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75  2021-12-28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5]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考点强化训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信息筛选+主观概括
【三年真题】
一、【2021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读到的散文多数充满回忆的味道。一次旅行、一场际遇、一位亲人、一只宠物……写作者回到书桌在回想之中开始写作。当然有着具体的情节、场景和片段,但写作者的视角,往往是从终点望向来路;读者清楚或隐约地知道,一切,属于过去完成时态。
我想特别强调这个词:时态。
我们假设,事件发生的完整顺序是从1排列到10。小说从中间起笔很常见,甚至只有345的部分,前史和尾声都隐藏在露出的冰山之下;顺序的颠倒、错位与叠加,也是常用手段。小说的情节不断走动,我们仿佛听到金属指针每分每秒制造的尾音,悬念和陡峭的转折随时随地酝酿其中。
散文通常如何处理时序呢?是站在终点位置平行回望,从1到10按部就班地重述,无论1和10之间相距多远,我们总是忙于在事件结束之后,开始“事后诸葛亮”地讲道理。当小说的时态进行自如变换的时候,作家需要跃起,跳离原地,这时出现了平面之上的点,使叙述多维和立体。许多散文写作者相对懒惰,缺乏弹跳的运动能力,作品平铺直叙,相当于扁平的二维世界。一切,只是为一锤定音的“道理”做铺垫,所以对从1到10的整个过程,往往进行潦草而剧烈的概括,就像压缩饼干一样,只剩干燥、单调和基础的维生热量,却丧失了新鲜的水分和味道。这样的散文写作,形同制作标本。
正在进行时的好处是什么?把读者凌空抓起来,直接扔进叙述的情境中。即使是回忆体小说,也强调情节和细节带来的效果逼真的还原体验。小说家要带领读者在丰富、复杂、紧张、多变的仿真景况中做出临场反应。而这种技术手段,似乎被散文所遗忘。也许散文更多跟个人经验相关,经验都是过去的,而我们又急于把经验中的“道”提炼出来。
所谓进行时态的散文写作,不仅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当读者迷惑:现在有些散文为什么写得像小说?是对小说的借鉴吗?我认为不是。问题的核心在于进行时态的介入。随着散文表述时态的变化,散文的场景、结构、节奏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散文以正在进行时态来构思和描写,就不像过去那么四平八稳,可能出现突然的意外和陡峭的翻转。少了定数,多了变数;不是直接揭翻底牌,而是悬念埋伏;更注重过程和细节,而非概括性的总结。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它不像数学一样有着公式和标准答案,而是具有难以概括的美妙的可能性;即使答案偶尔是唯一的,过程也依然能有多种、多重、多变的解决方案。
我们都知道散文上手不难,写好并不容易。散文的耗材严重。人生的经历密如丛林,开始做家具,很快只能做筷子,后来就只够做牙签的,最后干脆没柴烧了。假设我们改变散文的构思和表达方式,就能够更“环保”地使用材料。进行时态式写作,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部分缓解散文的资源性匮乏。
就像散文长度的变化不仅是字数叠加,而且带来了重要的结构之变一样。我认为时态之变,也会为散文读者带来更为生动而复杂的审美体验。以正在进行时态写作!对于写作者来说,散文不仅有终点的视角,也有途中的视角;对于读者而言,散文时态的改变,使他们的角色从旁观到参与,从被告诫到共分享。
散文要表现“此时此刻”,这使我们不会忽略沿途的风景;“现在”,连接过去的屐痕,也指向未来的光亮。
(周晓枫《散文的时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进行时态”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A.散文家和小说家一直掌握着运用进行时态写作的技术手段,他们可以带领读者在仿真的叙述情境中体验丰富、复杂、紧张、多变的逼真效果。
B.进行时态的特点是能借鉴小说的写法,使散文更像小说,并使散文的场景、结构、节奏都发生相应改变,它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C.以进行时态来构思和描写,写作者的叙述不再四平八稳,作品也不再平铺直叙;读者的角色也有改变,从旁观到参与,从被告诫到共分享。
D.表现“此时此刻”,叙写“现在”,强调细节描写和内容虚构,这些是散文创作者所追求的境界,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以进行时态写作。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小说创作应该遵循“冰山理论”,通常从故事的中间起笔,甚至只有情节的主要部分,将故事的前史和尾声都隐藏在文字之中,使情节曲折有致。
B.散文时态改变之前,写作者通常会按事件发生的完整顺序从1到10按部就班地重述,作品反映的是扁平的二维世界,整个写作形同制作标本。
C.文学不同于数学,没有公式和标准答案,有的是难以概括的美妙的可能性:即使答案偶尔是唯一的,过程也不会只有一种解决方案,这就是文学的魅力。
D.散文时态的变化,可以改变散文的构思和表达方式,可以为读者带来更为生动而复杂的审美体验,某种程度上也可以部分缓解散文资源性匮乏状况。
3.上文所说的“叙达多维和立体”在小说和散文中有哪些表现?
