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20  2021-12-10
标签:苏教版 高三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
江苏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全真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
语文·第二模拟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严格说来,只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事实上,在单系的家族组织中所注重的亲属确多由于生育而少由于婚姻,所以说是血缘也无妨。
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任何社会都一样,所不同的是说有些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有些社会却并不如此。前者是血缘的。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他们是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作用——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那是身份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
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大的决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谁当你的父母,在你说,完全是机会,且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社会用这个无法竞争,又不易藏没、歪曲的事实来作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似乎是最没有理由的了;如果有理由的话,那是因为这是安稳既存秩序的最基本的办法。只要你接受了这原则,社会里很多可能引起的纠纷也随着不发生了。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血缘和地缘关系是农村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是村庄社会形态的基础。村民在村庄生活中运用不同方式来建构“自己人认同”,彰显出不同的行为逻辑。
自己人认同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是信仰层面,传统中国农民有祖先崇拜的传统。祖先崇拜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农民的“同根”意识,自己人就是依附于农民血缘关系之上的,农民可以不问理由地把族人当成自己人,这便是祖先崇拜与同根意识在农民日常生活中的映射。第二个是社会层面,除了信仰层面,农民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事物都有社会性的表现,主要表现在农民日常生活中的面子和荣耀等社会性评价。农民在自家荣耀的时候要有人来分享,而在自家困难的时候又需要别人来帮忙和鼓励,自己人就是在舆论和道义上的社会支持网。社会层面的自己人与农民的尊严和在村庄中的社会地位相关,自己人的圈子就是尊严和社会地位的共担者,荣辱与共。第三个是功能层面,包括农民日常生活中的互助和合作,农民日常交往的需要,红白喜事中的互助合作等。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经济困难的时候,总有一些事情要通过相互合作才能完成,自己人的圈子就是一个互助与合作单位。


浏览完整试题不同的村庄有不同的自己人认同逻辑,农民的自己人认同逻辑即农民在说话办事的时候把对方看作自己人,行为方式是好处共享、困难共担。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自己人是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网。在对是否属于自己人问题进行考察时,可以通过一个问题进行测量,即“如果兄弟与人打架,你遇见了会不会上去帮忙?”如果被调查者不假思索地回答“会”,那么这意味着农民的骨子里就是把兄弟看作自己人,认为给兄弟帮忙是天经地义而可以不问缘由的事情。在亲密的兄弟关系中,打架帮忙就是一种姿态,就是自己人的姿态,这意味着自己人认同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帮忙打架可能带来的风险。在测量农民自己人的认同圈有多大时,鲁东西傅村农民对此设问的回答是,亲兄弟打架肯定会上去帮忙,堂兄弟打架也要上去帮忙,不过再往外的圈子就不是自己人的圈子了,那时候农民就要“秉公判断”,看到底是“谁有理”。五服之内的圈子是自己人,自己人具有不问缘由的“共同感”。在辽东福兴村,农民对于以上设问的回答普遍是,不会参与打架,不文明,兄弟打架也要看他有没有道理。尽管兄弟之间的感情要好于与其他人的感情,但是福兴村农民并不会因为感情而不顾道理。然而,福兴村农民并不是没有自己人认同,而是移民社会的性质使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上的自己人认同。
