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86  2022-04-27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
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 2021-2022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命题学校: 合肥十中 命题教师: 丁聪 审题教师: 鲁冰花
一、现代文阅读(38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作为一个闪亮的坐标和一面醒目的旗帜,其文学成就与他的爱国主义、人 立场、斗争精神密不可分,也与其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精神有着深刻关联。
五四文学革命宣告了与旧文学的决裂,但新文学在文体、语言、结构等各个层面面临着体系性重建的 任务。鲁迅的出现使中国新文学在开启之初就有了一个成熟的领路者。小说领域,《呐喊》 和《彷徨》 打 破了“欧化”语言与口语白话间的对立,《狂人日记》 作为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以令人惊叹的成熟度, 成为标志性的范本。在散文、杂文等领域,鲁迅的作品或情真意切,或气势凛然,或泼辣犀利,创造了崭 新的民族形式,贡献出了具有示范性价值的经典。可以说,鲁迅正是那个走在20 世纪文学与时代最前列、 引领新文学方向的旗手和主将。
鲁迅的创新精神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的结果是; 继承转化、融合创造的结晶。鲁 迅曾说: “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 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 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在新文学革故鼎新的历史大潮中,鲁迅以理性清醒的头脑、海纳百 川的胸怀,既从古典文学中汲取养分,又从外国文学中获得启迪,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 属于自己的风格,并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鲁迅精通古典文学,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 史纲要》 等学术著作,古典文学的滋养同样体现在他的创作中,《故事新编》 中的作品大部分源自于古典 文学中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鲁迅十分注重从外国文学中获取经验,其翻译著作体量与创作体量不相上 下。他倡导“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的文学观,博采古今中外之所长,加 以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别立新宗。鲁迅还特别关注木刻、版画、戏剧、电影,对世界范围内各种艺术形 式兼收并蓄。这种开阔的视野和辩证的吸收从根本上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形塑了别具一格 的文学风貌,使他的创作在新文学大幕开启之初即具有高度的成熟性,从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领路人和 先行者。
创新和超越是文艺进步的不祸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创新是文艺 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其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 。一部文艺史,就是文艺不断 发展创新的历史。在中外文艺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中,每一座高峰都是大胆变革、创新创造的结果。鲁迅 毕生不断寻求突破,在诸多领城做出前无古人的创断之教,出于他本人的文学追求,也是时代的要求。“时 运交移,质文代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艺的进步,文艺体制机制不断变化,文艺形态日益多样,文艺 队伍组成结构、组织形态发生深刻变化,高科技和互联网、新媒体迅猛发展,火热的社会实践为文学创新 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唯有创新,新流派、新思潮才会不断涌现,文学的原创力 才会永不枯竭,中国文学才能永葆生机活力,挺立于世界文艺发展前沿。


浏览完整试题“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 特的实践创新。这种伟大实践必将给文化创新创造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新的征程上,广大文学工 作者要敏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借鉴外来优秀 文明成果,把创新、超越和不断提高创作质量作为生命线,坚持文学创作的精神高度、思想内涵和审美价 值,以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学篇章,讲好中国故事,回应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 盼。
(摘编自辛文岩《发扬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8 页

