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52  2022-04-03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
2022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岳阳市2022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
语文
本试卷共12页,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娱乐的功能越来越扩大化,娱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消遣的主要方式。当娱乐化的目的成为大众传媒追求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目的时,娱乐功能就会被泛化,影响甚至是取代其他的功能,人们在追求娱乐的过程中逐渐丧失自己以至于被娱乐所吞噬。
大众传媒娱乐功能的泛化必然会给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带来影响,尤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更为深远。一方面,它解放了青少年的思想,释放了青少年的娱乐天性,让青少年认识到一个更加多元化、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可另一方面,也让一个意义缺失和价值混乱的世界呈现在青少年的眼前。对青少年而言,如果没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和判断标准,就会形成不利于自身发展的人生观。
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实践经验比较匮乏,理论知识相对不足,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迷惑,导致价值观念扭曲,身心健康受损。比如,在新兴媒介中,广泛传播的“炫富”和“消费主义文化”,种类繁多的“选秀”节目,极易引发青少年盲目的跟风攀比,生发出强烈的名利欲望。无节制地“恶搞”文化名人、民族英雄、道德模范,不断挑战社会规范和道德秩序,虚无化一切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极易让青少年群体怀疑社会,怀疑从小接受的正统教育和价值判断。新兴媒介泛娱乐化表现出来的自由主义思潮,过分渲染个人主义、个人享乐和个人权力,不顾国家法律和社会道义,恶意攻击他人,传播暴力、色情图像和文字,严重影响青少年群体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与养成,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坏的社会影响。
(节选自郑玮《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人生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有删改)
材料二: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了“媒介即认识论”,他认为大众对真理的认知与大众媒体上信息的表达方式密切相关。印刷机统治下的时代,文字成为最为权威的表达,关于真理的传播尤其如是,严谨缜密的文字成为人们认知真理的不二途径,而真理也在文字表达形式的限制之下,具有了理性严谨、逻辑严明的特性。到了电视主导传播的“娱乐业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随着电视的普及而发生改变,碎片化的画面传播使得脱离语境的信息合法化,为真实性提供了一个舍弃历史的崭新定义,一方面激发并培养大众的娱己本能,一方面迎合大众对快感的追求。
在电视已经赢得“元媒介”地位的背景之下,波兹曼提出了“娱乐至死”的担忧。印刷术统治时代留存下来的权威术语遭受着无情的侵蚀与践踏,精英话语权被逐步消解,我们的文化对电视认识论适应得十分彻底,赫胥黎“美丽新世界”的预言恐要成真,而今发展到互联网时代,这无孔不入的“泛娱乐”因子格外令人忧惧。


浏览完整试题事实上,波兹曼从来就不反对娱乐本身。因为纯粹的娱乐构不成大众认知上的威胁,真正可怕的是人们主动沉迷于娱乐而日渐失去对社会事物进行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在这种轻佻的文化环境中,大众逐步变成一群无知且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尤其是在媒介高度融合的后现代主义社会,各种大众文艺无节制地娱乐化发展,数字媒介生存的态势生猛,已然成为推动“娱乐至死”现象的巨型催化剂。大众彻底陷入媒介技术所构筑的娱乐幻象中,碎片化信息逐步取代经典的传统规训,综艺节目主宰荧屏而挥手告别高雅艺术的神圣光晕。媒介与观众同样缺乏自省能力,娱乐成为了唯一的生存诉求。现代人放弃了思考,将自我隐没在外界潮流中,将个人退缩在娱乐至死的媒介环境里,这种隐没无法消弭个人自我与社会之间的鸿沟,更无法克服孤独和不能自主的无力之感。
(节选自董丽丽《娱乐至死的物种:个体在泛娱乐化时代的倾向性狂欢》,有删改)
材料三:
大多数时候我们在认识媒介娱乐的时候只看到了媒介娱乐片面的、极端化的发展所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而忽略了娱乐自身的合理性以及娱乐由于其吸引力和参与性的体验所带来的普通受众的认同性结果,以及娱乐在我国特殊的历史阶段所可能带来的国民性重塑的社会影响。
传播媒体走向市场,是实现其相对独立的言论自由和专业性、多元化信息服务必不可少的一步,西方独立报刊运动是然,我国媒介商业化也是然,这就使媒介自身必然地成为社会的一个经济实体,发挥双重的社会经济功能。一方面其自身的运作可以为媒体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信息传播,媒介能够创造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环境。这些都是媒介娱乐化显性社会功能的构成部分。