自己人认同是建立在地缘和血缘关系之上的农村结构形态,在具体的村庄情境中,自己人认同具有不同的形成机制与性质,从而影响着农民的行为逻辑。自己人认同有信仰、社会和功能三个层面的含义,不同的村庄组织结构形态使得自己人认同在不同层面起作用。重要的是,自己人认同作为一种根植于农民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机制,在社会的运作中起着根本性作用。
(节选自宋丽娜《乡土社会的人情与人情秩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血缘既可以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也可以指单系家族组织中因为生育而产生的亲属关系。
B.用生育保证社会持续,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确定人的社会地位,这些是血缘社会所特有的。
C.血缘社会用血缘关系作为社会成员职业、身份、财产的分配标准,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安稳既存秩序。
D.地缘关系是血缘关系的某种投影和反映,二者是农村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和村庄社会形态的基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血缘所决定的父母是一个人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由此产生的社会地位个人无法选择,也无法改变。
B.职业、身份、财富的父死子继说明了血缘社会结构缺乏变动,生育关系维持着社会结构的稳定。
C.自己人认同有信仰、社会和功能三个层面的含义,其中农民生活中红白喜事互相帮忙属于社会层面。
D.村民在村庄生活中建构“自己人认同”,其表现方式也许并不相同,但背后的行为逻辑是一致的。
3.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农民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人认同”表现的是( )(3分)
A.某村村民在讲到与本村同姓人的关系时常常说:“都是一个老祖宗的后代,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
B.某村村民说:“如果一个人家里穷,但若他的亲兄弟堂兄弟多,并且都有本事,那么别人就不敢小瞧此人。”
C.某村村民一直有合作种田的传统,邻里之间或者亲朋好友相互帮忙种田,购买的农机具经常互相借用。
D.某村村民信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经常在传统节日举办孝亲大餐、免费理发等关爱老人的活动。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请概括乡土中国的基本特征。(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座古城的新气象
洪忠佩
蚺城山与儒学山牵手,向着锦屏山蜿蜒,环抱着的星江生发出无尽的气象。粼粼波光之中,古老的渡口埠头还在,朱熹命名的廉泉清澈如初,然而星江河畔却早已是景观桥拱立飞架。古朴的婺源延展开来,呈现出一江两岸的城区格局。
婺源县城又称蚺城。蚺城,得名于五阜起伏的蚺城山。那“瑞虹、环带、嘉鱼、宝婺、弦歌、壁月、保安、锦屏”八大城门,俨如历史的时间戳。城内,粉墙黛瓦的民居,氤氲着水墨的气息。鳞瓦间,屋檐下,飘逸的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市井味道。
山环水绕,婺源显得质朴而灵秀。顺着保安门的石阶而下,是小北门埠头。洗衣妇女在水面撩起的涟漪,水边玩耍孩童的嬉闹声,像是按下了时光机的回放键,让我与婺源的过往在水面上一圈圈地浮出。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秋日,我背着帆布书包从大鄣山沿轮溪而下,转校到了县城读中学。彼时,婺源只有星江大街两侧的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进出县城,只有西门是钢筋水泥大桥,其他的都是木桥与浮桥。
毕业后,几经辗转,我留在了县城工作。当时,我的工作单位就在星江河畔,与廉泉只隔一条马路。和廉泉做邻居多年,有时远方的朋友来了,我便提壶去廉泉取水泡茶,与来客共同分享一份古城的甘甜、惬意。
真正让我沉下心来解读婺源,是十几年前调到县文化馆工作之后。十字街19号的二层砖木小楼,是与县图书馆合用的办公楼。在那里,我逐渐读到了李白、苏轼、黄庭坚、宗泽、岳飞等历史人物与婺源的交集,读到了朱熹等先贤在婺源留下的文脉,以及这片土地上千年传承的耕读之风。
我试着从婺源出发,沿着时间的河流去追寻他们。可有时候,他们留给我的,却只有一个个远去的背影。
未曾改变容颜的是蚺城山,至于山上的“溪山第一楼”、山下的“紫阳书院”,我只有去西湖荡的担水巷中听老人讲古了。“咕咚”一声,水桶落在古井里,倾斜、汲水、提起,老人一气呵成,而他讲述起“溪山第一楼”的来龙去脉,却是模糊的。
婺源的肌理实在是神秘,我想要亲近她,常常需要通过一条河流、一棵古树、一块城砖、一条深巷,抑或是一口古井。婺源的街巷之中,遗存有许多古井,唯独虹井是在朱熹故居的小院里。“道寓斯人,如水在地;汲之益深,有味外味。”想来,朱熹父亲朱松在为虹井题写井铭时,已经有了超出井水之味的体味。


展开余下试题夜里,南门街一片静寂,我与妻子住的阁楼与虹井近在咫尺。
对一座古城作深度的注视,是需要耐性与时间的。走进婺源青石板的街巷,那鳞次栉比的古旧与深幽里,处处彰显着张力——先儒街、儒学前、大庙街、武营巷、衙前巷、龙船巷、四柱牌楼下、八角亭下……婺源有六十多条叶脉状的街巷,那是一个怎样的历史纵深呢?