A.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旗帜,其文学成就源于其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精神。 “B.作为引领中国新文学方向的旗手,鲁迅在新文学体系性重建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C.鲁迅认为,采用外国良规加以发挥,择取中国遗产融合新机,可使文学得到创新性发展。 D.鲁迅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这种开阔视野和辩证吸收为其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采用递进式结构,先谈鲁迅创新精神的表现和来源,再论创新对于文学的意义,最后明确具体做法。 B.文章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突出鲁迅作品的示范性,说明他是中国新文学开启之初的一个成熟领路者。 C.文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意在强调文艺创作过程中需要贯彻创新精神,增强文艺原创能力。
D.文章主要论述了鲁迅文学创作中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精神,旨在突出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由于《呐喊》《彷徨》 等作品具有示范性价值,创造了崭新的民族形式,鲁迅成为引领新文 学方向的旗手和主将。
B.鲁迅创造性地形成自己风格,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发展道路,主要是因为他在新文学大潮中充分汲取古 典文学养分。
C.随着时代发展和文艺进步,只有创新,文学的原创力才不会枯竭,中国文学才能永葆活力,挺立于世界 文艺发展前沿。
D. 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将给文化创新创造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因此作者呼吁文学工作者要多创作, 讲好中国故事。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全面两孩政策下的生育态势,2017-2021 年
年份 新增出生人口(万人) 总出生人口(万人) 总和生育率
2017 339.9 2019.9 1.97
2018 463.8 2188.6 2.09
2019 402.8 2077.3 2.04
2020 352.8 1935.8 1.96
2021 160.2 1689.1 1.77
全面两孩政策使老年人口比例略有下降,而老年人口数量不会有任何差异。到 2035 年 60 岁及以上人 口比重将会降低 0.5 个百分点,而到 2050 年也仅降低 1 个百分点,全面两孩政策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 的人口老龄化进程。21 世纪后半叶,中国将处于超稳定和超高的老龄化态势,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 达 40%,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 35%。从世界经验看,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进而改变人口结 构和老龄化趋势往往很难奏效。应对中国的老龄社会,需要在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 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系。
(摘自《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8 页

材料二: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 的结果显示,截至 2016 年,我国失能(丧失生活自理 能力)、半失能老年人达到 4063 万人,占老年人口的 18.3%,而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各类养老机 构达 4 万多家,但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只有 20%。
2015 年 11 月,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发文,给出了“医养结合”的时间表——到 2020 年, 所有医疗机构都要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 所有养老机构能以不同形式为入 住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按照顶层规划,所谓“医养结合” ,指的是通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有效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 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 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 “养”则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 活动服务等。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2018 年 II 月 13 日)
材料三:
实际上,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壮会, 目前公办养老机构较少,早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国家陆 续出台多项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兴建民办养老机构,养老机构的建设迅猛发展。养老服务业正在转为“朝 阳”产业。
养老市场前景繁荣,但也必须看到,在曙光到来的前夕,社会养老行业需要熬过一段“寒冬” 。因为 很多人愿意重金养孩子,却不愿意重金养老; 同时社会兴建养老机构融资难,民营企业贷款难度大。所以, 政府观念也需要转变。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决策者需要制订更好的规则,规 范市场秩序,让市场引导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选自樊霞《社会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未来我们该在哪儿养老》,有删改)
材料四: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20 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 列。
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 会养老”功能: 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 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 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
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 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 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亚洲国家中, 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因 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
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 (摘自《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尽管用提高生育率改变老龄化趋势很困难,但实施全面两孩以及鼓励生育的政策仍是目前我国遏制老 龄化快速发展所采取的举措。


展开余下试题B. 全面两孩政策下,近年来生育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但生育率的短暂上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十分有 限。
C. “医养结合”旨在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实现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为老年人提供医疗、生 活等方面的优质服务。
D. 受居家形态、家庭观念以及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影响,东西方国家在养老策略上会有不同的做法,但双 方可以互相借鉴。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全面两孩政策能使老年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是老年人口数量不会下降,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人 口老龄化进程。
B. “医养结合”是一种理想的养老模式,政府高度重视,对老人从生理到心理、养老到临终多方面进行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