媒介的娱乐功能可以使受众突破单纯的对媒介的工具性信息需求,更强调“参与”和“唤起”,“参与”包括亲身参与或想象性参与,以“唤起”愉快的情绪。而受众不受外力压制的主动参与,必然是身心合一的参与,其心理参与必然会被传播中的人物、事件、情景所感染,不自觉地进入到传播的情景中去,产生了自我与传播个体同一的心理感受。这样的感受就其吸引力来讲,可以形成广泛的亲近性、影响力和参与感,而受众对“自我与媒介”的关系的认识,也必然会在媒介娱乐化这样的参与与娱乐中得到重新的定位和诠释。这里显然蕴藏着巨大的受众媒介权利意识的觉醒和受众主体参与意识的勃兴。虽然这样的意识在商业主义的笼罩下存在着感性和盲从的倾向,带有“娱乐至死”的可能性,但就其过程来讲,显然是有其主体启蒙价值的。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传媒与娱乐无缘,它们作为政府事业单位,以宣传教育为根本任务,是不能追求娱乐的。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8家报纸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传媒的改革就此拉开序幕。此后,媒介的广告收入逐年递增,政府的资助越来越少。广告商和投资商作为媒介投资主体,介入媒介内部,越来越多地影响媒介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媒介内容开始多样化,形式更加人性化,既适应了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要求,也满足了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
(节选自张晓、陈刚《媒介娱乐的启蒙价值与公民理性建构》,有删改)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新兴媒介颠覆了一切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让青少年能够开拓视野,解放思想。
B. 传播“炫富”和“消费主义文化”易让青少年怀疑社会和从小接受的正统教育。
C. 媒介既呈现了世界多元化、丰富多彩的一面,也有意义缺失、价值混乱的一面。
D. 媒介娱乐功能的泛化,主要原因在于媒介受到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
2. 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根据波兹曼的观点,电视出现之前的印刷机时代,文字是用来传播真理的最佳途径。
B. 在媒介高度融合的环境下,数字媒介生猛的生存态势,导致了“娱乐至死”的现象。
C. 印刷术时代留存下来的权威术语和精英话语权,随着电视时代的到来,被逐步消解。
D. 将自我隐没于外界潮流,不能消除自我与社会之间的鸿沟,也无法克服孤独和无力。
3. 下列对三则材料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从青少年群体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媒介娱乐功能泛化的影响。
B. 材料二从波兹曼“娱乐至死”的观点出发,指出了媒介的发展对大众认知的影响。
C. 材料三从传媒改革的角度,指出媒体商业化后内容和形式娱乐化。
D. 三则材料都关注到了媒介的娱乐化对受众或社会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思路。
5.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媒介娱乐化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
【1~5题答案】
【答案】1. C 2. B 3. D
4. ①文章一开始先破后立,提出了媒介娱乐的积极意义。②然后从自身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了媒介走向市场的双重社会经济功能。③接下来分析了媒介能够有效地吸引受众主动参与,具有主体启蒙价值。④最后指出媒介娱乐化,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
5. 积极意义:①对受众,能够帮助受众解放思想,释放娱乐天性,认识世界的多元性;突破单纯的对媒介的工具性信息需求,更强调“参与”和“唤起”。②对媒介,促使巨大的受众媒介权利意识的觉醒。③对社会,能够创造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环境;为媒体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消极意义:①对受众,呈现给青少年一个意义缺失和价值混乱的世界,使其价值观念扭曲,身心健康受损。②对媒介,容易使娱乐化成为媒介的唯一追求,使媒介内容趋于低俗化、浅表化。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让青少年能够开拓视野,解放思想”错。原文说“一方面,它解放了青少年的思想,……;可另一方面,也让一个意义缺失和价值混乱的世界呈现在青少年的眼前”,由此可知,新兴媒介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B.“易让青少年怀疑社会和从小接受的正统教育”错。本选项属张冠李戴。原文说“在新兴媒介中,广泛传播的‘炫富’和‘消费主义文化’,种类繁多的‘选秀’节目,极易引发青少年盲目的跟风攀比,生发出强烈的名利欲望。无节制地‘恶搞’文化名人、民族英雄、道德模范,不断挑战社会规范和道德秩序,虚无化一切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极易让青少年群体怀疑社会,怀疑从小接受的正统教育和价值判断。”由此可知,传播“炫富”和“消费主义文化”导致的结果是“极易引发青少年盲目的跟风攀比,生发出强烈的名利欲望”。


展开余下试题D.“主要原因在于”错。本选项属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说“新兴媒介泛娱乐化表现出来的自由主义思潮,过分渲染个人主义、个人享乐和个人权力,不顾国家法律和社会道义,恶意攻击他人,传播暴力、色情图像和文字,严重影响青少年群体正确世界观……”,并没有说“媒介受到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是原因。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导致了”错。原文只是说“数字媒介生存的态势生猛,已然成为推动‘娱乐至死’现象的巨型催化剂”,此处用“导致了”属强加因果。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D.“都关注到了媒介的娱乐化对受众或社会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错。材料一二关注到了媒介的娱乐化对受众或社会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材料三写的是媒介的娱乐化对受众或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所以不是都关注到了媒介的娱乐化对受众或社会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三共四段。
