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67  2022-04-27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7]
2022届重庆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题(逐题解析)
重庆市高2022届高三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二次)
语文试题
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里描述的大同世界是个天下为公、和谐有序、贤能当政、讲信修睦、团结互爱、社会稳定的局面,这便是中华传统礼制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礼义不仅表现为“进退周旋,威仪抑抑”(《宋史•乐志》)外在形式,而且体现为道德提升与精神境界的完美。 在我看来,孔子是一位怀着建立一个大一统、和谐安宁社会的理想主义思想家,他追求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有道”天下,实际便是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在孔子看来,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便要努力将人培养成有相当道德水准、遵礼行礼的“君子”。古人强调“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认为“德辉动于内”,礼才能使“动于外”,即内心真诚,辉映出内在的道德,才能生发出本真、雅致、规范的礼仪行为,显示出来的便是真正的礼义。 显然,先哲把培育遵礼守道的理想人格、提升君子之道德境界作为毕生追求之目标,因为这是实现大同世界之基础。如果转换成现代视角,那么我们就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培养道德人格,提升国人道德境界,从而讲信修睦、团结互爱,使社会更加和谐有序、稳定安宁。总之,中华传统礼制要求秉持严肃恭敬的人生态度,加强道德自律,培养道德情操,注重行为践履。
(摘编自当代文学《橙子辅导论中华礼制》)
材料二:
《礼记•祭统》称:“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剔除其中封建质核,着眼于领导与下属共同维护和遵循礼的规范与准则,将“治人之道”(当然包含法律规范)与礼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达到上行下效之目的,确实富于启示意义。《左传》强调:“君子之行也,度于礼。”这是从道德的自觉来谈礼的。《国语•楚语上》说:“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这是从礼之规定来谈提升国人道德水准的。可见,中国古代所谓的“礼”,在等级关系之下体现出的社会功效,力图制定出一整套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人际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当然,时代变迁,传统礼制中强调的封建等级制度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但传统礼制中所倡导自觉遵礼循法这一原则,是完全可以去粗存精、古为今用的。 其实,古代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称“礼禁乱之所由生”,“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显然,古人早就注意到通过礼可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人们的目的,发挥礼制防止犯罪、培养君子的作用。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吸取古礼那种“徙善远罪”观念,尝试构建新的礼义体系或礼仪制度,教育国人,从而提升其道德水准,造就更多新时代的君子。 从中华传统礼制礼法紧密结合这一特点可以得出这样一种启示:礼法不能脱节,既不能重礼轻法,也不能重法轻礼,需要礼法结合,礼法并重。过分夸大“法”的强制作用,无法解决国人道德提升问题;夸大“礼”的教化作用,以为礼万能,无法解决国人违法之事。因而,我们可以根据中华传统礼制礼法结合这一特点,从提升国人道德自觉入手,弘扬社会正气,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 程度,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私德建设,这无疑是对国家、社会、人民有百利而无一害之事。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彭林先生《当代工业文明与传统礼乐文化》)
材料三:
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摘编自《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有删改)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或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构建现代新的礼义体系或礼仪制度,要做到礼法结合、礼法并重,力求礼法合一。
B. 随着时代变迁,强调封建等级制度的传统礼制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应该彻底摈弃。
C. 礼法合一,既是礼制,也是法制,既强调道德要求,也讲究法律规范。
D. 在先哲看来,培育遵礼守道的理想人格、提升君子之道德境界是实现大同世界之基础。
2.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先王之所以高度重视和大力倡导礼制,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礼具有“止邪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潜在的教化作用。
B. 古人认为“内心真诚、辉映出内在的道德”,是生发出本真、雅致、规范的礼仪行为和显示真正礼义的前提条件。
C. 古人所描述的天下为公、和谐有序、贤能当政、讲信修睦、团结互爱、社会稳定的大一统且和谐安宁的社会局面是中华传统礼制追求的终极目标。
D. 古人注重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就能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所以法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3. 下列选项中不能全面准确地概括材料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礼义不仅表现为“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体现为道德提升与精神境界的完美统一。
