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200 2022-02-15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0]
《扬州慢(淮左名都)》基础训练
第07课 《扬州慢》
【基础知识】
1.下列对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词是古代诗歌的变式,称“长短句”,是按照一定的曲调填写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等。
B.词一般有两段,在词中叫“阕”。“阕”就是“遍”,因此,词中的“遍”就是音乐乐曲的一段,上下两阕就是由两段乐曲组成的一个曲子。
C.词除了被称为“长短句”之外,还有“诗余”“乐府”“曲子词”等别名。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柳永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陈亮等。
2.下列句子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B.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荠麦弥望 弥望:满眼
B.自度此曲 度:构思
C.杜郎俊赏 俊赏:出色的鉴赏能力
D.难赋深情 赋:写作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树绕堤沙 云:像云一样茂密的
B.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盈:到处是
C.异日图将好景 图:描绘
D.天堑无涯 天堑:天然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5.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马,胡人的兵马,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在《扬州慢(淮左名都)》中代指金兵。
B.豆蔻,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甫诗《赠别》(其一)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
C.淮左,淮水东面。方位以东方为左,扬州一带,在宋时属淮东,故称。
D.“黍离之悲”,借指对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的同情。《黍离》,《诗经•王风》中的一首诗,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
6.与“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B.自胡马窥江去后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盛行于宋。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等。
B.慢词是篇幅较长、配乐节奏缓慢的词。慢,有延长引申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望海潮》《扬州慢》都属于慢词。
C.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者的写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D.柳永原名三变,字者卿。他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慢词。他善于铺叙,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其词大多反映都市的繁华风光,抒发离愁别恨。
8.下列关于句子所用表现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写出杭州城商品的丰富、商业的繁荣。
B.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一对仗工整,互文见义,说明无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C.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三句采用铺陈手法,由近及远,由城内到城外,逐层地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杭州城清秀美丽、富庶繁华、色彩鲜丽的都市风景画。
D.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好景”表面上是指钱塘的美好景观,实际上代指地方长官的好政绩。
浏览完整试题
9.下面均是宋代词人的词句,按词人词风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A.①③⑤⑥/②④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③⑥/②④⑤
二、情景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扬州慢(淮左名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中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2)《扬州慢(淮左名都)》中“过春风十里”一句化用了杜牧《赠别》(其一)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扬州慢(淮左名都)》中“青楼梦好”一句化用了杜牧《遣怀》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扬州慢(淮左名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了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5)《扬州慢(淮左名都)》中描写芍药花自生自灭、无人欣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阅读】
一、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对加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淳熙”“丙申”都是宋代皇帝年号,“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B.“淳熙”是宋代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至日”是到这一天。
C.“淳熙”是南宋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至日”是到这一天。
D.“淳熙”是南宋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这是帝王年号和干支兼用的纪年法,“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2.下列对序文及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代。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B.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C.作品实写了昔日扬州的繁华富庶,虚写战争的创痛。两项比照,“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D.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犹厌言兵”四字,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心上。
3.找出能够贯穿全篇的“词眼”,并说说表现在哪些景物上,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阅读】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望海潮
秦观
梅英疏淡,冰凘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①俊游,铜驼巷陌②,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③夜饮鸣笳④。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⑤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①金谷:指晋石崇所筑的金谷园。②铜驼巷陌:古洛阳宫门南四会道口,有二铜驼相对,后称铜驼陌。③西园:宋时洛阳的董氏西园为著名的园林,后世泛指风景优美的园林。④茄:即胡笳,古代传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⑤兰苑:美丽的园林,也可指西园。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英”即梅花,“冰凘”意为解冻时随水漂流的冰块,“东风”则指春风,点明冬去春来的时间节点。
B.下片“碍”和“妨”,不但显出月朗花繁,而且也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
C.“兰苑”二句,暗中转折,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心中情感,呼应上片“柳下桃蹊”。
D.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景起情结,今昔交错,虚实交融,含蓄委婉。
6.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玉蝴蝶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送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B.“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使用典故,概括了悲秋的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词人心头,引起他的共鸣。
C.“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承上启下,为全词的主旨句,将烟水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与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D.“立尽斜阳”,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地伫立于夕阳残照之中,如呆如痴,感情完全沉浸在回忆与思念之中。
