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5  2022-04-0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
四川省广安、眉山、遂宁、自贡、内江等六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2022年广安、眉山、遂宁、自贡、内江等六市一诊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络文学在中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这个“现实”是包含几亿读者、上千万写作者、数十万签约写作者、数百家网站、数万部作品的网络文学活动。 从广义的角度看,凡是那些在互联网上首发的作品都是网络文学;如果从狭义的角度看,只有那些在互联网上首发,与网络读者产生互动,并以此创作获得 收入的文学作品才可称为网络文学。中国网络类型小说接续的是中国传统类型小说的文脉,有人将网络文学祢为中国当代通俗小说。从文学的功能上 说,网络文学关注的首先是文学的娱乐功能,当然文学的认识、教育功能在网络文学中并没有失去,只是网络文学更注重读者体验,更强调寓教于乐。
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以现代精神和现代的形式完成了文学的现代变革。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对象是鲁迅所批判的封建旧文学,陈独秀所说的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从形式上看,网络文学将五四文学批判的旧文学(类型化的通俗小说)重新复活了。那么,网络文学是否 在走历史的回头路呢?
网络文学与五四新文学面对的历史语境不一样。五四新文学面对的是晚清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局面。救国、图强是文化先驱们面临的根本任 务,因此他们认为应当致力于器物之变、制度变革和文化变革。中国现代文化变革借助于文学,通过文学改变国民的精神灵魂。中国现代文学是写实的文 学,普通平民代替才子佳人、王侯将相成为作品的主人公,现代文学作品中充满了祥林嫂、阿Q、觉新、祥子等悲苦的人物形象,整体风格是沉郁的、悲凉的。在文化上,积极向西方学习,以民主、科学、自由、博爱、平等、个性解放等现代思想对国民进行精神启蒙。在文学形式上,借用欧化的语言和欧化的形式,开启了中国文学的“雅化道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网络文学面对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文学开始边缘化。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全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学对民众启蒙的意义下降。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文学的世俗化色彩增强,文学的消遣功能增加,网络媒体的 普及应用与中国社会的世俗化和多元化发展相契合,娱乐化的网络文学应时而生。
网络写作发表的环境与传统文学有根本的不同,写作的内容和风格自然也有较大改变。在网络上,作者和读者不喜欢一本正经地说话,轻松、戏谑的 表达成为网络流行的语言风格。在网络语境中,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网络流行语、符号、表情等,各种调侃、有趣的表达写进文学作品。网络文学的兴起是中 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成就的表征:改革开放为网络文学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大批通俗化、消遣性的文学作品通过互联网获得了读者;改革开放 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使更多的人有大量的消遣娱乐时间来阅读小说;改革开放以来自由、开放的文化环境,使网络文学广泛吸收、借鉴中外文化 与文学资源;改革开放4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力,为网络文学提供了文化自信,带来了网络文学积极、开朗、乐观的格调。
(摘编自周志雄《文学史视域中的网络文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网络文学的读者和写作者数量庞大,作品众多,在当下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浏览完整试题B. 网络文学被称为中国当代通俗小说,是因为其偏重文学的娱乐功能,寓教于乐。
C. 为改变落后挨打的局面,文化先驱们主张从器物、制度、文化等方面进行变革。
D. 丰富的物质基础、宽松的社会环境和开放的文化环境,有利于网络文学的发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先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界定网络文学,随后基于网络文学的特点展开论述。
B. 文章通过比较网络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突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内容和风格不同。
C. 文章概述了现代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强调文学作品与历史语境密切相关。
D. 文章对网络文学持肯定态度,指出网络文学的兴起是当今社会发展成就的表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网络文学以读者为中心,注重读者体验,轻松戏谑的表达成为网络文学流行的风格。
B. 随着人民文化水平提高,文学的启蒙意义下降,世俗化将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主流。
C. 网络文学的兴起得益于网络媒体的普及,也顺应了中国社会世俗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D. 五四新文学多向西方学习,而网络文学注重接续传统文脉,因此更能体现文化自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2021年7月17〜21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极端降水强度高达201. 9毫米/小时,相当于150个西湖的水在1小时内倾倒在郑州境内,造成城市 严重内涝,引发巨灾。就河南暴雨相关问题,本刊专程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崔晓鹏研究员。
一般情况下,暴雨的持续时间不会很长,这次河南的暴雨为什么下了这么久?