B. 中华传统礼制的教化功效和法制规范之用,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C. 我们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培养道德人格,提升国人道德境界,从而开创“大同世界”新局面。
D. 根据中华传统礼制礼法结合这一特点,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私德建设,有百利而无一害。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
5. 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和现实实际,就当今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提出至少4条可行性建议。
【1~5题答案】
【答案】1. B 2. D 3. A
4. ①采用分总的论证结构。②先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说明古代文献中关于礼制和礼法的相关阐释,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③得出结论,“礼制礼法相结合”,对人们社会国家有积极作用。
5. ①努力改善全体公民的素质。
②发挥法制的保证和促进作用。
③弘扬体现和谐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
④创造社会和谐的厚实的物质基础。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和推断文本信息的能力。
B.“应该彻底摈弃”错误,结合“传统礼制中强调的封建等级制度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但传统礼制中所倡导自觉遵礼循法这一原则,是完全可以去粗存精、古为今用的”分析,原文是说“可以去粗存精、古为今用的”。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就能使”“所以法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错误。结合“《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分析,“就能”表述绝对化,且“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并不是“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主要讲中华传统礼制要求秉持严肃恭敬的人生态度,加强道德自律,培养道德情操,注重行为践履。材料二主要讲可以吸取古礼那种“徙善远罪”观念,尝试构建新的礼义体系或礼仪制度,教育国人。从提升国人道德自觉入手,弘扬社会正气,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及基本道德规范,推进道德建设。材料三主要讲中华礼制的变迁及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启示意义。主要从现代社会、中华礼制、作用等方面概括。
A.主要讲礼义的内涵及表现,不能全面准确地概括材料主要观点。
B.讲中华传统礼制给我们国家治理 启示和借鉴意义。
C.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提升人的道德水平,开创社会新局面,强调教化作用。
D.讲中华传统礼制礼法结合这一特点再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先引用“《礼记•祭统》”“《左传》”里的内容,得出“中国古代所谓的‘礼’,在等级关系之下体现出的社会功效,力图制定出一整套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人际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明确观点“古代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
然后用“《礼记•经解》称‘礼禁乱之所由生’,‘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里的内容分析,明确“我们完全可以吸取古礼那种‘徙善远罪’观念”。


展开余下试题再分析“启示”,即“礼法不能脱节,既不能重礼轻法,也不能重法轻礼,需要礼法结合,礼法并重”。
最后阐明“礼制礼法相结合”对人们社会国家有积极作用,如“提升国人道德自觉”“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 程度”“普及道德规范”等。
先分说,最后得出结论,即采用分总的论证结构。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结合“我们可以根据中华传统礼制礼法结合这一特点,从提升国人道德自觉入手,弘扬社会正气,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 程度,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私德建设”“我们就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培养道德人格,提升国人道德境界,从而讲信修睦、团结互爱,使社会更加和谐有序、稳定安宁”分析,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不断提升国人的道德自觉,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普及道德规范等。
结合“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法不能脱节,既不能重礼轻法,也……以为礼万能,无法解决国人违法之事”分析,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发挥法制规范的作用。
结合“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分析,我们应该理解古人的关于大同社会的认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弘扬这些体现和谐精神的传统文化。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还是需要厚实的物质基础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路标
王愿坚
天边上,最后那一小块挂着晚霞的云彩,轻轻飘闪了一下,眨眼工夫就消失了。【甲】夜色,像块奇大无比的灰布,悄悄地伸展开来,罩住了整个草地。
通信员罗小葆一手拄着那根用来探路的木棍子,一手抓着腰间那块小木牌,呆呆地看着这夜幕四合的情景,不知要往哪里走。
过去的六天里他都是跟在连队里走的,他用不着打问路线,用不着别方向,只要把自己那块心爱的小木牌往老班长背包上一挂,瞅着它一步不落地走就行了。那块识字木牌,比一本书略大点几,刮得溜平,上面还刷了两遍桐油。这是在遵义地区休整时,老班长给他做的。从那时候起,他每天请小文书在上边写上几个生字,然后一边走,一边认。
谁想到就在今天中午时分,部队遭到了突袭,老班长在战斗中负了重伤。就在老班长被扶上担架的时候。他突然挣扎着欠起了身,把识字牌递到小罗手里,指着上面新写的“北上抗日”四个字,问道:“都认识啦?”
