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53  2022-04-0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3]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温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研究各种分配正义的原则,确定并规范各种资源、机会和财富的分配。在当代,政治哲学家基于不同的立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具体的分配正义观念,对这些具体的分配正义观念进行归纳,我们会发现存在三种基本的原则,即平等、需要(福利)和应得。相较于当代分配正义观念,儒家视域中的良序社会应秉持哪些分配正义原则呢?
儒家分配正义的第一原则是“生存需求原则”,也称人道原则。按照这一原则,每个人的人格在天赋中都具有道德尊严;每个人的生存需求与同类人一样都应受到一视同仁的人道对待。儒家认为,人应受到一视同仁的人道对待。当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时,儒家生存需求原则提出了一种类似于“优先主义”的分配策略,主张优先满足那些生活更加困难的弱势群体,即“贫困者优先”。为此,儒家肯定了物质财富对于普通人民的重要性,“无恒产者无恒心”(《孟子•膝文公上》),在儒家看来,物质利益不仅是人民生存的前提条件,更是实现人性向善的必要基础。因此,政府有责任保障老百姓的物质利益不受侵犯,而且应关注天下的穷苦百姓,尤其是须关注和救济鳏、寡、孤、独等无法自足的弱势群体。
儒家分配正义的第二原则是以仁礼为基础的差等分配原则,又称贤能分配原则,其主要表现为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根据这一原则要求,职位与俸禄应当按照人的贤能与贡献程度来进行分配,因此造成的职业分途、地位与收入的不平等并不是不正当的,故依儒家之见,仁德圣贤人物和士人君子与普通百姓相比,因为道德修养、功绩大小而占据不同的权位,享有不同的待遇所造成的差别又是应得的。在儒家的观念中,差等分配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常常通过社会分工加以论证。或者说,按社会分工所形成的等级差序来进行分配,显然是合乎正义的。相反,如果人人平等,事必躬行,反倒会乱了社会秩序,使人人疲于奔命,故孟子说:“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儒家分配正义的第三原则是“机会开放原则”,也称机会平等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国家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开放部分社会职位,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被教化、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和能力,从而担任一定的官职,带领民众走向仁爱之道。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儒家的这一主张的确在客观上将“劳心”“劳力”与“治人”“治于人”等同起来,将社会分工与政治学意义上的社会等级混同在一起,造成了“治人”或政治统治异化成了少数人的特权,而广大劳力者只能被治于人。但我们也要看到,儒家在理论出发点上未必承认统治的一劳永逸,也并不否认包括平民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接受教育、学习技艺和修身而获得参与政治的正当资格。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敦鹏《论儒家分配正义思想及其现代反思》)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研究分配正义原则,确定并规范各种资源、机会和财富的分配正义是政治哲学的首要任务。
B. 儒家认为,在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时,主张“贫困者优先”;反之,主张“贤能者优先。”
C. 圣贤君子和普通百姓在分配上存在差异,由此可见其道德修养、功绩大小和权位的不同。
D. 儒家的“机会开放原则”主张,客观上将社会分工与政治学意义上的社会等级混同起来。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政治哲学的任务谈起,归纳出当代分配正义的三种基本原则,进而引出本文的论题。
B. 在论及儒家分配正义第一原则时,引用孟子的话旨在强调物质财富对于普通人民的重要性。
C. 文章引用孟子的话“无恒产者无恒心”,旨在强调财产收入与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的关系。
D. 文章辩证地分析了机会开放原则对人民的意义:提高修养、水平和能力,也可以参与政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贫困者优先”的分配策略,体现了儒家的分配正义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也促使了统治者的人性向善。
B. 差等分配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常常通过社会分工加以论证;相反,如果人人平等,反倒乱了社会秩序。
C. 儒家虽然秉持精英主义的政治立场,但在社会的政治舞台上他们又给与了普通人参与政治决策的机会。
D. 从某种意义上讲,儒家分配正义的前两个原则,一个偏向百姓,一个偏向圣贤,第三个原则却相对平等。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 .“是政治哲学的首要任务”错误。由原文“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研究各种分配正义的原则,确定并规范各种资源、机会和财富的分配”可知,是“一个重要任务”,而不是“首要任务”。
B .“反之,主张‘贤能者优先’”理解有误。由原文“当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时,儒家生存需求原则提出了一种类似于‘优先主义’的分配策略,主张优先满足那些生活更加困难的弱势群体,即‘贫困者优先’”可知,按照儒家的差等分配原则,只是差别对待,并没有贤能者优先的意思。
