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64  2022-04-0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4]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七)语文
巴蜀中学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阳光日复一日在我们心头刻下年轮。回望2021,留在我们内心深处最温暖的是什么?
云南一位女士在看完电影《长津湖》后,自己回家做了冻土豆,啃了几口泪流满面。有网友感言:“走出影院,看到灯火辉煌、高楼林立,才发现山河无恙、国富民强是《长津湖》最好的彩蛋。”
你用牺牲成就我的今天,你的志愿变成我的信仰。
我们感恩,今天的每一分幸福,都是昨天的坚守。
袁隆平一生扎根稻田,他曾说“从‘90后’一直搞到‘百零后’”。有人在医院外放上三束水稻悼念袁隆平,并附上悼言“以后风吹麦浪,应是您灵魂的回响”。网友纷纷留言:“先生之风,山高稻长。”
我们铭记,有些人素未谋面,但深受其恩。
7月21日,驰援郑州抢险救灾的一队解放军战士,冲进郑州市儿童福利院,抱起娃娃们就往安全的地方转移。战士们脚步匆匆,小心翼翼,臂弯里的娃娃睡得安稳。“最可爱的人抱着最爱的人”,这个温馨的画面迅速火遍全网。人们纷纷点赞——娃儿,你这是睡在祖国热烘烘的胸膛上啊!
1935年,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其言谆谆,其意切切。
走过2021,每个在这不平凡的365天里真心拼过的中国人,都会找到答案——爱国之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强国之志是再基本不过的抱负,报国之行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红船身后的航迹是再正确不过的方向。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当天安门广场上的青春誓言响彻神州,“感谢您在千辛万苦中杀出一条血路!”当合肥延乔路路牌下堆满鲜花,“后浪”奔涌的时代潮音足以告慰百年前的“同龄人”——家国情、民族魂已深深镌入青年心,祖国守护的青春,就是守护祖国的长城。
(摘编自微博作者橙子辅导《奋进是最美的挥别》)
材料二:
2022年,我们必须看到,内外形势影响运行态势。我们既要正视困难,也要坚定信心。赓续过往,展望前路,只有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抓住机遇、把握主动,才能继续凯歌远航、一往无前。
这就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2021年,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展望明年,在复杂多变环境中做好各项工作,注定不会容易。做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将是基本基调。无论是稳健有效的宏观政策,还是能够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微观政策;无论是有助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结构政策,还是着力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的社会政策,都对各级各地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意味着,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必须有系统思维、科学谋划,也要有专业能力、民生关切,以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开创新的不凡业绩。
这就应该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保持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2021年,民法典开始实施,全方位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第四届进博会上,品质高、科技含量高的全球好物,瞄准群众消费需求;“双减”政策落地,推动教育观念、教育体系、育人方式、教育评价、家校社协同等多方面变革;医保谈判再现“灵魂砍价”,为老百姓尽可能提供性价比最优药品,努力满足群众用药需求……消费,就业,医疗,教育,生态等民生关切,都在持续改善,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其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更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关键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踏上新征程,要更加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新特点,坚持正确政绩观,以高质量发展换来群众的幸福安康。


浏览完整试题这就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研究部署了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百年征程表明,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走好前行路,必须打铁自身硬,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才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摘编自微博作者橙子辅导《2022扬帆远航奋进新征程》)
1. 下列对材料一所举事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南那位看完电影《长津湖》回家啃冻土豆而泪流满面的女士的事例,是表现我们感恩先烈的牺牲。
B. 为袁隆平献上的“以后风吹麦浪,应是您灵魂的回响”的悼言,是礼赞昨天的坚守成就今天的幸福。
C. 引用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的三个问题,是为了论证有些人虽素未谋面,但我们深受其恩。
D. 建党节天安门广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是宣示家国情、民族魂已深深镌人青年心。
2. 下面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2年要保持凯歌远航、一往无前的发展态势,其必要条件是抓住机遇,把握主动,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办好。
B. “稳”字当头是202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宏观、微观政策,结构和社会政策都要依托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
C. 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将其落实到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以高质量发展来实现群众的幸福安康。
D.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是2022年党建工作的重心。
3. 两则材料的体裁都属于新闻述评,结合两则材料的表现形式进行推断,下列对于“新闻述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闻述评,是对某些重要事件、重点工作或一个时期的形势进行综合性叙述和评论。
B. 新闻述评,从内容看往往述多于评,其重点是述,目的是为了述,评是为述服务的。
C. 新闻述评所述的事实要充分、典型,既能说明问题,又能反映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
D. 新闻述评的评,或者说它所讲的道理,主要是来自对述评所提供的新闻事实的分析。
4. 两则材料都是由微博新闻作者“橙子辅导”完成,但在语言风格上各具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5. 两则材料的主标题中都有“奋进”二字、两则材料中的“奋进”主要指什么?