时常,我独坐街巷中,望着屋檐之间挤出的一线天光,听到的是弹棉花的声音、踩缝纫机的声音、敲铁皮的声音、剖竹起篾的声音,倏忽由远及近,又渐渐远去。
每一次,我都恍若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从清代旧志的手绘图上看,婺源的城郭受三面环水的影响,历史上没有多大的变化。我常以为,婺源县城小有小的好处,比如上下班可以选择步行。甚至,早晚可以从新城区走到老城巷口,站着等一箅气糕或一笼韭菜豆腐包子蒸熟出锅,或者直接坐下,等摊主炒一盘螺蛳嗍嗍。如果愿意,还可以走去廊桥上听徽剧票友吹拉弹唱,抑或去星江河畔看老者垂钓。
一晃,又是几年了。代替十字街19号的,是钟鼓楼,是武营广场,往前是“文公阙里”牌楼下的街市。新城区呢,变化可谓日新月异,文公路、书乡路、天佑路、文博路、才仕路纵横交错,新建的幼儿园、小学、中学、茶叶职业学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非遗中心、徽剧传习所,还有体育中心与高铁站,无不显示着一座县城的发展与更新。
所有这些,一条河流都在见证着。
事实上,星江是江西五大河流饶河的源头之一。每天我在星江河畔徜徉,就是漫步在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范围之内。生活在婺源的居民是幸福的,在城区的星江河面上,就可以看到白鹭飞舞、鸳鸯嬉戏,不用走出五公里,还能捕捉到靛冠噪鹛、中华秋沙鸭的身影。
婺源,是我栖息的地方,也常常走进我的创作之中。这座位于赣浙皖边界的古城的气质,星江河流的浸润,以及生活在古城里的人,不断地影响着滋养着我。贴近婺源,贴近星江,就贴近了我的精神原乡。
一年四季,循环往复,有了天光云影,有了波光潋滟,有了鸟语花香,一座古城的气象,在星江河畔荡漾开来。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12月21日)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二段写城名由来,说婺源城八大城门“俨如历史的时间戳”,形象地写出婺源城年代久远的特点。
B.文章写李白、苏轼等历史人物与婺源有交集,写朱熹等先贤给婺源留下文脉,可知其人文底蕴深厚。
C.文章说婺源城“历史上没有多大的变化”,又说“变化可谓日新月异”,透出作者对“新气象”的自豪。
D.作者写自己时常“独坐街巷中”,“从新城区到老城港口”吃传统美食,说明作者是一个怀旧的人。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开篇即点题,写到了“古老的渡口”“朱熹命名的廉泉”还在,同时写到“景观桥拱立飞架”,照应了题目。
B.文章写婺源城,从古城门、山水、古井、街巷、各色美食等方面着手,选材多样,内容丰富,体现了散文的“形散”。
C.“一条河流都在见证着”婺源城的“历史纵深”与现在的“发展与更新”,两者对比,表现出作者内心今非昔比的感慨。
D.文章说婺源城是自己的“精神原乡”,表达了自己对婺源城的依赖,卒章显志,对婺源古城新气象的赞许溢于言表。
8.文中画线句子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
我试着从婺源出发,沿着时间的河流去追寻他们。可有时候,他们留给我的,却只有一个个远去的背影。
9.本文为《人民日报》“我与一座城”征文刊登作品,如果你是编辑,请谈一谈刊用本文的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
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 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严三郡。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破贼宁波、温州。浙东平,继光进秩三等。闽、广贼流入江西。总督胡宗宪檄继光援。击破之上坊巢,贼奔建宁。继光还浙江。
明年,倭大举犯福建。是时宁德已屡陷。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于是继光至福州,勒石平远台。
初,兴化告急,时帝已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继光副之。及城陷,刘显军少,壁城下不敢击。大猷亦不欲攻,需大军合以困之。四十二年四月,继光将浙兵至。于是巡抚谭纶令将中军,显左,大猷右,合攻贼于平海。继光先登,左右军继之,斩级二千二百,还被掠者三千人。纶上功,继光首,显、大猷次之。帝为告谢郊庙,大行叙赉。继光先以横屿功,进署都督佥事,及是进都督同知,世荫千户,遂代大猷为总兵官。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10.下列对文中画直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