“认识……”小罗的喉咙哽住,说不下去了。他扑在了老班长的怀里。
“意思呢,一定要搞清楚,这是个战略问题哩!”老班长把小罗抱紧了,像过去一样讲起来,“毛主席说过,往北走,出草地,到陕北,去……”他急剧地喘息起来。
“去迎接抗日高潮!”小罗一下子把话接过来。
他想起要去给老班长弄点儿水喝。可当他找来了一小碗干净的清水的时候,连队已经走远了。于是,他掉队了。到了这时,他才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跟在队伍的行列里是多么幸福,也真正感到了辨别方向的重要。
一个个草墩被他踩到了脚底下,一道道烂泥河沟被他跨过了……
忽然,在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星火光。这火光,被草地的水汽笼罩着,发出一环环色彩斑斓的光圈,映照着这黑沉沉的草地,包照亮了罗小葆的心头。
一堆堆篝火余烬的旁边,同志们有的躺着,有的背靠背坐着,都在香甜地睡着。罗小葆小心地绕过他们,走向一堆还在燃烧着的篝火边,这才看见在对面还坐着一个同志。只见这个同志坐着一个小衣包,一只臂肘靠在一只铁皮箱子上,膝盖上搭着一张地图,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看一会儿,抬起头,凝神思索一会儿,拿红铅笔在图上做个记号。
他看着那个同志手里的地图,忽然生出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是如此强烈,终于使他憋不住低低地喊了声:“报告!”绕过火堆,走了过去。
那个同志慢慢地从地图上面抬起了头。
看着那慈祥的笑脸,罗小葆的拘束一下子消失了。他又向前迈了一步,指着地图说:“你是领导同志吧,你一定知道明天的行军路线……”
“路线,当然有啰!”领导同志抓住了小罗的手,拉他在铁皮箱子旁边坐下,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红图,说道,“看,一直往北,走上半天多点,就是班佑——就走出草地了!”
“真的?!”罗小葆高兴地叫了声。
“来,先开饭!”领导同志用笔杆夹起了一粒胡豆,吹了吹,轻轻放到了小罗的手心里,然后从文件箱上的一个大铜墨盒底下抽出一张纸,动手写起字来。
“不,我也还有任务哩!”罗小葆把擦干净了的识字牌放到领导同志面前,要求道,“我今天的课还没上呢!同志,教我几个字吧!”
“学习?好!”领导同志看着识字牌,赞许地点了点头。他拿起毛笔,转身把笔尖在身边草叶上的露珠里蘸了蘸,又在墨盒里匀了匀,挥笔写下了四个大字。
他用笔尖指点着,逐字念着:“向、北、前、进!”
罗小葆也跟着念:“向北前进!”
“向,就是方向……”领导同志逐字讲解起来。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语调很慢,讲得那么仔细,又那么清楚。
罗小葆用心地听着。随着讲解,在他面前展现了一幅壮丽的情景: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正在向着北方,向着陕北的高原大步前进。
“字,就这么讲。”领导同志讲完了,又和蔼地问道,“那么,为什么要‘向北前进’呢?”
“我们红军要北上抗日。”
“还有呢?”
