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03  2022-01-01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
2022年高考语文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实用类文本阅读之选择题
专题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选择题
目录
一、热点题型归纳 1
【题型一】概念类 1
【题型二】图表类 7
【题型三】信息筛选类 15
【题型四】归纳概括类 22
二、最新模考题组练 29
【题型一】概念类
【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应用的生动场景如今触手可及。例如,在智能问答方面,南京云问公司研发的智能问答机器人,帮助企业人工客服减少了超过85%的咨询量;思必驰公司打造的“数字网格员”,2小时内能完成对1万名居民的信息采集。算法方面,中关村科金公司实现了企业和个人在政务服务的引导、填报、预审、支付等全流程的在线办理。科大讯飞公司的自然理解语言技术,可以通过声音准确识别身份,防范电信诈骗;北京得意音通公司的互联网身份认证服务,目前覆盖了金融、公安、社保、政务等领域……
中国人工智能大发展背后是技术的快速进步。在自然语言理解处理、机器学习算法、芯片技术等技术支撑下,中国10余个人工智能子行业跃升全球前沿。
在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领域,中国正加快追赶步伐。业内专家建议,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亟须进一步优化布局,一是构建完善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体系,二是重点布局一批企业级人工智能研究院,三是打造区域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生态系统。
(摘编自《人工智能应用的生动场景如今触手可及》,《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
材料二:通过AI辅助诊断并与DSA金标准对照,心血管AI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不亚于一线城市三甲医院高年资专家医生,心血管AI与医生协同的判读效率显著优于单纯人力判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每天要做300张冠脉CT,工作量非常大。且医生拍完CT 片子后还要对病人的一百多张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再根据重建出来的图像撰写报告,仅后期耗时就需要30至40分钟。
在使用了全自动化的冠心病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后,医生将病人的原始CTA图像输入到该系统,系统自动完成三维重建并输出智能结构化报告,用时大幅降低到几分钟。
未来随着心血管AI诊断的推广,有助于基层医院提高医疗能力,同时缓解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紧张等问题。
(摘编自《AI辅助医生提升心血管疾病诊断效率》,《新华网》2019年6月4日)
材料三: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已取得一定成效,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相继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并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博士和硕土研究生。然而,应该看到,中国在高校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相关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超过500万人。这主要体现在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跨学科创新平台不足,基础理论、原创算法等方面突破较少,复合型人才培养导向性不强等。比如,近些年随着人工智能专业的持续火热,一些高校“换汤不换药”,把诸如计算机、通讯、自动化等专业简单合并,成立所谓“人工智能”专业,这显然无助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为此,《意见》(《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强调“复合培养”,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强调“精密耦合”,打造人工智能核心知识课程体系和应用模块课程;在评价机制方面强调“组合创新”,推进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分类评价机制。这将为人工智能领域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打破AI人才培养瓶颈》,《人民日报》2020年3月13日)
下列对人工智能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客服服务到政务服务,从信息采集到身份识别,人工智能技术正将诸多智能新生活梦想变为现实。
B.中国部分人工智能子行业跃升全球前列,本质上说明中国在算法、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板块领跑世界。
C.在心血管疾病诊治领域,人工智能不仅能提高诊断效率,而且能降低心血管病人因不能准确诊断而死亡的风险。
D.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唯有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的高层次人才,才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本质上说明中国在算法、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板块领跑世界”错误,根据文本信息“在自然语言理解处理、机器学习算法芯片技术等技术支撑下,中国10余个人工智能子行业跃升全球前沿”,可以判断领跑世界是部分人工智能行业,“自然语言理解处理、机器学习算法”仅仅提供技术支撑。
故选B。
【提分秘籍】
1.“重要概念”是指那些含义丰富、深刻,蕴含了文章重要思想、体现了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通常是指:体现全文主旨的关键词语;体现作者创作意图或感情倾向的词语;重要的指示代词;蕴含深层含义的词语。分析与理解其的含义,往往是指分析与理解其隐含义、指代义和语境义。
2. “重要概念”也指概念术语类词语。这类词语多指在阅读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或术语,常常是文章的写作对象。对这类概念的考查多以理解为重点,要求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并就此设计选项,要求选出理解正确的或不正确的一项。此为命题的重点,尤其要注意。
注意区分概念间的“八大关系”,辨别选项的正误。
(1)部分与整体。即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漏掉限制性词语或混淆某些范围的界限,造成概念范围的扩大或缩小。
(2)主要与次要。即命题者故意将主要的内容和次要的内容倒置。
(3)原因与结果。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
(4)主观与客观。即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功能和效用。
(5)肯定与否定。即命题者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阅读材料中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6)已然与未然。即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
(7)偶然与必然。即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偶然说成往往,把可能的说法转述为必然的存在。
(8)有与无。即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故意加入原文中没有的信息。
【变式演练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物种因受人类活动威胁而濒临灭绝。除了气候变化加速、环境污染等,一些看似“天然”的活动也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如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投入土地和水资源,还往往伴随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这样就会造成污染并危及生物多样性。用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的动植物在物种与遗传方面多样性的丧失,也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据统计,目前全球2/3的粮食产量仅来自9种作物,同时,越来越多的野生物种面临灭绝风险。