B.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
C.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
D.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嗣职,承袭世职;擢,提拔;改,改任;分部,分管;署,部署;进秩,进升官职,增加俸禄;复官,官复原职。
B.犯,侵犯;援,救援;围,围困,遁,逃跑;掠,掠夺;扼,扼守;袭,偷袭;歼,歼灭;邀击,拦截;剿,剿灭;破,击破;捣,捣毁;覆,倾覆;走,败走;追,追逐;抵,抵达;克,攻克;旋师,撤回部队。
C.因地形制阵法,即“布阵”。中国古代作战是非常讲究阵法,代有传书。布阵得法就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通过合理排兵布阵发挥最佳效能,克敌制胜。
D.神机坐营,指神机营坐营官,明代军人一种官职名,明初得欧洲枪炮法,置神机营肆习之。设中军左右哨、左右掖。其左右哨的长官为神机坐营。


展开余下试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戚继光少有大志。戚继光虽然家境贫寒,但自幼就很洒脱,气度不凡,喜爱读书,通晓经史的要旨。
B.戚继光治军有方。戚继光调赴浙江,招募地方军,组织他们学习攻击和刺杀的方法,练习使用长短兵器,将其打造成一支精锐的部队。
C.戚继光足智多谋。横屿一战,命令士兵每人拿着一束稻草,填塞壕沟,最后大破倭寇,收复了失地。
D.戚继光战功赫赫。在东南抗倭,先后多次击溃敌军,名声大振;在北方则专注防守,名声不彰。
13.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严三郡。
(2)纶上功,继光首,显、大猷次之。帝为告谢郊庙,大行叙赉。
14.“戚家军”为什么会名闻天下?请简要分条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和曾子翊授舒掾之作①
王安石
皖城终岁静如山,府掾应从到日闲。
一水碧罗裁缭绕,万峰苍玉刻孱颜②。
旧游笔墨苔今老,浪走尘沙鬓已斑。
揽辔羡君桥北路,春风枝上鸟关关。
(注)①从皇祐三年(1051)初秋到至和元年春,王安石任舒州通判三年,后被调回京。诗人在京任参知政事时,他的同乡好友曾巩的弟弟曾宰(子翊)被派到舒州作掾吏。曾宰行前向王安石询问舒州的情况,王安石作了此诗。②孱颜:参差不齐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对句写舒州府掾从上任开始就过着清闲的生活,暗示了舒州官员懒散的工作作风。
B.颔联中,“碧罗”“苍玉”两词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舒州山清水秀的美景。
C.颈联中,“旧游笔墨”写出诗人在舒州时的生活情形,“浪走尘沙”表明时间的流逝。
D.尾联出句直抒胸臆,对句以景结情,烘托出曾子翊去舒州上任的愉快心情,韵味无穷。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对比来论证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从而说明能否以诚相待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关键,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中,感慨时光飞逝难以追赶,表达时不我待更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庭坚在《登快阁》中巧用典故,分别运用伯牙断琴和阮籍青白眼之事抒写自己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曾有一个时期,新上市的慢锅成为主妇的新宠。把要煮的东西一股脑儿地丢进去,不管三七二十一,煮它一个天翻地覆,完完全全不用守候看火,非常省事。对职场女性来说,慢锅当然是时代的恩赐:①上班之前,锅子里,肉是肉,菜是菜,“泾渭分明”,②下班回来,掀开锅盖,肉和菜,早已“你侬我侬”地融进汤里了。
我家孩子百喝不厌的是鱼翅瓜熬汤。鱼翅瓜,看起来活脱脱就像是冬瓜的雏形,然让人( )的是,这瓜在汤里煮熟后,用汤匙压它,它竟散成千丝万缕的细条状,像极了鱼翅,既好看又清口。我常用老母鸡、干贝、红枣、枸杞、墨鱼干和鱼翅瓜同煮。熬好的汤,那种鲜味啊,会化成千万只馋虫,直往你心里钻!③
女儿负笈英伦之后,对鱼翅瓜汤( )。有一回,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她竞然拨来长途电话,苦苦( )我给她寄一钵好汤,我回应着:“好,好,明天就用快邮寄出。④”汤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我以汤的味道去( )孩子的成长岁月。孩子长大后,离家万里,汤的浓香,如同一根细细长长、柔柔韧韧的线,一生一世牵动着游子的心。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叹为观止 如痴如醉 央求 浸润 B.叹为观止 魂牵梦紫 哀求 浸透
