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581  2022-02-21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81]
《兰亭集序》优秀练习
第17课《兰亭集序》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可乐也/信:实在
B.感慨系之矣/系:联系、关联
C.况修短随化/化:指自然
D.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
2.情景默写
(1)《兰亭集序》中交代集会地点的句子是“________”,表明集会地点周围有高峻的山峰的句子是“________”。
(2)《兰亭集序》中交代集会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直接表明作者参加集会时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
(3)《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两句描绘宾客尽是文人雅士、贤德之人,《兰亭集序》中表达类似意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兰亭集序》中,作者与文人雅士们列坐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边,油然而生地表达自己的幽深内藏的情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6)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与此句意义相近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7)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认为人在美好的时光中总会“________,________”,而在事过境迁之后又不免感慨横生。
(8)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每个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都归结于消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9)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批评这一思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以放眼纵观,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实在很愉快啊。
B.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清澈而浪花四溅的急流,像带子一样在左右流淌。
C.所之既倦。——对(自己)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
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喜欢倾吐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和朋友畅谈。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十分
引壶觞以自酌 引:举起、端起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达到
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期望
感吾生之行休 休:停止
D.齐彭殇为妄作 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善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
5.对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
①舟遥遥以轻飏
②木欣欣以向荣
③乐琴书以消忧
④园日涉以成趣
⑤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⑥问征夫以前路
⑦农人告余以春及
⑧眄庭柯以怡颜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二、基础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浏览完整试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起家秘书郎,累迁长史。后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黑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
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B.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的原因
C.及长,辩赡 赡:丰富
D.年在桑榆,自然至此 桑榆:晚年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 问征夫以前路
B.及其所之既倦 鹏之徙于南溟也
C.论者称其笔势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D.便有终焉之志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8.下列与课文相关的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禊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固定为三月三日),临水洗濯以祓除不祥。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B.暮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三个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如“孟夏”就是夏季的第一个月。
C.“岁在癸丑”中的“癸丑”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的次序。这种方法不能用来表示月和日的次序。
D.“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长大后善于辩论,以性情耿直著称;他尤其擅长隶书,受人称道。
B.左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孙绰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的书法为世人推崇,他在其学生家的几案上写的字被学生的父亲误刮去,那位学生懊悔了好几天;在一老太婆卖的竹扇上写字,人们争相购买。
D.王羲之对自己的书法很自信,认为自己胜过钟繇和张芝。曾经与人书信,认为如果今人也像张芝一样勤苦练习,也可能达到他的水平。
10.将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3)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三、提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雾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峰,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衫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杆”,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展开余下试题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文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
B.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
C.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
D.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B.兰亭之会既有徜徉美好时光的快然自足,又有时过境迁不免感慨横生的终期于尽。
C.耆,指六十岁以上的年纪,耆艾,泛指老年人。古代指人上了年纪的词还有耄耋、古稀、垂髫等。
D.浴沂,语出《论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谓在沂水洗澡。后多用“浴沂”喻一种怡然处世的高尚情操。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四、语言表达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在王羲之生活的时代,虽然①________,但简牍依然存在,所以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包含着不同的书写习惯。②______________,又利用当时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的纸张的特征,将其书法加以变化,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③________:唐时及以后书法学习者,均以王羲之为正宗;直至今日,王羲之的书法范本仍广为流传,成为我们宝贵的艺术财富。
16.请联系自己所学,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兰亭一曲,牵动古今浩叹
下联: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实在快乐。“信”,实在。解释正确。
B.句意:感慨也随之而来了。“系”,附着,联结。
C.句意: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化”,造化,自然。解释正确。
D.句意: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喻”,明白,清楚。解释正确。
故选B。