关注,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C. 虽然我国养老市场前景繁荣,但也面临诸多困难: 人们不舍得重金养老,民营企业贷款不容易,不愿 兴建养老机构等。
D.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越发展,技术越进步,人民越富足,人口老 龄化问题就越严重。
6.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该如何应对呢? 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5 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桥边①
[德国] 海因里希 •伯尔
①他们替我缝补了腿,给我一个可以坐着的差使: 要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他们以用数字来表 明他们的精明能干为乐事,一些毫无意义的空洞的数字使他们陶醉。整天,整天,我的不出声音的嘴像一 台计时器那样动着,一个数字接着一个数字积起来,为了在晚上好送给他们一个数字的捷报。当我把我上 班的结果报告他们时,他们的脸上放出光彩,数字愈大,他们愈加容光焕发。他们有理由心满意足地上床 睡觉去了,因为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走过他们的新桥……
②但是他们的统计是不准确的。我很抱歉,但它是不准确的。我是一个不可靠的人,虽然我懂得,怎 样唤起人们对我有诚实的印象。
③我以此暗自高兴,有时故意少数一个人; 当我发起怜悯来时,就送给他们几个。他们的幸福掌握在 我的手中。当我恼火时,当我没有烟抽时,我只给一个平均数,或更低的数字; 当我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时,我就用五位数字来表示我的慷慨。他们多么高兴啊! 每次他们郑重其事地在我手中把结果拿过去,眼 睛闪闪发光,还拍拍我的肩膀。他们什么也没有料想到! 然后,他们就开始乘呀,除呀,算百分比呀,以 及其他我所不知道的事情。他们算出,今天每分钟有多少人过桥,10 年后将有多少人过桥。他们喜欢这个 未来完成式,未来完成式是他们的专长——可是,抱歉得很,这一切都是不准确的……
④当我的心爱的姑娘过桥时——她一天走过两次——我的心简直就停止了跳动。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 简直就停止了突突的声音,直到她转入林荫道消失为止。所有在这个时间内走过的人,我一个也没有数。 这两分钟是属于我的,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我不让他们侵占去。当她晚上又从冷饮店里走回来时——这 期间我打听到,她在一家冷饮店里工作——,当她在人行道的那一边,在我的不出声音、但又必须数的嘴 前走过时,我的心又停止了跳动; 当不再看见她时,我才开始数起来。所有一切有幸在这几分钟内在我朦 胧的眼睛前面一列列走过的人,都不会进入统计中去而永垂不朽了: 他们全是些男男女女的幽灵,不存在 的东西,都不会在统计的未来完成式中一起过桥了……
⑤这很清楚,我爱她。但是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让她知道。她不该知道,她用何等可怕的方 式把一切计算都推翻了,她应该无忧无虑、天真无邪地带着她的长长的棕色头发和温柔的脚步走进冷饮店, 她应该得到许多小费。我在爱她。这是很清楚的,我在爱她。
⑥最近他们对我进行了检查。坐在人行道那一边数汽车的矿工及时地警告了我,我也就分外小心。我 像发疯似地数着,一台自动记录公里行程的机器也不可能比我数得更好。那位主任统计员亲自站在人行道 的那一边数,然后拿一小时的结果同我的统计数字相比较。我比他只少算了一个人。我心爱的姑娘走过来 了,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女孩子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 我这个心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 变成空洞的百分比。我的心都碎了,因为我必须数,不能再目送她过去,我非常感激在对面数汽车的矿工。 这直接关系到我的饭碗问题。
⑦主任统计员拍着我的肩膀,说我是个好人,很忠实、很可靠。“一小时内只数错了一个人,”他说, “这没有多大关系。我们反正要追加一定的百分比的零头。我将提议,调您去数马车。 ”
⑧数马车当然是美差。数马车是我从来没有碰到过的运气。马车一天最多只有 25 辆,每半小时在脑 中记一次数字。这简直是交了鸿运!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8 页