【答案】1.C 2.A
3.①顺序的颠倒、错位与叠加。②有意外,有翻转。③重过程,多视角。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 “散文家和小说家一直掌握着运用进行时态写作的技术手段”错。原文的表述是“小说家要带领读者在丰富、复杂、紧张、多变的仿真景况中作出临场反应。而这种技术手段似乎被散文所遗忘”,可见散文家并没有“一直掌握着运用进行时态写作的技术手段”。
B. “进行时态的特点是能借鉴小说的写法”错。原文表述是“现在有些散文,为什么写得像小说,是对小说的借鉴吧?我认为不是”,可见“借鉴小说的写法”说法错误。
D. “强调……内容虚构……必须以进行时态写作”错。原文表述是“即使是回忆体,小说也强调情节和细节带来的效果,逼真地还原体验”,并未强调“内容虚构”;另外“必须”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说运用进行时态写作能够达到某种效果,但并未说要达到这种目标只能使用进行时态。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 “小说创作应该遵循‘冰山理论’,通常从故事的中间起笔,甚至只有情节的主要部分……”错。原文的表述是“小说从中间起笔很常见,甚至只有345的部分,前史和尾声都隐藏在露出的冰山之下,顺序的颠倒错位与叠加也是常用手段”,“很常见”并不等于“应该遵循”。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本题要求分析“叙述多维和立体”在小说和散文中的表现。
先看在小说中的表现,相关内容在第三段,“小说从中间起笔很常见,甚至只有345的部分,前史和尾声都隐藏在露出的冰山之下,顺序的颠倒错位与叠加也是常用手段”,可概括出“顺序的颠倒错位与叠加”;
再看在散文中的表现,相关内容在第七段和第九段,“散文以正在进行时态来构思和描写,就不像过去那么四平八稳,可能出现突然的意外和陡峭的翻转。少了定数,多了变数;不是直接接翻底牌,而是悬念埋伏;更注重过程和细节,而非概括性的总结”,可概括出“有意外,有翻转”;“以正在进行时态写作,对于写作者来说,散文不仅有终点的视角,也有途中的视角;对于读者而言,散文时态的改变,使他们的角色从旁观到参与,从被告诫到共分享”,可概括出“重过程,多视角”。
【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国家旅游局对红色旅游资源有明确的定义:红色旅游资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时期,形成的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形成了井冈山、瑞金、韶山、遵义、延安、西柏坡一条“红色”主线。
红色旅游具有独特的教育性、政治性、时代性、依附性和节庆性。
从全国层面来看,红色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山东、陕西,约占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总数的40%。其中,红色旅游景区分布最多的是北京15个,并列第二为河南、河北、湖南的14个;西藏、宁夏、重庆、广西、青海、天津、安徽、贵州、吉林、上海等10个省份的红色旅游景区所占比重仅为20%。
(选自李明俊《2021年中国红色旅游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年2月10日)
材料二:
1月14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二批6条跨市主题性历史文化游径。这6条历史文化游径线路覆盖全省21个地市,涉及相关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点72个,将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独具岭南文化和旅游特色的资源,按不同主题串珠成链,为游客提供追寻历史、“走读”广东的新视角。其中,东江纵队抗战历史文化游径、东征革命历史文化游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历史文化游径这几条红色文化游径引人注目。例如,以“重走东纵路,传承抗战精神”为主题的东江纵队抗战历史文化游径,线路覆盖深圳、东莞、惠州、河源等地,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的光辉斗争史,带领游客深入了解东江纵队作为“广东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帜”的感人故事,感受爱国精神。
将红色景点串点成线,不仅实现了特定区域内红色资源的优势互补,也更有利于形成红色旅游的品牌效应。
(选自《2021年今年红色旅游将迎大发展》,《人民日报》,2021年2月19日)
材料三:
今天,红色旅游游客呈现年轻化趋势,亲子游以及青少年红色研学旅游的火热让更多“90后”“00后”游客加入到红色旅游队伍中。而对这些变化,红色旅游产品该如何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语言讲好故事,不断贴合文化旅游消费新趋势和大众旅游时代新要求?