C 项,因果倒置,由原文“因为道德修养、功绩大小而占据不同 权位,享有不同的待遇所造成的差别又是应得的”可知,“道德修养、功绩大小而占据不同的权位,享有不同的待遇”是原因,“造成的差别”是结果。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旨在强调财产收入与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的关系”错误。引用论证的作用分析错误,文章引用孟子的话“无恒产者无恒心”旨在强调“贫困者优先”的观点。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A .“也促使了统治者的人性向善”推断错误。文中无据,由原文“在儒家看来,物质利益不仅是人民生存的前提条件,更是实现人性向善的必要基础”可知,原文只是说“物质利益不仅是人民生存的前提条件,更是实现人性向善的必要基础”,并没有说“也促使了统治者的人性向善”。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法典事关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出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有哪些条例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2020年5月28日,中国网《中国访谈》就此专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秘书长王轶。
中国网:王院长,您好!感谢您做客《中国访谈》。
王轶: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①?
王轶: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典》,是这样一个体系架构。第一编是总则编,整部《民法典》的立法目的、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一般规则,以及不适合在《民法典》各分编中增加的规定内容(学术上把它称为立法技术的剩余),这些都放到总则编里,这是开篇。总则编之后是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物权编和合同编着重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着重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与人身关系有关的财产关系;侵权责任编既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权益,又保护民事主体的财产权益。
中国网:相较其他国家,我国《民法典》出台时间较晩,但是体现出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民法典》中哪些条例能够体现我们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呢?
王轶:我们《民法典》的中国特色也好,时代精神也好,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它就是立足中国的实际,发扬中国的智慧,提出中国的方案,然后在回答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的过程中自然产生出来的,想不这样都不行。如果不这样的话,就背离了中国人所分享的价值共识了。
比如说,有一种特别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权,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在这次《民法典》物权编中有一个新名词叫“土地经营权”,它是从“土地承包经营权”中派生出来的,是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而进行的改变、调整、发展和完善。一个农村的居民通过家庭承包的方式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他可以在承包经营权的期限内,通过出租、入股的方式转让土地经营权,还可以拿这个土地经营权设定抵押权,然后向金融机构进行资金的融通。这个土地经营权是一个可以进入市场自由流转的权利。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新三权分置”在我们《民法典》物权编中的一个体现,具有很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网:②?
王轶:人类正处在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的重要转型阶段,我们的《民法典》就编撰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文明转型期。在回应人类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型阶段的新问题、新要求的过程中,我们的《民法典》就会展现自己的时代精神。
在《民法典》人格权编中,对个人信息这种在信息文明时代迫切需要得到保护的人格权益做出了非常全面、完善的回应,而且我们还回应了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而给人格权益的确认和保障带来的新挑战。比如说从事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有关的医学或者科学研究活动,究竟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矩和准则,《民法典》在人格权编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对网络侵权设置更为明确、详尽的规则。而且同样也是立足于信息文明时代,随着人类对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看法的改变,《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对环境损害、对生态破坏所带来的相应责任的承担,也都做出了明确的回应。可以说这些都展现了《民法典》的时代精神,这就是我们这部《民法典》在人类法律文明史上能够有自己独特地位的关键所在。


展开余下试题中国网:您刚才介绍的这些时代特色回答了中国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具有全球共性的。
王轶:对,可以这么讲,我们是在人类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型阶段,第一个借助《民法典》的方式整体回应这些新问题和新要求的。我相信,我们做的这种回应一定是对人类法律文明整体的一种贡献。
中国网:③?
