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当代,随着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由中国古代体育演进而来的中国传统体育,将会为当代人类体育提供一种新的以促进人类健康发展为目的的运动模式,并与世界现代竞技体育一起为人类体育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崔乐泉《中国古代体育精神及其文化特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人合一”理念体现在古代体育的动机和活动范围、表现形式和竞赛规则等方面。 B. 武术、保健养生以及球类活动等均体现着古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 C. 古代体育健身功能的理论精华就是通过运动调控意识的身心兼修的生命整体优化观。 D. 循规守礼的传统道德规范,一定程度上使古代体育达到了持久的“等级和谐”状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形式,论证了中国古代体育精神的文化特质及其积极影响。 B. 文章主体部分紧扣中心话题,从不同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充分,层次清晰。 C. 文章直接引用《庄子》《吕氏春秋》《论语》的内容,使论证有力且富有文化气息。 D. 文章通过列举一些具体的体育活动来阐释观点,这样有助于深入理解体育精神。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体育在改造社会及自身 活动中展现出东方体育文化追求的理想境界。 B. 古代体育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因此古代体育中不存在人对自然的对抗与挑战。 C. 人们只要坚持练太极、做八段锦,就能够使动作能力和身心健康达到最佳水平。 D. 中国传统体育将会与世界现代竞技体育融为一体,成为一种新的健康运动模式。 【1~3题答案】 【答案】1. C 2. A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就是……”错误,以偏概全,过于绝对,第四段说的是“这种观念最突出地体现在中国古代体育动与静、神与形、劳与逸这三对基本矛盾的统一中”“正是这种既科学又实用的生命整体优化观,构成了古代体育健身功能的理论精华”“如……就是身心并育这一生命整体优化观念的展现”,由此可知,“通过运动调控意识的身心兼修”只是它的一种展现。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总分的结构形式”,应该是总分总结构,第一段是总说中国古代体育精神,二、三、四、五段围绕“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身心兼修的生命整体优化观”“循规守礼的传统道德规范”四个进行分说,最后一段又是总说由中国古代体育演进而来的中国传统体育的当代意义。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因此古代体育中不存在人对自然的对抗与挑战”错误,第二段说的是“古代体育追求的并不是人对自然的对抗与挑战,而是两者的协调与顺遂……这也是以中国古代体育为代表的东方体育文化追求的理想境界”,这是追求的“理想境界”,并非不存在。 C.“人们只要……就能够使动作能力和身心健康达到最佳水平”错误,过于绝对,文中说的是“终极目标皆是通过身心并育的整体优化功能,使人体动作能力和身心健康达到俱佳水平”,只是“终极目标”,并非一定能够如此。 D.“中国传统体育将会与世界现代竞技体育融为一体”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由中国古代体育演进而来的中国传统体育”,选项忽略“由中国古代体育演进而来”这一修饰语,扩大范围;而且最后一段说的是“与世界现代竞技体育一起为人类体育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不是“融为一体”,曲解文意。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曾经荒野滩涂的前海,如今满眼繁华;曾经生物完整性指数一度降到最差等级的长江,现在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曾经是戈壁荒滩的“干沙滩”,变成了发展动力持续提升的“金沙滩”……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下,处处欣欣向荣,跃动发展活力。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一把金钥匙。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世界罕见。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念好协调发展的“真经”,既要东部率先发展,也要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让不同地区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提高发展系统性、耦合性、均衡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实践表明,只有在因地制宜培育和激发区域发展动能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才能发挥好各地区比较优势,跑出区域协同发展的“加速度”。 (摘编自辛识平《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海外网2021年10月28日) 材料二: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正在落地生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业内人士表示,新形势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形成了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有效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形成了国土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主体功能明显的区域经济版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勾勒了未来15年至30年我国交通网的建设目标和总体布局。