“还有,”小罗歪着脑袋想了想,“那里有陕北根据地,我们红军可以休息、整顿、发展……”
领导同志点点头,高兴地笑了。他亲切地揽住了小罗的肩膀。
罗小葆念着,认着,写着,把这几个字记在了心坎上。这四个字和领导同志的讲解把他引向了北方,引进了一个新的天地。仿佛眼前这一堆篝火化成了一簇花,像他家乡的映山红一样的花,这是陕北根据地。
罗小葆醒来的时候,天已亮了。【乙】东天上一抹朝霞正在上升、扩展,在广阔的草地的东侧,一轮红日正跃出地平线,把整个草地照得透亮、火红。
这时,一个背驳壳枪的红军战士走过来,微笑着说:“毛主席要我等部队出发的时候再叫醒你。”
罗小葆惊住了:“毛主席?”
“是啊,昨天你不是和他一起待了半夜?”
罗小葆急问:“毛主席在哪儿?”
“在前边!”警卫员朝北一指,“带着部队出发了。”
罗小葆激动地一跃而起,向着部队走去的方向奋力跑去。
红军长征的部队,正一路路、一行行,踏着开满鲜花的草地,向北走去。他们走着,在没有路的荒凉草地上踩出了路。
罗小葆跑了一程,来到一棵丈把高的树下。他停住了脚,注视着正在走向前来的红军队伍。突然,他折下了一截树枝,把他那心爱的识字牌牢牢地挂在树杈上。
“向北前进”四个亮闪闪的大字,像一个金色的路标,指向革命进军的方向。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 小说以追赶大部队的罗小葆为人物线索,以反复出现的小木牌为事物线索,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从而使故事得到交错发展。
B. 罗小葆主动问行军路线,领导同志为他写路线、讲路线,并一起讨论路线,使得小罗对“路线”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刻和明了。
C. 一块普通的小木牌,先是作为识字牌,再成为“金色的路标”,意义层层深化,使人物形象逐渐丰满,使小说主题逐渐得到升华。
D. 小说用倒叙的方式,借罗小葆回忆老班长教自己识字的情形,体现了老班长坚定的革命信念以及与罗小葆之间的深厚情谊,使故事一波三折,增强了可读性。
7. 请简要梳理并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8. 请简要赏析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9. 小说以“路标” 标题有哪些好处?
【6~9题答案】
【答案】6. D 7. 追赶大部队的罗小葆,在路途中遇到毛主席;主席教他读书识字;并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
8. 通过景物环境描写表现出人物心理活动变化。画面由夜色笼罩的沉寂,到朝霞满天、红日东升的明快、富有活力,烘托出罗小葆由掉队迷路后的沉重迷茫,到听完毛主席革命路线讲解后的兴奋、充满希望的心理变化。
9. ①表明写作对象,概括主要内容:本文围绕“路标”展开来写,意义层层深化,人物形象突出,主题鲜明。
②具有象征意味:既指现实的指路工具,又指革命进军的方向,增强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③揭示主题,点明主旨:在毛主席正确路线的指引会让革命走向胜利,有力突出标题“路标”的作用,深化革命必将胜利的主题。
④标题新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小说用倒叙的方式”错误,罗小葆回忆老班长教自己读书的情节属于插叙,不是倒叙。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文章第一到九段,写通信员罗小葆的部队遭到袭击而掉队,独自追赶大部队。
第十到二十九段,写追赶上大部队的罗小葆遇到领导同志,领导通知教他读书识字,并讲解字的意思。
最后写罗小葆从警卫员口中得知原来教自己读书识字的是毛主席,他“把他那心爱的识字牌牢牢地挂在树杈上”“四个亮闪闪的大字,像一个金色的路标,指向革命进军的方向”,寓意着他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
①甲处,把夜色比作“奇大无比的灰布”,写夜幕降临时的沉寂,同时也暗示了掉队的罗小葆心情灰暗,不知所措,充满迷茫情绪。
②乙处,写黎明时朝霞与红日的灿烂景象,映照出罗小葆终于追上大部队,并在毛主席的耐心讲解下,明白革命意义之后,内心充满希望与光明的心情。
总体而言,这两处环境描写是为了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的。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含义及作用的能力。