崔晓鹏:7月下旬,副热带高压已经北抬至我国东北、朝鲜半岛和日本附近。与此同时,河南的西侧还存在一个大陆高压。两个高压系统相对稳定地维 持在河南省两侧,而此时河南处于一个相对较弱的低涡(低压涡旋)系统控制中。海洋上,台风“烟花和“查帕卡逼近我国,为这次河南特大暴雨的发生提 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在副热带高压的外围,气流是顺时针旋转,而其南侧的台风环流则是逆时针旋转。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配合,仿佛转动的齿轮, 把海洋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河南地区。
当然,水汽在输送途中会有损失,但偏偏这次河南暴雨期间水汽输送路径途经的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所以大量水汽可以长驱直入到达河南。河南的西 北侧是太行山脉,西侧还有伏牛山等,地形的阻挡抬升作用很明显,水汽在此堆积,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流云团在山前不断形成,并向郑州附 近移动,形成所谓的“列车效应也就是说,在相对持续稳定的环流背景下,对流云团像一辆辆呼啸而来的列车,不断驶入郑州这个站台,造成了该区域的 极端降水。
那是不是暴雨持续的时间越长,危害性就越大?
崔晓鹏:我们先来看看暴雨的定义是什么。按照我国气象部门的定义,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毫米定义为暴雨,超过100毫米为大暴雨,超过250毫 米为特大暴雨。河南郑州这次极端降雨,最大的1小时降水量超过了 200毫米。我们在讨论暴雨可能带来的危害时,除了关注整个过程的持续时间、降水 总量,还要关注降雨过程是否平缓。如果每个小时的降水量都达到20毫米,一天算下来就要超过400毫米,属于特大暴雨了。但如果小时降水强度较弱, 即使持续时间较长、降水总量大,危害性一般也不会太大。目前,国际上已有不少针对降水极端性的相关研究。一些研究通过几十年的雨量监测发现,伴随全球变暖,日降水量有所增加,但如果从每小时降水 量,或者每10分钟的降水量来看,增幅更为显著。这说明降水过程变得更加集中,不仅在时间上更加集中,在地点上也更加集中,局地大暴雨、特大暴雨事 件可能会在未来更加频繁地发生。
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灾害性天气?
崔晓鹏:气象科研部门和相关高校要通过加强基础性的研究不断提升对灾害性天气的认识水平和天气预报能力。气象业务部门通过紧密追踪最新研 究成果并转化应用,第一时间发布预报和预警信息。同时,气象业务部门也会不断地及时订正预报和预警信息,这就需要其他部门、包括老百姓自己密切 关注预报预警信息,对预警信息(尤其是高级别预警信息)一定要心存敬畏。
有时候经验是通过历史教训得来的。比如在这次有关河南暴雨的新闻报道中,我了解到有一个人在隧道口附近逐一敲打车窗,让大家尽快弃车逃生, 最终救了很多人。这个人经历过北京“7 • 21大暴雨,所以知道暴雨的恐怖之处。但防灾减灾不可能只依靠少数警醒的个体,社会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动 至关重要。气象业务部门只能发布各类预报和预警信息,没有权力让预警区域停学、停工、停业、停运,这可能就需要建立某种机制,强制要求在必要时必 须停学、停工、停业和停运,全社会联动,强制执行各类措施和规定。此外,针对公众开展气象相关知识,尤其是防灾减灾知识的深度科普也是极其必要和 迫切的,对大自然,我们要永远心存敬畏。
(摘编自《科学世界》总第357期,记者蔡璐)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7月下旬河南省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相对稳定于河南省两侧,加上与逼近我国的台风相互配合,把水汽不断地输送至河南地区。
B. 大量水汽在输送途中被河南西北侧及西侧山脉阻挡抬升,对流云团在山前不断形成,持续进入郑州,造成该区域极端降雨。
C. 郑州最大的1小时降水量接近24小时特大暴雨的降水量,降水过程在时间和地点上极其集中,产生的危害性很大。
D. 气象科研部门要提升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但是没有权力让预警区域停学停工、停业停运。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配合,仿佛转动的齿轮”“对流云团像一辆辆呼啸而来的列车”,崔晓鹏形象的讲解有助于读者理解相对专业的知识。
B. 崔晓鹏使用数据,向读者证明了即使降水持续时间长、总量大也不一定带来极大危害,如果降雨过程平缓,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
C. 作为没有气象专业背景知识的普通民众,最应该关注的是相关部门发布的气象预警信息,暴雨预警级别越高,致灾可能性越大。
D. 本文采用访谈形式进行科普教育,采访对象权威,所提问题聚焦,有利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便于读者准确快捷地了解相关知识。


展开余下试题6.学校要开展气象知识讲座,请你根据材料简要地介绍河南特大暴雨形成的基本条件,并就学生该如何应对这种灾害性天气提出建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何先生