⑨数马车该多美! 4 点到 8 点时根本不准马车过桥,我可以去散散步或者到冷饮店去走走,可以长久 地看她一番,说不定她回家的时候还可以送她一段路呢,我那心爱的、没有计算进去的小姑娘……
(选自《伯尔中短篇小说选》) [注] ①《在桥边》 是伯尔创作于 1949 年的短篇小说,此时二战后的德国正在重建。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他们替我缝补了腿……一个数字的捷报”既侧面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也可看出政府对战后生活重 建颇具人性化的安排。
B. 前三段交代了故事主人公的基本现状以及他对职业一点小小的玩世不恭,从其对计数工作的态度,可 见其为人的不拘小节。
C. 虽有丢掉饭碗的危险,但“我”仍坚持“漏数”心爱的姑娘,可见“我”对美好事物的维护、坚守, 表现着一种精神追求。
D. “新桥”这一意象,是德国战后重建的代表,对“新桥”所通过的人员、车辆的统计,代表了政府对 重建成果的科学监督。
8.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语言简练,善用反讽手法。如第 1 段的“精明能干”“陶醉”“捷报”“心满意足”,第 7 段的 “很忠实、很可靠”等,皆语带反讽而又意蕴深长。
B. 第 4 段大量运用了逗号、分号、破折号等标点,断开长句,但有时又保留较长的语言成分,有意设置 文气上的阻隔,这与作者情绪的起伏塞畅息息相关。
C. “这两分钟是属于我的,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和“我在爱她。这是很清楚的,我在爱她”两句,作 者运用反复手法,强化人物的情感,增强了感染力。
D. 小说中“我”心爱的姑娘并没有名字,她其实代表的是作者内心向往着的美好事物。这个美好,不仅 仅可以是人,也可能是使人内心富足的美好生活。
9. 请简析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的精巧之处。(6 分)
10. 海因里希 •伯尔被评论家誉为“德国的良心”,对这一评价应怎样理解? 请结合小说加以探究。(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施琅,字琢公。顺治三年,师定福建,琅从明总兵郑芝龙降。芝龙归京师,其子成功窜踞海岛,招琅,
..
不从。成功执琅,琅以计得脱,其父、弟及子侄皆为成功所杀。康熙二十年,成功孙克塽幼,刘国轩等用
事。内阁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习海上事,上复授琅福建水师提督,谕相机进取。琅至军,疏

言: “贼船久泊澎湖,悉力固守。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

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 ”二十一年七月,彗星见,户部尚书梁清标以为言,诏暂缓进剿。琅疏言: “臣


展开余下试题..
已简水师精兵两万、战船三百,但遇风利,即可进行。 ”诏从之。二十二年八月,琅统兵至台湾,克塽率 属剃发,缴延平王金印,台湾平。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 琅疏言: “台湾原属化外,土番杂处,中国之民潜往生聚,已不下万人。一旦纳土归命,善后之计,尤宜 周详。若弃其地、迁其人,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 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上命允行。琅又疏请克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俱诣京师。诏授克塽公衔。人谓琅 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琅曰: “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 不敢顾私也。 ”二十七年,入觐,赏赉优渥。琅奏谢,言: “臣年力已衰,惧勿胜封疆之重,请辞。 ”帝 不许,命还任。三十五年,卒于官。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8 页

