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2  2021-12-10
标签:苏教版 高三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2]
江苏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全真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
语文·第一模拟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读书报:20世纪70年代您就开始诗歌创作,诗歌使您的作品具有怎样的底色?
梁衡:诗歌是时代的号角。我写诗也是受到时代的影响,1975年我在《北京文学》上发表了一首写大寨的诗歌。我小时候受古典诗文的熏陶,被父亲逼着背《千家诗》。大学赶上激情澎湃的时代,《回延安》《雷锋之歌》《向困难进军》《祝酒歌》等等,我都背过。诗歌对我的创作的影响,一是陶冶情感,二是锤炼语言。旧诗给人意境,新诗直接点燃人的激情。
中华读书报:进入新时期举办第一次“全国好新闻奖”,您的人物通讯《一个农民养猪专家的故事》(《光明日报》1980年11月14日)就得了奖。新闻和文学,您是如何转化自如的?
梁衡:首先是时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正好抓住了。英雄人物是时代的主角,记者是时代的主笔,我写《一个农民养猪专家的故事》就赶上了这个时代的关口。但那篇通讯只有几千字。正好《青年文学》创刊号要出版,我以此为题材写了篇报告文学,发表后获得几个文学奖项,这是时代给予的。
中华读书报:20世纪90年代,即使您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创作也没有停止。《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等政治散文被誉为“红色经典”。创作这类作品,您是否愿意谈谈是如何把握的?有何特点?
梁衡:写政治散文和我的经历有关。自古作家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政治家、思想家兼作家,比如范伸淹和唐宋八大家,他们的文章是站在政治舞台上的思考;一种是专业作家,比如李白、司马相如。那时兼职作家多于专业作家。当然现在专业作家多了,倒过来了,多于政治作家。作为官员作家,我认为有责任从我理解的高度为下一代讲清楚历史。我写的都是大家熟悉的人物,但我走的一条特殊的路子,把伟人的思想人格提炼出来,用辩证的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把历史的面貌剥清楚,挖掘想轨迹和情感。文学是人学,当然也应该是伟人之学。
我的政治散文把握这样几点,一是直接抒写同时代的重大政治人物和事件,剖析理事,不避尊讳。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共产党六位总书记我写过三位,包括瞿秋白、张闻天、毛泽东等,其他重要领袖人物如周恩来、邓小平、彭德怀、方志敏等也都写过。二是书写前代人物、事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进行审视,找到独特的切入点,关照现实。
中华读书报:对于散文创作,您的主张是什么?
梁衡:我的文学主张是“二为三境五诀”:“二为”指文章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散文唯美是对的,但文章只有美的技巧,作家就成了一个杂技演员。我主张文以载道,要有思想。“三境”是指文章要达到三个境界,一是客观的描述之美,“形境”;二是情感之美,创造一种精神氛围教人留恋体味,“情境”;三是哲理之美,说出一个你不得不信的道理,谓之“理境”,这三个境界一个比一个高。“五诀”是:形、事、情、理、典。指要达到三境的方法,文中必有具体形象,有可叙之事,有真挚的情感,有深刻的道理,但还有可借用的典故。


浏览完整试题中华读书报:我发现您谈的最多的是“时代”。您的文学创作与国家命运总是连在一起的。无论为人还是为文,为什么您有这种大格局、大胸怀、大气魄?