王轶: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不代表它就不再需要继续发展和完善,社会生活总在向前,法律体系也应该及时地进行发展和完善。我们进行《民法典》的编撰,其实也是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这次编撰的《民法典》可以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可靠的、基础的、核心的、关键的法制保障。
我们还借助这次《民法典》的编撰,尝试用《民法典》来整体回应人类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这个重要的文明转型期所提出的新问题和新要求。可以说我们担当的任务和使命自古以来都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我们的法律文明不仅仅造福于中国人民,它得同时传播到其它国家和地区去。我们希望这次做出的整体回应,也能够对人类文明的整体有所回馈。
中国网:可以说《民法典》的出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凝聚了好几代法律人的心血。我相信随着它的作用陆续发挥,也会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更加良好的法律保障。感谢王院长做客《中国访谈》,带来如此精彩的解读。
(有删改)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民法典》在总则编中交代了《民法典》的立法目的,确定了民法的调整对象,规定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及一般规则,也包含了立法技术的剩余。
B. 我国《民法典》体现出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是在立足中国实际、发扬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回答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
C. 我国《民法典》编撰于人类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的特殊转型期,在世界上第一次整体回应信息文明时期的新问题和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D. 我国《民法典》的编撰发展和完善了我国法律体系,是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补充。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民法典》各分编根据现实需求分别就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及财产关系、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做了相应的规定,确实是为“民”立法。
B. “土地经营权”来自“土地承包经营权”,一个农村居民通过家庭承包的方式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承包期限内就拥有可以进入市场自由流转的土地经营权。
C. 侵权责任编立足信息文明时代的种种改变,明确从事人体基因、人体胚胎医学研究活动的规则,确定因损害环境、破坏生态而承担的责任,展现了法典的时代精神。
D. 我国《民法典》的出台意义重大,既能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法律保障,又能够对人类文明的整体有所回馈。
6. 根据访谈内容,在文中空缺处依次补出“中国网”采访王轶时提出的三个问题。
【答案】4. C 5. C
6. ①您能帮我们梳理一下我国《民法典》的体系架构吗?②我国《民法典》中哪些条例又体现了时代精神呢?③您认为我国《民法典》的出台有哪些意义(作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我国《民法典》……在世界上第一次整体回应信息文明时期的新问题和新要求”错误。人类正处于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的转型期,《民法典》回应的是转型期的新问题和新要求,而不是信息文明时期的。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侵权责任编立足信息文明时代的种种改变,明确从事人体基因、人体胚胎医学研究活动的规则”错误。“明确从事人体基因、人体胚胎医学研究活动的规则”属于人格权编。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概括内容的能力。
题干要求根据访谈内容,在文中空缺处依次补出“中国网”采访王轶时提出的三个问题。作答本题,实质上就是根据被采访者回答的内容,推断采访者的问题,即概括被采访者回答的主要内容,然后用问句的形式进行组织答案。
由王轶回答 内容“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典》,是这样一个体系架构……”分析可知,回答的内容主要涉及我国《民法典》的体系架构,故此处可填写:您能帮我们梳理一下我国《民法典》的体系架构吗?
由“在回应人类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型阶段的新问题、新要求的过程中,我们的《民法典》就会展现自己的时代精神”分析可知,这部分内容涉及《民法典》所展现的时代精神,故可填写:我国《民法典》中哪些条例又体现了时代精神呢?