刘立勤
何先生是倒流河私塾的先生,教古文也教西学,他的私塾远近闻名,不说是镇安城,就连五百里之外的商州也有人把孩子送到他的门下。何先生虽然 博古通今,可思想却极其守旧,别的不说,单就学生入学,他必让学生行三拜九叩大礼。凡不行跪拜之大礼者,概不录取。
而将军是个例外。
将军是十岁那年被他父亲用藤条捆了送到何先生门下的。何先生那时只四十多岁,四十多岁的何先生端坐在私塾堂前,给将军上了第一课:行三拜九 叩之礼。十岁的将军倔强地站在先生面前,任凭他父亲磨烂嘴皮,打烂他的皮肉,威武不屈决不跪下。何先生从未见过如此桀鸯不驯的学生,就紧紧地盯 着那双聪慧不屈的眼睛,而他也充满敌意地久久地和先生对视着。何先生终于被那双眼睛盯得疼了怕了,也盯出了几分欣慰几分欢喜,何先生才开口问了 一句话:“你为何不肯下跪?
“大丈夫岂可屈膝!
稚嫩的声音砸在先生的心头,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何先生就留下了年幼的将军。何先生未曾见过如此倔强的孩子,虽然他也极喜欢男孩子不屈的个 性,但何先生还是发誓要他跪下拜谢恩师。何先生想,自己教过的学生没有不给自己跪拜行礼的,留下他就要让他跪得心悦诚服,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自 己的能力和威严。
遗憾的是何先生的希望是一厢情愿。少时的将军虽然倔强,却也很聪明,他的学习始终是第一,而且还会提出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使先生的满腹经 纶得以展示,何先生十分喜爱他。在学习上也就没有让他下跪的理由,幸好少时的将军刁钻顽皮不说,还有一腔侠肝义胆,常常会招来许多的麻烦,先生也 有了处罚他下跪的理由和机会。虽然先生一再调教,任凭先生苦口婆心或是打烂他的手心,他决不屈膝,望着他直直的腰板、绷直的腿,何先生不服,心中 生出难得的一份欣喜。虽则如此,何先生仍然不肯放弃任何一个让他下跪的机会。他想,唯有这样,倔强的男孩给他下跪了,才说明自己是一个称职的教 师;只有他跪下了,才说明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
自此,何先生在精心辅导他的同时,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让他跪下的机会。机会真的很多,而他始终没有跪下,直到他五年后打瞎了横行乡里的镇 长公子的眼睛,被迫离开私塾,他也没有跪下。何先生看着即将离开学校的他,几近哀求地说:“你还欠我一个礼呢!不行礼是不能算作我的学生的。他看 了看先生,泪水喇地流了出来,可他终于没有跪下,挺着腰板转身离去。何先生见了,眼窝一热,从学生册上除掉了他的名字。
名册上虽然删除了他的名字,心底却牵挂他的事情。知道他离开自己又考入西安的学校上了几年中学,后来到广州考上黄埔军校,经过多年的枪林弹 雨,昔日的学生如今已成了少将师长,何先生仍然不承认他是自己的学生。无论是将军亲自投递的帖子,抑或托人捎来的礼品,他概不受理。何先生内心 常常以将军为荣,嘴里却仍不把将军当作自己的学生。他说,将军还欠他一个三拜九叩之大礼。
在将军离开私塾二十五年后的春天,将军又回到了倒流河镇,将军对外界说是向何先生还那个欠了二十五年的大礼的。何先生听了虽然深感疑惑,甚 至还有一点恐惧,但他仍然按照老规矩焚香沐浴之后端坐在学校大堂之中,将军走进校门他没有起步迎接,将军走进大堂,他未曾欠欠身子,将军恭恭敬敬 喊了一声“先生,他也没有笑一声。将军知道,何先生是等待他还那个欠了二十五年的三拜九叩之大礼。
将军恭敬地站在何先生面前紧紧地盯着何先生,何先生一脸的威严和庄重,静静地盯着将军。
将军说:“先生,我今天本来是给您还礼的,可是我真的跪不下了,我只能给您鞠一个躬。将军说罢,给先生深深地鞠了一躬,而何先生仍然一丝不动。
将军又说:“先生,我明天就要北上抗日,我担心我今天跪下,明天我就会站不起来。如若学生有生还之日,我一定会还上欠给先生的大礼。'‘
将军说罢,挺着腰板转身离去了。将军离去的时候,人们看见将军如铁的脸上流下了滚烫的泪水。
将军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在与鬼子的一场激战后,弹尽粮绝的将军被叛徒出卖而被俘。鬼子捉住将军后要将军给他们跪下就放一条生路,将军不 跪,鬼子用木棒抽打将军的腿,将军腿断而不折,直立而亡。
将军战死的消息传到倒流河镇后,何先生失声痛哭泪雨滂沱。何先生在倒流河小学设灵堂悼念将军,何先生亲率全校学生行三拜九叩之大礼,何先生 献给将军的花圈上亲笔写着:痛悼李忠烈将军,学生何思源叩首。何先生从此不许学生再行三拜九叩之大礼。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开篇的“倒流河私塾”在结尾变成了“倒流河小学”,首尾遥相呼应,学校称呼的变化暗示了时代变迁。
B. 将军打瞎了横行乡里的镇长公子的眼睛,被迫离开私塾,这一情节为后文将军北上抗日宁死不跪埋下了伏笔。
C. 将军两度挺着腰板泪别何先生,表现了临别之际将军对何先生的不舍以及他不能被何先生认可为学生的委屈。
D. 将军被俘后遭受鬼子抽打,腿断而不折,最后直立而亡,这是将军不屈个性的表现,更是他民族气节的表达。
8.何先生开始一再让将军下跪,到后来自己给将军下跪,如何理解这一矛盾行为?请简要分析。(6分)