【答案】1. C 2. C 3. B
4. ①材料一语言平实质朴、朴素自然。通过对2021年中部分人物事迹直接陈述,不加修饰,加以网友的评论,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爱国之情。②材料二语言客观、简练、通俗但说理深刻。对2021年成就进行简单客观的概括,并且对2022年进行了指导性建议。
5. ①材料一“奋进”:是每个人的“奋进”。幸福生活是每个平凡的人通过自己的贡献换来的,是每个人的“奋进”铸就了现在的幸福生活。②材料二“奋进”:主要强调的是党或国家层面的“奋进”。国家想要取得2022年的新成就,需要党进行顶层设计。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引用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的三个问题,是为了论证有些人虽素未谋面,但我们深受其恩”说法错误,根据后文“走过2021,每个在这不平凡的365天里真心拼过的中国人,都会找到答案——爱国之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强国之志是再基本不过的抱负,报国之行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红船身后的航迹是再正确不过的方向”,可知论证的是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等。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将其落实到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其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更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关键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可见说的是关键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B.“新闻述评,从内容看往往述多于评,其重点是述,目的是为了述,评是为述服务的”说法错误。新闻述评的重点是评,目的是为了评,述是为评服务的。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由材料一第二段“云南一位女士在看完电影《长津湖》后,自己回家做了冻土豆,啃了几口泪流满面。有网友感言:‘走出影院,看到灯火辉煌、高楼林立,才发现山河无恙、国富民强是《长津湖》最好的彩蛋’”第七段“7月21日,驰援郑州抢险救灾的一队解放军战士,冲进郑州市儿童福利院,抱起娃娃们就往安全的地方转移。战士们脚步匆匆,小心翼翼,臂弯里的娃娃睡得安稳。‘最可爱的人抱着最爱的人’,这个温馨的画面迅速火遍全网。人们纷纷点赞——娃儿,你这是睡在祖国热烘烘的胸膛上啊”可知材料一通过对2021年中部分人物事迹直接陈述,不加修饰,加以网友的评论,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由第三段“你用牺牲成就我的今天,你的志愿变成我的信仰”第四段“我们感恩,今天的每一分幸福,都是昨天的坚守”最后一段“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感谢您在千辛万苦中杀出一条血路”“当合肥延乔路路牌下堆满鲜花,‘后浪’奔涌的时代潮音足以告慰百年前的‘同龄人’——家国情、民族魂已深深镌入青年心,祖国守护的青春,就是守护祖国的长城”可知材料一不追求词藻的华丽,语言平实质朴,于平淡中蕴含着爱国之情。


展开余下试题材料二第二段“2021年,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展望明年,在复杂多变环境中做好各项工作,注定不会容易。做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将是基本基调……这也意味着,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必须有系统思维、科学谋划,也要有专业能力、民生关切,以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开创新的不凡业绩”第三段“2021年,民法典开始实施,全方位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第四届进博会上,品质高、科技含量高的全球好物,瞄准群众消费需求;‘双减’政策落地,推动教育观念、教育体系、育人方式、教育评价、家校社协同等多方面变革;医保谈判再现‘灵魂砍价’,为老百姓尽可能提供性价比最优药品,努力满足群众用药需求……踏上新征程,要更加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新特点,坚持正确政绩观,以高质量发展换来群众的幸福安康”第四段“这就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可知材料二对2021年成就进行简单客观的概括,并且对2022年进行了指导性建议,语言客观、简练、通俗但说理深刻。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一倒数第二段“走过2021,每个在这不平凡的365天里真心拼过的中国人,都会找到答案——爱国之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强国之志是再基本不过的抱负,报国之行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红船身后的航迹是再正确不过的方向”可知材料一的“奋进”是指每个人的“奋进”。幸福生活是每个平凡的人通过自己的贡献换来的,是每个人的“奋进”铸就了现在的幸福生活。
