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253  2021-12-28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3]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考点强化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分析侧重点类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
考点10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分析侧重点类
【三年真题】
一、【2018年高考全国1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于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递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递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 --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年12月)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 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施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 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了,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 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跨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
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
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施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D.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
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D 2.C
3.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奉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D.“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错误,原文中与之对应的内容主要在材料三的最后一段,联系这一段中日本研究人员的观点可知,“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属于“基础科学研究领域”,这些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在此段中都有直接的表述,但选项说欧洲和日本“尚未涉足这些领域”则在文中没有任何依据,欧洲和日本只是在巨额资金投入上犹豫不决,不能说明它们“尚未涉足这些领域”,并且原文是说“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难以涉足”并不代表“尚未涉足”,由此可见本选项理解错误。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C.“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错误,属于无中生有。从材料一第二段“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和全文有关通信的实验来看,我们有理由推断,关于通信安全的“市场潜力巨大”,所以选项的前半部分分析恰当;从材料二第二段可知,“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也恰当,但是纵观三则材料,都没有找到中国和欧洲这样做“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的依据,所以选项最后一句的表述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分析材料侧重点的能力。
首先明白题干重点“报道的侧重点”,就是要概括出每一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第二步,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即找出材料如何体现报道的侧重点的,所以作答时可以采用事例和观点相结合的形式。
由材料一标题《“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以及“目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可知,《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
由材料二标题《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以及“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时代已经到来’”可知,《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奉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
由材料三“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了,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等可知,《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