9.这篇小说讲述了何先生和将军间的故事,作者为何将标题定为“何先生”而非“将军”?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帝昺祥兴二年十月,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守之。既而丞相孛罗等召见于枢密院,天祥入长揖。欲使跪,天祥 曰:“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礼,可赘跪乎?孛罗叱左右曳之地,或抑项,或扼其背,天祥不屈。仰首言曰:“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以及将相,灭亡 诛戮,何代无之。天祥今日忠于宋氏,以至于此,愿早求死。”天祥留燕三年,坐卧一小楼,足不履地。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座,疑有变。未几,中山有狂人,自称宋主,有众千人,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中山薛保住上匿名书,言:“某日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乱,丞相可无忧者。朝廷疑之,遂撤蓑城苇。乃诏天祥入, 谕之曰:“汝移所以事宋者事我,当以汝为相矣。天祥曰:“天祥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帝犹未忍,遽麾之退,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 天祥临刑,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再拜,死,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天祥为人丰颐,两目炯然,博学善论事,作文未尝起草,尤长于诗,居狱四年,忠义之气,一著于诗歌,累数十百篇。至是,兵马司籍所存上之,观者无不流泪悲恸。
史臣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耳。宋于德祐亡矣文天祥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执终不可屈而从容伏锧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文谢之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宋于德祐亡矣/文天祥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执/终不可屈/而从容伏锧/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


展开余下试题B. 宋于德祐亡矣/文天祥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执/终不可屈/而从容伏锧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
C. 宋于德祐亡矣/文天祥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执/终不可屈/而从容伏锧/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
D. 宋于德祐亡矣/文天祥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执/终不可屈/而从容伏锧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馆人,古代掌管驿馆的人,主要负责招待宾客食宿,文中指看守文天祥的士卒。
B. 枢密院,五代至元代的中央最高军事机构,在元代,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事务。
C. 帝座,古星象名,为帝王的象征。“犯帝座”指观察星象推测帝王可能会被侵犯。
D. 再拜,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也是旧时用于书信开头或末尾处的一种敬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天祥坚守民族气节,面见孛罗,他坚持行长揖之礼,绝不下跪;面对帝王劝降,他不为所动,宁死不降。
B. 文天祥被扣留在燕京期间,中山等地有人组织民众,起兵造反营救文天祥,虽未成功,也让元人感到担忧。
C. 文天祥践行了儒家的仁义之道,被俘后可谓是威武不能屈,最终他舍生取义,从容赴死,做到了问心无愧。
D. 文天祥学问广博,擅长写诗,狱中四年间所写的数十百篇诗作,展现了其忠义正气,读后无不让人悲恸流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孛罗叱左右曳之地,或抑项,或扼其背,天祥不屈。(5分)
(2) 帝犹未忍,遽麾之退,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雨后郡圃行散
杨万里
剑池一日百周遭,雨后闲来照鬓毛。
主管园林莺称意,巡行荷芙鹭宣劳。
不须见我还飞去,便与移文告汝曹。
一事恼人无问处,南山高是北山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人雨后到郡圃散步,以剑池为镜自照鬓毛,由此可看出诗人的闲情逸致。
B. 园中莺“称意”鹭“宣劳”,两个场景互相映衬,形成一幅富有生机的画面。
C. 颈联中“汝曹”指的就是颔联的莺鹭,它们见人则飞,诗人内心觉得遗憾。
D. 尾联点明诗人雨后外出行散的原因,心有烦忧却无人能诉,只得远望高山。
15.这首诗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李商隐在《无题》中写既难相见,又难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为传递信息,带去问候的诗句是“ ________, ________”。