C.喷喷称奇 魂牵梦萦 央求 浸润 D.啧啧称奇 如痴如醉 哀求 浸透
19.文段中画横线的四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文中画波浪线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生一世牵动着游子的心的是汤的浓香,那浓香如同一根细长、柔韧的线。”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1.下面的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最重要的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一部法律,②实施近30年来,③对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⑤未成年人保护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⑥迫切需要对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全面修订。⑦如有的监护人存在监护不力,⑧有的地方校园欺凌问题频发等。⑨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正是要回应社会关切,⑩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
22.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商业的本质是共赢,①好的商业模式必然要寻求盈利目标和用户感受的平衡、兼容的实现。②倘若只有商业利益没有用户权益,③无异竭泽而渔。④对于广告而言,⑤无论是宣传商品还是推荐服务,⑥抑或是传递资讯,⑦想把流量兑换为财富,⑧不仅要合乎法律,⑨更要契合普遍共识、守公序良俗。①把内置广告做成人人闹心的“牛皮癣”,显然不是上策。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范仲淹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药铺对联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都和我有关。——鲁迅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人不只有生活的苟且,还要有诗与远方。——高晓松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悲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胸怀。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两到三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
语文·第二模拟答案
1.B 2.B 3.D
4.(1)论证结构方面,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第一段总说,第二段、第三段从认同方式和背后的认同逻辑展开论述,第四段进一步强调概括。(2)论证方法方面:举例论证,如举“如果兄弟与人打架,你遇见了会不会上去帮忙?”的调查事例;对比论证,如对于打架帮忙的态度,将鲁东西傅村与辽东福兴村的村民态度作对比;因果论证,在分析辽东福兴村农民的回答时,指出他们的行为并不是没有自己人认同,其原因是移民社会的性质使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上的自己人认同。
5.(1)血缘是乡土中国稳定的力量,它决定了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某个人的社会地位。(2)血缘和地缘关系是乡土中国的基本社会关系和村庄社会形态的基础。(3)自己人认同是根植于农民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机制,在乡土中国的运作中起着根本性作用。
6.D
7.C
8.①婺源城历史悠久,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有很多先贤事迹,行文写出作者对他们的仰慕之情。②年代久远,很多人文事迹已经无从考证,透露出
标签:苏教版 高三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2022”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