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57  2022-04-0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7]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语文
蓉城名校联盟2019级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考籍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以最直接的方式反映文化内涵,塑造文化形象,并且以审美的方式积淀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当文化自信被赋予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时,它理应得到文艺化的表达,在这种表达中,文艺又自觉地成为文化自信的独特力量。
文艺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达。古今中外的文艺史说明,只有具备了充分的文化含量的文艺作品才能成为经典,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但能够传承文化,将人类文明发扬光大,而且能够参与文化的创造。《诗经》只是一首首诗作?不是,它同时创造了诗经文化。《楚辞》只是一首首歌?不是,它同时也创造了楚辞文化。汉代的石雕是汉代磅礴大气的象征,而“元四家”的山水则是典型的文人隐逸文化的代表。《兰亭集序》只是一篇序言?只是一幅书法作品?不是,它是对生命的发现、对自然的礼赞、是对宇宙的敬畏。这些经典都超越了有限的题材与主题,在文化层面创造价值,构建精神。所以,在文艺创作中,一直有这样一种定律,不管你从哪儿出发,也不管你将镜头与画笔对着什么,你是否有文化追求将决定你创作的高低。
文艺创作是有层次的。许多文艺家以为表现什么,就把什么表现好就行了,这种看山还是山的创作是无法具有超越性的。只有不断地向高处攀登、向深处开掘,你才能从有限走向无限,也才能写出精神,写出文化,文化是所有成功文艺作品的辉光。对文艺作品来说,它的文化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既是对既有文化的开掘、整理、发现与表现,又是文艺家自己对具体文化的理解与创造。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虽然只是一幅肖像油画作品,画面内容并不复杂,题材可以说再简单不过,但是,它却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甚至是征服了观众,原因就在于它的情感、它的文化力量。作品通过精湛的油画语言塑造了中国父亲的形象、中国农民的形象,包含着中国传统的亲情文化、农业文化和劳动文化。在特定的时代,罗中立将自己对父亲、对传统农耕文明的理解寄托在作品中,使一幅肖像画超过了人们的接受期待,进入到了深沉厚重的文化氛围之中。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艺术需要文化,艺术更要表现文化,而对自己所要表现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无疑会使文艺创造具有更大的力量。
文化的文艺表达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塑造来达到的,文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一定是具有文化内涵的,甚至是某一种文化的代表。老舍的《茶馆》是一部人物群像展览式作品。作品将戏剧空间固定在一处茶馆,它是舞台,更是社会的缩影。在这个特定的舞台上,不同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这里有皇宫的太监,有朝廷的鹰犬,有新兴的资本家,有地痞流氓,也有挣扎在贫困线上卖儿鬻女的穷苦百姓。一般来说,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差异就是文化的差异,人物之间的冲突就是文化间的冲突。我们常常看到的是人物间的具体的矛盾冲突,是这些矛盾冲突推动的起伏曲折的故事情节,实际上,在它们的背后是复杂的文化关系,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合情合理而又跌宕的故事情节总能深刻地体现特定背景中的文化关系,即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冲突或融合。


浏览完整试题优秀的文艺家总能走在文化的前列,又总是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在文化的表达中创造新的艺术形式。而文化一旦积淀为形式,就能超越内容的限制,以富有个性的特征得到广泛的传播。因此,说到底,文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表现文化,文艺的繁荣一定是文化的繁荣,而文化的自信更是艺术创造的巨大推力。
(摘编自汪政《文化自信与文艺创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自信理应得到文艺化的表达,这样才会赋予它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B.文艺创作有文化追求是一种定律,具备了充分的文化含量的文艺作品就能成为经典。
C.文艺是文化自信的独特力量,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会使文艺创造具有更大的力量。
