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83  2022-02-15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3]
《蜀道难》课前预习练习(10分钟)
课前预习记录: 月 日 星期
蜀道难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蜀道难
[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下列对这首诗第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奔放雄奇的感情基调。
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其低缺处飞过。
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渡,轻疾敏捷的猿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诗人用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
D.青泥岭为唐人入蜀要道,诗人以写实的手法着重写其山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摹写,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2.下列对第二段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开始,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沉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B.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C.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写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险风光:“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D.在这段文字中,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惊险万状,目不暇接,造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
3.下列对诗歌内容的鉴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B.诗歌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噫吁嚱”开篇,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C.诗中融神话传说、写景绘形于一炉,亦真亦幻,由山脚写至山顶,移步换景,逐一写来。
D.诗歌用了散文化诗句,字数不等,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4.诗人借助艺术想象,运用夸张、衬托手法,极写山势高危,请选择一个方面加以分析。
5.诗人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请举例说明。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入蜀
[唐]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①。
注①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占卜为生。
6.简要赏析“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两句描写的意境,并指出这两句诗的“诗眼”各是什么。


浏览完整试题7.诗人送朋友入蜀,写蜀道之险,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还要写“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二句?请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这两句的作用。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国何茫然 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
B.尔来四万八千岁 尔:那,那时。
C.青泥何盘盘 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
D.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离开。
9.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噫吁嚱”,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危乎高哉”是本诗的主旨句。
B.“尔来四万八千岁”,是指蜀自开国以来已四万八千岁了,运用夸张极赞其历史悠久。
C.“地崩山摧壮士死”典出“五丁开山”之事,“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言五丁既开道之后,梯栈相连,始与秦通。
D.“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与井分别是秦与蜀分野,扪参历井,言环蜀之境,道路险阻,所在皆然,令人胁敛屏气而息,惟有抚膺长叹而已。
10.对课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的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二、选择题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A.使人听此凋朱颜 B.雄飞雌从绕林间
C.砯崖转石万壑雷 D.侧身西望长咨嗟
1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
A.但见悲鸟号古木 B.月出于东山之上
C.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雄飞雌从绕林间
13.下列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手抚膺坐长叹(介词,用)
B.所守或匪亲(有时)
C.但见悲鸟号古木(只,仅)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介词,比)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 危:高
B.开国何茫然 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
C.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坐着
D.三顾频烦天下计 频烦:频繁
15.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
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
三、情景默写
16.《蜀道难》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5)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而“________”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6)李白在《蜀道难》中,用神话故事点染了神奇色彩。“________”是五丁开山的神话,“________”暗含羲和的故事。
(7)李白《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8)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以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惶恐来写蜀道之高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来描述蜀地与秦塞的连接,其诗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拟人、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4)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两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

参考答案
1.D
2.C
3.C
4.示例一:“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极写山势高危,蜀道难行,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黄鹤也不能飞度,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
示例二:“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5.(1)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2)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其上难上加难。(3)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4)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5)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展开余下试题【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情感、手法的能力。
D.“诗人以写实的手法着重写其山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错误,攀援青泥岭的细节并非写实,而是想象。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情感、手法的能力。
C.“比喻”说法错误,应为夸张、衬托。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C.“由山脚写至山顶,移步换景,逐一写来”分析错误。诗歌并没有详细写由山脚攀登至山顶的过程,只是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手法的能力。
题干要求找到“夸张”“衬托”的手法写“山势高危”的诗句进行分析,答题时找到句子,分析即可,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手法,说蜀道距离天还不满一尺,极言山峰之高,渲染了惊险的气氛。诗歌还借人的行为反衬蜀道的高危,如“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写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
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手法的能力。
神话传说:诗句“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写蜀道当开通之难,表现蜀道难以逾越;“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用太阳神的神话,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
虚写映衬:诗人想象蜀道之难行,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
摹写神情、动作:诗句“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连续写人的动作、神态,“扪”“历”“仰”“胁息”“抚膺”“长叹”,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借景抒情: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点睛】
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6.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升起翻腾。“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是“诗眼”,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奇异,境界奇美。
7.蜀道既有峥嵘险阻的特点,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前句写山上蜀道景致,后句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如在眼前。诗人以浓彩描绘蜀道胜景,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抚慰与鼓舞。从结构上看,为下文写“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做铺垫。
【分析】
6.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以及诗歌炼字的能力。
这两句紧承上句写蜀道的“崎岖”。诗眼是一句诗中最生动传神的一个字,这个字多为动词和形容词。“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起”字写出人行山中,两侧崇山峻岭迂回盘绕,从人的脸旁重重叠叠迎面而来,突兀而起的状态。“生”字写山中云雾翻腾之状,写出人行走山中如同腾云驾雾,极力摹写蜀道之高、之险,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异,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
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诗歌前四句写蜀道难行,“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写听说蜀道崎岖险阻,路上处处是层峦叠嶂,不易通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两句用山、云两个意象,用“起”“生”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在内容上描写蜀道美景,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栈道。这正是从远处观看到的景色。“笼”字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春林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前者写山上蜀道景致,后者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风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诗人以浓彩描绘蜀道胜景,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抚慰与鼓舞。结构上,此句写蜀道美景为下文写“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做铺垫。
8.D
9.A
10.D
【分析】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
D.连峰去天不盈尺: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去,距离。解释错误,
故选D。
9.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综合鉴赏能力。
A.“‘危乎高哉’是本诗的主旨句”错误。《蜀道难》主旨句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意思是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故选A。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有关内容的赏析的能力。
D.“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错。李白诗中尽管确实有一些是“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内容,但这并不是其“一贯诗风”。
故选D。
11.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A.“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B.“雌”,形容词作名词,雌鸟。
C.“转”,使动用法,使……转动。
D.“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故选D。
12.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是状语后置,“于”是标志,应为“以其于晋无礼”。
A.“但见悲鸟号古木”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省略了介词“于”,应为“但见悲鸟(于)古木号”;
B.“月出于东山之上”是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东山之上月出”,“于”是标志;
D.“雄飞雌从绕林间”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省略了介词“于”,应为 “雄飞雌从(于)林间绕”,这三项中都有状语后置;
C.“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宾语前置句,“胡为”应为“为胡”。
故选C。
13.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所守或匪亲”意思是“防守的将领若不是自己的亲信”,“或”的意思“倘若”。
故选B。
14.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在句子中含义能力。
C.“以手抚膺坐长叹”意思是“用手抚摸着胸口徒然地长长叹息”,“坐”的意思是“徒然,空”。
故选C。
15.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在句子中含义能力。
D.“以手抚膺坐长叹”意思是“用手抚摸着胸口徒然地长长叹息”,所以“抚膺”意思是“抚摸着胸口”。
故选D。
16.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地崩山摧壮士死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度、攀援、巅、塞、摧、栈、钩连、盈、喧豗、砯崖、壑、胁、抚、膺。
17.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崩”“摧”“栈”“猱”“攀”“湍”“豗”“砯”“壑”“扪”“嵬”“豺”。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蜀道难》课”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