三则材料由不同的媒体发布,《人民日报》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报道中国的研究情况;《自然》是一本国际刊物,重在介绍科学研究和人物等;日本的《读卖新闻》是站在日本的立场上比较两个国家的研究情况等,因此,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近年来,“国学热”持续升温,不少高校将国学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琴棋书画、茶艺戏曲等内容走进大学课堂,有的课堂还辅以古诗词朗诵、经典诵读大赛、歌舞表演、参观历史文化圣地等教学形式。
有人或许会疑惑:用过去的东西来提高现代人的智识水平是否可行?事实上,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之“根”,包含了经历时间考验后淬炼而来的精华,是用来培养学生智识的绝佳养料。比如,孔孟老庄的思想为何历经千年却依然值得研究?这其中超越时空的价值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去研读国学经典,无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典中蕴藏的价值,就不能仅仅停留于诵读和讲解,不妨采用主题讨论的思维训练方法,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领悟。当然,讨论的主题应与当下的生活密切相关,聚焦正义、幸福、奋斗等价值理念,让主题讨论成为学生与智者进行对话的连接点。


展开余下试题需要看到的是,国学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如果能在生态、人文、精神、道德等关乎人类永续发展的共同主题下,将中西学术经典比较研读,不仅有利于开拓与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助于养成开放豁达的文化胸襟、自觉自信的人文情怀和关注人类共同命运的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提高社会的文化水平、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这才是国学通识教育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摘编自茹宁《挖掘国学通识教育的内在价值》)
材料二:
《学记》把教育的社会功能概括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在教育问题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思想资源。对此,我们应始终保持必要的温情与敬意,善于汲取其中的智慧,让教育“归于自然”,回归教育真谛。
教育应以“孝共同体”为载体。中国人的家是基于血缘的以尊亲为结构的共同体,家既是生活共同体,又是道德共同体。家既解决了“你是谁”的问题,又回答了“你从哪里来”的问题,还明辨了“你要到哪里去”的问题。西方是通过宗教来安立人心的,中国古代教育则主要依托家共同体来完成,通过家庭的人文教化来立德树人。家书、家风与家训等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长辈通过家书把道德修养、人格风范等传授给子孙,教给孩子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否则就会受到家规惩罚。家风与家教构成了“道德共同体”。家训的形式有训诫、遗训与书信等多种形式,中国古代著名的家训有《孔子家语》《颜氏家训》《诫子书》《朱子家训》等。
中国古代的孝道教育中,祭祀之礼常常发挥着激发与唤醒人性之善的作用。在中国古代各种礼仪中,祭祀是最重要的活动。祭祀活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恩教育与生命教育,这种教育形式背后的文化底蕴虽然当时不能被孩子真正理解,但是,为孩子以后健康成长播下了唤醒的种子。从祭祀先人到缅怀革命先烈,是家庭教育的拓展与延伸,让孩子参加缅怀先烈的活动,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会在孩子心中增加诸多正能量,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唤醒孩子的报国之志。
教育要从童年读国学经典抓起。在中国古代社会,幼教被认为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教育阶段,即所谓的“童蒙养正”。“蒙以养正,圣功也”。“蒙以养正”是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诵读经典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蒙养教材对儿童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文字简短,朗朗上口,容易记忆,是开启童蒙心灵的金钥匙。
中国古代重视仪式感教育,礼仪教育是国学教育的主要内容,贯穿于人成长的主要阶段。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节日是中国古代进行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春节是中国家文化的最好诠释,我们在清明节怀念先人的同时也要对孩子进行适时的教育。中国传统节日的仪式感使一些抽象的价值观变得鲜活起来,过节能够潜移默化地激发人的文化认同与价值认同。
(摘编自龚艳青《汲取国学育人智慧》)
材料三:
配乐诗朗诵《满江红》慷慨激昂,声情并茂;话剧《孔子师项橐》表演到位,惟妙惟肖……近日,一场精彩的经典诵读比赛在河北省枣强县大原书院激情上演。从2008年开始,该县以经典诵读为载体,全力打造书香校园,将中小学课前一支歌、经典诵读十分钟,列入学校的课程表,每年组织经典诵读大赛,以赛促练;并在校园建设上大量融入国学元素,在学校墙壁、走廊等位置,以美德故事、经典古诗词、成语警句、名人画像等元素进行修饰点缀。
同时,该县还立足本地董子文化、移民文化、裘祖文化三大文化资源,成立了三大文化研究会,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并大力兴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董子公园、移民文化园相继落成。特别是源于明代的枣强大原书院2019年6月复建成功,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董学研究基地、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董学研究基地等相继落户这里。
