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01  2022-02-15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
《蜀道难》拓展练习
第04课 《蜀道难》
【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 危:高
B.扪参历井仰胁息 历:经历
C.连峰去天不盈尺 盈:满
D.隔叶黄鹂空好音 空:徒然
2.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
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西当太白有鸟道 B.所守或匪亲
C.猿猱欲度愁攀援 D.可以横绝峨眉巅
4.下列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手抚膺坐长叹(介词,用)
B.所守或匪亲(有时)
C.但见悲鸟号古木(只,仅)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介词,比)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青泥何盘盘 ③但见悲鸟号古木 ④但悲不见九州同
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相同。
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
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
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不同。
6.在古诗词中,有的诗句为了押韵,或者为了协调平仄,或者为了强调,往往要颠倒语序。下列诗句中不存在这种现象,语序正常的一项是( )
A.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B.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7.《蜀道难》 想象丰富,大胆夸张, 下列各句中不含夸张修辞的一项是( )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8.下列对《蜀道难》中有关知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地崩山摧壮士死”一句化用了古代有名的五力士开山的传说。
B.“百步九折萦岩峦”句中的“百”“九”都是实数,“百步九折”是说在极短的路程里,就要转许多弯。
C.“扪参历井仰胁息”句中的“参”“井”都是星宿名,与《赤壁赋》里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一样,都是古人对星宿的分野。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中的“锦城”指“锦官城”,它是成都的别称。
9.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规,杜鹃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诗人多借之抒思国怀乡之情。
B.《蜀道难》一般认为作于唐天宝初年,此处的“天宝”是唐玄宗年号,以此来纪年使用的是年号纪年法。除此之外,我国古代纪年方法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C.剑阁,指今四川剑阁北的大剑山和小剑山,群峰如剑插天,两山如门,极为险要。山间有栈道,即剑阁道,为诸葛亮所开辟,是秦、蜀两地间要道。
D.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王名。蚕丛氏是蜀国首位称王的人,相传他是位养蚕专家。鱼凫则曾教民捕鱼。
10.名篇名句默写。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摹写行人艰难行走的情态,从侧面表现出蜀道的艰险。
(2)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3)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本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传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蜀道难》中,写出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蜀相》中,诗人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而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蜀相》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点明祠堂所在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阅读】
一、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下列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袭用乐府旧题,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奇丽惊险的景色。
B.诗人大致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蜀道所在之地的山水进行描写,以展现蜀道之难。
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崎岖的面貌,艺术地感叹自己仕途的艰难。
D.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五丁开山等传说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送友人入蜀①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①这首诗为唐玄宗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②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占卜为生。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从送别和入蜀两方面落笔。首联从蜀道之难写起,但与《蜀道难》强烈感叹的写法迥然不同,这里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挚而恳切。
B.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想象奇特,境界奇美,形象地表现出入蜀道路之险,隐含着对友人的关切担忧。
C.尾联含蓄蕴藉,语短情长,借用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升沉应已定”的羡慕,又暗含着对自身浮沉难测的感慨。
D.整首诗风格清新俊逸,以叙述语气开篇,中间展开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体现主旨,笔力开阖顿挫,变化万千,富有韵味。
3.颈联中的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入昌松东界山行①
高 适
鸟道几登顿②,马蹄无暂闲。
崎岖出长坂,合沓③犹前山。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④。
(注)①本诗为诗人赴哥舒翰幕府途经昌松时所作。昌松,故城在今甘肃省古浪县西。②登顿:忽上忽下、忽行忽止,形容山路难行。③合沓:重叠,聚集。④顾刀环:隐指还家。“环”与“还”谐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用“鸟道”形容山路,读者可由此联想到“蜀道”,从而体会山行之难。
B.第二句看似写马,实际写人,从中可见诗人风尘仆仆、不畏艰险的形象。
C.颔联两句一抑一扬,既写山路,又写行人,写山路回应“几登顿”,写行人回应“无暂闲”。
D.本诗前六句写山行,一句一个画面,为最后两句写山行感悟做了很好的烘托。
2.这首诗尾联“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古风•昔我游齐都
李白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①。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②。
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③,欣然愿相从。
(注)①华不注峰:古山名,在今山东省济南市东北。②赤松:赤松子,古代神话中的仙人。③倒景:景,日光。在日月之上向下看,故曰倒景。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回忆以前在齐地登山的经历,整首诗语言通俗自然,清新明了。
B.诗人把山比作芙蓉花,极写山的峻拔秀丽,为后面神仙出场做了铺垫。
C.诗人想象骑着白鹿畅游仙界,这个场景在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出现过。
D.诗人希望远离世俗,和同样不满现实的仙人遨游天际,过安闲的生活。
4.这首诗被人们归类为“游仙诗”,请结合诗句对此加以分析。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璉、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花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鱗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磷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展开余下试题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花阴县里不得/骑驴/
B.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花阴县里不得骑驴/
C.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花阴县里/不得骑驴/
D.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花阴县里不得骑驴/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纵横,指纵横之术,通常指以辩才陈述利害、游说君主的方法。
B.飞燕,即赵飞燕,汉成帝第二任皇后。在中国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同时她也因美貌而成为淫惑皇帝的代表性人物。
C.金陵,南京最雅致而古老的正式名称。其来历因南京钟山在春秋时称金陵山而得名。
D.僚佐,官署中协助办事的官吏。《晋书•周访传》:“访谓其僚佐曰。”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
(2)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在《蜀道难》中引入了边塞诗的历险主题,却去除了 ① ,这样,描绘的自然山水只剩下山水的艰险,滤掉了传统山水诗中山水意象的各种附带意义,滤掉了本应该有的功利色彩,山水意象首次作为崇高的审美对象在诗歌中出现。李白写作这首诗时袭用乐府古题, ② ,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而想象属于文学创作表现手法,是浪漫主义作家的宝剑。《蜀道难》中,作者奇特的想象力表现在哪里呢?这主要表现在超越时空限制,不受任何约束,任思绪放飞等方面。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的险峻到“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深渊,从“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的曲折高峻到“枯松倒挂倚绝壁”的险要,从“悲鸟号”“子规啼”“砯崖转石万壑雷”的凄厉或轰响之声到“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切身感受等,无不是凭借神奇的想象而实现的,展现了奇特想象所产生的审美效果。
9.下列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了提醒自己,他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眼到、口到。”
B.不速之客陨石真的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啊!