梁衡:一是来自家庭熏陶。我父亲是个老教育工作者,解放后担任霍州县长。他读了很多书,我受他的思想影响。二是来自时代和大学教育的影响。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和大家一起照相,他坐在前边的椅子上,后面的同学很清楚地看到他肩膀上的补丁。人大就是那样艰苦奋斗的氛围。当年我们学雷锋学焦裕禄,每到周末同学们找地方帮别人义务干活。时代造就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三是受马列主义、西方科学史和共产党的世界观的影响。
(摘编自舒晋洽《梁後:从学术中拎出一条文学的彩线》)
材料二:
自宋代起,司马相如就被尊为“赋圣”,与“骚圣”屈原、“史圣”司马迁、“书圣”王羲之等一起,共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元朔二年,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真正结束了绵延一千余年的分封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司马相如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又合称《天子游猎赋》)完成于推恩令的酝酿期。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头,司马相如敏锐地感觉到了诸侯王横行的时代即将过去,大一统的时代即将到来,于是他以当时刚刚兴起的赋体文学,纵笔讴歌了这一历史转变。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尽管从经学的角度肯定了司马相如赋的成就和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对相如赋主题的误读。笔者认为,《天子游猎赋》有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歌颂汉朝的统一、强大、文明和昌盛,肯定朝廷对诸侯王的规范与管理。第二个主题是劝导汉武帝戒奢从俭,实行德政。第二个主题,只是司马相如顺便对汉武帝做的一个提醒与劝诫,并且是以“天子芒然而思,似若有亡,曰:嗟乎!此大奢侈”,即自我悔悟、改弦易辙的方式体现的,用语十分含蓄。
“赋圣”崛起,离不开那个伟大的时代,那个从分封制走向郡县制,从国家分裂、诸侯割据、战争连绵、民生涂炭,走向天下一统、经济繁荣、各民族和谐共处的时代。
(摘编自踪凡《“赋圣”何以诞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对梁衡创作产生两方面影响:陶冶情感和锤炼语言。诗歌使他学会了意境营造,时代直接点燃了他的激情。
B.英雄人物是时代的主角,记者是时代的主笔。梁衡抓住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关口,做到了新闻和文学转化自如。
C.与一般人不同,梁衡所有作品都是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提炼伟人思想人格,挖掘伟人思想轨迹和情感。
D.《天子游猎赋》主题是歌颂汉的统一、强大、文明和昌盛,劝导汉武帝戒奢从俭,实行德政,“然其要归引之节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衡认为散文唯美、文以载道,主张文章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但是他反对作家像杂技演员只追求美的技巧。
B.梁衡有大格局、大胸怀、大气魄,是受家庭、马列主义、西方科学史和共产党世界观的影响,也是时代造就的。
C.李白、司马相如等都曾是帝王近臣,理应站在政治舞台上思考,有责任在政治思想的高度为后代讲清楚历史。
D.“赋圣”崛起离不开那个伟大时代,只能在特定时代才能得到君王青睐。因而《天子游猎赋》的成功不可复制。
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梁衡散文主张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C.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D.姚蒲的《登泰山记》
4.材料一的访谈涉及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筒要概括。
5.有评论家认为,文学家只有将自己的文学创作与时代相契合,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经典之作。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裁缝
(1)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2)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3)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4)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制衣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让人惊讶的是他用画粉袋,一人操作只凭俩手,无需别人帮忙。画粉袋也是用于裁衣料画线的,一条纱线索子从装有白色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将已经铺好絮棉的布面在案板上放好,左手捏着画粉袋口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悬空而过,然后贴于布面,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逢中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一条白线不偏不倚完成。父亲画完绗线,也亲手绗棉,他的动作之敏捷迅速,叫人佩服。他左手捋着棉裤面,右手捏着长长的绗针——那针头几进几出然后针尾一拖,将绗线绷直,几乎将一条绗线绗完。抽一支烟的光景,一条棉裤筒绗完,父亲一手伸进裤筒,一手举起竹尺将棉裤转面儿拍打,这应该是让绗线与棉布絮棉契合。
(5)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无论对开襟,抑或右开襟,他都拿手。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做盘扣要先绞布襻子,父亲先将布条裁好,再将布条双对折然后用小手针缝合对折口,少顷,一条条如新生豆角样儿的细长布襻子绞妥,接着将这些布襻条盘成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6)父亲赶时髦,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往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按期取衣,从不失信。


展开余下试题(7)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8)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木质较为疏松,肌理颇有弹性,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父亲用的是职业裁缝专用裁剪,像一只鸟,身如凸肚,单足独立,足尖钝。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9)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10)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就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一副挑子,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后来说我是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11)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档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档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12)也许就是这类微小事让人感动,父亲才被人瞧得起,因而他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记得每年临近年关,父母是最忙的时候,因为农家年终分了红,有了钱便扯布做新衣。此刻,父亲总是点灯熬油先为他人赶做,自家做新衣总是在除夕夜里。