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地区作为发展极,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并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科技创新是区域发展孕育新动能的关键所在。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表示,上海建成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有14个,并且联动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探索“揭榜挂帅”等方式开展科技联合攻关,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果。 (摘编自梁倩《新增长极加速崛起 区域协调发展纵深推进》,《经济参考报》2021年11月12日) 材料三: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双城经济圈”成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力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科技、政策等区位优势,为打造成渝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提供了基础条件。“巴蜀文明”发展到今天,以餐饮文化多元融合的“消费业态”正逐步形成,“成渝”美食近年来在重构消费生态、汇聚多元消费业态、打造新型消费场景上不断创新轨迹。
展开余下试题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通过多“圈”联建,“圈”“圈”整合,从而助推“双城经济圈”大格局的形成,一幅区域协调发展的恢宏画卷正在神州大地绽放新的精彩。 (摘编自许华凌《双城经济圈: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力作”》,人民论坛网2021年10月29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江从生物完整性指数降到最差等级到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以提升发展活力。 B.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解决我国面积广大、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差别大、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重要举措。 C. 上海走科技创新之路,建成和在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4个,并且开展科技联合攻关进行区域联动,成效显著。 D. 作为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发展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经成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一大“力作”。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因素。 B. 新形势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使区域经济版图国土空间布局更优化。 C. “成渝”美食形成多元融合的“消费业态”,在重构消费生态、汇聚多元消费业态、打造新型消费场景上不断创新。 D. 通过充分发挥优越的自然、人文、科技等区位优势,成渝地区多“圈”联建,助推“双城经济圈”大格局的形成。 6. 区域协调发展向纵深推进的举措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说明。 【4~6题答案】 【答案】4. B 5. D 6. ①政策支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域经济圈建设现划纲要》,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推动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②发挥区位优势。各地区优势互补,国土空间布局优化,主体功能明显。③创新思维。长三角区域发展孕育新动能的关键是科技创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在依托餐饮文化多元融合的“消费业态”创新“成渝”美食。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解决我国面积广大、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差别大……的重要举措”错,原文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一把金钥匙”,只强调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解决发展不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决定性因素”错。原文只是说“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念好协调发展的‘真经’”,选项夸大其词; B.“将形成”错,原文是“新形势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形成了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 区域经济布局……形成了国土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主体功能明显的区域经济版图”,是“形成了”,而不是“将形成”,选项时态错误; C.