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96  2022-05-03
标签:统编版 高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第八中学、168中学等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2021-2022学年合肥 一中 六中 八中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考试时间 2022年1月18日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小说因地位卑下,作者常攀附经史等强势文体以自高,并在小说中谈文论艺,以示博学,提高小说的品位,因此,小说中蕴藏着丰沛的文论资源,值得挖掘和利用。钱锺书先生早就注意到这一现象,他在《读<拉奥孔>》一文中说:“把它们演绎出来,对文艺理论很有贡献。”可惜一直未受到学界重视。谈文论艺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诗文曲赋,小说戏曲、书画篆刻等无不应有尽有,或由作者直接介入发表,或借小说中的人物代言,其中不乏精辟之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方面。
作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谈文论艺描写的艺术功能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当然,有不少描写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成为“学术之汇流,文艺之列肆”。将理论价值与文学功能完美结合,《红楼梦》堪称典范。如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黛玉称自己喜欢山水诗人,主张写诗不必有太多的束缚,立意最为要紧,若“意趣真”,平仄可以不拘,词句不必修饰。她的文学主张与宝玉相似,宝玉创作《芙蓉女儿诛》,“随意所之,信笔而去,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这些诗论继承明人“意趣”至上的主张,又表现了宝、黛的率真个性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第四十二回写宝钗论画:这园子却是像画儿一般,“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这番话不但表现出宝钗博字多识,还凸显了她装愚守拙、富有机心的个性。又如《浮生六记》陈芸论李杜之别,称更喜欢学诗的“落花流水之趣”,司马相如等作家和《西厢记》等戏曲作品也是她的枕头之物。其文学偏好正是她不为礼教束缚的写照。《青楼梦》第六回写挹香推重《石头记》的“情思缠绵”和《西厢记》的“文法词章”,也十分贴合她的个性。
《儒林外史》中,蘧太守和鲁编修的文学观念截然相反,蘧太守认为“与其出一个斲削元气的进士,不如出一个培养阴骘通儒”,他教蘧公孙作诗要“吟咏性情”;而鲁编修则声称“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 他从小把女儿当儿子培养,教她做八股,鲁小姐每日涵玩,诗词歌赋“正眼儿也不看它”。这样,就为后来蘧公孙和鲁小姐的婚姻不幸埋下了伏笔。明末清初的很多小说都提出诗贵性情,虽是老生常谈,但置于当时的语境中,具有挑战八股和理学的进步意义。
总之,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是古代文艺理论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总体成就虽不能与专论比拟,但其中渗诱着作者的创作经验,比一般的学者之论更切合实际,既可丰富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也可借此考察文论的传播和接受状况;而且,一般作为小说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发挥着刻画人物性格等艺术功能。因而值得学界关注。
(摘编自万晴川《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光明日报》2021年5月24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有的是由文中人物说出,有的则是被作者直接表达出来。


浏览完整试题B.谈文论艺描写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小说讲究把理论价值与文学功能完美结合。
C.蘧太守、鲁编修截然相反的文学观念,分别影响了后代,为后代的婚姻不幸埋下伏笔。
D.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值得学界关注,原因之一是其有助于刻画小说人物性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直接引用钱锺书《读<拉奥孔>》中的话,证明钱先生早就关注到小说中的文论资源。
B.文章先提出古代小说中谈文论艺的现象,接着从艺术方面分析其价值,最后进行总结。
C.文章举《红楼梦》《青楼梦》等为例,证明了谈文论艺描写的艺术功能是题中应有之义。
D.文章把《儒林外史》中蘧太守和鲁编修放一起做对比论证,是为证明蘧太守观念正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小说作者借助经史等强势文体,并谈文论艺,是因为希望挖掘出丰沛的文论资源。
B.古代小说中谈文论艺的描写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诗文曲赋等,都自然融进故事情节中。
C.明末清初不少小说提出诗贵性情的观念,与当时的八股、理学针锋相对,具有进步意义。