(13)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五十年来,他从手工到机制,从坊间织的家纺布,到土洋布、咔叽布、灯芯绒、凡呢丁、毛哔叽、的确良、呢子,从普通童服到成年内衣裤、罩衣、棉衣棉裤,从青年学生装到中山装、国防服,乃至大脚裤、连衣裙……既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也见证了民间服装的嬗变发展,几乎可写一部湘北民间裁缝与服装断代史了。
(14)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15)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年逾花甲的父亲,进城居住,离开乡村告别了他的裁缝生涯。他的某些手艺可能失传,至少我们兄弟没人接棒。其实,父亲也曾打过我和大哥的主意,他想在我们之间物色一个接班人。少时,他让我和大哥都上过缝纫机,我打过鞋垫,纹过扣眼,大哥则能够缝纫童衣了,但我们最后都没“上钩”。1970年,有煤矿下乡招工,大哥迫不及待报名,我则光荣应征入伍。回望父亲,我和大哥都有些歉疚……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第8版,有删改)
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照应题目,借助“做出衣裳的是针线”这句质朴的话语,既道出了乡间职业裁缝凭手艺吃饭的职业特点,也包含着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敬重。
B.父亲精湛的裁缝功夫,得益于年少时师父对他的严格要求,“师带徒”这种方式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C.父亲手艺有绝活,做得一手漂亮盘扣;但“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体现出传统手工艺人保守,不能与时俱进的一面。
D.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除了算账立据时派上用场外,主要是表明自己身份的特殊性,显示了父亲多多少少有点虚荣心。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4段描写父亲用画粉画线的“绝活”时,文章运用“捏”“拉”“压”“拈”“弹”等动词,彰显了父亲的高超技艺,富有立体感。
B.文章第7段善于摹声,“咔哧,咔哧,咔哧”,形象地描绘出父亲轻松有序的剪裁节奏感,而最后“咔”的一声,戛然而止,干脆利落。
C.文章第11段巧用对比,拿父亲作衣服绝不“贪墨”布头的行为与同行惯例相比,解释了父亲被乡间信任并瞧得起的原因。
D.“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父亲作为乡村职业裁缝在乡间的影响力,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敬重之情。
8.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举例加以赏析。
9.手有绝活的乡村裁缝,儿子却不愿做他的接班人,以至于某些手艺要失传。试简要分析文章这样谋篇布局的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扁鹊者,渤海郡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扁鹊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问中庶子曰:“太子何病?”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蹶而死。”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齐渤海秦越人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终日,扁鹊仰天叹曰:“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中庶子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虢君出见扁鹊于中阙,曰:“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言未卒,悲不能自止。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为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后五日,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遂死。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B.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C.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D.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庶子,是战国时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秦、汉为太子侍从官,历代沿置。
B.鸡鸣,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以地支来称则为子时,相当于半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C.填沟壑,婉辞,古代对死的自谦说法。如《战国策》有“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之句。
D.司命,神话传说中掌管人的生命的神。屈原《九歌》中有“大司命”“少司命”姊妹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扁鹊得遇奇人,领悟中医精髓。他恭敬地对待客人长桑君,获得秘藏医方,精通望闻问切,到处行医治病。
B.扁鹊辨证施治,太子起死回生。扁鹊听说虢国太子去世,就去了解死因,并积极采用中医方法救活了太子。
C.扁鹊洞见病症,桓侯讳疾忌医。扁鹊发现齐桓侯身患重病,就及时忠告,岂料桓候一再狐疑,耽误救治而亡。
D.扁鹊随俗为变,名声传扬天下。他游医四方,不为王侯贵族看病,只为黎民苍生造福,留下诊脉法沿用至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2)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
14.扁鹊能让虢国太子“起死回生”,却治不了齐桓候的病,这是为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咏怀(其六)
阮籍
昔闻东陵瓜①,近在青门外。
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
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②。
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注)①东陵瓜:汉初人邵平在秦破后失侯,为布衣,在长安城东种瓜,时谓之东陵瓜。
②萧何计诛韩信受高祖封赏,众人道贺,邵平独劝其勿受,以除高祖猜忌之心,萧何从其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先写邵平所种之瓜及地点,后描述其瓜田连绵,大小瓜连缀成片。
B.“五色曜朝日”有双关意,既指瓜有五色,也喻指萧何煊赫一时的情形。
C.“膏火”句言多财之患犹如膏火自煎,意指盛极当思,不应为钱财所累。
D.全诗以邵平和萧何为吟咏对象,通过二人际遇对比,表达追慕古人之情。
16.请分析这首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异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
(2)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3)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极写光阴易逝、人生短暂,真是妙笔生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浪漫属于青春。浪漫属于爱情。
但浪漫绝不是青春和爱情的专利。年轻时,在阳光如瀑的大街上,在剪剪的微风和如潮的人流中,你大声长吟的歌谣,为什么今天不能唱?初恋时,在花前月下,在澄明的清晨或朦胧的黄昏,你曾经一次次献给你心爱的人的那一朵朵玫瑰,为什么不能让它再重新绽出一缕温馨?