8.“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几句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姜夔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注),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注)呵殿: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
9.下列对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笼纱”一句,词人仅以七字便概括了贵族子弟外出观灯的气派,隽永有味,意境高远。
展开余下试题
B.“白头”二句,写自身寂寥落寞。词人慨叹孤独年老但功名未立,故自称“白头居士”。
C.“白头”句与“笼纱”句构成反衬,贵族子弟出游,前呼后拥;词人观灯,唯有小女乘肩。
D.姜夔此词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于能化实为虚,虚实结合,空灵含蕴,所谓无限感慨,都在虚处。
10.本词的下片三句“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历来被后世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江梅引
姜夔①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②。漂零客,泪满衣。
(注)①庆元二年丙辰之冬,正值园中蜡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②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淮南小山(一说刘安)著辞赋《招隐士》里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江头梅花又引发了他无尽的相思之情。
B.“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回。
C.“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泪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
D. 结尾“漂零客,泪满衣”二句,写自己的恋人而今漂流异乡、孤苦无依、泪湿衣襟的情景,表达了词人的惦念之情,意境凄凉。
12.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片段写作】
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请以词人柳永为描述对象,写一段话。要求:①结合其词作内容;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表达对词人或词作的评价;④不少于120个字。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等”说法错误,应改成“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故选A。
2.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
D.“知/为/谁生”错误。“知”是知道的意思,“为”是替的意思。句意: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知”的后面不需要停顿,应该在“为”后面停顿。应该为“年年/知为/谁生”。
故选D。
3.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构思”错误,应该译为创作。句意:于是自创了这首曲子。
故选B。
4.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像云一样茂密的”错误,应该译为高耸入云。句意:茂盛如云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沙堤。
故选A。
5.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D.“‘黍离之悲’,借指对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的同情”错误,应为“‘黍离之悲’,借指故国残破的悲思”。
故选D。
6.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例句中,“凤池”,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凤池即凤凰池,原指禁苑中的池沼,代指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
A.“霜雪”,比喻。用白色的霜雪比喻卷起的浪涛,以静写动。
B.“胡马”,借代。句中代指金兵。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夸张,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
D.“护田”“排闼”“送青”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拟人化,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
故选B。
7.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错误。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故选C。
8.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C.“由近及远,由城内到城外”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是城内近景,“参差十万人家”是城外远景。应是:由远及近,由城外到城内。
故选C。
9.D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宋词的风格流派。宋词的两大流派:一是豪放派。豪放派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词风变为悲壮慷慨。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一是婉约派。婉约派词的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柔婉之美。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李清照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本题,词人词风的不同可以从语言风格来区分。①③⑥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属婉约派。②④⑤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属豪放派。故选D。
二.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淮、佳、珠帘、赢、薄、荡、知。
【文本阅读】
一.
1.D
2.C
3.贯穿全篇的“词眼”是上片末句的“空”字。具体表现在:“淮左名都”“春风十里”“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冷月无声”“红药独生”。这些虚实描写的景物,勾勒出了一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空荡荡的劫后惨象,满目凄凉,不堪回首,寄寓着词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无限哀婉。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A.“‘丙申’是宋代皇帝年号”说法错误,“丙申”应是干支纪年;
B.“‘至日’是到这一天”说法错误,“至日”应是冬至这一天;
C.“‘至日’是到这一天”说法错误,“至日”应是冬至这一天。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作品实写了昔日扬州的繁华富庶,虚写战争的创痛”说法错误,应改成“虚写了昔日扬州的繁华富庶,实写战争的创痛”。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此词在表现姜夔的词风清雅空灵上非常突出,所以贯穿全篇的“词眼”是上片末句的“空”字。主要表现的景物有:“淮左名都”“春风十里”“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冷月无声”“红药独生”。行文的基调都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无论是词人所见到的“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还是在黄昏里听到的“号角”和“空城”,还是词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难赋深情”和不知亡国恨的“桥边红药”,都是一种悲剧的写照。以“淮左名都”之昔日繁华对比今日“尽荠麦青青”之荒凉,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极写伤乱之感,当年繁华都会,如今满目萧条,引发词人抚今追昔之叹。
【拓展阅读】
三.
5.C
6.①年华逝去的惆怅之情。“絮翻蝶舞”“柳下桃蹊,乱分春色”,美丽的春色引起词人“芳思交加”的惆怅之情;“东风暗换年华”道出词人心中又是一年春来到的光阴流逝之感。②怀旧的愉悦之情。“金谷俊游”以下几句写的都是旧游时的欢愉之情。③仕途失意的无奈。“重来”“兰苑”旧地而“是事堪嗟”,且又“时见栖鸦”,词人的“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表明词人对仕途的失意感慨至深。
【分析】
5.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C.“呼应上片‘柳下桃蹊’”错,“兰苑”二句强调时光流逝,应与上片“东风暗换年华”相呼应。
展开余下试题
故选C。
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感情、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人事沧桑、政局变化。此种双关的今昔之感,直贯结句,引发词人思归之意,抒发了年华逝去的惆怅之情。
“金谷俊游”以下十一句,写的都是旧游,实以“长记”两字领起,“误随车”是“长记”的内容,前三句所写金谷园中、铜驼路上的游赏,也同样是“长记”的内容。“金谷”三句所写的都是欢娱之情,纯为忆旧。“西园”三句,从美妙的景物写到愉快的饮宴,时间则由白天到了夜晚,可见当时的欢乐,抒发了怀旧的愉悦之情。
“兰苑”二句,追忆前游,是事可念,而“重来”旧地,则“是事堪嗟”,感慨至深。此时高楼独倚,只见烟暝旗斜,暮色苍茫,既无飞盖而来的俊侣,也无鸣茄夜饮的豪情,极目远望,已经看不到絮、蝶、桃、柳这样一些春色,只是“时见栖鸦”而已。这时候,想到宦海风波,仕途坎坷,归心自然而然地也同时无可奈何地涌上词人心头,抒发了仕途失意的无奈。
四.
