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95 2022-03-23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5]
高三语文周测试题(2022.3)
高三语文周测试题
一 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副教授林雅华最近在和中学任教的同学聊天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师家长都力推孩子看《觉醒年代》,孩子竟然难得‘听话’,和家长一起坐下来,看得津津有味——代际之间形成目光的交汇”。
《觉醒年代》凭什么吸引年轻人,或者说,当下收视和口碑双赢的主旋律剧,究竟有什么秘密让年轻人如此“上头”?
林雅华认为,主旋律剧满足了当下年轻人了解新话题、认识新思想的欲望。在国家与社会昂扬奋进的总体氛围中,新的话题随之产生,新的“流行”亦随之产生。年轻人是社会中最活跃的文化群体,他们对国家与社会的变化也是感受最为敏锐的群体,在某种意义上,这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同频共振”。文化领域的现象更是如此。如果脱贫攻坚战没有取得全面胜利,《山海情》一类的作品也就没有如此坚实的依托,年轻人也不会对此形成话题的场域。《觉醒年代》同样如此。国力的提升唤起了当下年轻人“平视”这个世界的自信心,也给他们带来新的话题,而《觉醒年代》恰好是这个话题最好的呈现。
另外,主旋律剧的价值和意义迎合了当下年轻人的成长需求。林雅华说:“无论是《山海情》还是《觉醒年代》,剧中都有一个很突出的主题——年轻人应该怎样活着。”
“个人层面的痛苦和烦恼,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代年轻人都在时代的大潮中找寻青春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林雅华说,“当下,身处巨大竞争压力中的年轻人,在主旋律剧中,可以看到他们所不熟悉的风云激荡的时代,看到上一代年轻人追寻意义的过程。这在某种意义上为他们打开了视野,让他们看到了青春意义与生命意义的深刻书写——那就是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在为理想和信仰的奋斗中,克服琐碎和平庸,从而获得某种超越。”
在林雅华看来,为了“打入”年轻人的圈子,主旋律剧也逐渐善于“娱乐”。当然,这里的“娱乐”,并不是娱乐化。“娱乐化”往往将娱乐放在首位,人为降低了严肃性与真实性;而“娱乐”是寻找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借助故事、细节和走下“神坛”的人性,使中国历史与主旋律思想更易于被年轻人接受。
从这个角度看,年轻人之所以喜欢《觉醒年代》,是因为剧作消弭了历史人物与当下年轻人之间的距离。对于剧中人,现在的年轻人不需要仰视,也不必被他们的“权威”吓倒,师长、朋友般的形象,让大家觉得他们宛若眼前,蔡元培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慢羊羊村长”,还有他那句挂在嘴边的“谁也不能伤害我蔡元培的学生”,很难不让人心生喜爱。
《觉醒年代》还让年轻人对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产生了感性的发现。陈独秀在陶然亭约见钱玄同、刘师培,三位文人有诗酒相伴,在大雪当中谈论国家与民族未来,有诗情画意,也有豪情壮志;新旧文化两派人马对战,双方都很有PK精神,为了怎么在杂志与报纸上“打嘴仗”,两方也经常在内部唇枪舌剑,火花通常在此诞生,这对年轻人来说,是种陌生体验。
在好看和“上头”之后,主旋律剧的价值和意义终究会凸显出来,年轻人其实一直在寻找活着的意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从这些主旋律剧作中,带着温度和情感,穿越历史而来。
(摘编自蒋肖斌《〈觉醒年代〉〈山海情〉回答的是:你的青春应当怎样度过》)
浏览完整试题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觉醒年代》用初心、匠心、诚心、史心、艺心,熔铸成有质感的影像语言,追寻跨越历史长河的中华民族精神,为电视剧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再添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力作,照亮了同类电视剧的创作之路。
这部作品首次以电视剧的形式回溯中国共产党的起源和孕育过程,生动再现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变局,深刻讲述中国人民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此外,这部剧首次将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和李大钊追求真理、寻找救国救民之路的过程正面清晰展现出来,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来历和初心,这是《觉醒年代》的主题,也是最重要的艺术贡献。