为了维护人类的福祉和可持续发展,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了“自然向好”的愿景,即在2030年前扭转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一些国家已开始进行科学保护,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俗称“四不像”的麋鹿,原产于中国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温暖湿润地带,上世纪初在中国野外灭绝。1985年,中国从英国引入了首批20只麋鹿,经过科学研究、有效保护,如今中国境内麋鹿种群已有8000多只,形成了种群数量下降后逐步恢复的“微笑曲线”。在全球范围,设定自然保护地,加强系统性规划和保护,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通性等手段,都有助于恢复生物多样性。
(摘编自李楠《恢复生物多样性,实现“自然向好”》,《人民日报》2021年08月11日)
材料二:
从西双版纳一路向北迁移的野生亚洲象群,在当地政府历时3个多月的柔性引导和细心呵护下,终于向南跨过元江,要重返家园了。
日本媒体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详细介绍这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奇幻旅行”,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并没有像野生动物园那样设置障拦墙,大象一家出门不会被拦住,中国政府对迁移中大象的呵护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生态环境的整体向好,中国政府与民众对野生动物的关爱、在此次事件中的快速反应和全程采取的保护措施,向国际社会呈现了一个可爱的、温情的中国形象。“野象北移”事件,已成为我国促进人与自然共生、人与动物和谐的生动范例,也为全球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展示了“中国样本”。
这次“野象北上”事件传递出的精神内涵,与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高度契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摘编自刘东黎 胡璐《致敬生命——云南亚洲象北移南归全景纪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2021年08月11日)
材料三:
纳米比亚生物多样性资源得天独厚,拥有从沙漠到热带草原等多样的动植物栖息地和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少有的干旱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拥有14种独有生物物种。
近年来该国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冲突。这种冲突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随着土地变得稀缺,人类社区开始侵占野生动物生活区,冲突肯定会升级。
由于政府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生活在国家公园以外地区的动物可自由漫游,导致人兽冲突,并且这种冲突无法根除。狮子和大象等动物会破坏农业设施和农田,并造成牲畜甚至人员伤亡。政府因此制定了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管理等国家政策。
例如,为了避免大象可能造成的破坏,政府采取协助社区安装受保护的水箱、挖深沟等保护措施;为远离社区的野生动物尤其是迁徙走廊中的动物提供水,避免它们前往人类社区取水点。政府还提供粮食筒仓,避免大象因觅食进社区;提供保护畜栏,建立预警系统,当狮子接近社区时发出警报吓跑它。
政府还教育社区如何预防和减少人与野生动物冲突,并设立一定预算资金补偿社区损失。在一些冲突严重地区,政府还根据社区要求对动物进行人工迁移。许多社区都支持国家的保护计划。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吴长伟《专访:以公平公正的利益分享机制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访纳米比亚环境部长希菲塔》,新华网2021年08月02日)
下列各项中不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的一项是( )
A.环境、气候的加速变化 B.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C.用于吓跑獅子的预警系统 D.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冲突
【答案】C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由原文“政府还提供粮食筒仓,避免大象因觅食进社区;提供保护畜栏,建立预警系统,当狮子接近社区时发出警报吓跑它”可知,“用于吓跑獅子的预警系统”不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故选C。
【变式演练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
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要做真正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
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黄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创新最需要的是“恒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研究工作,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断创造、创新、提升的意志与精神。
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虽然创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
材料二:
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
四诊 望、闻、问、切
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辨证
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诊断 常见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
(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
材料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 )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C.“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D.“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答案】D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
A.由材料一第二段的“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可知,选项符合“固本”原则;
B.“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惟精惟一”表达的专一的意思,与文中的“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躁者涉猎”内涵一致,符合中医药创新的“守恒”原则;
C.由材料一第五段的“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可知,选项符合“出新”原则;
D.原句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这不是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创新以传承为本”“创新以创举为功”原则。
故选D。
【题型二】图表类