第一段“只看到了媒介娱乐……的不良后果,而忽略了娱乐自身的合理性以及娱乐由于其吸引力和参与性的体验所带来的普通受众的认同性结果,以及娱乐在我国特殊的历史阶段所可能带来的国民性重塑的社会影响”文章一开始先破后立,提出了媒介娱乐的积极意义。
第二段“这就使媒介自身必然地成为社会的一个经济实体,发挥双重的社会经济功能。一方面其自身的运作可以为媒体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信息传播,媒介能够创造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环境”从自身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了媒介走向市场的双重社会经济功能。
第三段“这里显然蕴藏着巨大的受众媒介权利意识的觉醒和受众主体参与意识的勃兴”“但就其过程来讲,显然是有其主体启蒙价值的”分析了媒介能够有效地吸引受众主动参与,具有主体启蒙价值。
第四段“媒介内容开始多样化,形式更加人性化,既适应了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要求,也满足了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指出媒介娱乐化,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
所以论证思路为:文章一开始先破后立,提出了媒介娱乐的积极意义。然后从自身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了媒介走向市场的双重社会经济功能。接下来分析了媒介能够有效地吸引受众主动参与,具有主体启蒙价值。最后指出媒介娱乐化,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对受众产生的积极意义:
由材料一第二段“一方面,它解放了青少年的思想,释放了青少年的娱乐天性,让青少年认识到一个更加多元化、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可知对受众产生的积极意义是能够帮助受众解放思想,释放娱乐天性,认识世界的多元性。
由材料三第三段“媒介的娱乐功能可以使受众突破单纯的对媒介的工具性信息需求,更强调‘参与’和‘唤起’”推知对受众产生的积极意义是突破单纯的对媒介的工具性信息需求,更强调“参与”和“唤起”。
对媒介产生的积极意义:
材料一最后一段说“……也必然会在媒介娱乐化这样的参与与娱乐中得到重新的定位和诠释。这里显然蕴藏着巨大的受众媒介权利意识的觉醒和受众主体参与意识的勃兴”,由此推知,对媒介产生的积极意义是促使巨大的受众媒介权利意识的觉醒。
对社会产生的积极意义:
材料三第二段“一方面其自身的运作可以为媒体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由此推知,对社会产生的积极意义是为媒体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对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
原文说“严重影响青少年群体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与养成,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坏的社会影响”,由此推知,影响青少年群体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与养成,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对受众产生的消极影响:
材料一第二段“另一方面,也让一个意义缺失和价值混乱的世界呈现在青少年的眼前”,由此推知,消极影响之一是呈现给青少年一个意义缺失和价值混乱的世界;材料一最后一段还说“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实践经验比较匮乏,理论知识相对不足,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迷惑,导致价值观念扭曲,身心健康受损”,由此推知,消极影响之二是使受众价值观念扭曲,身心健康受损。
对媒介的消极意义:
由材料一第一段“当娱乐化的目的成为大众传媒追求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目的时,娱乐功能就会被泛化,影响甚至是取代其他的功能”可知容易使娱乐化成为媒介的唯一追求,使媒介内容趋于低俗化、浅表化。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女孩与鼠
孙春平
前几年,我去辽西大山深处支教。那个村庄真是太偏远了。学校在村东的坡岗上,教室倒是不少,但学生只有四五十人,包括一到六年级,所以实际只占用了两间教室,一三五年级一间,二四六年级一间。我住村里,村主任说让年轻的女老师住村外,不放心。眼下的东北农村,中青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儿童,新常态,不奇怪。
教室是几十年前盖的,虽然地面也铺过水泥,但啮齿类动物的牙齿可谓天下无敌,再加上当初用的水泥标号低,时间一久就成了豆腐渣。时常是,大白天的,半尺多长的老鼠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教室里,甚至蹿到讲台上去。我这人天生就怕鼠,一看见鼠游脚下,难免大惊失色。每到这时,教室里就闹腾起来,胆小的孩子哇哇喊叫,胆大的男生则又是用扫帚打又是甩石块土疙瘩。好不容易有学生抱来从亲友家借来的猫,可是那养尊处优惯了的猫见了老鼠非但不扑不咬,而且竟从窗口跳出远遁。为这事,我也曾几次找村主任,建议买鼠夹买鼠药,没想到村主任摇头苦笑:“可不敢再试,学生们都不大不小的,真要一眼没照应到,手脚被夹了,或者鼠药被孩子送进嘴巴,那事情可就大了!”我说:“那就用水泥将教室地面重铺一次。”村主任仍是苦笑:“钱呢?”