该剧以精巧的故事架构全景,展示中国近代惊心动魄的思想变革。《觉醒年代》从社会思想观念的进步切入,以《青年杂志》问世到《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立这一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觉醒年代》对思想变革进行戏剧性架构,既保持政论性又突出观赏性,达到了“让观感舒服的状态”。
(摘编自杨明品《〈觉醒年代〉:党史学习的优质教科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年轻一代对主旋律剧《觉醒年代》的关注,让他们与老师、家长有了共同的话题,两代人对此剧有了共识。
B.在国家与社会昂扬奋进的总体氛围中,年轻人作为社会中最活跃的文化群体,在某种意义上能与文化现象形成一种“同频共振”。
C.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是所有中国人的梦,《觉醒年代》用“三位文人雪中陶然亭把酒相谈”这样富有感性色彩的画面表现了这一理想。
D.《觉醒年代》首次以电视剧的形式回溯中国共产党的起源和孕育过程,从这个角度说,它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主旋律剧也讲求娱乐,但并不把娱乐放在首位,而是以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切入,通过多种方式,使主旋律思想被年轻人接受。
B.只要主旋律剧能够得到当下青年一代的广泛喜爱,这些剧作对于他们的价值与意义就会凸显出来。
C.材料二对《觉醒年代》主题艺术的阐释,可以推断出以前的剧作反映陈、李二人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都是不清晰的。
D.材料二提到的《觉醒年代》精巧的故事架构达到了“让观感舒服的状态”,与材料一主旋律剧善于“娱乐”的观点不一致。
3.下列场景设计,不能表现“主旋律剧作善于‘娱乐’”思想的一项是(3分)( )
A.陈独秀是《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者,是五四运动的倡导者,其先进思想对早期的共产党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剧中我们还看到他和儿子“拧巴”的日常相处。
B.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他的杂文被毛泽东誉为“匕首”和“投枪”,在剧中我们还看到他被“人血馒头”深深刺痛而眼含泪水。
C.《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在剧中我们还看到中国第一部《共产党宣言》是陈望道先生翻译的。
D.剧中不乏大段有关中国人精神与尊严的演讲与争论,但内容脱离了口号,都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觉醒年代》契合了当下年轻人什么样的思想需求?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具体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本来的颜色
祝 勇
有人说,第一缕春风是从东南角楼吹进紫禁城的,那么,同期开放的花,应该是由东向西,像一层层的浪,漫过紫禁城的。其中,宁寿宫花园里的二月兰、绛雪轩前的太平花、文华殿前的西府海棠、建福宫的梨花,都让人感受到宫殿里的时光流转,生命律动。还有很多一时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都会在有风吹过的地方生出来,墙角、砖缝、瓦垄,甚至是城墙上高高的滴水里,都会意想不到地探出花朵来,告诉人春天到了。
很多人以为紫禁城里没有花木,但这只是个错觉。如同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众多花卉画作,在无声的绽放里,铺陈出一个个朝代的审美与气韵。比如,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吴昌硕作品,其中一幅他七十四岁所作《牡丹图》轴,用胭脂画红,色彩古艳。背景粗朴的石头,又为色彩作了平衡。题识有趣:
跛足一翁出无车,身闲乃画富贵花。燕支用尽少钱买,呼婢乞向邻家娃。
“燕支”,就是“胭脂”。
有学者评论其画作的色彩时说:“他晚年尤其喜用西洋红,其特点是浓郁浑厚,正好与他古厚朴茂的绘画风格相匹配,艳丽强烈的色彩,给吴昌硕朴厚古拙的画面平添了无限生机。”
是的,这无限生机,正是无限地接近了大自然本身。
“仲春二月,烂漫花开,姹紫嫣红,风光大好。”这是自然对人类视觉的犒赏。花是自然的尤物,早已入诗入画。诗和画,是中国人对这种自然之美的自觉回应。《诗经》中就有诗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描绘桃花开放,鲜艳茂盛的样子,借以形容少女之美,开创了以桃花喻美人的传统,所谓“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到了六朝时代,也许是因为社会动荡,命如草芥,人对生命有着特殊的敏感,六朝人描述花木,精致到了几乎变态的程度,这也抽空了时间的间隔,让我们的目光可以直接抵达六朝,落在花木声色上。