由“在《民法典》人格权编中,对个人信息这种在信息文明时代迫切需要得到保护的人格权益做出了非常全面、完善的回应,而且我们还回应了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而给人格权益的确认和保障带来的新挑战”“可以说这些都展现了《民法典》的时代精神,这就是我们这部《民法典》在人类法律文明史上能够有自己独特地位的关键所在”分析可知,这部分内容主要阐述的是《民法典》的意义,故可填写:您认为我国《民法典》的出台有哪些意义(作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人们
鲁先圣
(1)荷马一生困窘,他就是在乞讨流浪的生活中,从那些与他相同命运的人们中间,收集整理创作出了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辉煌无比的伟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2)荷马死在了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的路上。
(3)无独有偶,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一位贫寒的盲人,他是为中国的音乐史留下了丰富遗产的二胡和琵琶演奏艺术家瞎子阿炳。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名曲》、《听松》和琵琶曲《大浪沟沙》、《昭君出塞》、《龙船》成为不可多得的传世名曲。
(4)1893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的阿炳正逢乱世,他的名字叫华彦均,阿炳只是他的小名。但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地位的街头艺人,他的名字却没有人记起,人们习惯于一种轻蔑的称呼瞎子阿炳。他手拿把二胡,肩背把琵琶,穿着那件破旧的蓝布长衫,有时在闹市,有时在小巷,有时在乡村,沿街卖唱,挣路人一个铜板。有很多时候,他的演奏仅仅是为了一口饭吃。也有坐在街头演奏了一天,却没有人施舍一口饭、赏给一个铜板的时候,那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在漫漫长夜中煎熬了。苦难的身世和坎坷的命运,通使阿炳利用他精通的音乐思考社会、生活和人生,一首首充满着悲愤和哀怨的曲调如流水般从他容智的大脑中流淌出来。
(5)与荷马相比,阿炳稍有幸运的是,他在自己临死的前几天,赶上了共和国的诞生,他被请到艺术的殿堂进行演奏,使他在有生之年得以享受到一个音乐艺术家的尊敬。当年那个为生计而流浪街头的瞎子,成为这座城市宝贵的财富和尊贵的象征。


展开余下试题(6)“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说这句话的人是谁?他其貌不扬,那笨拙的身躯裹在常年不换洗,皱皱巴巴、分不清季节的及膝短袍里。
(7)在围拢在他身边的这些人当中,有像柏拉图和亚西比德这样的贵族公子,他们喜欢听他对当权者民主制度真面目的揭露和讽刺;也有像亚里斯扑提一类的自由主义者,他们向往过一种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自由生活;还有许多对时局关心的有识之士,他们喜欢听他对于政治的独到见解。
(8)这个人,就是创造欧洲哲学的开山鼻祖,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
(9)苏格拉底引导人们认识自己,追求智慧,走进自己的灵魂,学会怀疑原则信念甚至教义,而正是这些问题,把他推向了死路。因为雅典的统治者决不会允许民众都具有思想的头脑,都来对他们的统治提出自己的疑问,更不允许人们怀疑自己的信念和教义。
(10)更可悲的是,要求处死他的人,并不仅仅是当权者,更多的是他一生都在尽力引导、教化的普通民众。当权者逮捕了他,给他戴上锁链,押着他在雅典的大街上游行示众。几乎所有的人都认识这个他们一直认为的异类,所以,不论把苏格拉底押解到哪里,两边都是愤怒的人们。他们向他投掷石头,把脏水泼到他的头上。人们纷纷要求立即处死这个离经叛道的害群之马。
(11)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2300多年,我们今天依然可以想象得出,戴着锁链被押着在雅典的街道上游行,看着街两旁那一双双迷惘愚昧的眼睛,这位人类的先知,内心深处是何样的痛苦。
(12)所以,当法官告诉他,如果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就会得到赦免的时候,他拒绝了;他的朋友来到牢房告诉他,他们已经买通所有妨碍他们获得自由的人时,他也拒绝了。
(13)他说:“告诉人们,你们杀死的只是我的肉体。”
(14)是的,他的肉体在当世被轻蔑地毁掉了,但是他的思想,他的智慧,却给人类打开了光明之门,也给他带来了不朽的千古声名。
(15)在我们远古的春秋时期,在那个诸侯争霸的战乱时代,有一支布衣队伍在各个诸侯国之间匆忙疲惫地行走。这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16)他带领他的弟子们,历经14年,先后到过齐、卫、宋、郑、陈、蔡、楚等国家,拜见了七十余君,向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寻求入仕从政的机会。但是,他无一例外地处处碰壁,不仅不被重用,而且饱受冷嘲热讽。