【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上半年,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带动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组织实施了六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支持13万个行政村通光纤和5万个4G基站建设,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9%,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图1 2018.6—2021.6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图2 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
(摘自《2021年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下列对材料一图表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网络直播的用户规模和使用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期间,上升幅度最大。
B.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网络直播用户规模的整体上升与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的逐年攀升不无关系。
C.从图表一能够看出,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的规模越大,其使用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二者呈正相关的关系。
D.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由相差36.2个百分点缩减至19.1个百分点,可见城乡经济发展的鸿沟得到了大幅度缩减。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B.“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的逐年攀升”表述不当,城市互联网普及率并未逐年攀升,从材料一图2中可知,2021年6月城市地区普及率为78.3%,比2020年12月普及率79.8%要低。
C.“二者呈正相关的关系”说法错误。2020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网络直播用户的规模略有扩大,但是使用率却降低,二者并非完全是正相关的关系。
D.“可见城乡经济发展的鸿沟得到了大幅度缩减”说法错误。城乡之间互联网普及率鸿沟的缩减不代表城乡之间经济发展鸿沟的缩减。
故选A。
【提分秘籍】
1.掌握读图的方法。(1)关注表头、标注、图例,读懂图表,明确比较分析的对象和内容,尤其注意两种统计图混搭一起的现象;(2)注意极值和图像的趋势变化,对图表纵向分析;(3)注意不同对象之间的差别,进行横向比较。(4)明确题干中要求的比较区间,在图中找到限定区间的数据。
2.注意描写图表信息的词语的确切含意。主要有上升(上涨)、下降(下滑)、峰值、低谷、回升/回落(之前是降低/升高)、反弹、负增长(减少)、回正、失衡(相对于平稳而言)、平稳、递增(减)、稳重有升/降(整体是升/降的,但幅度不大)、追赶势头、持续上涨、相差悬殊、遥遥领先等。


展开余下试题3.关注描述对象及图表信息的词语前的修饰限制词语。表示数据差别比较大的有:明显、迅猛、强劲、井喷式、急剧等;表示数据差别比较小的有略有、放缓等;对表述对象的限制的有:均、同步、每(年、月)、逐(年)等,这时需要同时关注两个或以上对象的变化数据。
4.正确判断对图表信息的推断。 根据图表内容进行相应的推断是2018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新出现的题型,答题时注意两点,第一是表述用词的分寸,重点关注表意绝对的词语,
5.分析框架图正误的题目给出的框架图一般为关系图或流程图,关系图一般为材料提供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或文章的结构层次;流程图为材料所述事件的流程。“关系图”经常采用要素遗漏或和材料内容不对应的方式设错,答题时注意“要素全面”“复述材料准确”“关系清晰”
【变式演练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五: 民办教培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
图一 : 图二:

图三: 图四:

(摘编自《“双减”助力教育良好生态》,《人民日报》2021年8月3曰)
下列对材料五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民办教培机构出现迅猛的发展态势,2019年民教培机构学校数量同比增长超过30%。
B.经历了几年相对平稳的发展,从2016年开始,我国民办教育培机构学校数量、教职工人数和在校生呈逐年增长态势。
C.2016年以来,有关民办教培机构多个统计数据显示,其培训学校、专任教师和在校生的数量增速都有一定的起伏。
D.2019年和2018年相比,我国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包括教职工、专任教师和在校生数同比都有增加,且增速相对有所加快。
【答案】C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C.“培训学校、专任教师和在校生的数量增速都有一定的起伏”错误,民办教培机构培训学校的增速几乎是直线上升的,没有“起伏”。
故选C。
【变式演练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
(摘编自《优秀传统文化该怎样进校园》)
材料二:
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教师対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教师眼里导致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展开困难的因素

A:课程设置 B:活动资金 C:专职师资 D:其他
(摘编自《“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政府文化职能研究》)
材料三:
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术”是形式、方法。“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抽去“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两者孰轻敦重,毋庸赘言。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茶,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摘编自《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实在”》)
材料四: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益,实了城区、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充分发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三是凸显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法,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摘编自《教育部持续推进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活动》)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图表的能力。
B.说法绝对。避免“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等问题”并不是教育部发文的目的,而是教育部发文后,学校在开展活动中出现和面对的问题。
故选B。
【题型三】信息筛选类
【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乡村面临的问题:
第一,数字基础依然落后。与城市和工业领域相比,农业农村的数字基础依然薄弱和落后,农业农村大数据尚未建立,数字乡村人才匮乏,相关应用研究开展不足。
第二,创新能力整体不足。主要体现为“拿来主义”,多是城市和工业数字应用的复制,关键核心技术滞后,缺乏农业专用传感器,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适应性较差。
第三,乡村社会应用不足。目前能看到的,主要是在农村电商、移动社交、数字娱乐等方面,其他方面应用较少。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偏低,与城市差距较大。
第四,数字鸿沟依然存在。有大数据表明,城市居民广泛利用互联网方便工作、生活和学习,但农村的应用多是娱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2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