如胡晓明先生所说,六朝人描写花光、水色、芳林、云岩,达到了“斗巧”的境地。如写花之鲜,用“雨洗”;写水之美,用“泉漫”(“雨洗花叶鲜,泉漫芳塘溢”);写花之绽放用“舒”(“紫葵窗外舒”),用“抽”(“新条日向抽”)……中国人写山水草木的词汇,似乎被六朝人用完了。写花木的华滋,如“红莲摇弱荇,丹藤绕新竹”,如“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写虫禽的嬉闹,如“蜻岭草际飞,游蜂花上食”,如“巢燕声上下,黄鸟弄俦匹”(以上皆谢朓诗句),等等。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大自然风景的细嚼慢咽、精心品赏;而在这种心情里,隐藏着对大自然生命的珍爱与流连。
写花难,画花更难。因为“花无定形”。而画花,不只要画形,还要画神、画骨、画气。
展开余下试题
其实果类花卉入画,自唐五代以前就有,其中包括桃、李、梅、杏等。宋徽宗时代编定的《宣和画谱》中有《蔬果叙论》,写:“早韭晚菘,来禽青李,皆入翰林子墨之美谈,是则蔬果宜有见于丹青也。”元代钱选《八花图》卷(故宫博物院藏),绘有折枝海棠、梨花、桃花、桂花、栀子、月季、水仙等八种花卉,画法继承宋代院体,用笔柔劲,细洁而秀润,设色清丽淡雅,给人幽静超脱的感觉。现存钱选花卉仅此一本。明代沈周,除了绘制山水画,亦画有大量花卉、果树。朱元璋苦命的后裔石涛(朱若极),自称“苦瓜和尚”,写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大到万里河山、小到朝菌蟪蛄,可随时调整焦距,在山水、花鸟、人物诸画种间自由出入,收放自如。
吴昌硕的笔下世界,堪称一部花的百科全书。他笔下的花木王国,加入了许多新的成员,有被文人视为“大俗”、却为百姓所爱的桃红李艳,还有杏花、水仙、罂粟、芦花、紫藤、菖蒲、栀子花、雁来红等。犹如六朝的诗句,吴昌硕调动色彩元素去表达花木世界的花影色泽,比如洋红、朱砂、胭脂、朱膘、赭石、藤黄等(他“以墨画枝,以色貌花”的画法后来在齐白石的画里得到延续),甚至不惜动用大红大绿,来描绘这百花盛开的世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象,而艺术,则是人与时代的风云际会。当艺术史发展到清末,到吴昌硕手上,就不仅是大红大绿,还把这大红大绿用在了文人最宠爱的梅花上——他不只画墨梅,也画红梅、绿梅,甚至把红梅、绿梅放在一起,这也是一种特立独行,像他七十九岁所作《寒梅吐艳图》轴,红梅与绿梅交织搭配,在色彩上并无龃龉,反而成就了一种和谐。
大千世界,原本就是一种大和谐。画神、画骨、画气,就是要画出时代的气象,画出大和谐的本色,画出世界本来的颜色。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紫禁城的花跟着第一缕春风同期开放,又单独点出紫禁城中各处的花花草草,既有时间意味又有空间意味。
B.文章引用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意在说明《诗经》时代人们就以桃花形容少女之美,开创了以桃花喻美人的传统。
C.文章两次写到画花要“画神、画骨、画气”,形成照应,点明绘画艺术是画家与时代的风云际会,突出了吴昌硕画作的时代性。
D.文章最显著的语言特色是以文学的方式和诗意的语言描述历史,旁征博引,涉及不同领域,多学科融合,表现了作者知识面的广博。
7.下列与本文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昌硕《牡丹图》轴的题识,既体现了以胭脂画牡丹的特点,又以画外的精简叙事和声音描述增强了情节性和趣味性。
B.从《诗经》时期到六朝和唐五代以前,花卉已经入诗入画,但吴昌硕笔下的花木王国较以往的文人画,更具有世俗性。
C.六朝人描述花木精致到几乎变态的程度,写花之艳用“明”(“花发四邻明”),用“照”(“庭中花照眼”),有明丽美。
D.元代钱选《八花图》卷描绘了八种花卉,画法上继承了宋代院体,既是难得的花卉类画作珍品,也是珍贵的故宫馆藏文物。
8.吴昌硕的画作善于用色,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行文以现实切入历史,又以历史观照现实,请结合文章对此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刘仁恭求救于河东,前后百余辈。李克用恨仁恭返覆,竟未之许,其子存勖谏曰:“今天下之势,归朱温者什七八,自河以北,能为温患者,独我与幽、沧耳!今幽、沧为温所困,我不与之并力拒之,非我之利也。夫为天下者不顾小怨,且彼尝困我而我救其急,以德怀之,乃一举而名实附也。此乃吾复振之时,不可失也。”克用以为然,乃许仁恭和。二年春,晋王病笃。命其弟克宁,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吴珙,掌书记卢质立其子晋州刺史存勖为嗣,曰:“此子志气远大,必能成吾事,尔曹善教导之。”又谓克宁等曰:“以亚子累汝。”言终而卒。将吏欲谒见存勖,存勖方哀哭,久未出。张承业入谓存勖曰:“大孝在不坠基业,多哭何为?”因扶存勖出,袭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五月辛未朔,晋王伏兵三垂冈下。诘旦,大雾,进兵直抵夹寨,梁军无斥候,不意晋兵之至,将士尚未起,军中惊扰。晋王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为二道,填堑烧寨,鼓噪而入。梁兵大溃,南走。失亡将校士卒以万计,委弃资粮器械山积。(梁)帝闻夹寨不守,大惊,既而叹曰:“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晋王归晋阳,休兵行赏,以周德威为振武节度使,同平章事。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宽租赋,抚孤穷,伸冤滥,禁奸盗,境内大治。晋王劳军于魏县,因帅百余骑循河而上,觇刘鄩营。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会李存审救兵至,乃得免。王顾谓从骑曰:“几为虏嗤。”皆曰:“适足使敌人见大王之英武耳!”同光元年,晋王筑坛于魏州,即皇帝位,国号大唐。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