由材料二第二段“这就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第三段“这就应该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保持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第四段“这就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走好前行路,必须打铁自身硬,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才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可知材料二的“奋进”主要强调的是党或国家层面的“奋进”。国家想要取得2022年的新成就,需要党进行顶层设计。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人世间(节选)
梁晓声
四年里,他这位从“大三线”退休的老建筑工人,似乎把光字片当成了“小三线”,把自己家所在那条被违章建筑搞成了锯齿状的小街当成了主要工程。如何让自己的家看上去还有点儿家样,理所当然成了他心目中的重点工程——他似乎要独自承担起改良的神圣使命。在春夏秋三季,人们经常见到他在抹墙,既抹自家的墙,也抹街坊邻居家临街的墙。他抹墙似乎有瘾,四年抹薄了几把抹板。有一年,街道选举先进居民,他毫无争议地当选了,区委副书记亲自奖给他一把系着红绸的抹板。他舍不得用,钉了个钉挂在墙上。他依然是个重视荣誉的人。
他的工具不仅是抹板,还有铁锨。人们也常见他修路,铲铲这儿的高,垫垫那儿的低,填填某处的坑,像在平整自家门前的地方。
见到他那么做的人有过意不去的,也有心疼他那么大年纪的,常常劝他,“拉倒吧!一条小破街,弄不弄有什么意思呢?下场雨又稀里哗啦踏烂了。”他却说:“弄弄总归好点儿,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或说:“我往土里掺了炉灰,再下雨不会那么泥泞不堪了。”
四年一晃过去,周志刚更老了。汉字的微妙之处是别国文字没法比的,只有中国才有“一字师”的说法。一晃多少年的“晃”字虽属民间口头语,但把那种如变脸般快的无奈感传达得淋漓尽致。周志刚完全秃顶了,脑壳左右稀疏的头发全白了。他渐渐蓄起了一尺来长的胡子,胡子倒有些许灰色,估计继续灰下去的日子肯定不会太多了。他的腿脚已不灵活,有点儿步履蹒跚,浑身经常这里痛那里酸的。当年在“大三线”工地上对体能的不遗余力的透支,开始受到必然性的制裁。别人已经称他老爷子了,而即使别人不那么称他,他也明明白白地意识到 自己确实老了。
不论对自家房屋的维修,还是对街坊家临街墙面的义务抹平,他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抹墙需几道工序,先得备下黄泥,还得有足够的麦秸或谷秸往泥里掺。和好一堆抹墙的泥很需要力气,他和不动了。黄泥也稀缺了,可挖到黄泥的地方越来越少,那种地方往往很快便出现了就地取材建起的土坯或干砸垒的黄泥小屋。当那些小屋住进了人家,如果谁还去周边挖取黄泥,常常引发严重冲突。那些人家会形成一种占山为王的领地意识,攻守同盟,态度凶悍,让企图分享公共资源者望黄泥而却步。
周志刚是洁身自爱的人,当然避免自取其辱。缺少了黄泥,不论他对自家房屋的维修,还是对他们那条脏街所进行的面子工程,都只好停顿下来。毕竟他只是一个老迈的改良者,也只有点儿人生余力做改良者。倘要彻底改造自己家及那条脏街的面貌,需动用推土机和铲车,需有充足的建材,还需有一支建筑队——而单枪匹马的他只有一把抹板,街坊们心劲儿又不齐。对他们而言,维修自家房屋是分内之事,至于那条脏街已经那样了,可以怎样改良一下不在自己考虑范围。他们认为那纯属政府的事,如果政府不觉得有失面子,他们则是特能忍受的,住在那么脏乱差的地方的人家还有面子值得在乎吗?还讲得起面子吗?讲面子起码也得有黄泥呀,连黄泥都稀缺了,就只得让面子见鬼去了。墙皮掉得太不成样子了,才趁夜到这里那里去偷黄泥。倘谁家的男人或大男孩天黑后挑着水桶走往与水站相反的方向,那么准是到什么地方偷黄泥去了,用水桶往回挑是为了掩人耳目,街坊们对此心照不宣。偷黄泥往往引发人身伤害事件,但由于是刚性需求,也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周志刚断不会做那种勾当。他连自家墙上掉下的墙皮也宝贵地留存起来,积少成多,以备用时。他不敢放在门外,怕被偷,专门放在家中一角。
星期日或年节假日,儿女们回来看望他和老伴时,他嘴里常常会忽然蹦出一句话:“你们谁知道哪儿有黄泥吗?”
