而要慢,特别是身体虚弱时,不能快补,只能慢补。”
李先生感到很奇怪:“多服补药,不是能更快地让身体康复吗?”
老中医回答说:“补药进入身体后,不会自动消化,而要靠身体去吸收、去消化。要消化,就要消耗体能,补药服得越多,消耗的体能也就越大,这对一个身体本来就虚弱的人来说,将造成极大的损耗和损伤,使本来虚弱的身体变得更为虚弱。”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依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云南省大理”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