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64  2022-04-0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4]
河南省三门峡市2022届高三一模(第一次大练习)试题语文
★2022年1月16日
2021-2022学年度高三第一次大练习
语 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对于“征信”的理解常常有分歧。有观点认为,“征信”是金融或经济领域的特有概念,不应延伸至其他领域。其实,“征信”这一术语本是传统征信制度所特有的概念,并为我国金融征信制度所正式确认。但在公共信用实践中,部分地方和领域也借用了“征信”这个概念。
征信作为一种专门的信用机制,首先是指金融和经济领域的信用制度。现代意义上的征信制度,是信用制度社会化以及信用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最为典型的就是金融、商业赊销等领域的征信制度。征信制度的基本原理是将信用主体在交易过程中的信用信息予以记录、共享并依法向第三方进行披露,第三方可以根据过往的信用信息来判断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目前,征信已经成为一种技术化、制度化、法治化较高的信用机制。全球主流的征信模式包括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体主导型私营征信模式,以欧洲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公共征信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会员制征信模式等。我国所实践的公共信用制度在信用信息的采集、归集、共享、披露等方面借用了金融征信的运行逻辑和技术。
当前,由于我国社会信用法尚未出台,公共信用制度法治体系还有待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存在很多不科学、不严谨乃至于“泛信用化”等问题。如部分地方、部分领域出台了遛狗不拴狗绳、乱扔垃圾、志愿献血等信息纳入征信系统的规定,一度成为普通民众的重要关切。很多民众质疑,这些行为是否有必要纳入征信体系,是否会因此而影响到人们获得银行贷款等。实际上,这些规定中所说的征信系统,并非人民银行的金融征信系统,而是指地方所搭建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造成这样的误解,其原因非常复杂,一方面是由于征信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人们习惯于将征信理解为人民银行的金融征信体系。另一方面,信用体系建设的社会基础还不够扎实,人们对公共信用的认知还相对有限,而相关部门在使用相关概念时,不够科学严谨,没有明确区分金融征信系统和公共信用系统。要廓清经济信用与公共信用的关系,就需要对一些重要概念进行科学准确、统一权威的界定,并在基本观念方面达成更多的社会共识,避免无谓的分歧和误解。由此,两类制度才能各就其位、协同调整,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
(摘编自王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理解分歧及其辨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金融征信制度已正式确认了“征信”的概念,公共信用实践中的“征信”是借用。
B. 现代社会 征信制度,最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在金融、商业赊销等领域。
C. 征信制度在实践中对信用主体在交易过程中的信用信息进行记录、共享并依法向第三方披露。
D. 我国的社会信用法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重要概念需要科学准确、统一权威的界定。


浏览完整试题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对认为不应将“征信”这一特定领域的特定概念延伸至其他领域的观点进行了批判。
B. 文章先界定了“征信”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适用的具体范围,这便于后文论证的展开。
C. 文章列举“乱扔垃圾”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论证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难度之大
D. 针对民众对某些征信规定发生的质疑或误解,作者溯源析因,认为客观方面的原因最为重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金融或经济领域的征信已经成为一种技术化、制度化法治化的信用机制。
B. 征信制度提供交易对手过往的信用状况,交易者可据此消除交易风险。
C. 我国目前的金融征信制度模式借鉴、融合了以欧美日等国为代表的全球主流征信模式。
D. 只要让维护良好征信的观念形成共识,就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发展。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D.“我国的社会信用法有待进一步完善”说法有误,由原文“由于我国社会信用法尚未出台,公共信用制度法治体系还有待构建”可知,相关法规并未出台,需要立法,而不是“进一步完善”。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
A.“进行了批判”说法错误,由原文“有观点认为,‘征信’是金融或经济领域的特有概念,不应延伸至其他领域。其实,‘征信’这一术语本是传统征信制度所特有的概念,并为我国金融征信制度所正式确认。但在公共信用实践中,部分地方和领域也借用了‘征信’这个概念”可知,蚊帐并没有批判“不应将‘征信’这一特定领域的特定概念延伸至其他领域”这个观点,只是说明了“征信”并非金融或经济领域的特有概念。
