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13  2022-02-15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
《蜀道难》《蜀相》拓展练习
第一单元
3 蜀道难/*蜀相
基础过关练
(2021湖南师大附中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秀丽神奇的中国山水哺育了唐诗、【甲】宋词空前绝后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震古烁今的绘画巨匠和丹青宗师。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乙】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
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酷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唐宋的遗风余韵;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眉,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丙】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北疆山水的秀雅与奇异,西城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秀美与清寒,莫不令人心旷神怡。“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丁】还有什么能令人如此刻骨铭心呢?
一座好山或一川好水,就是一本好书。畅游好山好水,犹如欣赏传世名著。
1.文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喜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B.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酷爱,“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
C.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喜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D.我特别酷爱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
3.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画波浪线的句子一致的一项是  (  )
A.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她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
D.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反复吟唱,给全诗营造出神奇险峻、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的两句是“      ,        ”。
(2)《蜀道难》中“        ,        ”两句,通过对一些动作细节的摹写,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了出来。
(3)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子规鸟象征悲愁,《蜀道难》中描写它凄楚哀婉的叫声使人惆怅哀愁的句子是:        ,    。
(4) 《蜀道难》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定雄浑的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     !”
(5)张载《剑阁铭》中有“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之说。李白化用其意而翻新,写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的千古名句。
(6)《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为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传说的句子是:“        ,          。”
(7)《蜀道难》中“      ,            ”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难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浏览完整试题(8)《蜀道难》中“        ,       ”两句,使用夸张手法描写山之高峻、壁之陡峭 ,以此表现蜀道之难。
(9)《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是:“      ,      。”
(10)《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       。”
(11)《蜀相》《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蜀相》“      ,       ”两句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陆游借诸葛亮忠君爱国的精神品质来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他写下“       ,        ”的诗句,渴望效仿诸葛亮施展抱负。
5.微写作。
  家国情怀是几千年来扎根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元素。展开中国古代诗书的浩瀚长卷,我们读到的满是家与国的一体一元,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不读诗书,无以言志。家国情怀从古至今在诗书作品中绵延不绝,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于“家国情怀”,你有怎样的认知与体验?动笔写一写,200字左右。
                                 
                                 
                                 
                                 
三年模拟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15分)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 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以动衬静,时有时无的犬吠、潺潺的水声,反衬山中的宁静,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B.颔联写“见鹿”反衬不见人,写“不闻钟”暗示无人,既是写景,又含蓄地叙事,并呼应了标题中的“不遇”。
C.颈联“飞泉挂碧峰”中的“挂”字,化动为静,既描绘出瀑布垂直下落的情状,又能让人感受到碧峰的峭拔高峻。
D.全诗写诗人寻访戴天山道士的所见所闻,通篇侧重写景,风格清新自然、豪迈洒脱,沿袭了李白一贯的创作风格。
2.( )请概括诗歌中诗人心情的变化过程,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3.( )同样运用到“鹿”这个意象,当下网络流行语说道: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可我,林深时雾起,海蓝时浪涌,梦醒时夜续,不见鹿,不见鲸,也不见你。相较于李诗,你更欣赏哪一个“鹿”的形象?请结合原文简要说明理由。(6分)
                                 
                                 
                                 
                                 
二、(2021安徽黄山屯溪一中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4—5题。(9分)
去 蜀①
杜 甫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②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
  [注] ①这首诗当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其年四月,严武病死;五月,杜甫离蜀。②如何,岂料。
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两句,诗人回顾多年流寓之足迹,万千感怀尽在其中。
B.颔联写因关塞险阻不能北返长安,只好远游潇湘,可见离蜀之不得已。
C.第五句,诗人回顾世事,一无所成,可已黄发满头,表明哀伤至极。
D.“残生随白鸥”,即与鸥鸟相亲相随,隐居湖山。此句与“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意同。
5.( )明人王嗣奭评此诗“结语乃失意中自宽之词”,请结合此评价对尾联进行简要分析。(6分)
                                 
                                 
                                 
                                 
三、(2020海南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9分)
游少林寺
沈佺期
长歌游宝地,徙倚对珠林。
雁塔风霜古,龙池[注]岁月深。
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
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注] 龙池:又名九龙潭,是少林寺的名胜。
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该诗属于记游写景类诗歌,表现了诗人对少林寺的由衷喜爱和赞美。
B.“宝地”“珠林”写出了少林寺的优美环境,“长歌”充分表现了诗人游览寺院的愉快心情。
C.颔联描绘眼前动态实景,写雁塔、龙池在霜雪、寒风中,更显古朴、苍凉。
D.尾联的蝉声相送,与开篇的长歌来游前后呼应,主体与客体协调一致。
7.( )清代何焯说:“五、六(句)不但字法之妙,能使‘风霜’一联精神又倍。”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6分)
                                 
                                 
               