在创意设计和模式创新方面,不少地方推出定制化产品,开发体验性、互动性强的红色旅游项目,丰富红色旅游产品形式。如山西的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团,游客可身临其境地体验地道战、地雷战的战斗场景;嘉兴推出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将“红船”等元素融入文具、明信片、丝巾等生活用品中,独特的设计和文艺气息深受游客喜爱;各地探索“互联网+红色旅游”新模式,景区通过建设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提高服务水平。


展开余下试题科技手段的赋能让红色文化更生动具象地呈现在游客面前。上海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名叫“小福兴”的机器人讲解员拾起手臂,转动身体,与参观者边互动边讲解革命历史,吸引了很多孩子的关注。多地的纪念馆、VR/AR体验馆尝试将文物、文献、照片等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息数据扫描,利用大数据、VR/AR、裸眼3D等新技术将战争场面、历史故事生动再现,让展览“活起来”“动起来”,充满现代科技感的形式带来更生动的沉浸体验。
(选自鲁元珍《红色旅游: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民族精神》,2021年3月28日)
1.下列对红色旅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解释,红色旅游资源在时间段和地域上都有着特定的范围界定,这些红色资源包括实物实地和承载的精神。
B.无论时间范围还是地域范围的红色旅游,都具有独特的教育性、政治性、时代性、依附性和节庆性。
C.从全国层面的地域分布来看,我国红色旅游景区的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八个省市,其中又以北京拥有景点最多。
D.红色旅游带火了亲子游以及青少年红色研学旅游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游客加入到红色旅游队伍中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东省第二批公布的6条红色历史文化游径,覆盖全省21个地市,将72个资源点按不同主题串珠成链,为游客提供了新视角。
B.引人注目的东江纵队抗战历史文化游径,能让游客在游径中了解到当年东江纵队的感人故事,该游径打出了明确的红色旅游主题。
C.在山西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游客可体验到地道战、地雷战的战斗场景;而在嘉兴会欣赏到各种融入“红船”等元素的文创产品。
D.上海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利用机器人做讲解员,吸引了孩子的关注,不少地方也利用新技术给游客带来了生动的沉浸体验。
3.当前,应采取哪些方法来打造贴合文化旅游消费新趋势和大众旅游时代新要求的红色旅游?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D 2.A
3.①设计精品线路,将红色景点按不同主题串点成线,实现多景点的覆盖,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需要;②加强创意设计和模式创新,推出定制化产品,开发体验性、互动性强的红色旅游项目,丰富红色旅游产品形式;③运用科技手段为游客呈现更加生动具象的红色历史文化。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D.“红色旅游带火了亲子游以及青少年红色研学旅游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游客加入到红色旅游队伍中来”说法错误。原文是“亲子游以及青少年红色研学旅游的火热让更多‘90后’‘00后’游客加入到红色旅游队伍中”。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中相关内容的的能力。
A.“6条红色历史文化游径”不正确,原文是“这6条历史文化游径线路”;“红色历史文化游径”,只是这六条“历史文化游径”的一部分,这里将概念范围扩大了。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
(1)由材料二“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这6条历史文化游径线路覆盖全省21个地市,涉及相关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点72个,将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独具岭南文化和旅游特色的资源,按不同主题串珠成链,为游客提供追寻历史、’走读’广东的新视角”,可归纳出:设计精品线路,将红色景点按不同主题串点成线,实现多景点的覆盖,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需要。
(2)由材料三“在创意设计和模式创新方面,不少地方推出定制化产品,开发体验性、互动性强的红色旅游项目,丰富红色旅游产品形式”可概括出:加强创意设计和模式创新,推出定制化产品,开发体验性、互动性强的红色旅游项目,丰富红色旅游产品形式。
(3)由材料三“科技手段的赋能让红色文化更生动具象地呈现在游客面前”和“让展览‘活起来’‘动起来’,充满现代科技感的形式带来更生动的沉浸体验”,可以概括出:运用科技手段为游客呈现更加生动具象的红色历史文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经典,习称“三礼”,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十二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乏细节描述。《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字相对浅近。