(选自《清史稿•施琅传》,有删改)
施琅每当调遣,辄冠军锋。寻总水师,屡陈进取。厦门之克,尔与有劳。朕欲声厥罪,以救边我,谘 取在廷,谓难剪灭。惟尔独抒忠悃,力赞成谋。朕心益断,命尔徂征。尔能上度天时,下揆地势,排群帅 以密陈,乘南风而破浪,一鼓而平。四十余年之巨孽悉除,三十六岛之残黎皆悦。戢兵而惟宣德意,受降
而不复私仇。调度周详,朕深嘉叹!何不遐年,朕心轸悼! 泽加身后,赠恤从优,谥曰襄壮。
..
《敕建(施琅) 碑文》,有删改)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
B .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
C .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
D .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顺治,是清朝皇帝的年号。皇帝在位期间的年号可以不唯一。
B .户部,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掌管全国的疆土、田地、户籍、赋税、科举、俸饷等事宜。
C .疏,封建时代朝廷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还指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
D .谥,又叫“谥号”指古代皇帝、诸侯、大臣等死后,依据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施琅早年经历坎坷,家破人亡。他跟随郑芝龙投降清廷,被郑成功抓获,施琅拒绝降服,只身以计脱 险,他的父亲、弟弟及子侄都被杀。
B .施琅以国为重,顾全大局。郑克塽投降后,他理智处理公义私怨的关系,认为杀戮有碍人心归顺,所 以怀忧忍痛,没有对郑克塽下毒手。
C .施琅战功卓著,深合帝意。无论攻克厦门还是收复台湾,他都有功劳; 朝堂问策,施琅对答让皇帝满 意,他死后皇帝哀痛不已。
D .施琅功成不居,淡泊名利。面对自己的功绩和朝廷的优厚奖励,施琅不贪功,以自己年岁已高为由婉 拒皇帝的赏赐,得以功成身退。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
(2)尔能上度天时,下揆地势,排群帅以密陈,乘南风而破浪,一鼓而平。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南中荣橘柚
柳宗元
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①。
密林耀朱绿,晚岁有余芳。
殊风限清汉② ,飞雪滞故乡。
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③。
【注】 ①整联典出屈原《橘颂》“后皇嘉树,橘来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徒,更壹志兮”; 炎方,南方,此谓永州,为柳宗元贬谪之地。②殊风,指江南、江北风俗各异; 汉,银河,借指淮河,传 说橘至淮北则为枳。③熊,熊耳山,在今河南省; 湘,湘山,在今湖南省。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8 页

A. 怀着美好品质的橘柚接受命运的安排,生长在炎热的南方,适应了这里的水土。
B. 橘柚在林中红绿相映,色彩斑斓,又经冬不衰,一年将尽之时还能散发出香味。
C. 颈联将橘与雪进行对比,橘生淮南而难以北上,飞雪只能滞留北方而难以南下。
D. 本诗与陆游《书愤》 皆“北望”, 陆诗因诗人渴望收复中原,本诗则与之不同。
16. 沈德潜评价柳宗元诗“得《骚》 之余意”, 请结合全诗对此予以简析。(6 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离骚》 中表明诗人当仁不让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认为自己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 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人,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的句子是“ , ”。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些描写与李白在《蜀道难》 中的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李密在《陈情表》 中,形象地写其孤独情境的名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Ⅰ(本题共 3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2022 年 2 月 4 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北京拉开帷幕。奥运火炬点亮千年古都,万里长城迎 。
中国元素在冬奥会舞台上悄然绽放,展现了中国魅力。在希腊雅典点燃圣火的火种灯,外形设计灵感 来自于“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尽显中国式典雅和智慧;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 原型是 的国宝大熊猫; 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 其主色调运用“中国红”, 韵味十足; 冬奥村(冬残奥村) 是四合院风格的三进院落,将现代建筑融入 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中;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采用了中华文化图 腾“龙”的创意,俯瞰下去正如一条 的游龙盘踞在山脊之上;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竞赛场馆设计 灵感取自中国传统饰物“如意”, 仿佛一朵圣洁的祥云; 国家速滑馆得名“冰丝带”, 运动员在高速冰道滑 行时带出的轨迹如同丝带绸缎; 颁奖礼仪服装设计别出心裁,在“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和“唐花飞雪” 中美丽动人……从汲取中国元素的冬奥会吉祥物,到饱含中国智慧的冬奥会会徽,从中国风格的大型体育 场馆和中国神韵的奥运颁奖服装,都展现了厚重的中国文化的影子和印记。古老东方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 相遇, ,光彩夺目。
奥运会是体育和文化共同的盛会。赛场上,掀起“最炫中国风”; 赛场外,欢度“最美中国节”, 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 不是华丽空洞的“招牌”, 而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蕴含生命 力与智慧的“活化石”。 当历史文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合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