C.“论证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难度之大”错,论证的是“不科学、不严谨乃至于‘泛信用化’等问题”。
D.“认为客观方面的原因最为重要”无中生有。原文“造成这样的误解,其原因非常复杂,一方面是由于征信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信用体系建设的社会基础还不够扎实,……没有明确区分金融征信系统和公共信用系统”是说原因很复杂,并没有认为客观方面的原因最为重要。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消除交易风险”错误,“第三方可以根据过往 信用信息来判断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实施信用风险管理”,根据文意应是更好地把控信用风险。
C.“我国目前的金融征信制度模式”无中生有,文中未涉及我国的金融征信制度模式,说的是“我国所实践的公共信用制度在信用信息的采集、归集、共享、披露等方面借用了金融征信的运行逻辑和技术”。
D.“就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发展”说法绝对,原文相关内容有“要廓清经济信用与公共信用的关系,就需要对一些重要概念进行科学准确、统一权威的界定,并在基本观念方面达成更多的社会共识,避免无谓的分歧和误解”,可见并没有“就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发展”的说法。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0年前,中国启动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低碳试点城市带动作用显著,在大连、三亚、贵阳、南昌、南宁等试点城市带动下,很多非试点省区、城市积极寻求碳排放峰值和实现路径,这对实现中国2030年碳排放峰值目标意义重大。到2016年时,低碳试点地区的人口不断增长,约占全国的40%,GDP占全国总量的60%左右,规模可观。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绿色建筑理念逐渐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大家认识到,绿色建筑也能构造出一种生态系统,建筑内外的因素有序循环与转换,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与能源消耗。低碳生态城市承载要素之一便是绿色建筑,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离不开绿色建筑。如今,政府在政策上大力倾斜绿色建筑,各地相继制定一系列激励、监督政策。社会上很多非政府组织、企业等各种力量也积极倡导和传播绿色建筑理念。特别是在低碳试点地区,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的绿色低碳意识明显提升,为实践绿色低碳发展夯实了良好基础。
(摘编自《绿色建筑打造低碳城市》,《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1月26日)
材料二:
记者8月2日从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湖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日前获审议通过并正式对外公布,将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指出,出台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应当明确绿色建筑发展目标、保障措施、总体布局、重点发展区域、可再生能源运用、绿色建造方式和既有民用建筑绿色改造等内容,并确定碳减排的目标和路径。湖南省人民政府应当对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察。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对县级人民政府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察。此外,《条例》还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按照国家和湖南省有关规定,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范畴。
湖南省已明确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等9个项目为全省第一批绿色建造试点项目,成立湖南省绿色建造专家委员会,包括1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21位境外专家和74位国内专家,为绿色建造领域重大战略与共性技术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摘编自《<湖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出台》,《长沙晚报》2021年8月2日)
材料三: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建筑行业的确是碳排放大户。《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51.3%。虽然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及碳排放增速由“十一五”期间的7.4%下降至“十二五”期间的7%,“十三五”期间则进一步下降至3.1%,但建筑行业的低碳转型迫在眉睫。