D.文化的文艺表达是通过形象塑造来达到的,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差异就是文化的差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该文从文艺与文化的关系角度立论,进而论述到文化自信与文艺创造的关系。
B.文章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的说理方法,事例典型,涵盖古今中外,具有说服力。
C.文章论述文艺创作的层次,要从有限走向无限,超越题材本身写出文化精神。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脉络清晰,各部分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艺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达,文艺家只有将文化作为自己的追求,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B.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包含着传统的亲情文化、农业文化和劳动文化,具有极强的文化张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C.文艺作品中人物间的具体的矛盾冲突,通常是文化之间的冲突,在这些冲突的背后是复杂的文化关系。
D.文化自信是艺术创造的动力,优秀的文艺家总是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在文化表达中创造新艺术,带来新繁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是一份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目标,以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为重点,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方向的重要文件。
(摘编自方塘《“双减”助力教育良好生态》)
材料二: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承载了课程育人的重任。课堂质量提高了,“双减”才能得到有效保证。学校姓“学”,就是要坚持以“学”为中心,突出“学”的中心位置,让学生回归校园,回归课堂。贸大附中持续推进高阶思维活力课堂,聚焦“三高”目标:高情感体验、高思维互动、高自觉学习,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开展互动、合作、探究式活动,注重学生自主自觉参与,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有实际获得;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实现思维进阶,感悟生命成长。实施“三合一”教学策略:教、学、评三合一,实现教向学的转变,尤其要把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新教材、新课标、新考试三合一,以新课标为标,追求目标最大达成;三维目标的三合一,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体化,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由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课程育人的进阶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摘编自刘国雄《以高质量校园生活促“双减”有效落地》)
材料三:
教师设计作业要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可以将作业分为基础类作业、综合类作业和反思类作业三种类型。其中,基础类作业侧重于巩固基础知识,综合类作业侧重于应用学科思想与方法,反思类作业侧重于拓展学科思维、开阔学科视野。
教师要掌握作业设计的方法,提高作业质量。设计基础类作业时,首先要梳理出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必备知识,设计基本层面的知识问题情境,在情境中设计调用单个知识点即可解决的任务。设计综合类作业时,要以学生习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为切入点,在情境中设计运用多个知识点解决问题的应用性任务。设计反思类作业时,要以拓展学生学科思维为目的,设计能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剖析原因,系统总结学科思想、方法的应用条件、适用范围等的任务。
(摘编自马立新《落实“双减”教师须抓好课堂和作业》)
材料四:
南师附小的课后服务分成3个时间段,A时段自主完成作业,B时段社团活动,C时段爱心托管。其中B时段包括运动类、科技类、艺术类、棋类、魔术等十几个项目,分为普适性课程、进阶性课程以及周五兴趣课程。在普适性的项目课程中,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进阶性精品课程,比如足球、篮球、合唱、器乐,一个星期有两次活动。
南京中央路小学是南京市最早实施弹性离校的学校之一。9月22日下午3点半后,课后服务的载体——“小秧苗驿站”也正式启动。学校的课程结束后,在操场上,武术社团的老师正在给学生讲解要领。音乐教室内,5名学生端坐着抱着小号,听着老师的号令,进行演奏前的基础练习。校长陆文琦说,课后服务融入“小秧苗驿站”,开设了版画、泥塑、小号、武术等活动。