D.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虽成就不如专论,但比一般的学者之论更专业,更切合实际。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非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区块链技术
材料一: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基础设施,由密码学、分布式通信、分布式计算等组成,并不是全新技术。”百度金融区块链负责人李丰说。区块链用集成算法和技术的信任来建立机制,改变了传统的依赖中心节点的信息验证模式。基于这种特性,人们可以构建在没有中介辅助下多个参与方之间的资产交易、价值传递的网络,通过建立执行智能合约,推动契约关系和规则的维护和履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专家介绍,区块链可以通俗地被理解为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这个账本由各个区块连成一个链条。在传统记账系统中,记账权掌握在中心服务器手中。而在区块链这个“账本”上,链条上的每一个点都能在上面记录信息,构成点对点的记账系统。因此,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技术。更关键的是,由于以非对称密码算法加密,区块链上的数据难以被篡改,保证了信息的可信度、真实性。
材料二:
早在国务院2016年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中国就将区块链技术列为战略性前沿技术。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2019年10月24日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明确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认为,中国企业更多是以促进区块链和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为方向,相比其他国家推动了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落地。根据全球知识产权产业科技媒体发布的2019年全球
区块链企业发明专利排行榜,入榜前100名的企业中,中国占比63%,美国占比19%,日本占比7%;而在前10名中,中国就已占7席。
从从业者数量和市场认知来讲,中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根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研究,2018年中国区块链的市场支出规模达到1.6亿美元,预计这一强劲增长态势将在未来3年延续。到2022年,预计该市场的支出规模将达到16.7亿美元,2017至2022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80%。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区块链技术将会“多点开花、加速推进”,在各行各业中实现突破。
(摘编自叶子《区块链“链”向未来》)
材料三:
网络匿名和去中心化会给区块链监管带来挑战。当前,以全球而论,尽管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区块链的巨大潜力,但在监管层面,还是偏保守的居多。相较而言,当下国内对区块链的态度,正努力让中国在区块链领域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中国人民大学大数据区块链与监管科技实验室主任杨东强调:“对区块链进行监管需要打破传统,采取一些新型方式。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以链治链’,也就是建立起‘法链’,借助区块链技术来对区块链行业进行监管。”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的监管科技,可以构建内嵌型的、技术辅助型的,解决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并考虑技术自身特性的有机监管路径。
区块链技术仍然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除了监管因素,区块链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也面临着标准不统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挑战。FT生态发起人张健提到,区块链技术的落地应用,尤其是在通证经济的实践中,常遇到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比如现有的公链并不是很适合一些场景等,“我们作为从业者,有责任逐步完善这些基础设施”。
(摘编自李国辉等《区块链:从“泥沙俱下”到“正本清源”》)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链,具有去中心化、区块多点互通以及数据难以篡改等特性,有利于人们建立信任与合作。
B.随着技术发展,区块链可能在未来被应用到各个领域,目前中国已有超过一半的科技企业敏锐地感知到其中的商机并申请了专利。
C.区块链作为我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已具备一定技术产业发展基础,且市场支出规模将在未来3年呈强劲增长态势。
D.“以链治链”将区块链技术用于监管区块链行业,采取新型方式,打破了传统,有助于提高监管有效性,显示了中国在区块链领域的认识水平。
6.请结合材料,概括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三、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画家丹青
张祖平