(摘编自焦磊、李金刚、贾献义《枣强:普及国学教育,打造书香校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校组织的古诗词朗诵、经典诵读大赛等教学方式不如主题讨论,因为后者更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B.《学记》关于教育社会功能的阐述很有意义,我们要善于汲取其中的智慧,这样才能回归教育真谛。
C.中国人的家是基于血缘的以尊亲为结构的共同体,人们在这里不只是生活,还要学会如何做人。
D.河北省枣强县大力兴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随着大原书院复建成功,几个董学研究基地相继落户枣强县。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经典虽是过去的东西,但现在已经超越时空,成为培养学生智识的绝佳养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B.国学是我们的精神命脉,国学进课堂则能帮助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养成开放豁达的文化胸襟,增强关注人类命运的使命感。
C.与西方通过宗教安立人心不同,中国主要通过家书、家风与家训来立德树人,其中《诫子书》就是中国古代家训的代表。
D.《三字经》一类的蒙养教材也是国学经典,长期受到中国古人的重视,在今人看来,这种教材形式科学,仍然很有意义。
3.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C 2.B
3.①材料一侧重阐述国学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法,从理论高度强调国学通识教育的当代意义,高屋建瓴地指出实施途径;②材料二侧重阐述国学中的育人智慧,从国学教育的功能生发开来,突出实施的途径;③材料三侧重介绍河北省枣强县在普及国学教育上的成功做法,突出具体的实例。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因为后者更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表述错误,材料一只是说“不妨采用主题讨论的思维训练方法,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领悟”,并没有说主题讨论更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B.“我们要善于汲取其中的智慧,这样才能回归教育真谛”范围缩小,材料二说的是“在教育问题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思想资源……回归教育真谛”,这表明汲取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而不只是《学记》。
D.“随着大原书院复建成功,几个董学研究基地相继落户枣强县”前后事件的关系于文无据。原文表述是“特别是源于明代的枣强大原书院2019年6月复建成功,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董学研究基地、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董学研究基地等相继落户这里”,两件事之间没有关联。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国学进课堂则能帮助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养成开放豁达的文化胸襟,增强关注人类命运的使命感”表述错误,材料一说的是“如果能在生态、人文、精神、道德等关乎人类永续发展的共同主题下,将中西学术经典比较研读,不仅有利于开拓与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助于养成开放豁达的文化胸襟、自觉自信的人文情怀和关注人类共同命运的使命感”,这表明“养成开放豁达的文化胸襟,增强关注人类命运的使命感”的前提是“在生态、人文、精神、道德等关乎人类永续发展的共同主题下,将中西学术经典比较研读”,而不是“国学进课堂”。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分析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应从材料的内容出发,并适当考虑材料的标题。


展开余下试题材料一从“国学热”持续升温这一现象谈起,在解答“有人”疑惑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学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如“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之‘根’,包含了经历时间考验后淬炼而来的精华,是用来培养学生智识的绝佳养料”和实施方法“在生态、人文、精神、道德等关乎人类永续发展的共同主题下,将中西学术经典比较研读”;最后一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强调国学通识教育的意义,“提高社会的文化水平、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这才是国学通识教育的真正意义之所在”,即必要性。
材料二的题目是“汲取国学育人智慧”,这是材料二的“纲”,材料二先提出观点,然后从四个不同角度来阐述国学中的育人智慧,分别是教育应以“孝共同体”为载体;中国古代的孝道教育中,祭祀之礼常常发挥着激发与唤醒人性之善的作用;教育要从童年读国学经典抓起;中国古代重视仪式感教育,礼仪教育是国学教育的主要内容,贯穿于人成长的主要阶段。
材料三的题目是“枣强:普及国学教育,打造书香校园”,侧重介绍河北省枣强县在普及国学教育上的成功做法,“从2008年开始,该县以经典诵读为载体,全力打造书香校园……”“同时,该县还立足本地董子文化、移民文化、裘祖文化三大文化资源,成立了三大文化研究会……”,这是在前两则理论阐述的基础之上,以河北省枣强县的具体做法为例来阐述如何普及国学教育。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影片《长津湖》把观众的记忆带回到70多年前那场战争实力呈非对称态势但又最终以弱胜强的血战岁月。作为一部超大规模巨制,该片堪称在抗美援朝题材战争片系列中取得新的影像美学突破的一部重要力作,也是迄今为止国产战争大片中一部突破性作品。这部电影一个最突出的影像美学建树在于营造出场面恢宏而层次分明、富于视听震撼效应的全景式战争奇观。它虽然以我方为主视角展开叙述,但也引入了敌方视角,不仅刻画出我方国家领导人、指挥员和士兵的状况,而且适当选择敌方指挥员和士兵的状况加以展示,还将前方与后方、主战场与次战场等融为一体,既可见到敌我双方指战员的群像,又展现出敌我双方运筹战争的后方领导人的群像,从而以全景式、多维度及精准细节刻画等影像构造手段,生动逼真地再现长津湖战役的宏阔有序景观。