在低碳发展方面,建筑行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一是链条长、环节多、精准管理难。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业工业化程度较低、建造技术尚有提升空间,建筑业传统生产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我国新增建筑的工程建设每年产生的碳排放约占总排放量的18%,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及现场施工过程,建筑全产业链低碳化发展任重道远。


展开余下试题二是既有建筑存量大、碳排放高。我国是世界上既有建筑和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城镇总建筑存量约650亿平方米,2020年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224433万平方米。不少既有建筑存在高耗能、高排放的现状。
三是建筑行业节能减碳面临空前挑战。随着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我国建筑领域的碳排放量在未来10年内仍会有所攀升。实现碳达峰、建筑行业节能减破面临重大挑战。
(摘编自《建筑业加码全周期“减碳”》,《经济日报》2021年3月28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到2016年时,我国低碳试点地区以约占全国的40%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总量的60%左右的GDP,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B. 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建筑行业在全国碳排放量中居于前列,建筑行业的低碳转型迫在眉睫。
C. 我国新增建筑的工程建设每年产生的碳排放约占总排放量的18%,特别是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及现场施工等方面,碳排放状况不容乐观。
D. 目前我国现有城镇总建筑存量约650亿平方米,且房屋新开工面积也在逐年增加,普遍存在高耗能、高排放的现状。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绿色建筑可以减少建筑物能耗,同时为人们提供舒适、环保的工作或居住环境,减少城市发展对生态的负面影响。
B. 《湖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指出,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到绿色建筑范畴内,并加强对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督察。
C. 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及碳排放呈下降趋势,我国在建筑领域的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D. 在低碳发展方面,我国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建筑行业,存量大、碳排放高、链条长、环节多、精准管理难等问题突出。
6. 在低碳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如何打造绿色建筑?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答案】4. D 5. A
6. ①出台相关条例,制定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激励、监督政策。
②确立低碳试点,积极倡导和传播绿色建筑理念,提升公众的绿色低碳意识。
③汇聚科技人才,为绿色建造领域重大战略与共性技术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④改变建筑业建造传统模式,提高建筑业工业化水平。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普遍存在高耗能、高排放的现状”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三第四段“不少既有建筑存在高耗能、高排放的现状”可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到绿色建筑范畴内”说法错误。材料二第三段原文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按照国家和湖南省有关规定,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范畴”。
C.“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及碳排放呈下降趋势,我国在建筑领域的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说法错误。从材料三第一段“虽然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及碳排放增速由‘十一五’期间的7.4%下降至‘十二五’期间的7%,‘十三五’期间则进一步下降至3.1%,但建筑行业的低碳转型迫在眉睫”可知,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及碳排放依然呈上升趋势,只是增速减缓。也并没有“建筑领域的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D.“我国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于文无据。材料三第三段原文为“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业工业化程度较低、建造技术尚有提升空间,建筑业传统生产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二“记者8月2日从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湖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日前获审议通过并正式对外公布”“湖南省人民政府应当对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察。