儿女们便都装聋作哑。
他是在儿女面前自尊心极强的父亲,不会问第二次的,总用自言自语缓解自己的担忧:“这个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个家了。”
(有删改)
文本二
在社会和时代面前,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人世间》是对“好人文化观”的形象表述。它从价值取向上,彰显了梁晓声的现实主义高度。作者写出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交集,这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同时《人世间》并不仅仅满足于此。人是这样的,但可以是那样的,应该是那样的,这是梁晓声提出“好人文化观”的前提。
在《人世间》里,作者善于挖掘人物身上所闪现的正直善良和情义担当。即便生活再艰辛,也要将心比心,为他人着想;就是深陷困境,也要互帮互助,自立自强。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迁,做一个好人,是对人性、人心的内在要求。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作为人本身,更应该向善、向上、向美。《人世间》里无时无处不在体现这种思想的光辉。
我们从《人世间》中不难看到,当生活中的矛盾处在不可调解之时,总有一种正直的友善的力量,内在地驱策着生活向前推进。而矛盾的调和与解决,又往往得助于梁晓声价值取向的牵引。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
以周志刚为例,在没有见到女儿周蓉之前,他对女儿不管不顾跑到贵州山区投奔“右派”诗人一事,怒不可遏。等到他见到了这位诗人,看到了女儿的生活现状,他原谅了女儿,理解了女儿,一场潜在的冲突并没有发生。同样,当他得知自己的小儿子与怀着他人骨肉的郑娟相爱时,周志刚也是愤怒至极。他了解到郑娟的付出之后,他帮小儿子整理行李和洗漱用品,把他送往郑娟家里。他对周秉昆说过这样一段话:“有恩不报,那是不义。你和人家郑娟早都把生米煮成熟饭了,如果你不与人家结婚,那是双重的不义。……再愁再难的日子,你都要为那边三口把日子给我撑住,而且让他们觉得有了你就有了希望,不仅仅是多了一口混日子的人!”而周秉昆原以为是父亲要赶他出门。这个时候的他,泪如泉涌。


展开余下试题一位深明大义的父亲,看重的是在困难中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助和相互守望,更有应该尽到的为人的责任和担当。
正是这样,梁晓声把自己的思考和认知,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小说的人物形象上,让人物立起来说话。呈现现实,同时从理想向度上引导现实,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起到了内在的支撑作用。
梁晓声说过的四句话,被广为流传:“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一些人以为这是他对文明、文化的定义,其实这是他从文明、文化的角度,为“好人”定下的标准。从这样的好人标准出发,希望人性向上、向善,社会向美、向好,这是梁晓声“好人文化观”的深厚内涵,同时也是《人世间》的深刻魅力。
(梁晓声《人世间》:现实主义的新高度)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志刚独自承担起家所在的那条小街的环境整治工程,是因为他重视荣誉。
B. 文中对“晃”字的解释,强化了作者对周志刚很快老去的无奈与感伤之情。
C. 儿女们都装聋作哑,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父亲治理那条脏街 行为感到不解。
D. 文中多次将周志刚和街坊们进行对比,来衬托周志刚“改良”工作的阻力。
7. 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梁晓声“好人文化观”的前提是,他不仅知道人是什么样的,而且能揭示人可以、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B. 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人更应该向善、向上、向美,这是《人世间》从头至尾传递出的思想光辉。
C. 《人世间》既呈现现实,同时从理想向度上引导现实,这种“理想向度”就是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
D. 作者认为《人世间》的深刻魅力在于,小说为文明和文化进行定义,并以此为“好人”定下了标准。
8. 文本一结尾处,周志刚说“这个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个家了”。请简要分析他这样说的原因。
9. 文本二谈到了梁晓声 “好人文化观”、文本一梁晓声是如何通过周志刚这一形象来体现这种“好人文化观”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D
8. ①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这么说可以回避重复询问的尴尬。②想以此希望子女理解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并可以接替自己的“工作”。③唤起子女改良周边环境工程的认同