有一天放学时,三年级的小秋有意留在最后,她小声对我说:“老师,我能打耗子,我家的耗子早被我打绝啦。”
我大惊。小秋不过十岁,瘦瘦弱弱的一个黄毛丫头,平时不爱说话,学习却很努力,从来不耽误作业。我问:“你怎么打?”
小秋说:“反正我能打,你一看就知道了。但是,我要夜里打,天黑后我不敢一个人待在教室,老师能陪陪我吗?”
我说:“好,我陪你。但家长会让你夜里一个人出来吗?”
小秋的神色顿时黯然,但只一瞬,她又咧嘴笑了:“我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呀。”唉,又一个留守儿童,而且是自己独守。那晚,我把小秋拉到我的住处,煮挂面,还为她卧了两个鸡蛋。返校前,小秋说:“我回趟家,总得带上打耗子的武器呀。”
在村中路口,我再见小秋时,她仍是背着双肩书包,手上并没多出任何物件。我问:“武器带来了吗?拿出来给我看看。”
小秋仍是笑:“暗器不可轻易示人的,别急嘛。”那夜,天空高悬着圆圆的月亮,教室里铺满了银辉。小秋拉我坐在暗处,掰碎一块饼子撒在脚下,示意我不许出声。果然,耗子出现了。我刚要提醒,小秋突然出手,甩出去个什么东西,砰,一只耗子应声倒毙。小秋急将甩出的东西扯回,又将那只死耗子远远地踢到墙角,重坐回我身边,小声说:“耗子鬼得很,不远点儿踢开,别的就不来了。”我去抓她放到课桌上的小物件看,小秋忙拨开我的手,说:“老师别碰,脏死了。”


展开余下试题果然是暗器。老式10斤盘秤的小秤砣,铁铸的。因拴了两米多长纤细而结实的尼龙绳,沉甸甸的小物件打出去便有了收放自如的快捷。我惊异的是这么小的女孩子竟有如此手段,稳准狠,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是让人难以相信呀。
那夜,小秋一共击毙五只老鼠。本来还可以击中更多,但夜半时分,第六只出现时,小秋突然发了慈悲。那是一只大老鼠,身材颀长,却显疲惫,重要的是,它身后还跟着三只小老鼠,看来是刚出窝的,一只衔着另一只的尾巴,形成长长的一串。我问怎么不打,小秋发出一声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叹息,说:“打死大的,三个孩子就都没有妈妈了。唉,够了,十天半月的,耗子不敢出来,这东西有记性。”
那夜,我和小秋同睡在我住处的土炕上。我问:“你怎么不跟你爸妈一起去外地呢?”小秋说:“我爸和我爷爷下矿,都死了。我妈出去打工了。”我问:“那你怎么不跟你奶奶在一起?”小秋说:“我奶奶帮我叔我姑照看孩子呢,他们都比我小。”我再问:“是谁教的你打秤砣呀?”小秋说:“村里的孙爷爷呀。他说,女孩子一人在家,不能没有防身之术。所以,夜里我都是枕着秤砣睡觉的。孙爷爷还说,梁山泊有个好汉,叫没羽箭张清,专用这个办法制敌,老厉害了。老师,我打秤砣的事你可一定要替我保密呀。”
我在那个小山村只待了两年。时至今日,我在街上看到半大的女孩子,还不时地发呆。小秋也长这么大了吧,她还好吗?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我”在辽西大山深处支教的故事,那里老人和儿童留守是常态。
B. “我”在街上看到半大的女孩子“还不时地发呆”,是因为没能帮助小秋,“我”感到愧疚。
C. 小秋要帮“我”打老鼠,“我”带她回住处给她做饭,“卧鸡蛋”表现了“我”对她 怜惜。
D. 教室里常出现老鼠,村主任拒绝了“我”用水泥把教室地面重铺一下的请求,因为村里太穷了。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女孩与鼠”为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设置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我”是小说的讲述者,既能起到串联故事情节的作用,又是小说中的价值判断的窗口。
C. 小秋之所以选择放过大老鼠,是因为可怜三只小老鼠,这为后文交代小秋 家庭变故埋下伏笔。
D. 小说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主要人物,这一背景使后文的故事合情合理。
8.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秋的性格特点。
9. 这篇小说让人既感到沉重,又感到温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沉重”“温馨”分别表现在哪里,并探讨这样写的好处。
【6~9题答案】
【答案】6. B 7. D
8. ①坚强自立。父亲死去,母亲外出打工,她独自生活,学习防身术保护自己。②乐观懂事。老师的话使她想起自己的身世,顿时神色黯然,但是她很快咧嘴笑了;体谅奶奶要照顾比她小的孩子,选择独自生活。③善良。为了三只小老鼠,她放过了大母鼠。