C.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港澳台同胞都积极为“希望工程”捐款。
1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
1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五.
12.下面这段话中有多处表述不当,请找出三处并加以改正。
①《蜀道难》着力描绘了蜀道的艰辛恐怖,②但我们读完之后,不但不感到害怕,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吸引,所感染。③这是为什么呢?④从描写对象来说,⑤蜀道虽然具备艰难万状,使人害怕,⑥但又具有雄壮美的特点,在诗人笔下,⑦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更形成一种诱人的魅力。
第_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知识】
1.【答案】B【详解】历:穿越。
2.【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在句子中含义能力。D.“以手抚膺坐长叹”意思是“用手抚摸着胸口徒然地长长叹息”,所以“抚膺”意思是“抚摸着胸口”。故选D。
3.【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见文言实词的通假的能力。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声旁的字或者声旁),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题干要求选出“含通假字的一项”。
B项,“所守或匪亲”,“匪”,同“非”,不是。故选B。
4.【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所守或匪亲”意思是“防守的将领若不是自己的亲信”,“或”的意思“倘若”。故选B。
5.【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
①何:疑问代词,什么。句意:西行的友人什么时候回来。
②何:疑问副词,多么。句意:青泥岭多么曲折盘旋。
③但:副词,只。句意: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
④但:副词,只。句意: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故选C。
6.【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语言的能力。
A.“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应为“但见悲鸟古木号,雄飞雌从林间绕”,“间”放在句末是为了押韵,韵脚为“an”。
B.“又闻子规啼夜月”应为“又闻子规月夜啼”,“啼”对“愁”均是动词,“夜月”对“空山”均是名词,颠倒语序使句子结构整齐;“夜月”都是仄声,“空山”都是平声,平仄相对,节奏感强,赋予韵律。
C.“枯松倒挂倚绝壁”应为“枯松倚绝壁倒挂”,“倒挂”提前表示强调“枯松”的状态,突出蜀道之险。
故选D。
7.【答案】D【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不含夸张修辞的一项”,这是考查修辞手法。A项,用“黄鹤”飞不过去,“猿猱”也愁攀援进行夸张,突出蜀道之险要。B项,“扪参历井”突出蜀道之高。C项,“连峰去天不盈尺”突出蜀道之高险。D项含比喻修辞,没有夸张,“狼与豺”比喻叛乱的人。
8.【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能力。B.“‘百步九折萦岩峦’句中的‘百’‘九’都是实数”说法错误。“百”和“九”都是虚指不是实数。故选B。
9.【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故诗人多借之抒思国怀乡之情”错误,应该是诗人多借之抒悲苦哀怨之情。故选A。
10.【答案】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扪、胁、膺、巅、摧、栈、峥嵘、崔嵬、襟、祠。
【文本阅读】
一.【答案】C


展开余下试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C.“艺术地感叹自己仕途的艰难”于文无据,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崎岖的面貌,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故选C。选篇理由:《送友人入蜀》与《蜀道难》都写了蜀地风光,并着力描绘了蜀道的惊险难行。通过对比阅读,评析者在体裁、艺术手法、内容、主旨等方面的异同点,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李白及其诗歌特点的理解。
二.【答案】19.C【分析】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表达了对友人‘升沉应已定’的羡慕”说法有误。李白了解他的朋友是怀着追求功名富贵的目的入蜀的,因而临别赠言时便意味深长地告诫: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尾联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告诫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自身在长安政治上遭人排挤的深深感慨。故选C。
20.“笼”和“绕”。“笼”字写出山上树木繁茂、枝叶婆娑并笼罩栈道的景象,生动传神;“绕”字写出山下春江环绕蜀城奔流的美景,形象贴切。
【分析】2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古诗中的“炼字”主要集中在动词(一般动词、活用动词)、形容词、副词、特殊词(叠词、色彩词、数量词、拟声词)这几类词上,故可从这个角度寻找诗歌中“用得好”的字。“笼”和“绕”用的好。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花树笼罩着从秦入蜀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前者写山上蜀道景致,后者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笼”字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栈道。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绕”字,“春流”,春江水涨,江水奔流。或指流经成都的郫江、流江。写出山下春江环绕蜀城奔流的美景。