(2) 与荀子《劝学》中“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相反,《爱莲说》中赞美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__”。
(3) 《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灭亡之因时说,若六国当年能善待人民,“ 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 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戏曲与西方的舞台表演理念迥异,中国戏曲遵循程式化和虚拟化的原则,讲究神韵,带有鲜明的东方美学特点。( )我们要让经典作品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中国戏曲表演流派很多,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突出的风格。程派传人张火丁在美国的演出,有大段________的唱段,把程派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戏一格,在每部戏中所呈现的表演特色是不同的,演员可以尽情地在塑造角色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如《邯郸记》中计镇华的表演潇洒自如,有出尘之感,梅葆玖的《贵妃醉酒》保持了梅派的大家风范。
戏曲表演是综合艺术,将多种技艺结合在一起。在海外表演过分强调技艺是________,但如能和剧情完美结合,技艺便成了________。川剧《火焰山》里诸 多绝技融合在表演中,如孙悟空借扇时的“变脸、火焰山爆发时的“喷火等都运用得________,为作品增色不少。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这种差异带给海外观众陌生感,是文化碰撞和交流的前提
B. 这种差异带给海外观众陌生感,文化碰撞和交流以此为前提
C. 海外观众对这种差异产生陌生感,是文化碰撞和交流的前提
D. 海外观众对这种差异产生陌生感,文化碰撞和交流以此为前提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原汁原味 得不偿失 点睛之笔 恰如其分
B.不折不扣 得不偿失 神来之笔 惟妙惟肖
C. 原汁原味 本末倒置 点睛之笔 恰如其分
D. 不折不扣 本末倒置 神来之笔 惟妙惟肖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一戏一格,每部戏所呈现的表演特色是不同的,演员可以尽情地在塑造角色时发挥自己的优势。
B. 一戏一格,每部戏所呈现的表演特色是不同的,演员在塑造角色时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C. 一戏一格,在每部戏中所呈现的表演特色是不同的,演员可以尽情地在塑造角色时发挥自己的优势。
D. 一戏一格,在每部戏中所呈现的表演特色是不同的,演员在塑造角色时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云层与地面间发生放电时,喜欢“挑软柿子捏,优先通过距离近且导电性好即电阻小的路径。人体、树木、金属远比空气的导电性好,因此___①_____。
那么,②?所谓''避雷,其实是使保护对象相对于周围物体电阻更大,雷电发生时让周围物体去“顶雷”,③。以避雷针为例,当建筑物上空出 现带电云层时,安装在高处的避雷针上会聚集大量感应电荷,当感应电荷量聚集到一定程度时,避雷针尖端的场强足够大,使得它与云层之间的空气被击穿,形成放电通道。避雷针通过导线连接地面,电荷将沿着导线传入大地,避免建筑物受雷电破坏。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请根据文段内容为“避雷针”下定义,要求简明准确、表达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圣人之于民,亦类也,普通人也能够成为伟大的人。孟子还总结出了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大丈夫人格: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上述材料能给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 【答案】B
【评分说明】选B给3分,选其他选项不给分,选两个选项及以上不给分。
【解析】“是因为其偏重文学的娱乐功能,寓教于乐分析不当。依据原文,这并非''网络文学被称为中国当代通俗小说的原因,强加因果而误。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体现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论述类文本阅读”以下考点: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筛选和整合文中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广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