9. 沉重:文章描写的留守儿童小秋身世之悲惨、心理之孤独,让人感到沉重。温馨:小秋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孙爷爷、“我”的关爱,小秋自己也自立自强、善良可爱,让人感觉温馨。
好处:沉重与温馨交织,既引发读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又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B.“是因为没能帮助小秋,‘我’感到愧疚”错误,从后文“小秋也长这么大了吧,她还好吗”来看,“我”发呆是因为对小秋的挂念及对小秋命运的担忧。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小说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主要人物”错误,小说第一段并没有写到小说的主人公小秋。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小秋不过十岁,瘦瘦弱弱的一个黄毛丫头,平时学习很努力,从来不耽误作业”“三年级的小秋有意留到最后,小声对我说:‘老师,我能打耗子。我家的耗子早被我打绝啦’”“小秋突然出手,甩出去个什么东西,砰,一只耗子应声倒毙。小秋急将甩出的东西扯回,又将那只死耗子远远地踢到墙角,重坐回我身边,小声说:‘耗子鬼得很,不远点儿踢开,别的就不来了’”“果然是暗器。老式10斤盘秤的小秤砣,铁铸的。因拴了两米多长纤细而结实的尼龙绳,沉甸甸的小物件打出去便有了收放自如的快捷。我惊异的是这么小的女孩子竟有如此手段,稳准狠”“小秋说:‘我爸和我爷爷下矿,都死了。我妈出去打工了’……小秋说:“村里的孙爷爷呀。他说,女孩子一人在家,不能没有防身之术。所以,夜里我都是枕着秤砣睡觉的”可知,小秋坚强自立。
由“小秋的神色顿时黯然,但只一瞬,她又听咧嘴笑了:‘我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呀’”“我奶奶帮我叔我姑照看孩子呢,他们都比我小”可知,小秋乐观懂事。
由“第六只出现时,小秋却突然发了慈悲。那是一只大老鼠,身材硕长,却显疲惫,重要的是,它身后还跟着三只小老鼠,看来是刚出窝的,一只衔着一只的尾巴,形成长长的一串。我问怎么不打,小秋发出一声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叹息,说:‘打死大的,三个孩子就都没有妈妈了。唉,够了,十天半月的,耗子不敢出来,这东西有记性’”可知,小秋很善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梳理小说内容,筛选出和“沉重”“温馨”相关的情节,用凝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1)解答此题,要梳理小说内容,筛选出和“沉重”“温馨”相关的情节,再进行分析概括。
小说主人公小秋是一个留守儿童,“沉重”主要指小秋留守儿童的现状——身世之悲惨、心理之孤独,让人感到“沉重”。比如,小秋“我爸和我爷爷下矿,都死了。我妈又嫁了人……”“我奶奶帮我叔、我姑照看孩子呢,他们都比我小”“孙爷爷说,女孩子一人在家,不能没有防身之术。所以,夜里我都是枕着秤砣睡觉的”。
小说又能让人感受到“温馨”,从小秋对待生活的态度、小秋与“我”的师生关系、小秋与孙爷爷的邻里关系等可以感受到这种温馨。比如,“小秋的神色顿时黯然……又咧嘴笑了”“打死大的,三个孩子就都没有妈妈了”;小秋与“我”的师生关系,“老师,我能打耗子。我家的耗子早被我打绝啦”“老师别动,脏死了”;小秋与孙爷爷的邻里关系中可以感受到这种温馨。
(2)“探讨这样写的好处”就是要回答小说内容沉重和温馨交织的好处,应从读者感受和主题表达的角度思考。
从第一问分析可知,小说中的“沉重”与“温馨”相交织,留守儿童小秋身世悲惨、心理孤独,让人感到“沉重”,引发了读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小秋对待生活的态度、小秋与“我”的师生关系、小秋与孙爷爷的邻里关系又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延熹元年十二月,南匈奴诸部并叛,与乌桓、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22届湖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