【拓展阅读】
一、【答案】
1.C
2.同:都表达了作者心系国事、思念家乡的情感。
异:①高诗侧重于表达诗人以国事为重,还家之念暂放一边的壮志豪情;②范词则重在表达词人功业未建、归家之期难定的苦闷心情。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
C.“一抑一扬”分析错误,颔联的第一句是扬,第二句是抑,这一点可以从颔联中的“出”“犹”二字看出。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先看这首诗歌的尾联“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为王事奔波路程尚没有走尽,且不要过早地回看刀环”。结合前面三联可知,前三联写诗人驱马赶路,走出长坂,又入群山,“山行”的辛苦、乏味自在不言之中,现在又要过激流,穿寒松,荒寒的景象使山行之人不能不生孤寂、厌倦之感。尾联诗人在自觉厌倦之时,马上自激自励:王事未尽,不当思归。“王程”二字总管“山行”,点明了此次“山行”的意义。“顾刀环”句用汉朝李陵的典故。李陵留匈奴后,汉使任立政等见到他,难以私下说话,便向他使眼色,井屡屡抚摸刀环,“环”与“还”谐音,示意其归还汉朝。在这里,诗人说“且莫顾刀环”,就是提醒自己“王程”未尽,公事未了,决不能中途而止。诗人以明确的尽职意识,战胜了“山行”的疲倦、孤寂,表现出进取精神,虽有思乡之意,但以国事为重。再看范仲淹词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两句。这两句意思是“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由这两句看来,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就是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自己的功业还未成就,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计议了。由此可以感受到词句中流露出的是功业未就、归家之期难定的苦闷心情。
最后可以分析二者情感的异同。
二.【答案】
3.D
4.①“了知是赤松”运用神仙典故,使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②诗人想象自己骑白鹿俯瞰日月,想象奇特壮丽。③“含笑凌倒景”,极写飞升之快乐,写出了诗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愿望。
【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D.“同样不满现实的仙人遨游天际,过安闲的生活”赏析错误,本诗只是写诗人见到了仙人赤松,赤松借给自己一头白鹿,自己骑着白鹿跟从乘坐两条青龙的赤松凌空而上,日月大地都留在他们身下成为倒影。从中看不出仙人赤松对现实不满。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能力。
本题要求结合诗句对这首诗被人们归类为“游仙诗”加以分析。属于对前人评点进行再评价题型。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弄清前人评论的具体角度,比如本题已经明确指出这首诗被人们归类为“游仙诗”,要求学生结合诗句对此加以分析。答题前,首先明确什么“游仙诗”,“游仙诗”具有什么特点。然后根据游仙诗的特点,结合本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游仙诗是以遨游仙境为主题的诗歌。这类诗歌在思想上往往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强烈道家思想;在艺术上,游仙诗想象奇特,善于运用夸张、拟人、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而道家神仙典故的运用,则使游仙诗更具备浪漫的色调。明确了什么“游仙诗”及“游仙诗”特点之后,精读整首诗歌,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情感、抒情方式、写法等角度的特点。结合诗歌具体内容,针对前人评价“游仙诗”发表自己的观点。从内容上看,本诗写自己以前游览游齐国首都济南的时候,曾经攀登上华不注峰,遇到了仙人赤松子,赤松子借给自己一头白鹿,自己骑着白鹿和赤松子一起遨游仙境的情景,符合游仙诗的内容界定。是有诗中写仙人借给自己一头白鹿骑,仙人自己乘坐两条青龙,骑白鹿驾青龙,凌空而上,日月大地都留在身下成为倒影,想象奇特。结合注释②可知“了知是赤松”运用了神仙典故,说自己遇到了一位白发童颜仙人,他就是著名的仙人赤松子,使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还有“含笑凌倒景”写自己骑着白鹿欣然含笑与和赤松子一起凌空而上,日月大地都留在身下成为倒影。“含笑”写出诗人游仙镜的快乐,“凌倒景”,凌空而上,超越现实人们生活的大地,日月大地都留在身下成为倒影,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想法。具体解题时,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具体内容分条作答即可。
三.【答案】
5.C
6.C
7.D
8.(1)皇帝每次想要进用李白,贵妃总是阻止。
(2)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郭子仪使其免于死罪。
【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曰”是表对话的词语,后面是“曰”的具体内容,所以“曰”后面要断开,排除AD两项;“曰”后的内容涉及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等典故,而且“天子门前”和“花阴县里”结构一致,“尚容走马”和“不得骑驴”结构一致,所以应一一断开,排除B项。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 “金陵……其来历因南京钟山在春秋时称金陵山而得名”错误,“金陵”名称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蜀道难》拓”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