画家丹青原是一名土生土长不太出名的民俗画家,后来他改变风格主攻中国山水画、人物工笔画,短短二十年间就由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画作者成长为闻名全国的大师级画家。名气可谓如日中天,目前他的书画作品市场价每平尺达到了5万元以上,且一般人即使出钱也不见得能求得他一幅画作。
据说丹青的祖上是一位清朝宫廷御画师,专为皇上烧制瓷器作画,深受乾隆皇帝的宠爱。但到了丹青爷爷这一辈却不幸家道中落,但画画的手艺还是得以传承。
爷爷那一辈骨子里依然保留了皇族遗老和艺人的清高,有田有地,衣食不愁,作画权当消遣。爷爷作画不为卖钱,只为一份交情。亲朋好友上门求画带上一瓶好酒,或送上一份上好的土特产,他一般不会拂了别人的雅趣,可归到画师之列。到了父亲的年代却要为生活奔波,作画只是谋生计,混个温饱,一副落泊寒酸的样子,只能算作画匠。丹青从小耳闻目染,极富作画的天性,无师自通,又得到父亲的真传,尤其擅长民间生活和民俗人物画的创作,在方圆数十里名头很响。


展开余下试题改革开放经济大潮涌动,绘画也登上了大雅之堂。于是县里看中了他潜在的价值,将丹青从乡间一隅调至县文化馆专事创作,户口由农转非,摇身一变成为国家干部。只是县领导要他改一改专事民俗画创作的路子,多尝试一些中国山水画及花卉写意的绘画创作。丹青初始有些为难,但很快触类旁通,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名声由近及远,倍受圈内画界推崇。
吃水不忘挖井人。丹青觉得吃了皇粮就是公家的人,理应为国家服务、为政府效劳。从此丹青暗自立下一个规矩,私人的活不接、商业的边不沾、逐名逐利的事不干,一句话——只为公家作画,不带丁点私心杂念。那时全国时兴招商引资热、文化交流热、与国外缔结友好城市热,艺术品便成了礼尚往来的佳品。丹青所在的县城一不生产特色产品,二没有叫得响的土特产,领导便将主意打在丹青的画作上,这可是最时尚最贵重的礼品,而且还无须动用财政预算,可谓随要随取,礼轻情重。
于是丹青肩负起了县里重点招商、重要公关、重要出访、重大节日等活动必备画作礼品的重大任务。许是突出中国特色,抑或人云亦云,凡此活动送礼送出最多的还是山水画、写意画。反正领导需要什么,丹青就画什么,他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县里很多事情要办、很多事儿都要花钱。于是各级各部门都把主意打到了丹青身上。公益事业、慈善义卖也好,捐资助学、扶贫帮困也罢,将丹青往台上一引,当场挥毫泼墨,写上几幅字画,拉上县里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或有钱的金主捧捧场,将所得拍卖款捐赠出去。政府博得口碑,丹青却不愿留名,可难免还是有人找上门来。
慕名而来的无非是官场上企业界的头头脑脑、个体私营的业主老板,不外乎求字求画装点门庭附庸风雅。可每每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有一广东富豪不信邪,带上重金上门求一幅“镇店之宝”,在他的门外整整守候了一天半晚,硬是吃了闭门羹。
有说丹青名声响架子大了,恃才傲物才不合流呢。还有说丹青表面只认政府不认钱,实际上是另有所图,外人不知罢了。听到这些议论,丹青总是充耳不闻,一笑了之。
后来一位交情颇深的朋友告诉丹青,其实他的许多字画都成了领导们的私藏,被当成活宝贝秘不示人。他听了不置可否,闷声不吭。
从此以后,丹青在县城便不见踪影,去向不明。若干年后新闻媒介的频频曝光,才让家乡的父母官知晓丹青早已在省城定居,如今成了享誉国内的中国山水画大师。
一日,有家乡父母官拜访,呈上精美的请柬,邀请他参加家乡举办的“草堂乡民俗画展”活动。丹青早有耳闻,这些年家乡掀起了民俗画热,男女老少皆能一展画技,也有心去体验一下。想到几天前接到侄儿要结婚的消息,反正要去一趟老家,也就欣然接受了邀请。
侄儿结婚是大喜事,做叔叔的自然高兴,席间也就喝了不少喜酒,兴致所至当场画了一幅“麒麟送子”的民俗画作为礼物送给了侄儿,引得满堂喝彩。
那天县里领导专程将丹青接到乡政府所在地,陪同他参观民俗画展。当那一幅幅惟妙惟肖、透着乡里乡气的民俗画作扑面而来、映入眼帘时,丹青恍若梦境一般。
当丹青驻足在一幅“麒麟送子”的民俗画前时,不禁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画面构图新颖、工笔简约,人物活泼、呼之欲出。他自叹自己送给侄儿的那幅“麒麟送子”远不及这幅同题材的画作。
丹青将目光落在画作者的印鉴上,竟然是他的妹妹刘雯。那一刻不知是欣慰,还是惭愧,他觉得这么多年自己迷失的远比获得的多……
(节选自《小小说大世界》,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标题“画家丹青”借“画家”一词与爷爷“画师”之称、父亲“画匠”之称的区别,突出了丹青在绘画领域的成就。
B.小说以倒叙开头,并宕开一笔,叙写丹青家世可谓一石二鸟:既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好奇心,也丰富了小说的意蕴。
C.小说并没有细致入微地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等,而是着力于铺叙故事情节,但是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依然鲜活。
D.小说以第三人称行文,不仅可以比较直接、客观、自由灵活地叙写丹青之于绘画的精彩故事,也有利于作者直接抒情。