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对县级人民政府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察”“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按照国家和湖南省有关规定,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范畴”等内容可以总结出,要出台相关条例,制定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激励、监督政策。
从材料一“中国启动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低碳试点城市带动作用显著,在大连、三亚、贵阳、南昌、南宁等试点城市带动下,很多非试点省区、城市积极寻求碳排放峰值和实现路径,这对实现中国2030年碳排放峰值目标意义重大”“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绿色建筑理念逐渐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大家认识到,绿色建筑也能构造出一种生态系统”等内容可以总结出,应确立低碳试点,积极倡导和传播绿色建筑理念,提升公众的绿色低碳意识。
从材料二“成立湖南省绿色建造专家委员会,包括1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21位境外专家和74位国内专家,为绿色建造领域重大战略与共性技术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可以总结出,应汇聚科技人才,为绿色建造领域重大战略与共性技术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从材料三“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业工业化程度较低、建造技术尚有提升空间,建筑业传统生产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可知,应改变建筑业建造传统模式,提高建筑业工业化水平。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命运
戴希
西琴在池塘里生活得很自在,要不是那天瞥见了一条肥美的蚯蚓在水中晃动,要不是那天它游过去张口就咬那条蚯蚓……可是晚了,悲剧立马发生。它的樱桃小嘴被一个凶残的鱼钩钩住,在一阵锥心的疼痛之后,鲜血汩汩流出。它想挣脱,可无济于事,它只好认命,眼睁睁地被拖出水面。到了岸上又被垂钓者信手扔进深深的鱼篓里……
南大街菜市场,一位老太太左看右看,流露出满意之色,毫不犹豫地买下西琴。
老人家,求求您发发善心,放我回家吧,家有父母和兄弟姐妹,我舍不得它们,它们没有了我,恐怕都活不下去了。西琴在菜篮子里哀求。可老太太听而不闻。看来死里求生是不可能了,西琴索性闭上眼睛,任命运的安排,油煎也好,炖汤也罢,怎么死都是死,早死早托生。
老太太急匆匆地来到池塘边,这池塘正是西琴的家。老太太一边鞠躬一边祈祷,然后小心而迅速地把西琴放入水中。西琴想,我的运气真好!它一个猛子扎进水中,很快又腾空一跃跳浮出水面,向救命恩人深深地鞠了一躬。游走后又回头,看到救命恩人还在水边祈祷,救命恩人慈眉善目的模样永远定格在它心灵的深处。
西琴绝处逢生,回到家里,一家子喜极而泣,但全家老小既庆幸又心有余悸。西琴的母亲沉思道,俺们可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一定要火速提醒沾亲带故的觅食时千万千万要力戒贪心,认真分辨食物与诱饵,高度警惕那不易察觉的细牢的丝线和丝线下隐藏的残忍。
西琴的亲身经历和深刻教训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整个池塘里的鱼都长了见识,个个变得精明如猴。从此诱饵再鲜再香,鱼儿只是驻足远观,看看表演,绝不咬钩,充其量轻轻地触碰一下诱饵立即潜水,以此调戏盯着浮标的垂钓者。
高兴而来,空手而归。垂钓者不爽,池塘里的鱼类却很得意,还有些鱼儿甚至在挑衅。它们觉得和垂钓者玩玩这种有惊无险的游戏也是一大快事。殊不知,垂钓者是为了享受乐趣而来,钓得多少鱼倒在其次。没有收获的日子多了起来,垂钓者就没有耐心,更没了面子,他们恼怒,甚至大骂池塘里的鱼个个成精了,要想办法收拾他们。


展开余下试题这天,垂钓者拿一张渔网在池塘里撒,渔网拖起,被网住的鱼比被钓住的鱼不知要多出多少倍。鱼们心中就生出空前的惶恐。池塘的鱼们还没有想出对付网捕办法的时候,又有人用电来电鱼了。西琴看到今天这种局面,后悔自己侥幸逃脱,后悔自己死而复生,后悔自己教育同类。西琴在悲观绝望之下,选择了自杀,接着西琴的父母兄弟姐妹一个个自杀。池塘里的鱼们也都无可奈何地纷纷自杀,水面上到处漂浮着鱼的尸体,散发出刺鼻的腥臭味。
也许垂钓者是在警示我们,如果垂钓不能如愿以偿,他们就改用网捕电击来捕获我们!会上一中年鲫鱼这样猜测垂钓者。会议主持者一条老鲫鱼当即建议,只要他们再来垂钓,我们还得上钩。可上钩就等于送死!有年轻鲫鱼哀叹。也不一定!万一遇上行善者放生呢?西琴不是回来了吗?西琴那是运气好,不是每条鱼都有西琴那样好的运气。即便如此,这样也可让他们不再撒网或电击我们,每天上钩一两次,这样可以减少死亡。鱼们在会上积极发言,献计献策。最后鱼首领皱皱眉说,道理是这样,可让谁自愿上钩?这是其一,其二我们要尽快找到绝对安全的好办法。一条老鲫鱼站起来大义凛然地说,要不这样吧,不如让我们老鲫鱼先上钩吧,越老的越先上,爱护年幼鲫鱼是我们的责任。
果不其然,网捕几天之后,垂钓者又开始尝试垂钓。鱼类又开始咬钩。鱼一上钩,垂钓者又不撒网和电击了。终有一日,无论网捕还是电击,垂钓者再也见不到鱼的踪影,垂钓者纳闷,池塘里怎么没有鱼了呢?
