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84  2022-04-15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4]
《世说新语》二则、《论语》十二章复习作业
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2.《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论”为“编纂”的意思。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知识点二、生字注音
柳絮( ) 雪骤( ) 无奕( ) 尊君在不( )
论语( ) 惑( ) 逾( ) 罔( ) 殆( )
箪( ) 肱( ) 笃( ) 传不习乎( )
知识点三、通假字
1.尊君在不( )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知识点五、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
2.温故而知新( )
知识点四、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今义:
2.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
今义:
3.太丘舍去 古义:
今义:
4.下车引之 古义:
今义:
5.元方人门不顾 古义:
今义:
6.相委而去 古义:
今义:
知识点五、一词多义
1. 温故而知新(连词,表承接关系,就)
切问而近思(连词,表并列关系,并且)
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快乐)
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
3.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为可以为师矣(做,当)
知识点四、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待君(君)久不至(省略主语“君”)
2.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省略介词“于”)
3.去后(友)乃至(省略主语“友”)
4.可以为师矣。(“可以”后省略“之”,应为“可以(之)为师矣”,翻
译为“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二)判断句
1.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表判断)
2.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表判断)
(三)倒装句
1.白雪纷纷何所似( 句,应为“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句,应为“ ”)
知识点五、如何理解文言字词
1.扩词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如“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思”即“思考”。
2.积累法:即把课内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的用法积累起来,便能自如地理解运用。
3.注意词类活用字。根据语境,有些文言字词在具体的语境中其意义与用法都会发生改变。词类活用的形式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互为活用,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4.专用词语不译,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不译,一般词语译彻底。字词理解的前提:根据语境,选择适当的方法。
基础题
考点一:解释加点词语含义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5)元方入门不顾
(6)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7)与儿女讲论文义
(8)俄而雪骤
(9)撒盐空中差可拟


浏览完整试题(10)未若柳絮因风起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2)人不知而不愠
(1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16)博学而笃志
考点二:理解性默写
(1)我们可选用《论语》中的“ 。”来作为欢迎标语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2)孔子很强调学习中独立思考的必要性,他说“ ”,这一论断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同时,他又强调学习是从旧知识中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 ”这一句话让我们认识到温习的重要性。
(3)提醒人们应注意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
(4)反腐倡廉,势在必行。请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劝诚贪污腐败分子:

(5)学习有三层境界:知、好、乐。用《论语》中的话来说就是:

考点三:课文内容理解
1.课文内容可分为三大类: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道德修养。说说下列句子各属哪一类。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2.对《论语》各章内容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一章告诉我们:对学习要认真,要按时复习;对人要热忱,要大度。
B.“温故”一章提示大家:既要温习旧知识,又要有新的体会。
C.“学而不思”一章阐述的是:读书与思考二者不可偏废。
D.孔子说:“四十而不惑。”意思是人到了四十岁,是个全才,什么都知道,不再疑惑。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友人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考试链接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学而时习之 元方时年七岁 B. 知之为知之 可以为师矣
C. 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 D.有朋自远方来 见不贤而内自 省也
3.文言名句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而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听语误饭
宾客谐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②。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③而窃听。炊忘著氧,饭落签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④?”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革,饭今成糜⑤。”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⑥不?”对曰:“仿佛志⑦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⑧,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①诣:拜望、拜见。②炊:做饭。③委:丢下。④不馏:米饭黏结成糊。⑤糜:这里指米粥。⑥识:指所收获的知识。⑦志:记得。③更相易夺:互相改正
错误。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俱委而窃听:
(2)尔颇有所识不:
(3)言无遗失: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尔颇有所识不”中的“不”属于同一文言现象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与儿女讲论文义 C.尊君在不 D.期日中
7.下列句子中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乃俱窃听,炊忘等算。
A.白雪纷纷何所似 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撒盐空中差可拟 D.去后乃至
8.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写了陈元方和季方因窃听大人论义,而误了做饭,受其父责备的事。
B.从结尾“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一句中可以看出陈太丘对儿子聪明机灵赞赏,认为学识的增加比一顿饭重要得多。
C.从本文及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可以得出陈元方从小聪明善辩的原因是其父言传身教和自己聪明好学。
9.翻译下列句子。
(1)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2)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课堂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B.公大笑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学而时习之 相委而去
D.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学而不思则罔
2.理解性默写
(1)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2)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长沮、桀溺①耦而耕②,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③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忧然④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论语》)
【注释】①长沮(ju)、桀溺(jieni):都是当时的隐士。长沮、桀溺可能不是这两个人的真实姓名。②耰而耕:古代的一种耕田方法,两人并排用(类似铲
子)翻土。③段(you):用土覆盖播下的种子,并把土耙平。④抚然:怅然,失意。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子路问津焉 津:渡口 B.是鲁孔丘之徒与 徒:学生
C.而谁以易之 易:交换 D.耰而不辍 辍:停止
11.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A.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B.人不知而不愠
C.温故而知新 D.博学而笃志
12.下列句子,与“子路行以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B.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D.贤哉,回也
1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沮、桀溺最后都没有告知子路渡口,是因为想劝子路离开孔子,跟他们一起做一名独善其身的隐者。
B.文中的“辟人之士”具体指孔子,“辟世之士”具体指长沮、桀溺。
C.桀溺认为天下如同滔滔洪水般动荡不安,孔子虽然自以为能改变混乱的世局,实则无力改变。
D.孔子认为,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课后作业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九)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同“悦”,愉快,高兴) B.不耻下问(可耻)
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
13.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B.人不知而不愠 任重而道远
C.可以为师矣士 不可以不弘毅 D.其恕乎 其不善者而改之
14.下列句式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D.去后乃至。
15.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B.第七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
C.第十则,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大加赞赏。此则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受自然之乐。
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七、八、九则分别概括为:“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世说新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