8.丹青由“土生土长不太出名的民俗画家”成长为“享誉国内的中国山水画大师”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19.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丰富意蕴。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帝建初元年,春,正月,诏兖、豫、徐三州禀赡饥民。上问司徒鲍昱:“何以消复旱灾?”对曰:“陛下始践天位虽有失得未能致异臣前为汝南太守典治楚事系者十馀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夫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宜一切还诸徙家,蠲除禁锢,使死生获所,则和气可致。”帝纳其言。校书郎杨终上疏曰:“间者北征匈奴,西开三十六国,百姓频年服役,转输烦费;愁困之民足以感动天地,陛下宜留念省察”。帝下其章,第五伦亦同终议。牟融、鲍昱皆以为:“孝子无改父之道。征伐匈奴,屯戍西域,先帝所建,不宜回异。”终复上疏曰:“秦筑长城,功役繁兴;胡亥不革,卒亡四海。故孝元弃珠崖之郡,光武绝西域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鲁文公毁泉台,《春秋》讯之曰:‘先祖为之而己毁之,不如勿居而已。’以其无妨害于民也。襄公作三军,昭公含之,君子大其复古,以为不舍则有害于民也。今伊吾之役,楼兰之屯兵久而未还,非天意也。”帝从之。丙寅,诏:“二千石勉劝农桑。罪非殊死,须秋按验。有司明慎选举,进柔良,退贪猾,顺时令,理冤狱。”是时承永平故事,吏政尚严切,尚书决事,率近于重。尚书沛国陈宠以帝新即位,宜改前世苛俗,乃上疏曰:“臣闻先王之政,赏不僭,刑不滥。与其不得已,宁僭无滥。往者断狱严明,所以威惩奸慝;奸慝既平,必宜济之以宽。陛下即位,率由此义,数诏群僚,弘崇晏晏,而有司未悉奉承,犹尚深刻。断狱者急于篣格酷烈之痛,执宪者烦于诋欺放滥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纵威福。夫为政犹张琴瑟,大弦急者小弦绝。陛下宜隆先王之道,荡涤烦苛之法,轻薄棰楚以济群生,全广至德以奉天心。”帝深纳宠言,每事务于宽厚。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始践天位/虽有失得/未能致异/臣前为汝南太守/典治楚事/系者千馀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夫大狱一起/冤者过半/
B.陛下始践天位/虽有失得/未能致异臣/前为汝南太守/典治楚事系者/千馀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夫大狱一起/冤者过半/
C.陛下始践天位/虽有失得/未能致异/臣前为汝南太守/典治楚事系者/千馀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夫/大狱一起/冤者过半/
D.陛下始践天位/虽有失得/未能致异臣/前为汝南太守/典治楚事/系者千馀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夫/大狱一起/冤者过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禀赡,特指以公粮赈济百姓,“禀”在这里的意思是给予谷物。
B.匈奴,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称首领为可汗。
C.《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语言简练,多暗含褒贬之意。
D.丙寅,为六十干支之一,顺序为第三个,可用来标记年、月、日、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鲍昱建议让流放者全都返回家乡,以免亲属分离,死后的孤魂得不到祭祀,这样便可以消除旱灾,汉章帝接受了他的意见。
B.杨终两次上书,认为讨伐匈奴、屯驻西域给百姓带来巨大负担,不能因其是先帝的决策而不敢改变,汉章帝最终听从了他的建议。
C.汉章帝下诏要求以农桑为先,要审慎地任命官吏,提拔温和良善之士,罢免贪婪奸滑的小人,要根据宽厚的原则审理冤案。
D.陈宠认为,处理政务应该奖不过度,刑不滥施,尽量推行温和之政,不能采取严刑拷打的残酷手段,不能假公济私,作威作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承永平故事,吏政尚严切,尚书决事,率近于重。
(2)陛下宜隆先王之道,荡涤烦苛之法,轻薄棰楚以济群生。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
辛弃疾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①,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②。
(注)①《世说新语》记载:谢安在东山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翕集家门,倾动人物。刘夫人戏谓安曰:“大丈夫不当如此乎?”谢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②《世说新语》记载: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开头词人运用夸张手法,写自己“曾识渊明”“梦中一见”,来吸引读者注意。
B.“觉来”三句直抒胸臆,词人一觉醒来满腔幽恨,致使酒也喝不下,歌也不想唱。
C.上片结尾处词人认为陶渊明“北窗高卧,东篱自醉”的隐居生活其实别有原因。
D.“吾侪”三句,词人化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来说明他同陶渊明之间灵犀相通。
15.下片“富贵他年……为苍生起”六句借谢安典故,表现了词人当时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写万古寂寞之愁,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2)《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赞美《离骚》文字简约但意义很大,举例微小含义深刻。