“‘成渝’美食形成多元融合的‘消费业态’”错,原文是“‘巴蜀文明’发展到今天,以餐饮文化多元融合的‘消费业态’正逐步形成”,不是“成渝”美食,而是“巴蜀文明”,选项偷换概念。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二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勾勒了未来15年至30年我国交通网的建设目标和总体布局……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并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材料三中有“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域经济圈建设现划纲要》,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推动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可概括出“政策支持”; 材料二中有“新形势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形成了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有效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形成了国土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主体功能明显的区域经济版图”,各地区优势互补,国土空间布局优化,主体功能明显,可概括出“发挥区位优势”; 材料二中有“科技创新是区域发展孕育新动能的关键所在。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表示,上海建成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有14个……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果”,材料三中有“‘成渝’美食近年来在重构消费生态、汇聚多元消费业态、打造新型消费场景上不断创新轨迹”, 长三角区域发展孕育新动能的关键是科技创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在依托餐饮文化多元融合的“消费业态”创新“成渝”美食,可概括出“创新思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喝汤的声音 迟子建 傍晚我去江畔一家小馆吃饭,点了软煎马哈鱼和椒盐江虾,还有一碗招牌鱼汤。店主是个年纪轻轻的男人,面貌俊朗,他摇着轮椅,自如地穿行于餐桌过道,端酒续茶。 正在喝汤的功夫,一个穿长袍的女人飘然而至,自称乌苏里江摆渡人。这个女人看我在喝汤,要讲个故事给我,故事的主人公叫“哈喇泊”,是他祖母给起的名字。哈喇泊身高体阔,不乏男子气概,可身上却有一点缺彩,就是牙齿。不仅是他,哈喇泊的家族没一个好牙齿的,都是满嘴的残垣断壁。 哈喇泊的祖上是大黑河屯人,大黑河屯也就是海兰泡,当时是黑龙江管辖区域,可叹它如今不是咱们的地界了。哈喇泊的祖父是蒙古商人,1900年初春,在海兰泡开了一家火磨铺加工小麦,哈喇泊的祖母怀着孕,祖父就提早给未出生的孩子起好了名字“火磨”。然而喜气未散,大黑河屯华人突遭俄兵洗劫。无论妇孺,都被驱赶到黑龙江边。 哈喇泊的祖父抱着两岁的女儿,身后是祖母。俄兵喝令他滚回江对岸去,粗通俄语的他跟俄兵说怀里的孩子怕水,还有他的女人怀着孩子,他愿意把新开的火磨铺送给俄兵。没等祖父说完,一个骑兵挥舞长刀,先把他怀中的女儿拦腰斩落,接着朝向祖父。祖父见女儿死在刀下,飞身绊马将骑兵摔落,夺刀废掉他一条胳膊。第二刀还没出手,祖父就被一个手持步枪的俄兵迎面射杀。祖父被击中的瞬间高呼:“快游过河!”祖母纵身跳入黑龙江,奋力游向对岸。即便在盛夏,江水也冰冷刺骨,但祖母是幸运者,她不仅活下来了,还保住了腹中胎儿,年底在万吉镇落脚生下火磨。 祖母上岸后,牙齿多半化为乌有,有人说她是因仇恨咬碎了牙,也有人说她当时游不动了,不咬碎牙齿逼出身上最后的力气,早就喂江鱼了。火磨五六岁时,就听母亲讲父亲的故事,把牙齿咬得“嘎吱嘎吱”响。他本来有一口漂亮的牙,到换牙时,多半的牙被他嚼碎了。而新长出的牙齿,在他重温父亲故事的成长历程中,也多半粉身碎骨。 因为牙齿不好,哈喇泊家族更爱汤羹,他们家喝汤也就出了名。在万吉镇,晚炊时分,你若走进他家院子,没风的日子也像有风,自屋里传出呼呼呼的声音,偶尔汤匙触碰瓷碗,这风声中就多了几声清脆的哨音了。 东北光复的第二年,火磨的儿子出生了,祖母给他取名“哈喇泊”,这是海兰泡蒙古语的叫法,以纪念她在大黑河屯的青春岁月与死去的丈夫和女儿。哈喇泊顶着这个名字,注定要听祖辈和父辈给他重复那个故事,一口牙齿多半为那故事殉葬,在不断的咬牙切齿声中,化为齑粉。
展开余下试题哈喇泊小学毕业后跟父亲打过鱼,养过蜂,采过药,成人后政府给他安排了工作,在万吉镇小学当工人。哈喇泊就给学生们讲他的家族故事,不厌其烦地讲,学生们痛恨地骂惨案的制造者,比赛着磨牙。哈喇泊还对在国境线作业的航标工有种崇拜心理。每到通航时节,航标船停靠在万吉镇时,哈喇泊总要给航标工买好吃的。航标船的人都很喜欢哈喇泊,他们会煮锅浓汤,与哈喇泊一起热火朝天地喝顿汤,再听他讲那个令人切齿的故事。 哈喇泊喝汤总要用筷子先挑起点蔬菜,一块胡萝卜,或一片白菜叶子、一根豆角,立在汤碗中央,当作浮标,定定地看上半晌,仿佛那泛着油光的汤,是滔滔的黑龙江水。 哈喇泊晚年喝汤,从万吉镇开始,一直到黑河、同江和饶河。他打鱼打到哪里,就喝汤喝到哪里,他的故事也就流传到哪里。只要你到了黑龙江流域沿岸的地方,走进馆子,听到呼噜呼噜的喝汤声,说明你可能遇见哈喇泊了。听说他近两年迷上了饶河,饶河有家江鲜小馆,羹汤做得格外鲜美。哈喇泊就常来饶河打鱼,把鱼低价卖给这家小馆,在此喝汤。 我连连追问哈喇泊现在在哪儿。摆渡人说,这不突发了新冠肺炎疫情了嘛,春节后乌苏里江沿岸所有的餐馆都关门了,哈喇泊没有喝汤的地方了。我嘀咕道:“哈喇泊喝不上汤,可别饿死啊。”摆渡人就在我的低声碎语中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店里客人渐渐多了,就在我准备买单离开时,忽听背后传来喝汤的声音。这声音初始像穿越幽谷的强风,带着股气吞山河的力量;跟着又像乌苏黑江的水流,变得深沉而有节奏;忽然这喝汤声又起了变奏,一阵剧烈的喘息声闯入,就像呜咽。而喘息声过后,是急板似的更加迅猛的喝汤声,仿佛谁要把大千世界都收入腹中。 我不敢回头,怕在白天看见黑夜,只是咬紧牙齿,用筷子挑起汤里漂浮的一棵碧绿的香菜,立在汤碗中央。