B.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
C.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
D.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嗓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嗣,指诸侯传位给嫡长子,有接续、继承的意思,后也指家族继承人。
B.节度使,唐代所设,持节代表皇帝掌管一道或数州的军政,权力甚重。
C.辛未,古代计时单位,由天干和地支组成,初为纪日,后多用来纪年。
D.坛,古代举行祭祀、誓师、封侯拜相等大典时建造的楼宇,以示庄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存勖虑深思远,长于谋略。幽州刘仁恭被困求救,虽刘仁恭是个反复之人,从长远考虑,李存勖还是劝说父亲为其解围。
B.李存勖品纯至孝,身负众望。父亲病重,临终将他托付给众臣,众人拥立他为王,然父亲之死,让他沉浸在悲伤痛苦之中。
C.李存勖用兵如神,骁勇善战。他利用地形与气候,出其不意,大破梁军;亲临前线侦察,虽遭伏击却毫无惧色,只身突围。
D.李存勖整饬纲纪,治政有方。他赏罚分明,奖励功臣,征召贤人,惩罚贪官酷吏,申冤宽赋,安抚百姓,使境内安定太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失亡将校士卒以万计,委弃资粮器械山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晋王劳军于魏县,因帅百余骑循河而上,觇刘鄩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李存勖劝说父亲李克用救援刘仁恭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9分)
寓驿舍①
陆 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展开余下试题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 ①驿舍:旅馆。此处指成都的一家作者经常住宿的旅馆。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前两次为乾道八年(1172年)十二月和乾道九年(1173年)。
1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亦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归隐之志。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数竹”“量松”分别是作者在寻找这些年往来奔波的足迹。
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16.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个人经历坎坷,但他并不屈服,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铮铮誓言。
(2)《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书,蕴含着亲情的温暖,铭刻着战火的记忆,承载着华夏的文明。请写出与“家书”相关的古诗词(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________的科技发展使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让独特的“中国式浪漫”________。古有嫦娥奔月,现在嫦娥号登陆月球;悟空有火眼金睛,今有悟空探测卫星;在今日中国,高铁贯穿南北西东,而古有列子御风而行……“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22颗北斗导航卫星……无不显示出中国“航天大国”的称誉已________。
我辈亦当接力科技之炬,传“中国式浪漫”。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我们应该有高度的国家自信,应该有攻坚克难的中国精神,更应该有深远和宏阔的科学视野和文化眼光。科技是火炬,只有传承下去,“中国式浪漫”才能得以延续。仰望星空,________未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有你,有我,中国永远浪漫。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日新月异 继往开来 实至名归 探索