在柴米油盐的纷杂里,你可以拣一个细雨霏霏的夜晚,熄灭灯烛,伏案面窗听那斜风,听那细雨,听那窗棂下蟋蟀跌跌宕宕的高吟短唱。或在风清月白的夜晚,独卧阳台,把酒临风,面对灿烂的星空和皓月,吟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替东坡抒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在时间和年龄的羁绊中,你可以用油渍斑斑的手拨电话号码,对不再年轻的妻子说几句温馨的俏皮话或倾吐几句真诚而幽默的祝福。也可以在她逐渐衰老的日子里,做一只傻帽的“唐老鸭”南腔北调地给她唱一首生日歌。
柴米油盐是淹没不住浪漫的。浪漫是生活五味中最具味道的一味,有了浪漫,你的人生才会有滋有味。
( )。八十岁的老人依旧可以从浪漫里寻回十七八岁的感觉,金婚的夫妻依旧可以从浪漫里寻回初恋的情愫。
18.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唐诗啊,请你告诉我如何才能温暖受降城外那一地如霜的月色?
B.难道那灵岩寺的山泉,在岁月的悠远中默默地流成了一泓清凉?
C.那水畔的苍苍蒹葭啊,你在秋风里为谁摇曳成一片苍茫的忧愁?
D.故园那灼灼的桃花啊,是否还会在微风中向我绽开甜甜的笑意?
19.请把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句改成一个长句,保持语意基本不变,词语可以略有调整。(4分)
20.请结合语境在文中括号内补写合适的句子,不超过25字。(3分)
21.阅读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
(1)请简要描述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
(2)请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
22.下图是部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的5个研习对象的层次结构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3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
语文·第一模拟答案
1.B
2.C
3.D
4.(1)时代与文学创作的关系;(2)新闻和文学如何转化自如;(3)政治散文如何把握;(4)散文创作主张。
5.文学家只有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文学活动与时代洪流相契合,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文学发展演进的经典之作。
6.C
7.D
8.(1)语言口语化、生活化,多用短句,质朴自然,如“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生活气息浓厚;(2)比喻喻体,多来自现实生活,如把父亲剪布比作农夫耕田犁地,形象生动;(3)大量运用拟声词,如“——咔哧”“咚咚咚”再现了生活场景,语言生活化;(4)运用乡村俗语,如“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风格明快风趣。
9.(1)结构上,在父亲看来深以为傲的职业,我和哥哥却庆幸没有“上钩”,与前文我对父亲所从事的裁缝职业敬佩形成反差(答“对比”亦可),出乎意料,促人深思。(2)主题上,一方面反映了乡村裁缝职业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以小见大,透过兄弟两人新的职业选择,反映了时代变迁中城市生活对乡村传统手艺的冲击。(3)情感上,文章结尾对没有继承父亲的职业“有些歉疚”,委婉地表达了
标签:苏教版 高三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2022”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