(摘编自杨频萍《江苏南京中小学“双减”课后服务全面开启》)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双减”的目标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B.贸大附中持续推进高阶思维活力课堂,聚焦“三高”目标,实施“三合一”教学策略,能让“双减”得到有效落实。
C.基础类作业和综合类作业,都应在情境中设计,不同在于前者侧重于巩固基础知识,后者侧重于应用学科思想与方法。
D.“双减”政策的推行,把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有时间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办、国办印发的“双减”《意见》兼顾校内校外,说明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教育的良好生态。


展开余下试题B.课堂承载了课程育人的重任,要坚持以“学”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注重学生自主自觉参与,让学习真实发生。
C.相较于基础类作业和综合类作业,反思类作业有利于拓展学科思维,促进深度思考,对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最有价值。
D.南京中小学“双减”课后服务的全面开启,对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6.“双减”如何才能有效落地?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黄鹂 孙犁
①这种鸟儿,在我的家乡好像很少见。童年时,我很迷恋过一阵捕捉鸟儿的勾当。但是,无论春末夏初在麦苗地或油菜地里追逐红靛儿,或是天高气爽的秋季,奔跑在柳树下面网罗虎不拉儿的时候,都好像没有见过这种鸟儿。它既不在我那小小的村庄后边高大的白杨树上同黧鸡儿一同鸣叫,也不在村南边那片神秘的大苇塘里和苇咋儿一块筑窠。
②初次见到它,是在阜平县的山村。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有时清晨起来,在茅屋后面或是山脚下的丛林里,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可是,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
③因为职业的关系,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真是有些奇怪,有时简直近于一种狂热。在战争不暇的日子里,这种观察飞禽走兽的闲情逸致,不知对我的身心情感,起着什么性质的影响。
④前几年,终于病了。为了疗养,来到了多年向往的青岛。春天,我移居到离海边很近,只隔着一片杨树林洼地的一幢小楼房里。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一个人住在这里,清晨黄昏,我常常到那杨树林里散步。有一天,我发现有两只黄鹂飞来了。
⑤这一次,它们好像喜爱这里的林木深密幽静,也好像是要在这里产卵孵雏,并不匆匆离开,大有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意思。
⑥每天,天一发亮,我听到它们的叫声,就轻轻打开窗帘,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漓尽致,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
⑦观赏黄鹂,竟成了我的一种日课。一听到它们叫唤,心里就很高兴,视线也就转到杨树上,我很担心它们一旦要离此他去。这里是很安静的,甚至有些近于荒凉,它们也许会安心居住下去的。我在树林里徘徊着,仰望着,有时坐在小石凳上谛听着,但总找不到它们的窠巢所在,它们是怎样安排自己的住室和产房的呢?
⑧一天清晨,我又到树林里散步,和我患同一种病症的史同志手里拿着一支猎枪,正在瞄准树上。
⑨“打什么鸟儿?”我赶紧过去问。
⑩“打黄鹂!”老史兴致勃勃地说,“你看看我的枪法。”
⑪这时候,我不想欣赏他的枪技,我但愿他的枪法不准。他瞄了一会儿,黄鹂发觉飞走了。乘此机会,我以老病友的资格,请他不要射击黄鹂,因为我很喜欢这种鸟儿。
⑫我很感激老史同志对友谊的尊重。他立刻答应了我的要求,没有丝毫不平之气。并且说:
⑬“养病么,喜欢什么就多看看,多听听。”
⑭这是真诚的同病相怜。他玩猎枪,也是为了养病,能在兴头儿上照顾旁人,这种品质不是很难得吗?
⑮惋惜的是,我的朋友的高尚情谊,不能得到这两只惊弓之鸟的理解,它们竟一去不返。从此,清晨起来,白杨萧萧,再也听不到那种清脆的叫声。夏天来了,我忙着到浴场去游泳,渐渐把它们忘掉了。
⑯有一天我去逛鸟市。那地方卖鸟儿的很少了,现在生产第一,游闲事物,相应减少,是很自然的。在一处转角地方,有一个卖鸟笼的老头儿,坐在一条板凳上,手里玩弄着一只黄鹂。黄鹂系在一根木棍上,一会儿悬空吊着,一会儿被拉上来。我站住了,我望着黄鹂,忽然觉得它的焦黄的羽毛,它的嘴眼和爪子,都带有一种凄惨的神气。
⑰“你要吗?多好玩儿!”老头儿望望我问了。
⑱“我不要。”我转身走开了。
⑲我想,这种鸟儿是不能饲养的,它不久会被折磨得死去。这种鸟儿,即使在动物园里,也不能从容地生活下去吧,它需要的天地太宽阔了。
⑳从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想起黄鹂。第二年春季,我到了太湖,在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的好处。
㉑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
㉒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和宿露的,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