7.A
8.①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与友人欲通音讯,却无人可托,写出了因不能与思念的故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之情。②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写出了词人盼友人归来,却又一次希望落空的失望之情。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A.“这首词……和送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说法错误,词中有离别之情,但没有“送别”之事。
故选A。
8.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句内容,理解诗句含义能力。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几句有什么含意。仔细阅读“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意思是:想那双双飞去的燕子,难以靠它给故友传音送信;企盼故友归来,遥指天际苍茫,辨识归来航船,谁知过尽千帆皆不是,也是枉自空等企望。这几句话通过“双燕”“远信”“暮天”“归航”这几个意象,写不能与思念中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是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的,以寓与友人欲通音讯,无人可托。盼友人归来,却又一次次的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句词思念友人的深沉、诚挚的感情表现得娓娓入情。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好像嘲弄自己的痴情。一个“空”字,把急盼友人归来的心情写活了,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顶点。具体作答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句子的含义,并指出句子所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五.
9.D
10.①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花满市,月侵衣”写灯月交映,景色宜人,“少年情事老来悲”则表达物是人非、人隔天涯的伤感。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少年情事是回忆少年时之乐事,老来悲则写此时词人的落拓与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分析】
9.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于能化实为虚,虚实结合”错误,艺术手法上主要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对比的手法。
故选D。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题干要求赏析下片三句“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的妙处。作答本题,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艺术效果。
“花满市,月侵衣”,是上片“巷陌风光”的具体化;“少年情事老来悲”,则是说见此满市花灯,当空皓月,回忆少年时观灯同游之乐事,而此时风光依旧,情事已非,翻成老来之悲,这是对比;“花满市,月侵衣”,是乐景;“少年”句则是哀情,是冷笔。以乐景写哀情,则倍增其哀,以冷笔处理热情,其冷情心境固已自明矣。
六.
11.D
12.①直抒胸臆。“人间离别易多时”“忽相思”“漂零客,泪满衣”等句直接抒发诗人的伤感之情。②虚写(想象)。“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写两人欢会梦境,“今夜梦中无觅处”写梦中无她的伤感,悲欢两种梦境相比,进一步诉述别后对情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俊游巷陌”“旧约扁舟”回忆往昔,表达人事已非,旧约难以实现的悲苦,抒发思念的深切。③对比。通过悲欢两种梦境的对比,昔日之欢的回忆和今日孤独的现实的对比抒发情感。(或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用典、虚实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分析】
11.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D.“写自己的恋人而今漂流异乡”错,本词写的是词人自己,而非恋人。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地理解诗歌的写作意图以及诗歌的内涵,从不同角度对诗歌表达技巧进行具体分析。上阕通过“人间离别易多时”写因睹梅花而生发的相思之情,结想成梦,直接写出内心的伤感,“忽相思”“漂零客,泪满衣”抒发了词人梦断青楼的相思之恨,也寄托了词人天涯羁旅的飘泊之苦,属于直抒胸臆;梦境描写属于虚写,“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作者将两种梦境进行对比,美好与伤感,安慰与心伤,抒发了内心难以言状的哀愁,原本虚无的梦境,也被他借来诉述对情人刻骨铭心的思念,这是一种虚写的手法。下阕通过对比的手法突显回忆和现实的不同,写醒后相思,回忆往昔,和泪修书,欲寄却无从寄的苦痛情怀,寄托了词人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苦。
【片段写作】
柳永,仕途抛弃了他,他也抛弃了仕途。他的生活,在偎红倚翠中;他的乐趣,在浅斟低唱里。他的笔,尽写街头巷陌的笙箫歌舞;他的歌,唱出对长亭晩的哀情;他的词,溢出的是青春娇女沉甸甸的泪水;他的心,饱含的是对生活的挚爱柔情。
【详解】解答此题,可以根据词人的人生经历、思想性格、精神品质、作品内容、创作风格等,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对其人物形象或者作品进行评价。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对宋词的词体、内容、语言、风格进行了全面开拓的大词人。柳词在当时曾广泛流传。首先,柳永在创制新词调方面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词至柳永,形式体制更为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形式、内容上进一步开拓奠定了前提条件。其次,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抒情重心、抒情方式和抒情风格的改变,对宋词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再次,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面向市民大众,通俗、生动,自成一体。他还创造性地发展了词中的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并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可以说,柳永掀开了词史新的一页,对词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开拓之功,他发展了慢词:柳永常纵游於歌楼妓馆,与歌妓乐工的交往,因而认识了慢词的生命力,成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引起文人的重视,促使慢词创作繁荣,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大批优秀作家。他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认为委婉含蓄的小令写作手法和风格,不适应慢词的需要,因而改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把所写内容先点示明白,再层层铺展开来描写,既淋漓尽致,又层次分明。感情的表达用白描手法
上一篇:
《扬州慢(淮左名都)》课前预习练习(10分钟)
下一篇:
《孔雀东南飞》精品练习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扬州慢(淮”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