(17)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他“道大不能容”。应该是对他这14年辛苦的最好的注脚。东西方的这两位思想巨人,几乎是出生在同一个时期,又几乎有着同样的遭遇,只是东方的孔子稍稍幸运一点,没有被上了枷锁游行示众,也没有被处死。
(18)在人类那些所有称得上伟大级别的人物当中。他们在有生之年的命运似乎都惊人的相似。仰望着这些饱受生活屈辱却又登上了人类思想和艺术顶峰的人们,我相信了这样的一个道理,我相信这样一句话:上苍在给了你智慧的同时,也给了你磨难,而只有在磨难中,智慧才能够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短短一句话,言简义丰,既揭示了荷马漂泊流浪的落魄,又表现了他寂然死去的凄凉。
B. 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阿炳在苦难人生中用敏锐的目光和智慧创作出一首首不朽的作品。
C. 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处处碰壁。其主要原因与其他伟人一样,是因为“道大不能容”。
D. 文章列举荷马、阿炳、苏格拉底、孔子等东西方伟人的遭遇,意在说明伟人总饱经磨难,磨难又促进伟人的成长。
8. 苏格拉底为什么放弃生的机会?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9. 本文选材别具匠心,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答案】7. C 8. ①苏格拉底立志引导人们追求真理,民众却将它视作异端,苏格拉底表示痛心。
②苏格拉底认为肉体可以被消灭,但是精神是水恒的。
③苏格拉底想以死 方式唤醒民众的精神。
9. 选取的人物具有广泛性和典型性。①)古今中外皆有。②既有社会底层,也有社会上层。③ 既有艺术领域,也有思想领域。④既有生活困难者,也有思想孤独苦闷者。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C.“其主要原因与其他伟人一样”错,只有孔子和苏格拉底是“道大不能容”,荷马和阿炳并不是。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本题, 要求答出苏格拉底放弃生的机会的原因。
我们首先到文本中找到和苏格拉底有关的内容。
“苏格拉底引导人们认识自己, 追求智慧, 走进自己的灵魂, 学会怀疑原则、 信念甚至教义,而正是这些问题,把他推向了死路”“更可悲的是,要求处死他的人,并不仅仅是当权者,更多的是他一生都在尽力引导、教化的普通民众”“看着街两旁那一双双迷惘愚昧的眼睛,这位人类的先知,内心深处是何样的痛苦”,可以概括为苏格拉底一生穷困潦倒,但仍立志引导人们追求真理;但民众们将它视作异端。
“告诉人们,你们杀死的只是我的肉体”“是的,他的肉体在当世被轻蔑地毁掉了,但是他的思想,他的智慧,却给人类打开了光明之门,也给他带来了不朽的千古声名”,可以概括为:苏格拉底认为肉体可以被消灭,但是精神是永恒的。
结合“戴着锁链被押着在雅典的街道上游行,看着街两旁那一双双迷惘愚昧的眼睛,这位人类的先知,内心深处是何样的痛苦”和“他的肉体在当世被轻蔑地毁掉了,但是他的思想,他的智慧,却给人类打开了光明之门,也给他带来了不朽的千古声名”可知,苏格拉底的死给后世带来了影响,苏格拉底想要用他的死来唤醒民众的精神。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作为一篇抒情怀散文,作者选取了古今中外多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作为论述对象来展开写作,因此,题干中的选材指的是文中所选取的人物。而所所谓“选材别具匠心”,只要分析文章所选取的历史人物在不同角度上的共性即可得出答案。
文章选取的主要人物有荷马、阿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西比德和孔子,它们在时间跨度跨越古今,国别上包括中外;
在人物身份上,既有柏拉图和亚西比德这样的贵族公子,也有荷马和阿炳这样的社会底层小人物,既有阿炳这样的连生存都困难的艺术家,也有像苏格拉底、孔子那样因少有人理解而遭遇不公平对待的孤独苦闷思想家。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刘延孙,彭城吕人。初为彭城王义康司徒行参军。时索虏围县瓠,分军送所掠民口在汝阳,太祖诏世祖遣军袭之。议者举延孙为元帅,固辞无将用,举刘泰之自代。泰之既行,太祖大怒,免延孙官。世祖即位,以为侍中,领前军将军。下诏曰:“朕藉群能之力,雪莫大之耻,以眇眇之身,托于王公之上,思所以策勋树良,永宁世烈,侍中延孙率怀忠敏,器局沈正,可封东昌县侯,食邑二千户。”臧质反叛,上深以东土为忧,出为冠军将军。事平,遣至江陵,分判枉直,行其诛赏。仍徙为雍州刺史,以疾不行,留为侍中。素有劳患,其年增笃,诏遣黄门侍郎宣旨问疾。先是,高祖遗诏京口要地去都邑密迩自非宗室近戚不得居之延孙与帝室虽同是彭城人别属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焦作”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