㉓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㉔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这就是景物一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吧。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
(本文写于1962年,20年后才公开发表,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追寻“黄鹂”为线索,表达了自己在四个不同时期对这种动物的情感,抒发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慨。
B.作者触景生情的同时,也表现了爱护小动物的美好心灵,抒写出一篇对艺术、对人生充满哲理感悟的妙文。
C.文章最后五段文字句式整散结合、长短结合,运用引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D.作者于平易近人处入手,通过日常生活画面和细节描写,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在活泼诙谐间蕴含深长的意味。
8.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开头第一段的作用。(6分)
9.本文主题多元化,请结合全文予以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炀帝大业八年三月癸巳,上始御师,进至辽水。众军总会,临水为大陈。高丽兵阻水拒守,隋兵不得济。帝命工部尚书宇文恺造浮桥三道于辽水西岸,既成,引桥趣东岸,桥短不及岸丈余。高丽兵大至,隋兵骁勇者争赴水接战,高丽兵乘高击之,隋兵不得登岸,死者甚众。更命少府监何稠接桥,二日而成。诸军相次继进,大战于东岸,高丽兵大败,死者万计。诸军乘胜进围辽东城,即汉之襄平城也。车驾度辽,引曷萨那可汗观战处以慑惮之。因下诏赦天下。命刑部尚书卫文升、尚书右丞刘士龙抚辽左之民,给复十年,建置郡县,以相统摄。
诸将之东下也,帝亲戒之曰:“今者吊民伐罪,非为功名。诸将或不识朕旨,欲轻兵掩袭,孤军独斗,立一身之名以邀勋赏,非大军行法。公等进军,当分为三道,有所攻击,必三道相知,毋得轻军独进,以致失亡。又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毋得专擅。”辽东数出战不利,乃婴城固守,帝命诸军攻之。又敕诸将:“高丽若降,即宜抚纳,不得纵兵。”辽东城将陷,城中人辄言请降,诸将奉旨,不敢赴机,先令驰奏。比报至,城中守御亦备,随出拒战。如此再三,帝终不悟。既而城久不下。
六月己未,帝幸辽东城南,观其城池形势,因召诸将诘责之曰:“公等自以官高又恃家世欲以暗懦待我邪在都之日公等皆不愿我来恐见病败耳我今来此正欲观公等所为斩公辈耳 公今畏死,莫肯尽力,谓我不能杀公邪?”诸将咸战惧失色。帝因留止城西数里,御六合城。高丽诸城各坚守不下。


展开余下试题七月壬寅,高丽四面钞击,大将军宇文述等且战且行,至萨水,军半济,高丽自后击其后军,诸军俱溃,不可禁止,将士奔还,及还至辽东城,唯二千七百人,资储、器械巨万计,失亡荡尽。帝大怒,锁系述等。癸卯,引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隋讨高丽》,有增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等自以官高/又恃家世/欲以暗懦待我邪/在都之日/公等皆不愿/我来恐见病败耳/我今来此/正欲观公等所为/斩公辈耳/
B.公等自以官高/又恃家世/欲以暗懦待我邪/在都之日/公等皆不愿我来/恐见病败耳/我今来此/正欲观公等所为/斩公辈耳/
C.公等自以官高/又恃家世/欲以暗懦待我邪/在都之日/公等皆不愿/我来恐见病败耳/我今来此/正欲观公等/所为斩公辈耳/
D.公等自以官高/又恃家世/欲以暗懦待我邪/在都之日/公等皆不愿我来/恐见病败耳/我今来此/正欲观公等/所为斩公辈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癸巳,记录干支历的60个基本单位之一,文中“己未”“壬寅”“癸卯”均属干支纪月。
B.高丽,文中指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
C.工部尚书,官职名,隋朝置,为尚书省工部长官,掌管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属正三品。
D.可汗,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柔然、回鹘、吐谷浑、蒙古等建立的汗国,其最高统治者称可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隋炀帝率领大军进攻高丽,在辽水岸边已经布置好大型军阵,却因为宇文恺建造的浮桥距离对岸短了一丈多宣告首次进攻失败。
B.在少府监何稠将浮桥加长建成后,隋朝各路大军先后渡过辽水,在辽水东岸展开激烈战斗,大败高丽兵马,乘胜包围了襄平城。
C.隋炀帝命令大军在进攻高丽时进止均需汇报、不得专行,假如高丽投降不得出兵攻击,这致使后来贻误战机,辽东城久攻不下。
D.在隋军被高丽军队包抄攻击时,大将军宇文述等人边战边退,刚抵达萨水边,高丽军队就从后面进攻隋军,隋军大败落荒而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亲戒之曰:“今者吊民伐罪,非为功名。”
(2)辽东数出战不利,乃婴城固守,帝命诸军攻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①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蒲涧②清泉白石,梅岭③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注:①崔与之,南宋广州人,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曾登临剑阁,写下这首词。②蒲涧:在广州白云山上,作者曾隐居于此。③梅岭:即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里”,写地域之远;“云间”,写地势之高。起句气势雄伟,奠定全词豪迈的基调。