该片的另一显著创新点在于,以双重视角分别叙述毛泽东和浙江乡村伍姓家庭送子入朝参战的经过,形象地回答了打赢这场战争的动力源问题。具体说,一边叙述毛泽东在中南海恳请彭德怀同意毛岸英入朝参战,另一边叙述中国浙江普通伍姓农家在长子伍百里牺牲后又送二儿子伍千里归队,而其三儿子伍万里也私自前往其见所在部队参军。这样的双重视角设计,让中南海的中式庭院与浙江乡村秀美山水之间密切串联起来,共同组合成为新中国从领袖到民众同仇敌忾、共御强敌的钢铁意志和坚强决心。
影片生动感人地回答了萦绕于当代中国观众脑海间的一个基本疑问: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如此简陋的装备及后勤补给,为什么依然能够打赢拥有世界一流装备和后勤补给并几乎完全掌握制空权的不可一世的美军?影片以上述影像作了有力的回答:打赢这场非对称战争的秘诀就是,新中国从领袖到民众的同仇敌忾之心和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同时,这样一个感人肺腑的战争传奇在当前被重新叙述,显然有着不可回避的当代性。
摘编自(2021年10月03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没有鲜明的性格塑造,就没有观众情感的寄托点;没有惹人喜爱的人物,就不能引起观众的关切和共鸣。《长津湖》拍出了我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精神风貌和昂扬士气。我们的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这是我军特征的生动写照,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生动写照。长津湖战役的主要参战部队是华东野战军第九兵团,这支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和兄弟部从一起横扫华东、解放上海,是一支胜利之师,因此整体的精神面貌必须饱满。我们拍摄了九兵团行军和倾听司令员宋时轮动员讲话时的雄壮军威,为战争中的浴血奋战奠定了精神基础。其次,我们在每一个具体人物身上下功夫,写出他们的个性。不仅作为主角塑造的伍千里、伍万里兄弟俩性格突出,他们所在的七连其他将士,一个个或爽朗,或豪放,或冷静,或机智,笑口常开,勇敢善良。无论是家乡还是军列,车站还是战场,我们都试图在情节进展中给人物定调子,给群戏打基础,为每个人留下其后发展空间。两位编剧都为银幕上的人物再现,进行了充分的构思和准备工作。
摘编自(2021年10月05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优化和提升中国电影的生产力,关键是将本土化的电影创意、创作者的工匠精神与电影工业、高科技有机匹配,实现无缝对接,确保电影创意得到深度加工和高质量呈现。《长津湖》采用了联合执导的形式,让每一位导演都能施展各自擅长的形式和风格,独具创意。陈凯歌导演负责把控故事整体基调,徐克导演完成大场面的调度,林超贤导演则专注于对动作戏的雕环,3位导演虽然独立执导,但在拍摄过程中,对动作、道具、场景等细节充分沟通,确保了影片风格的统一。该片制作时设立的特拍组,启用了自动控制、无人机、机器人和机械臂等高科技手段,弥补了电影常规摄制方式的不足,为观众带来全新视角和奇观感受,显示了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准以及发展潜力。
摘编自(2021年10月05日《中国电影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影片《长津湖》营造出了场面恢宏而层次分明、富于视听震撼效应的全景式战争奇观,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
B.影片《长津湖》中领袖之子和普通平民子弟积极参战的故事,表现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强敌的钢铁意志。
C.《长津湖》表现人物点面结合,既表现了九兵团行军及首长讲话时的雄壮军威,又表现了具体战士的个性。
D.《长津湖》通过人民英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生动地回答了打赢抗美援朝这场非对称战争的秘诀所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影片《长津湖》以我方和敌方两个视角来叙述故事,并将前后方、主次战场等融为一体,从而全景式再现战役的宏阔景观。
B.影片《长津湖》讲述了70多年前一场战争实力相差悬殊但又最终以弱胜强的故事,这一战争传奇被重新叙述,有着现实意义。
C.影片只有人物形象塑造成功,才能带领观众走进电影,观众才会产生情感共鸣,影片《长津湖》生动地诠释了这个道理。
D.《长津湖》采用了三位导演联合执导的形式,让每一位导演都表现各自擅长的形式和风格,这样使影片的风格不够统一。
6.上面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A 5.D
6.材料一:报道从作品视角出发,称赞其刻画角度全面,接着分析另一个创新点,即以双重视角分别叙述故事,最后回顾历史,侧重于表达《长津湖》上映背后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报道写了作品创作中的人物的刻画过程,以及工作人员对于人物性格的重视,可以看出报道的侧重点在于强调影片创作中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材料三:报道提出,提升中国电影的生产力,关键是电影创意、创作者的工匠精神、高科技的有机匹配,可以看出报道的侧重点在于强调创意、创作者的工匠精神和高科技的有机结合。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错误,由原文“这部电影一个最突出的影像美学建树在于营造出场面恢宏而层次分明、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2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