“路标”设置悬念,因文章开头一直没提到过“路标”是什么,会引起读者思考路标是什么,在何处,有和作用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路标”在文中是指罗小葆挂在树杈上的识字牌,上面指出红军前进的路线是“向北前进”。标题点出了写作对象,也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罗小葆从“识字”到懂得“向北前进”的含义,理解革命路线,最终把识字牌作为路标悬挂树杈之上,实际上路标已铭刻在他的心中,可以说意义层层深化,人物形象突出,主题鲜明。
“路标”不仅指那块识字牌,从“‘向北前进’四个亮闪闪的大字,像一个金色的路标,指向革命进军的方向”可见,更象征着红军前进的方向,增强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路标”是指引人走向正确道路的标识,毛主席规划的革命路线,正是引导革命走向胜利的关键,故而“路标”也有点明主旨,深化革命必将胜利的主题的作用。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周少司空石泉公褒之曾孙也。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则天以方庆家多书籍,尝访求右军遗迹。方庆奏曰:“臣十代从伯祖羲之书,先有四十余纸,贞观十二年,太宗购求,先臣并已进之。唯有一卷见今在。又进臣十一代祖导、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昙首、七代祖僧绰、六代祖仲宝、五代祖骞、高祖规、曾祖褒,并九代三从伯祖晋中书令献之已下二十八人书,共十卷。”则天御武成殿示群臣,仍令中书舍人崔融为《宝章集》,以叙其事,复赐方庆,当时甚以为荣。方庆又举:“令杖'期丧、大功未葬,不预朝贺;未终丧,不预宴会。比来朝官不遵礼法,身有哀容,陪预朝会,手舞足蹈,公违宪章,名教既亏,实玷皇化。伏望申明令式,更禁断。”从之。方庆渐以老疾,乞从闲逸,乃授麟台监修国史。及中宗立为东宫,方庆兼检校太子左庶子。圣历二年一日,则天欲季冬讲武,有司稽缓,延入孟春。方庆上疏曰臣恐水潦败物霜雪损稼夏麦不登无所收入也伏望天恩不违时令至孟冬教习以顺天道。手制答曰:“比为久属太平,多历年载,人皆废战,并悉学文。今者用整兵威,故令教习。卿以春行冬令,则水潦为败,举金伤木,则便害发生。循览所陈,深合典礼,若违此请,乃月令虚行。伫启直言,用依来表。”中宗即位,以宫僚之旧,追赠吏部尚书。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杂书凡二百余卷。尤精《三礼》,好事者多询访之。每所酬答,咸有典据,故时人编次,名曰《礼杂答问》。
(本题选自微信公众号重庆一诊《唐史3练》)
10. 文章中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是( )
A. 方庆上疏曰/臣恐水潦败物霜雪/损稼夏麦不登/尤所收入也休望大恩/不违时令/至孟冬教习/以顺天道
B. 方庆上疏曰/臣恐水潦败物/霜雪损稼/夏麦不登/无所收入也/伏望天恩不违时令/至孟冬教习/以顺天道
C. 方庆上疏曰/臣恐水潦败物/霜雪损稼夏麦/不登无所收入也/伏望天恩/不违时令至孟冬/教习以顺天道
D. 方庆上疏曰/臣恐水潦败物霜雪/损稼夏麦不登/无所收入也/伏望天恩不违/时令至孟冬/教习以顺天道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冠族”即冠盖之族,就是指仕宦之家,显贵的豪门世族。文中意指王方庆出身高贵。
B.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体例上基本承袭《史记》,作者是东汉的班固。
C. “吏部尚书”是六部中吏部的最高长官,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
D. “三礼”是儒家经典《仪礼》《周礼》《礼记》 合称,对我国历代礼制影响深远。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方庆清正廉洁,政绩卓异。他任广州都督时十分清廉,秋毫无犯;还整顿吏治,惩罚不法首领,其政绩被誉为古今第一。
B. 王方庆察知危险,及时谏止。武则天临幸玉泉寺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22届重庆”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