B.“人苦”二句概括了宋自南渡以来中原人民的悲惨遭遇,把战乱之苦描写得淋漓尽致。
C.“对青灯”“漏声残”渲染冷清的环境氛围,“搔白首”的细节表现词人内心的焦灼。
D.“蒲涧”三句拟人,写清泉梅子对“我”的责备,委婉表达了归隐田园追求闲逸之志。
15.“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中的“妨却”二字含义丰富,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诗中能表现无私奉献精神的精妙诗句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
(2)《观刈麦》中,白居易看到农民在酷暑中的劳碌与痛苦后,感叹自己没有功德,“_________”,就可以拿到俸禄,因而“_________”,喟叹终日。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不仅善于描摹声音,在刻画人物上也颇具特色。如“_________”,写出了琵琶女面对陌生人的娇羞;如“_________”,写出了琵琶女午夜梦回失声痛哭、伤心欲绝的情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短短几年间,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不仅遍及大江南北,更唱响“四季歌”。赛事活动 ,冰雪运动场所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大众参与热情越来越高。曾经小众的冰雪运动,如今已融入人们的日常健身生活。“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变成现实,恰是国家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借助筹办冬奥会的契机,( )。
冰雪运动 的昂扬势头,更深刻地诠释了“国运兴则体育兴”的道理。把冰雪运动搞上去,强弱项、补短板,扩大覆盖面,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一体推进,不仅顺应冰雪运动发展的要求,这更为推动健康强国、体育中国建设注入活力。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冷资源”正变成“热经济”,一个全球瞩目的冰雪体育市场逐渐拓展。冰雪运动在神州大地 ,其价值远超体育范畴。点燃冰雪运动的火炬,汇聚每个人的力量,托举冬奥梦焕发光彩。新的号角已吹响,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中国冰雪运动的美好明天。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余韵绵长 星罗棋布 蓬勃发展 安营扎寨
B.高潮迭起 雨后春笋 日新月异 生根发芽
C.高潮迭起 星罗棋布 蓬勃发展 生根发芽
D.余韵绵长 雨后春笋 日新月异 安营扎寨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更多人开始体验到冰雪运动的乐趣,“大众上冰雪”的热情被全面激发
B.“大众上冰雪”的热情被全面激发,更多人开始体验到冰雪运动的乐趣
C.更多人开始体验到冰雪运动的乐趣,“大众上冰雪”的热情正全面激发
D.“大众上冰雪”的热情正全面激发,更多人开始体验到冰雪运动的乐趣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顺应冰雪运动发展的要求,这更为推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活力。
B.这不仅顺应冰雪运动发展的要求,更为推动健康强国、体育中国建设注入活力。
C.这不仅顺应冰雪运动发展的要求,更为推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活力。
D.不仅顺应冰雪运动发展的要求,这更为推动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注入活力。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天宫课堂”从本身而言, ① 。中国空间站将给中国和全世界带来更多惊喜和意外。无论是对于中国的广大青少年,还是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我们能够开设“天宫课堂”,这是一种巨大荣耀,这再次彰显了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精神。
② ,激荡了青少年的爱国激情。“天宫课堂”第一课更是吸引了大量的少年儿童观看,不仅有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泡腾片实验,还有天地互动交流,让广大青少年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到了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也增强了他们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中国航天事业的信心与力量。
“天宫课堂”从形式而言,激发了中国人的壮志豪情。“天宫课堂”通过央视新闻客户端、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成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