3蜀道难/*蜀相
基础过关练
1.D 引文不完整或者将引文作为自己话语的一部分,后面的点号应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2.C画横线的句子有 两处语病:一是语意重复,“酷爱”的意思为“非常爱好”,“特别酷爱”语意重复;二是“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总喜.....主谓搭配不当,应为“我....总喜....综合以上分析,C项修改最恰当。
3.B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 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好山”“好水”比喻成“好书”,把“畅游好山好水”比喻成“欣赏传世名著”。A.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野草荒藤”以人的状态“自在坦荡”。B.运用了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本体是“清香”,喻体是“渺茫的歌声”。C.未使用修辞手法。D.“ 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展开余下试题4.答案(1)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4)噫吁嘁 危乎高哉
(5)所守或匪亲化为狼 与豺
(6)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 天梯石栈相钩连
( 7)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8)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 倚绝壁
(9)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0)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 -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5.[写作指导]
题目要求围绕“家国情怀”和“古代诗书”写一段文字,文字要体现二者的结合,可在记忆中搜寻学过的诗词作品,哪些是可以体现“家国情怀”的,并结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这一要求,写出身为青年的“你”对“家国情怀”的认知和体验。可以恰当使用修辞手法,使文段更有文采,情感的抒发更加淋漓尽致。
三年模拟练
1.D诗的末句“愁倚两三松”直抒胸臆,表达了因访道土“不遇”的帐然若失的情怀。由此可知,全诗星现的并非豪迈酒脱的风格。
2.答案①前往深山寻访道 士的愉悦:水流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带露,清新优美的景物烘托诗人的愉悦之情。②对道士清新高雅的居住环境的欣赏(或:沉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绿竹苍翠,山峰青碧,飞泉挂壁,诗人游日四顾,沉醉于美景中。③寻人不遇的惘怅失望:尾联直抒胸臆、并通过“倚松的动作寄托诗人的调怅。
解析诗人的心情随着访道士一 事的发展面变化。全诗八句,前六句写“访,重在写景,诗人看到道士所居之处景色优美,不觉之间沉醉其间而流连忘返,也表达了诗人的愉悦之情。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倚松赏景,游日四顾,恫怅失落之情油然而生。
3.答案(示例 1)我更欣赏李诗中“鹿的形象。
李诗中“鹿”的形象意蕴更丰富。①李诗中刻画“鹿”的形象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鹿显得鲜活、灵动。②李诗中“鹿的形象灵动飘逸、高洁优雅,能够展现这片隐逸净土的风貌。③李诗中鹿的形象表达了诗人的喜悦、追慕之情,衬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追寻。④网络流行语中“鹿的形象比较单薄,缺乏丰富意蕴。鹿与其他意象和整体意境缺乏深度关联。网络流行语只是通过“鹿”与“雾”等意象的简单对比,通过“见与不见的不同状态来表达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与爱而不得的朦胧愁绪。
(示例2)我更欣赏网络流行语中“鹿的形象。
网络流行语中“鹿的形象既有传统寓意又有现代表达。①该语段仿李诗而作,在原诗“见鹿的基础上又写到“林深时雾起”,后又“不见鹿,运用对比手法使表达生出波澜,以“鹿的轻快灵动表现感情的起伏变化。②其鹿”的形象与爱情有关,如《诗经。召南.野有死麇》、成语“鹿车共挽中的鹿都喻指爱情,网络流行语先写“梦醒时见你 ,后又从“不见鹿写到“不见你”,“鹿的形象蕴含作者的思念、爱慕之情。
解析这是一道比较鉴赏题,解答时可以选择李诗,也可以选择网络流行语,能自圆其说即可。题目将李白的诗和当下网络流行语进行比较,比较二者共同描写的形象“鹿”,要求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个“鹿的形象。说明喜欢的理由可以从“鹿本身的形象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也可以结合形象所处的意境、诗人(作者)寄寓的情感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还可以从手法的运用和产生的效果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也可以谈谈自己作为读者的体验,等等。
4.D“与鸥鸟相亲相随,隐居湖山”理解错误,“残生随白鹏“指有生之年只能随着白鸥在天地间漂泊。
5.答案尾联表面上说社稷安危自有 大臣负担,自己不必为之泪水长流。看似自宽,实则表达的是所谓“大臣”承担不起国家安危的重任,而自己心怀“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久遭扼杀,国之将覆,不能不忧心流泪。
解析联系题目、全诗内容以及杜甫所处的社会现实,可知尾联表面上写国家安危大计自然有当政的“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月年老体弱的寒儒何必杞人忧天、枉自流泪呢!其实却表达了诗人位卑不敢忘忧国的情怀,诗人用语激切也是因为有着一颗不忘国难的赤诚之心。
6.C “动态实景”错,颔联描写的“雁塔”“龙池都是静景。
7.答案①用字方面 ,“澄”字原指“水静而清”,这里用作动词,指绀色的园林在雨后斜阳里,像被水洗过一样,显得十分鲜明,景物充满生机;“下”字形象地写出了寺院的高檐碧殿饱染“秋阴”的情状,传神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②颔联写具体景点“雁塔”“龙池,着眼于其历史的悠久;颈联写景由点过渡到面,着眼于眼前整个寺庙风光,写整个少林寺景观浑然体,风光更为绮丽、迷人,从而使“雁塔”“龙池”也更添光彩。(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解析题目中前 人的评语提示了我们答题的角度,一是“字法”,一 是与上一联的关系。“字法”角度即“炼字”角度,“澄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更增添了动态之感;“下”,用词别致,写出了光阴流转的情态。颔联、颈联关系角度,先概括领联所写内容,再与颈联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关联,即从点到面,从而回扣前人评语中的“精神又倍”。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蜀道难》《”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