2.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此地有崇山峻岭 修禊事也 信可乐也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稽、崇、禊、咸、盛、觞、畅叙、清、惠、俯仰、诞、殇、妄作。
3.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B. “像带子一样在左右流淌”理解有误。“映带”是映衬、围绕的意思。“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意思是“清澈而浪花四溅的急流,在亭子周围辉映环绕”。
故选B。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极:尽。句子翻译为:可以尽情享受看和听的乐趣。
B.致:情致。句子翻译为: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是因为人们的情致是一样的。
C.期:注定。句子翻译为:终究注定要走到尽头。
故选D。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②是连词,表修饰;
③④⑧是连词,表目的;
⑤是介词,因;
⑥⑦是介词,用。
故选B。
6.B
7.C
8.C
9.D
10.(1)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2)我长时间生病无聊,于是使人又修整了南阁子,它的形式和以前稍稍有些不同。
(3)我们汲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解析】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所以:这里是“用来……”的意思。句子翻译为: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介词,把/介词,用,拿。
B.之:动词,之,引申为达到,得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者:两个“者”,都是代词,……的人;
D.兼词,于之,在这里;/代词,相当于“之”,留名。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这种方法不能用来表示月和日的次序”错,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故选C。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
D.“认为自己胜过钟繇和张芝”错,由原文“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可知,王羲之常自称说:“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是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可以说像大雁排行。”由此可知,李白认为自己的书法和钟瑶相比是“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像大雁排行,并不是认为自己“胜过”钟繇和张芝。
故选D。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奔驰,赴京就职;日笃,日益沉重;苟顺,姑且迁就;告诉,报告申诉;许,被允许。
(2)葺,修整,修缮;制,形式,规制;异于前,状语后置,即“于前异”,和以前不同。
(3)引,汲引;以为,把……作为;次,处所;列坐其次,依次排列,坐在曲水岸边;丝竹管弦,代指音乐;觞,名词作动词,饮酒;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11.B


展开余下试题12.C
13.B
14.(1)高高的篁竹上冲云霄,繁密地生长在寺院内。寺院长老出门迎客,邀请我们进入后堂,堂上有各匾额,上面写着“白云深处”四个字。
(2)本来知道把生和死等同起来是虚妄荒诞的(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看作一致)是胡编乱造的。
【解析】
【分析】
1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为:王曦之的兰亭集会,或许太感慨悲戚。此次同游的人心情和悦,吟咏作的诗,质量上乘可以欣赏,也是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
“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为主谓判断句,“兰亭之会”,主谓结构做主语部分,后面可以断开,“乃”表达判断语气,与“或……”联系紧密,应该在“乃”前“会”后停顿。排除AC。
“今同游者心平气易”中“同游者”作“心平气易”主语,“今”为时间状语,意思是“此次同游的人心情和悦”。其后断开。“发言为诗”,主谓宾结构,意思是“吟咏作诗”,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D。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古代指人上了年纪的词还有耄耋、古稀、垂髫等”中“垂髫”错误,垂髫指幼年。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能力。
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错误,巨石并不在潮音岩,原文为“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巨石在山的西边顶部。
故选B。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
(1)“修”,高高的;“干霄”,上冲云霄;“森”,繁密;“延”,邀请。
(2)“固”,本来;“一”,数词意动用法,把……看做一样;“齐”,形容词意动用法,把……看做相等;“妄作”,胡编乱造。
参考译文:
游览名胜的人,逢好天气是乐事,遇到理想的地点又是乐事,而同游的又都是优秀的人物,大家因为相处和谐、纾解郁闷、心情畅快而写写文章,是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
元仁宗丙子年二月甲午日,厚斋的严君置备酒菜邀我同游龙鸣山,龙鸣山即是无想山。是时春雨初晴,风和日丽,老老少少,依照长幼顺序而行,鼓乐队在最前面作为先导。从蓝溪向东南行进五六里,只见两山如双阙对峙,相距百步,向东绵延而去。两山之间为石田,田的右边有小路,小路依着山势深邃又曲折。行进三四里,山势狭窄不宜作田,只能修路。又行进数里路,山势愈发奇峻,山谷中薄雾沾湿了衣服和帽子。山的外边崇峦叠嶂,无穷无际。走了不久,只见峭壁对立,形状宛如华表,巨大的松树和杉树沿路排列,向北延伸。山涧底部多石,云深树茂,繁花遮石,鸟声清脆,此地好像不是人世间。寺庙雄奇伟丽,寺门榜额上书“禅寂”二字。寺院门外有一颗古松,直径数抱粗。高耸云霄的篁竹则繁密地生长在寺院内。寺院长老出门迎客,延请我们至后堂,后堂有匾,上书“白云深处”。寺院西边有座“听松轩”,再向西即是五代韩熙载读书堂遗址,他所种植的桧树仍然有在。寺北有“甘露室”。再往北,有“招云亭”,亭子气象空旷,直立在数座山峰的最高处,从亭往下看,先前登过的群山之顶都在脚下。于是抬脚攀登上潮音岩,岩上各种石头真是异态百出。因为同游者登山疲惫,于是未往上登。
我以没登上山顶为憾,与两三个朋友决定继续登山。山势陡峭,只好撩起衣裳。攀援着藤萝,脚踩在茂密丛林中。山上有深幽广阔的天池,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山的西边顶部,巨大的石头雄伟平坦,上面可坐几十人。在石上茫然四望,心中豁然开朗。山的东边顶部比西边顶部还高,因疲倦不想再上了,又回到寺院的“白云深处”后堂。于是温暖的气息弥散席子,气氛热时如夏,静时如秋,冷时如冬,觥筹无数,谈笑甚欢,即使是仆从与乐工也各得其乐。酒毕,长老带领客人赏花,众人缓缓登上环翠阁。不久与长老告别,出了寺门。走了一里,众人余兴未尽,席地而坐,分了韵脚赋诗良久,各自作了诗才回来。
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但溧州不是交通要塞,且又隐藏在深山之中,所以没有前贤留下的诗词及当代名家抒怀的笔墨,因此我写了这篇文章。哎!!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是孔夫子带领学生沐浴后在舞雩台享受春风。王曦之的兰亭集会,或许太感慨悲戚。此次同游的人心情和悦,吟咏作的诗,质量上乘可以欣赏,也是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于是记下这次游玩所见之景,旨在使无想山得以让世人知晓。
15. 纸张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他既保留了简牍的某些写法 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语段主要介绍了王羲之的书法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①处,从“但简牍依然存在”“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的纸张”可知,应填“纸张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之类的内容;
②处,从“简牍依然存在”“不同的书写习惯”以及其利用纸张特征将其书法加以变化可知,应填“他既保留了简牍的某些写法”之类的内容;
③处,从后文可知,应填“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之类的内容。
16.示例一:盛宴一场,感悟人生短长
示例二:草堂一间,感怀天下苍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作答本题时,要注意审视题干要求和上联的内容与结构,内容上可以紧扣学过的内容,确定书写对象,并注意内容的关联性;结构上注意上下联的词性要相对,仄起平收。
“兰亭”地名对地名,可选名人名居,如“草堂”“大江”之类,再搭配合适的数量短语;
“牵动古今浩叹”是动宾结构,“草堂”是杜甫,可根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感怀”“挂念”等动词,搭配“天下寒士”“天下苍生”等宾语;“大江”可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其感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可写“感慨”“怀念”等动词,搭配“风流人物”“英雄人物”等。答案不唯一,学生根据自己所联想作答即可。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兰亭集序》”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