那次鱼们开会后,它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筚路蓝缕,前赴后继硬是在水底开凿狠挖,于池塘地下深处建起新的家园。它们组建了侦察兵,昼夜侦察不敢大意。一有危险立即报警,一有警报立马潜入地下城池,待警报解除又回归池塘。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它们牺牲了整整一代老鱼,但过上了太平的日子。
尽管是池塘,但地块好,它们万万没有料到,太平的日子没过多久,池塘就被人填平建起一座高楼大厦。开发商哪管池塘里鱼们的命运?他们大肆宣传他们的楼市,激起人们的抢购风潮。若干年后,鱼们都成了化石……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讲述了池塘里的鱼不断与命运抗争但最终变成化石的故事,虽然具有魔幻色彩,但也真实地反映出当今社会的某些现状。
B. 西琴母亲从西琴被钓的现实中迅速总结出了生存的经验和教训,体现了她对鱼目前生存状况的清醒认识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C. 鱼们在会议上讨论,让鱼自愿上钩的事确实是无奈之举,老鲫鱼的发言体现了其牺牲精神以及对年幼卿鱼的爱护思想。
D. 小说结尾部分出人意料、以交代池塘鱼的最终结局的形式揭示了城市建设不注重环保的主旨,使小说更具有现实意义。
8. 西琴从被钓到被放生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9. 小说写捕鱼者捕鱼方法由垂钓到撒网和电击的变化,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后悔。西琴被钓后后悔自己没有经受住诱惑。②反抗。西琴被鱼钩勾住后,努力挣脱。③认命。挣脱无果后,它只好认命,眼睁睁地被托出水面。④重燃希望。老太太买下西琴后,西琴在篮子里苦苦哀求,希望老太太能发善心把它放生。⑤绝望、认命。感觉自己的哀求不能打动老太太,就听天由命。⑥庆幸、感恩。被老太太放生后跃出水面鞠躬表达感恩。
9. ①形象刻画方面:写捕鱼者从垂钓的修身养性到撒网和电击,刻画了捕鱼者们贪得无厌、残忍和强烈的征服欲等特征,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鱼类在不断寻求对策过程中的反思、智慧与牺牲精神。②故事情节方面:由垂钓到撒网和电击,捕鱼手段的升级一步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主题方面:通过池塘的鱼和捕鱼者的智斗,捕鱼者捕鱼手段的不断升级等情节的表述,体现了人的欲望永不满足,以及弱小者在强大力量面前自身命运的无法掌控。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揭示了城市建设不注重环保的主旨”错。本文旨在告诫人类要有生态情怀和人文关爱。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艺术形象心理变化的能力。
结合“要不是那天瞥见了一条肥美的蚯蚓在水中晃动,要不是那天它游过去张口就咬那条蚯蚓……可是晚了,悲剧立马发生”,可概括出“后悔”的心理,西琴被钓后后悔自己没有经受住诱惑;
结合“它想挣脱,可无济于事”,可概括出“反抗”,西琴被鱼钩勾住后,努力挣脱;
结合“它只好认命,眼睁睁地被拖出水面”,可概括出“认命”,挣脱无果后,它只好认命,眼睁睁地被托出水面;
结合“老人家,求求您发发善心,放我回家吧,家有父母和兄弟姐妹,我舍不得它们,它们没有了我,恐怕都活不下去了。西琴在菜篮子里哀求”,可概括出“重燃希望”,老太太买下西琴后,西琴在篮子里苦苦哀求,希望老太太能发善心把它放生;
结合“可老太太听而不闻。看来死里求生是不可能了,西琴索性闭上眼睛,任命运的安排,油煎也好,炖汤也罢,怎么死都是死,早死早托生”,可概括出“绝望、认命”,感觉自己的哀求不能打动老太太,就听天由命;
结合“西琴想,我的运气真好!它一个猛子扎进水中,很快又腾空一跃跳浮出水面,向救命恩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可概括出“庆幸、感恩”,被老太太放生后跃出水面鞠躬表达感恩。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形象刻画方面:
先看垂钓者,“垂钓者是为了享受乐趣而来,钓得多少鱼倒在其次。没有收获的日子多了起来,垂钓者就没有耐心,更没了面子,他们恼怒,甚至大骂池塘里的鱼个个成精了,要想办法收拾他们”“这天,垂钓者拿一张渔网在池塘里撒,渔网拖起,被网住的鱼比被钓住的鱼不知要多出多少倍”“池塘的鱼们还没有想出对付网捕办法的时候,又有人用电来电鱼了……西琴在悲观绝望之下,选择了自杀,接着西琴的父母兄弟姐妹一个个自杀。池塘里的鱼们也都无可奈何地纷纷自杀,水面上到处漂浮着鱼的尸体,散发出刺鼻的腥臭味”,自己钓不到鱼就想报复鱼们,先用网,再用电,捕的鱼越来越多,电死的鱼更多,彰显了人类的贪得无厌、残忍和强烈的征服欲;
再看鱼们,“也许垂钓者是在警示我们,如果垂钓不能如愿以偿,他们就改用网捕电击来捕获我们!会上一中年鲫鱼这样猜测垂钓者。会议主持者一条老鲫鱼当即建议,只要他们再来垂钓,我们还得上钩”,人类的残忍逼得鱼们不得不反思并采用相应的对策;“一条老鲫鱼站起来大义凛然地说,要不这样吧,不如让我们老鲫鱼先上钩吧,越老的越先上,爱护年幼鲫鱼是我们的责任”“它们牺牲了整整一代老鱼”,写出老鱼为了保护年轻的鱼而做出的自我牺牲;最后“那次鱼们开会后,它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筚路蓝缕,前赴后继硬是在水底开凿狠挖,于池塘地下深处建起新的家园”,鱼们用智慧和勇敢找到了藏身的地方,“过上了太平的日子”。文章歌颂了鱼类在不断寻求对策过程中的反思、智慧与牺牲精神。
故事情节方面:
西琴的经历让池塘里的鱼不再上钩,“高兴而来,空手而归。垂钓者不爽”“没有收获的日子多了起来,垂钓者就没有耐心,更没了面子,他们恼怒,甚至大骂池塘里的鱼个个成精了,要想办法收拾他们”,于是想到了用网捕鱼,“垂钓者拿一张渔网在池塘里撒”;再后来“又有人用电来电鱼了”。由垂钓到撒网和电击,捕鱼手段的升级一步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三门”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