9. ①通过周志刚退休后在家周边对房屋道路修修补补,体现了小人物正直善良和情义担当。②尽管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周志刚看重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依,有着强烈的责任担当。③周志刚重视自身的荣誉,坚持自己的想法,哪怕是大家都不理解,也要完成自己的“改良”工作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是因为他重视荣誉”分析错误。应该是他想“如何让自己 家看上去还有点儿家样”。
C.“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父亲治理那条脏街的行为感到不解”分析错误。儿女们装聋作哑,是因为他们并不想接替父亲去治理那条脏街。
D.“来衬托周志刚‘改良’工作的阻力”分析错误。是为了衬托周志刚的无私。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小说为文明和文化进行定义”分析错误。从材料二最后一段“一些人以为这是他对文明、文化的定义,其实这是他从文明、文化的角度,为‘好人’定下的标准”可知,小说并非为文明和文化进行定义。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周志刚在询问儿女们哪里有黄泥时,儿女们都装聋作哑,这是因为他们并不想介入父亲对街道的改造工作。而周志刚面对儿女们的不语感到尴尬,他在儿女们没有回应之后说“这个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个家了”,就是为了掩饰这种尴尬,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周志刚指出“这个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个家了”,这是向儿女们说明现在这条街道已经残破得不成样子,从而证明自己行动的合理性,想以此让子女理解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并可以接替自己的“工作”。
最后,周志刚强调自己修补墙面的必要性,是想唤起子女改良周边环境工程的认同,从而改变他们对自己这份工作的态度。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在材料二的最后一段中,作者指出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在材料一中第一段“在春夏秋三季,人们经常见到他在抹墙,既抹自家的墙,也抹街坊邻居家临街的墙。他抹墙似乎有瘾,四年抹薄了几把抹板”可以看出,周志刚退休后在家周边对房屋道路修修补补,体现了小人物正直善良和情义担当。
从材料一第二段“人们也常见他修路,铲铲这儿的高,垫垫那儿的低,填填某处的坑,像在平整自家门前的地方”,这些情节表明尽管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周志刚看重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依,有着强烈的责任担当。
从材料一第一段“有一年,街道选举先进居民,他毫无争议地当选了,区委副书记亲自奖给他一把系着红绸的抹板。他舍不得用,钉了个钉挂在墙上。他依然是个重视荣誉的人”,第三段“见到他那么做的人有过意不去的,也有心疼他那么大年纪的,常常劝他,‘拉倒吧!一条小破街,弄不弄有什么意思呢?下场雨又稀里哗啦踏烂了。’ ”面对别人的劝阻,他也毫不在意,还指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我往土里掺了炉灰,再下雨不会那么泥泞不堪了。”而在儿女回家时他会“忽然蹦出一句话:‘你们谁知道哪儿有黄泥吗?’”,这些都说明周志刚重视自身的荣誉,坚持自己的想法,哪怕是大家都不理解,也要完成自己的“改良”工作。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鲤,字仲化,归德人。嘉靖中举乡试。师尚诏作乱陷归德已而西去鲤策贼必再至急白守臣捕杀城中通贼者严为守具贼还逼见有备去四十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大学士高拱,其座主又乡人也,未尝以私谒。神宗在东宫,鲤为讲官。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每直讲,所陈说独契帝心。帝亟称之。连遭父母丧,帝数问沈讲官何在,又问服阕期,命先补讲官俟之。万历九年还朝。明年秋,擢侍讲学士,再迁礼部右侍郎。寻改吏部,进左侍郎。屏绝私交,好推毂贤士,不使知。十二年冬,拜礼部尚书。去六品甫二年,至正卿。素负物望,时论不以为骤。久之,《会典》成,加太子少保。鲤初官翰林,中官黄锦缘同乡以币交,拒不纳。教习内书堂,侍讲筵,皆数与巨珰接,未尝与交。及官愈高,益无所假借,虽上命及政府指,不徇也。鲤素鲠亮。帝忧旱,步祷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重庆市巴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