(3)《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泰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七、语言文字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端午节开端只避灾、祈福、求生存,后来,加入纪念屈原的主题,逐步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进而演化升级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民众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与民族追求发展的社会需求紧密联系,融汇成端午节蓬勃旺盛的生命源泉,端午节由此______。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民本为怀……这些精神传承如同______,穿越时间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 )。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的韵味,也是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随着中华文化的魅力日益传播,古老的端午节也一步步走入世界各国的视线。端午赛龙舟,在德国______已经有整整20年的时间。1989年,龙舟活动传入德国,并在汉堡举行首届“龙舟节”,1991年后龙舟比赛改在德国金融中心法兰克福举行并一直延续至今。如今,亚运会这样的国际赛场之上也能看到龙舟______。从“走出国门”到“走向世界”,端午让龙舟得到普及,龙舟让端午更加亲民,这样的彼此成就,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美美与共”的精髓所在。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端午节开端只为避灾、祈福、求生存,后来,加入纪念屈原的主题,逐步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进而演化升级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B.端午节开端只为避灾、祈福、求生存,后来,加入纪念屈原的主题,逐步演化升级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进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C.端午节开端只避灾、祈福、求生存,后来,加入纪念屈原的主题,逐步演化升级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进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D.端午节开端只为避灾、祈福、求生存,后来,加入纪念屈原的主题,逐步演化升级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因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生生不息 九鼎大吕 安土重迁 劈波斩浪
B.生生不息 黄钟大吕 落地生根 劈波斩浪
C.绵绵不绝 黄钟大吕 安土重迁 披荆斩棘
D.绵绵不绝 九鼎大吕 落地生根 披荆斩棘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端午最沁心的味道,既有粽香袅袅,更有爱国深深
B.端午最沁心的味道,既有爱国深深,又有粽香袅袅
C.既有粽香袅袅,更有爱国深深,这是端午最沁心的味道
D.端午最沁心的味道,既有袅袅粽香,更有爱国深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拉松比赛的最适宜温度大约在10~15 ℃,但身体对外部环境温度(冷、热环境)的适应也非常重要,而体温调节又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当产热速率低于散热速率,体内热量越来越少、不足以保持体温, ① 。
户外运动中失温的原因主要有:环境温度过低和穿着太少,使得人体通过体表传导流失的热量太多;身体能量不足,特别是运动进行到后程,因为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 ② 。温度过低时,身体中的生物酶会失效,导致人体的化学反应难以进行, ③ ,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如果遇上寒冷天气出行,应做好相应的防风防护措施,不要暴露在寒风中。保暖的帽子、手套、围脖、防风衣、厚袜子、防风面罩等都是大风寒冷天气出行的必备物品。不要让自己体能透支,防止脱水,避免过度出汗和疲劳。备好食物和热饮,随时补充身体热量。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并列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
八 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份爱,是“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有一种坚守,是“哪怕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这份表白来自于一名年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宋阿毛,他和战友共同牺牲的地方就在异国他乡的长津湖。
有人说:“《长津湖》电影结束后,等了十几分钟没有彩蛋,走出电影院看到外面灯火辉煌,高楼林立,热闹非凡,想来便是最好的彩蛋。”是的,这繁华盛世,是无数革命先辈所憧憬的未来;这万家灯火,是千千万万名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拼来的。穿越时空,一个没有硝烟的时代,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标签:统编版 高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合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