今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色容庄。”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方的呼唤;“坐毋箕”,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起;“毋侧听”就是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周朝初期的礼乐为氏族贵族所专有,礼乐传授在官府,亦学在官府。到了春秋时代,这种礼不下庶人的制度逐步遭到破坏,即后人所说的礼乐崩坏,并由此引发春秋战国时期礼乐文化思潮的兴起。老子和孔子是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礼乐文化思潮兴起的主要代表。老子和孔子以后的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在礼乐文化的思潮中从各种不同角度反思周朝礼乐崩坏的深刻原因,并系统阐述礼乐文化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史称百家争鸣,共同推动了礼乐文化的发展和礼乐制度的转型。
面对西周礼乐文化和礼乐制度的传统以及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作为周朝守藏室之官的老子不能不对此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思考。他将礼乐的核心精神与其道论联系起来,以其道论来解释周朝礼乐的核心精神,同时又以礼乐的核心精神来解释其道论的价值内涵。具体来说,老子一方面继承周朝礼的秩序和质朴的精神,同时继承乐的和谐和宁静的特质,另一方面又以道来给予这种精神和特质以新的解释,因此,以道论来诠释西周礼乐的核心精神,既有继承也有创新。
与老子同时代的孔子则从具体的礼乐规范中探寻和揭示蕴含于礼乐之中的内在精神实质以及它对于社会、政治和人生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最终形成高于具体礼乐规范的仁道的思想体系,并将其作为礼乐的理论基础,使礼乐由政治上层的外在规定,变为包括为政者在内的所有人的自觉追求。他还删述礼乐文化经典,由此创立儒家学说,成为礼乐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不仅在理论上系统阐述礼乐文化,而且将他所阐述的礼乐文化普及于民众。他开创学习礼乐文化的私学学派,并有弟子三千。他教弟子学习六艺,而以礼乐为先。


展开余下试题(刘德喜《礼乐文化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有删改)
材料三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三代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现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
(宗白华《艺术与中国社会》,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一与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相对浅近。
B.《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如何得体地与他人相处,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等,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要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
C.春秋战国时期礼乐文化思潮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为氏族贵族所专有,传授在官府,并学在官府的礼乐文化遭到破坏,推动此思潮兴起的是老子和孔子。
D.老子将礼乐的核心精神与“道”联系起来,既继承了乐的质朴精神,又继承了周朝礼的宁静特质,并用道来给予二者以新的解释,既有继承也有创新。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礼的内容是“序”,用来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范;乐的内容是“和”,用来调和性情。中国人的礼乐文化传统,其实就是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秩序的传统。
B.礼乐使三代的石斧、石磬、烹调器及饮器这类最实用的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表现出民族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和社会的亲和力。
C.孔子揭示了蕴含于礼乐之中的内在精神实质以及它对于社会、政治和人生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形成了仁道的思想体系,儒家的礼乐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中。