B.突飞猛进 薪火相传 实至名归 探求
C.突飞猛进 继往开来 名副其实 探求
D.日新月异 薪火相传 名副其实 探索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应该有高度的国家自信,应该有攻坚克难的中国精神,更应该有深远的科学视野和宏阔的文化眼光。
B.我们应该有高度的国家自信,应该有深远的科学视野和宏阔的文化眼光,更应该有攻坚克难的中国精神。
C.我们应该有高度的国家自信,应该有宏阔的科学视野和深远的文化眼光,更应该有攻坚克难的中国精神。
D.我们应该有高度的国家自信,应该有攻坚克难的中国精神,更应该有宏阔的科学视野和深远的文化眼光。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整句。(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春秋时鲁国有这样一条法规:鲁国人到其他国家旅行,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回国后到官府去报销。孔子有个学生到国外去,碰到有个鲁国人在那做奴隶,就掏钱赎出了他。回国后,( )。那个被赎回的人把情况讲给众人,人们都称赞这个学生仗义、人格高尚。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不仅没有表扬这个学生,还责怪他只为小义而不顾大道。孔子指出:报销赎金和领取奖励是国家制定的法规,②____________________,但这个学生没有这么做而被人们称赞为品格高尚,那么其他人在国外看到鲁国人沦为奴隶,就要对是否垫钱把他赎出来产生犹豫。因为垫钱把他赎出来再去官府报销领奖,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去官府报销,自己的损失谁来补?于是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好假装没看见。客观上,这个学生的行为,妨碍了更多在外国的鲁国奴隶被赎买回来。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个学生没有张扬,也没有到官府去报销所垫付的赎金
B.这个学生没有张扬,官府也没有报销他所垫付的赎金
C.这个学生没有张扬,因此没有到官府去报销所垫付的赎金
D.这个学生没有张扬,因为没有到官府去报销所垫付的赎金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6分)
五.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长沮、桀溺二人隐在乡下耕田。孔子叫子路去向他们问路,他们听说是孔子,就对子路说:“滔滔者天下皆是,而谁以易之!”意思是,于今世道到处都是一般糟,谁能改变它呢?孔子听到这话叹气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大意是,我们生而为人就应做人所应该做的事,如果世道不糟,我自然就用不着费力气去改变它。长沮、桀溺看天下无道,就退隐躬耕,是朝抵抗力小的路径走;孔子看天下无道,就牺牲一切拼命去改变它,是朝抵抗力大的路径走。其实我们设身处地,常面临两条路径,一是抵抗力小的,一是抵抗力大的。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周测二参考答案
1.C项,“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是所有中国人的梦,《觉醒年代》用‘三位文人雪中陶然亭把酒相谈’这样富有感性色彩的画面表现了这一理想”错误。从原文“《觉醒年代》还让年轻人对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产生了感性的发现。陈独秀在陶然亭约见钱玄同、刘师培,三位文人有诗酒相伴,在大雪当中谈论国家与民族未来,有诗情画意,也有豪情壮志……”来看,《觉醒年代》用“三位文人雪中陶然亭把酒相谈”是为了说明年轻人喜欢《觉醒年代》的原因,并非为了表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是所有中国人的梦”的这一理想。
2.A (B项,“只要主旋律剧能够得到当下青年一代的广泛喜爱,这些剧作对于他们的价值与意义就会凸显出来”错误。选项中“只要……就……”的表述太过绝对,原文是说“在好看和‘上头’之后,主旋律剧的价值和意义终究会凸显出来”。C项,“材料
上一篇:
202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三次统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下一篇:
2022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正确使用词语和标点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高三语文周”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