它像一块闪光的浮标,更像一棵长青的生命之树。 (有删改) 7. 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交代“我”点“招牌鱼汤”,看似闲笔,实则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和后面哈喇泊的故事形成呼应。 B. 哈喇泊喝汤总要用筷子挑起点蔬菜,当作浮标,定定看上半晌,这一细节表明他对创伤往事的记忆之深。 C. 祖母横渡黑龙江咬碎牙齿,父亲火磨和哈喇泊听故事咬碎牙齿,哈喇泊一家对家族故事可谓“没齿难忘” D. 小说中乌苏里江摆渡人身穿长袍,飘然而至又无声无息地消失,这一形象亦真亦幻,削弱了小说的真实性。 8.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9. 小说中往事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7~9题答案】 【答案】7. D 8. 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哈喇泊喝汤时的声音,让读者对这一具有特点的喝汤声音有着真切的感受。同时,此句还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将哈喇泊的“家仇国恨”融入喝汤的声音之中,增加了表达的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 9. ①交织回忆往事,使内容更加真实、丰富,让情节更加跌宕起伏; ②现实与往事的交织, 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对哈喇泊一家遭遇的同情,对沙俄侵略者的愤恨之情;③现实与往事的交织,以历史关照现实,引发读者思考。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削弱了小说的真实性”分析错误。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赋予故事一种传奇色彩。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中重点句子的能力。 题干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画线的句子,首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哈喇泊喝汤时的声音比作“穿越幽谷的强风”,比作“乌苏黑江的水流”比作“急板”。作者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出喝汤声的特别之处,化抽象为具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仿佛亲耳听到哈喇泊的喝汤声,产生真切的感受。 同时,这句话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通过连续三个“像……”的句式,“像穿越幽谷的强风”“又像乌苏黑江的水流”“就像呜咽”,将作者强烈的情感蕴含其中,让文章的表达更加具有气势;“带着股气吞山河的力量”“就像呜咽”“仿佛谁要把大千世界都收入腹中”,这些描写将哈喇泊的“家仇国恨”融入喝汤的声音之中,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小说的叙述采用往事与现实交织穿插方法,如作者从自己吃饭的经历写起,写到遇到一位“穿长袍的女人飘然而至,自称乌苏里江摆渡人”,通过她的讲述,展示了哈喇泊一家的遭遇,他的爷爷、姑姑在海兰泡惨案中惨死,为什么从此他的家族后代都没有好牙,写到哈喇泊家族爱喝汤,以及哈喇泊的经历,结尾由回到自己在小饭馆吃饭的情景。作者将哈喇泊家族的遭遇与作者的现实经历交织在一起叙述,这样就让小说的内容更加真实、丰富,避免了小说情节的单薄,同时,这样的叙述方式小说情节也让加跌宕起伏,避免了平铺直叙。 其次,采用现实与往事的交织,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对哈喇泊一家遭遇的同情,对沙俄侵略者的愤恨之情。如作者写哈喇泊爷爷的在海兰泡的遭遇,“没等祖父说完,一个骑兵挥舞长刀,先把他怀中的女儿拦腰斩落,接着朝向祖父。祖父见女儿死在刀下,飞身绊马将骑兵摔落,夺刀废掉他一条胳膊。第二刀还没出手,祖父就被一个手持步枪的俄兵迎面射杀”;写祖母的遭遇,“祖母上岸后,牙齿多半化为乌有,有人说她是因仇恨咬碎了牙,也有人说她当时游不动了,不咬碎牙齿逼出身上最后的力气,早就喂江鱼了”;写哈喇泊喝汤的声音,“这声音初始像穿越幽谷的强风,带着股气吞山河的力量;跟着又像乌苏黑江的水流,变得深沉而有节奏;忽然这喝汤声又起了变奏,一阵剧烈的喘息声闯入,就像呜咽。而喘息声过后,是急板似的更加迅猛的喝汤声,仿佛谁要把大千世界都收入腹中”,这些描写更好地表达作者对哈喇泊一家遭遇的同情,对沙俄侵略者的愤恨之情; 最后,作者并非为了写作一个历史故事,小说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感。哈喇泊一家的遭遇,让读者想到国家强大的必要性,想到不要忘记我们民族过去的屈辱历史,这里将现实与往事的交织,以历史关照现实,引发读者思考,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崇子光禄少卿彝、宗正少卿异,广通宾客,颇受馈遗,为时所讥。主书赵诲为崇所亲信,受胡人赂,上亲鞠问,下狱当死。崇复营救,上由是不悦。会曲赦京城,敕特标诲名,杖之一百,流岭南。崇由是忧惧,数请避相位,荐广州都督宋璟自代。十二月,上将幸东都,以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令驰驿诣阙,遣内侍将军杨思勖迎之。璟风度凝远,人莫测其际,在途竟不与思勖交言。思勖素贵幸,归,诉于上,上嗟叹良久,益重璟。闰月,己亥,姚崇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曜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璟为相,务在择人,随材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刑赏无私,敢犯颜直谏。上甚敬惮之虽不合意亦曲从之突厥默啜自则天世为中国患朝廷旰食倾天下之力不能克郝灵荃得其首自谓不世之功。璟以天子好武功,恐好事者竞生心徼幸,痛抑其赏,逾年始授郎将,灵荃恸哭而死。璟与苏颋相得甚厚,颋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