D.春秋以来,礼乐文化思潮和百家争鸣现象改变了礼不下庶人的局面,并且经过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的争鸣和解释,礼乐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进一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
6.结合材料内容,谈谈礼乐文化在当下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答案】4.B 5.C
6.①日常生活中,收获礼仪规范。如与人交往时,注意言行举止,正确、合理地处理人际关系。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等。②在社会发展方面,礼乐有助于社会和谐,团结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③个人发展层面,礼乐可以调整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健全人的心性,保持心灵的平衡,提升个人道德素养。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A.“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错误,原文第一段为“《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
C.“春秋战国时期礼乐文化思潮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为氏族贵族所专有,传授在官府,并学在官府的礼乐文化遭到破坏”错误。原文是“周朝初期的礼乐为氏族贵族所专有,礼乐传授在官府,亦学在官府。到了春秋时代,这种礼不下庶人的制度逐步遭到破坏,即后人所说的礼乐崩坏,并由此引发春秋战国时期礼乐文化思潮的兴起。”原文是“礼不下庶人的制度逐步遭到破坏”,不是“礼乐文化遭到破坏”。
D.“既继承了乐的质朴精神,又继承了周朝礼的宁静特质”错误。原文是“具体来说,老子一方面继承周朝礼的秩序和质朴的精神,同时继承乐的和谐和宁静的特质,另一方面又以道来给予这种精神和特质以新的解释。”可见选项缺少了“继承周朝礼的秩序”。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与推断文本的能力。
C.“儒家的礼乐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中”错误,儒家的礼乐思想主要反映在《礼记•乐记》及其他相关文献和典籍中。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题干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内容,谈谈礼乐文化在当下社会的价值与意义”,学生直接筛选与“当下社会的价值与意义”相关的句子,并将其整合作答即可。
日常生活中:由“今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容仪态”“各种礼仪禁忌”“不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方的呼唤”“ 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等句可知,礼乐文化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收获各种礼仪规范,如言行举止,拜访别人、处理人际关系等。
社会发展方面:由“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表现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等可知,礼乐有助于社会和谐,团结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个人发展层面:由“这三句话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可知,礼乐可以调整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健全人的心性,保持心灵的平衡,提升个人道德素养。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有人说,博物馆是城市的文明积淀,书店是城市的精神灵魂,从中足见书店之于城市文明的重要性。但近年来,随着网上购书的兴起,电子阅读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被迫关门。为了留住城市里的“书香”,各地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实体书店转型发展,一大批“高颜值”的网红书店应运而生。
人气是实体书店生存的基石,网红书店的出现,就是在汇聚人气上下足了工夫。从经营理念到店内设计,从功能拓展到艺术打造,越来越多诸如新华书店、三联韬奋书店等实体书店不再是传统的、只有图书与书架简单搭配的书店,而是兼具了或旅游景点、或主题公园、或星级酒店等多元文化、多样风格的新书店。这些新书店因为独特的艺术气息,日益成为一座城市的网红打卡地。也正是因为汇聚起了人气,实体书店渐渐回暖。
实体书店可以自主选择多元化经营,可以把空间设计得更有吸引力,但无论如何选择和设计,都必须突出“书”和“读书”这个主题,这是书店得以生存的核心。
(摘编自《网红书店要“红”也要“专”》,湖北文明网)
材料二:
在各个社交平台上,诸多“网红书店”成了游客推荐的“打卡”景点。这让一部分喜欢读书的人直接把它们与“浮躁”“肤浅”的标签联系起来。喜欢购书的秦先生直言不会去“网红书店”,“这些书店是给游客拍照的,本末倒置。环境虽美但也嘈杂,干扰太多,不适宜读书。”还有读者认为“高颜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2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